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赤峰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共85页).doc

    • 资源ID:15116538       资源大小:133.50KB        全文页数:8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赤峰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共85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赤峰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2017年6月前 言工业园区是企业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的重要载体和优势平台,搞好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发展,对于振兴区域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至关重要。“十二五”时期,赤峰市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坚持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要素向园区集约,工业园区得到长足发展,园区数量、规模、发展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明显增强,逐步成为了赤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然而,由于赤峰工业园区建设起步比较晚、建设速度比较慢,产业层次比较低,使得发展中出现了园区之间结构趋同、同质竞争、内耗较大等现象。当前,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对新形势,必须进一步发挥工业园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作用,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引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深度转变。为此,就必须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对工业园区的统筹规划,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功能优势,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为解决工业园区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推动工业园区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释放新动能,让工业园区真正挑起赤峰工业经济的脊梁,特编制赤峰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专心-专注-专业目 录第一章 产业基础与发展环境一、产业基础“十二五”以来,赤峰市继续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要素向园区集约”的方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优化政策环境,搞好配套服务,使得工业园区企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产业集聚度有所增强,集群化发展趋势初步显现,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一)主要成就1、园区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5年底,全市13个市级以上工业园区,有6个自治区级园区,分别是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赤峰经济开发区)、宁城经济开发区、玉龙工业园区、林西工业园区、喀喇沁经济开发区、松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有7个市级园区,分别是克旗工业园区、左旗工业园区、右旗工业园区、敖汉工业园区、阿旗工业园区、元宝山综合产业集中区和红山绿色食品加工园区。这13个园区已批或待批的规划面积达到650平方公里,建成面积约150平方公里。2、产业实力明显增强。2015年赤峰市工业园区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50%以上,单位面积产出强度10.88亿元/平方公里。赤峰是一个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原材料工业一直占工业比重在半数以上,“十二五”期间,这一比例发生了根本改变,加工制造业占据了半壁江山,加工制造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3.2%,这是工业园区发展的重大贡献,说明赤峰市工业园区在推进企业集中、产业集聚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也说明赤峰市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真正进入了工业化中后期。其中,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达到630亿元,完成了实现千亿元目标阶段性任务;先后有宁城经济开发区、玉龙工业园区、林西工业园区和巴林左旗工业园区进入百亿园区行列。同时,还有一批园区进入国家或自治区承接产业转移试验区、循环经济示范区、有色金属、绿色食品等各类产业加工基地行列,有的获得环渤海省级园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百强园区、节水型示范园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示范园区等称号。3、社会贡献大幅提高。到2015年底,全市工业园区共入住企业677家,实现利税近40亿元,安排劳动就业近5万人,均实现了翻倍增长。特别是5万就业大军中不乏管理精英和产业技术工人,为工业园区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相关产业的扩张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4、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各工业园区按照“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原则,筑巢引凤,在地方财力极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集资金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园区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截至2015年底,13个市级及以上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近400亿元,大幅度改善了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城经济开发区、玉龙工业园区、克旗工业园区等道路、给水、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红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中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实现全覆盖,成为产城融合示范区。 5、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十二五”期间,工业园区内创建了国家级产学联盟基地2个,国家和自治区级技术、工程研究院3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近百项,获得自治区以上著名商标20多个。特别是在铜基、硅基等产品研发方面取得突破,为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产业链的向前延伸奠定了良好基础。(二)主要问题在赤峰市工业园区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发展中的问题突出地显现出来:一是总量不足与增量不够并存。赤峰市13个市级以上工业园区201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不足500亿元,连苏州开发区的一半都不到。再以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全市工业园区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不足400亿元,如此小规模的投入,难以产生产业发展的关联效应,对地方经济的拉动效应自然也就不够明显。二是产业结构低质化与趋同化同在。错位布局、产业协同发展问题虽然已经成为共识,但由于赤峰市还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趋同化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每个旗县区发展工业园区的基本思路都是倚重地方资源禀赋,寻找当地或者外地加工制造客商,实现资源就地转换增值,由此形成了产业趋同、同质化竞争的恶性局面,互相争资源、争项目、争投资、争人才,内耗过多过大;工业园区产品大多处于产业链的前端,深加工、精加工比重较小,知识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比重极低;特别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得不到深度融合,互联网+工业制造还只是刚刚起步。三是空间布局分散与产业协同度低兼有。每个旗县区平均拥有3以上产业园区,扁平化布局,随意性安排项目,构不成特色园中园, “一区多园、一园多片”现象突出;部分工业园区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多数园区建成面积不足规划面积的三分之一,入驻企业数量远低于预期,单位工业用地投资密度、产出强度均低于国内同级开发区水平,产业协同度很低。赤峰市委、市政府已经注意到此类问题,出台了中共赤峰市委、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飞地经济”的意见,着手用经济手段解决内部消耗较大、产业无序竞争问题,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未来还可以扩大到其它园区和其它产业。四是管理机制不健全与服务体系不完善伴生。由于地域和行政隶属关系的不同,赤峰市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基本属于画地为牢、各自为政状态,主观上割裂了产业发展的经济联系;各地虽然都搞起了“一站式服务”和负面清单,但距离工业快速发展和产业链工程构建的要求还相去甚远,打通政府与企业“最后一公里”仍然任重道远,需要加大力度调整、完善和创新。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是通过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可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又是动态的和不确定的,随着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层次的高级化,这些问题都会得到有效解决。二、发展环境(一)比较优势1、区位交通优势。赤峰市位于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500公里范围内拥有北京、天津、沈阳、大连等特大城市或区域中心城市,还有锦州、秦皇岛、营口、葫芦岛等重要港口,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出海口。北部与满洲里、二连浩特等陆路口岸顺畅衔接,是发达地区通往俄罗斯、蒙古乃至欧洲的重要节点。加之赤峰市公路、铁路、民航密度越来越大,四通八达,便捷通畅,有利于资源、技术、人才、产品等的输入输出。这些优势还会随着重大基础设施的加大投入和建设愈发凸显出来。2、资源禀赋优势。赤峰市是一个地下地上资源都相对富集的地区,地下目前已经发现矿藏70多种,矿产地1000多处,涵盖贵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和煤炭等多种矿产类型;地上有丰富的农畜产品及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优势的资源禀赋为实施资源转换战略提供了条件,也为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奠定了基础。赤峰市是全国有色金属的战略接续基地和加工基地,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称号,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城市。赤峰从北到南分为三条成矿带,分别是北部铁、锡、钨、银、铜、铅、锌成矿亚带,中部铅、锌、铜、钼、金、钨成矿亚带和南部金、铜、铁成矿亚带,这三条成矿带在赤峰辖区有223个矿床和矿化点。赤峰市是自治区的农牧业大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10万公顷左右,粮食产量稳定在500万吨左右,其中商品量达到200万吨以上。赤峰市还是自治区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草原面积近600万公顷,可利用面积近500万公顷,牧业年度大小畜存栏1800万头只,年肉类加工销售达到40万吨。这些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为赤峰市发展工业提供了既充足又独具优势的原材料,几乎成为了赤峰市多数工业园区的立园之本。资源转换战略一直是赤峰市工业发展的主导战略,各地在实施资源转换、拉长产业链条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资源精深加工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一些资源富集的旗县区,县域经济发展较快。但赤峰市资源加工型产业大多处于加工产业链的前端,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产业较少,只处在加工制造业的初级阶段,难以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聚,还需要用产业的高级化和规模化来集聚国内外生产要素,确保赤峰工业实现由资源加工型产业向高端制造业的根本转变。3、比较成本优势。表现在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且价格便宜、原材料品种多且数量充足、劳动力素质较高而成本较低、环境容量相对较大及能源充裕等多个方面。在举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好形势下,赤峰市回乡创业人数越来越多,创业规模越来越大,这是比较成本优势带来的“回流效应”,未来还会继续放大。4、后发优势。赤峰虽然属于欠发达地区,但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一张蓝图绘到底,形成了跨越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积蓄了赶超先进地区的巨大能量,一旦采取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得当,就会走出一条反梯度转移的捷径。“十二五”期间,赤峰市发展思路进一步理顺,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人力资源潜力加快释放,主导产业、重点园区、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支撑水平进一步提升,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赤峰市正在积极着力谋划和加快推进区域战略合作发展。目前,“锡赤通”经济合作已经上升为自治区发展战略,延伸共建“锡赤通朝锦”业已列入“十三五”东北振兴规划,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获得国家部委明确支持,申报列入国家级产业合作与转型升级示范区有望实现。这些重大战略的谋划、推进和实施,必将为赤峰市工业园区的加快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特别是围绕国家、自治区发展战略和赤峰发展布局,赤峰市正在着力谋划和加快推进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地方特色、产业层次高级、对地方经济带动较大的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总投资在1.3万亿元。这些项目必将为赤峰市后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引擎。(二)重要机遇1、政策机遇。赤峰市工业园区的提档扩区升级,拥有立体的多维的政策机遇需要准确把握和充分利用。国家利好政策不断增多。在全球新一轮信息化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带动下,我国经济全面向高端迈进,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和市场体分工系加速重构,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为我们转变发展方式、振兴地方经济、谋划发展格局、实现跨越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国家大力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脱贫攻坚等战略的纵深推进,“一路一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深度实施,正在设立面向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区的国家级产业合作与转型升级示范区,为我们用好支持政策、提升竞争优势、借助外力发展、开放合作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国家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我们提升动能、转换动力、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自治区重大战略全面推进。自治区党委提出 “一个总目标、两个屏障、三条底线、四个高于、五化协同、六大基地、七网七业七新”发展战略,与赤峰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定位高度吻合,为赤峰市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做大总量,做优做强特色产业、实现跨越升级带来了重要机遇。自治区加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力度,对东部盟市很多领域给予差别化政策,深入推进京蒙对口合作,加快推动“锡赤通”经济区和蒙东能源基地建设,这为赤峰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全力破解发展瓶颈、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提供了重要契机。特别是2015年以来,自治区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县域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这为赤峰市充分释放发展潜能、积极提升发展活力、全面夯实发展基础、实现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2、承接产业转移机遇。承接产业转移是后发地区完善工业体系、转变发展方式、缩小地区差距的重要途径。目前,国际正经历第五次产业转移浪潮,其显著特点是“双向转移”加速,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以出口或代工为主的中小制造业国际上向东南亚等新兴国家转移,国内则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高端制造业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引导下回流。在此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陆省份转移加速,多个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相继批准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成为后发地区产业发展新热点。当前,国内产业转移正处于高峰期,产业转移呈现出“从沿海到内地梯度转移、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制造业重点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转移、资本密集型产业加速转移、现代服务业初步转移”等特征,特别是作为北京市重点帮扶的赤峰市,应该抓住京津冀一体化和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的良好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搞好对接,争取更多的项目完成嫁接改造。3、扩区升级机遇。2017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十三五”开发区发展规划的通知先后下发,对各级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布局、扩区改造、提档升级提出了非常明确、非常具体的要求。赤峰市多数工业园区都处在扩区改造、提档升级的关键阶段,应该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实现新的功能整合和产业提升。(三)威胁与挑战赤峰市在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依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有些矛盾和问题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园区建设和发展。1、产业阴影区瓶颈亟待破解。一般意义上,先发展地区的周边地区由于中心-边缘效应的影响,在产业辐射边缘形成了产业发展的阴影。赤峰周边的城市群主要有京津冀都市群和沈大城市群。这两个城市群虽然距离赤峰都在500公里左右,但从产业溢出效应来看,其最早溢出的是200公里范围以内的卫星城,当卫星城无法承接核心城市产业外溢的情况下,才可能梯度向更远地区转移。事实上,北京已经开始大规模产业外溢,而当前直接受益的是河北省环首都城市群,赤峰市受益则相当有限;沈大两个城市受自身实力影响,其产业外溢只是局部的小规模的和中低端的。另外,产业承接城市需要有资源、人才和产业文化特色,而且这些优势不会被核心城市所吸附,只有这样,产业承接才会成为可能。由于赤峰市人口规模和工业基础有限,对周围的辐射和吸引作用相对较弱,有些产业处在核心城市的发展阴影中,难以有较大发展,需要有特殊的政策环境引领。玉龙工业园区在破解阴影区瓶颈、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创造出了成功的经验,需要在赤峰市工业园区进一步发扬光大。面对经济发展新态势,国家先后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区、长江经济带、东北-蒙东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六大区域发展战略,全力推动中东西部和东北区域协调发展。对于推动扩大发展成果、破解发展难题、依靠内生动力推动提质增效点明了方向。我市应该紧抓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大势和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与周边地区同步驶入经济发展快车道。2、产业支撑条件需要寻求突破。赤峰市的资源加工型比重较大,非资源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兴起,目前的主导产业对土地、水资源、环境等产业支撑条件依存度比较高,过渡开采、过渡破坏导致承载力下降。(1)水资源匮乏。赤峰市全年平均降雨量381mm,空间分布不均,总地下水量21.23亿立方米,可开采量10.05亿立方米。国际公认全年平均降雨量低于800mm地区,都属于水资源匮乏地区,赤峰市则属于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事实上,赤峰市近年工业园区上项目、搞建设,水资源约束日趋明显,水资源论证工作面临极大挑战。比如,赤峰市东部工业走廊的马林有色金属加工园,按照规划要建设百万吨铜冶炼基地的目标,首先受到限制的就是水资源,虽然政策措施、行政措施、工程措施等多管齐下,但贫水的事实无法改变,而且还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很多有色金属冶炼项目、煤电化一体化项目,由于水资源的制约也无法实施。(2)生态环境硬约束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重要战略,上升到了国策的高度,国家和自治区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先后出台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环境准入政策,提高了开发项目的产业门槛和环境标准。同时,根据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实施面上保护、点状开发,严格控制开发范围和开发强度。面对这样的大环境大气候,赤峰市这个曾经以环境承载力高作为招商引资优惠条件的地区,也越来越感受到环境承载的压力。(3)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能力配套不足。一方面,由于赤峰市属于欠发达地区,财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有限,导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欠账较多;另一方面,由于园区产业集聚能力较弱,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程度不高,与之配套的公共服务水平与能力也大打折扣。软硬两个方面实力和能力的不足,又反过来影响产业的集聚发展。3、“三期叠加”新常态需要创新。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处在消化期,面对“三期叠加”的这样一种新常态,党中央及时做出稳中求进、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重大部署,确保了国民经济在6.5%左右平稳增长。与此同时,对于赤峰市这样一个以资源型工业为主导的地区,供给侧改革带来极大压力,如果不走出一条以制造业和非资源性产业为主的路子,就会愈发困难。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迫在眉睫。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全市工业园区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又有重要战略机遇。必须科学统筹谋划,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推动工业园区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从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从“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不断开创园区发展新局面。第二章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赤峰市工业园区“十三五”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做大总量和提质增效双重任务,以促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打造“千百亿级园区集群”和延伸产业链为重点,积极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大集群参与园区建设和发展,大力发展非资源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全面提高工业园区建设管理水平、产业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力争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赤峰市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新型工业化主导区、承接产业转移核心区、创新发展引领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二、基本原则(一)发挥优势,错位发展。坚持从当地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产品优势、核心技术、区位优势、人文特点等相对优势出发,科学确定发展定位,突出产业特色,带动和促进上下游企业聚集与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关联性强、集约水平高的特色鲜明的区域产业;原则上每个旗县主打一个园区,突出一个主业,形成产业互动、和谐共生、分类施策、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二)分工协作,链群发展。要立足优势资源和资源组合优势,坚持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项目关联度,推进上下游企业聚集与产业链延伸拓展和链接配套,突出龙头带动、链式发展,加快培育一批技术先进、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专业化发展的产业集群,最终做到园区内部产业成链和产业集群。(三)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创新管理体制,完善决策、执行、评价、监督机制,提高园区管理效率。转变园区发展方式,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加快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大力发展资源延伸加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园区提质增效。(四)节约集约,绿色发展。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突出园区循环经济体系构建,打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园区。三、发展目标(一)整体发展取得新突破。到2025年,全市工业园区基本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的发展新格局,培育形成一批特色园区和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形成一个国家级开发区,重点园区全部进入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行列。(二)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到2025年,力争全市园区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实现利税达到240亿元,新增就业18万人。(三)扩区升级取得新实效。到2025年,园区规划面积控制在550平方公里左右,建成面积达300平方公里以上。园区内部产业集聚充分,产业链条大幅度延伸,中小企业集群汇聚,产业关联度和集中度明显提高。重点园区全部进入自治区级以上工业园区。(四)创新发展形成新气象。到2025年,全市工业园区企业研发(R&D)经费支出占工业园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园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建成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5家,集聚100家以上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突破和掌握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国家、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达到10家以上。第三章 产业定位与发展重点赤峰市工业园区要增强核心竞争力,关键是要选择好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做到“提纲挈领”和“纲举目张”。主导产业是工业园区的主体和骨骼,能否正确地选择主导产业,合理地确定其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关系到全市工业园区的整体发展方向、速度、边界、空间、绩效和综合实力;支柱产业是在工业园区发展中占主要地位、起支配作用的产业,具有较高水平的生产率,对相关产业有较强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它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赤峰市各工业园区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选择应坚持四项原则:一是产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获得与新技术相关联的新的生产函数,能够形成产业突破和新的市场空间;二是具有持续的产业增长率;三是具有很强的集聚效应、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四是具有显著的产业规模和良好的发展潜力。依据上述原则,参照赤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赤峰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综合区域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发展速度、市场需求、技术进步、比较优势、劳动就业、产业关联度等指标,对全市每个工业园区进行产业定位,从而保证每个工业园区具有清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同时,考虑到赤峰市工业发展结构因素,各工业园区之间要体现差异化原则,错位布局,突出特色,彰显优势。就全市工业园区总体而言,其产业发展重点是要实施“三大工程”:一、支柱产业强壮工程(一)冶金产业强筋壮骨有色金属工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冶金产业始终是赤峰市的核心支柱产业,壮大冶金产业,促其强筋壮骨,应该成为赤峰市工业发展矢志不移的的战略任务。规划期内,赤峰市要完成由“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到“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基地”的全面转换,要加快绿色冶金制造业的发展步伐,实现由有色金属采选业向冶金制造业的大幅提升,要以做大做强金属冶炼产业为龙头,以拉长有色金属产业链条为重点,促进冶金产业在发展中调整、延伸和升级。到2025年,全市工业园区形成有色金属产业年冶炼突破200万吨、年深加工160万吨的生产能力,全市冶金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800亿元,建成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1、突出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到2025年,全市有色金属冶炼产品深加工率达到80%以上,深加工产品超过30种。积极推动冶炼企业重组升级,进一步扩大现代冶炼规模,构建形成较为全面的有色和黑色金属冶炼体系。加快推进一批布局合理、产业成链的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和特色鲜明的下游产品开发项目,有效推动金属采选冶炼业向冶金制造业转变,着力打造“北方铜都”、“北方锌都”。按照“规模大、水平高、机制新”的要求, 突出发展铜冶炼深加工业,进一步集中产能布局,做大做强核心龙头产业。实施资源优化配置和“走出去”战略,全力支持大型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引联合作、搬迁改造等方式整合市内外有色资源。进一步扩大资源保障和铜冶炼规模,近期加快推动赤峰云铜50万吨阴极铜搬改扩、金剑铜业40万吨阴极铜退城入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集中打造以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的铜冶炼深加工基地;围绕机械装备、汽车家电、电子电力、建筑五金等关联行业,培育发展专业化铜加工企业集群,构建形成区域化系列铜基新材料产业链条,着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以电解铜为基础,发展铜板带、管、箔、杆、线的深加工,重点开发电解铜箔、优质铜线杆、高精度铜板带、铜合金棒材等产品。到2025年,全市铜冶炼能力达到100万吨,铜深加工能力达到60万吨,锌冶炼达30万吨。铅冶炼40万吨,其中再生铅10万吨。建成以内蒙古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巴林左旗工业园区为主体的铅锌冶炼基地,年冶炼能力达到50万吨。在林西县工业园区进一步扩大优化钼、锡金属冶炼产能,分别实现年产2万吨、1万吨规模。巴林右旗工业园突出抓好年产120万吨的铬合金项目建设和产品深加工。按照“整合资源、集中冶炼、精深加工”的发展思路,着力促进产业集群化和产品高端化,推动实现由“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向“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基地”的产业升级。2、积极推进战略重组。在建设大矿山的基础上组建大集团,深入挖掘与中色集团、云南铜业、东北特钢、山东黄金、铜陵有色等已入住大企业的合作潜力,围绕延伸产业链,引进一批新的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强强联合,加快推进铜、铅、锌、钼、锡等有色企业的战略重组,扩大冶金企业的经营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加快矿产资源整合,鼓励冶炼企业前向一体化,推动矿山企业与冶炼企业深度联合。推进矿山企业之间“大并小、强并弱”的整合调整。推动矿产资源向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环保达标和具有深加工能力的大企业集中。3、推进国际合作,发展开放型产业。有色金属工业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领域,我市要引导龙头企业“走出去”,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做好澳大利亚、智利等国供应链的同时,“十三五”时期应将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富集的蒙古国作为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地。抓住自治区建设贯通锡盟赤峰朝阳锦州的出海通道的机遇,扩大对外开发开放水平,全面参与地质勘查、矿产开采、冶炼加工等方面的国际合作。4、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1)积极发展绿色制造。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循环的理念,增强绿色制造能力,提高全流程绿色发展水平。鼓励利用现有先进的矿铜、矿铅冶炼工艺设施处理废杂铜、废蓄电池铅膏,支持铅冶炼与蓄电池联合生产。实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推进企业全面达标排放。加强清洁生产审核,组织编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推进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推动节能减排以及低碳技术和产品普及应用,支持高载能产业利用局域电网消纳可再生能源,推进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转型。(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尾矿资源、井下热能的综合利用和熔炼渣、废气、废液和余热资源化利用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依托“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创新回收模式,完善废旧资源回收和交易体系,突破再生资源智能化识别分选、冶金分离、杂质控制和有毒元素无害化处理等共性关键技术和装备,提高有价元素回收和保级升级再利用水平。5、做好相关配套工作。赤峰云铜、金剑铜业等大型冶炼企业有大宗物流任务,应重点搞好马林站的规划和建设;水资源不足是冶金产业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要将赤峰市中水生产企业提标、改造、扩能、输送多方面同步进行;冶金工业对电力的需求巨大,应当重点研究探讨对云铜、金剑、远联、中色等大型用电企业进行电力直供方案。(二)能源工业强势推进围绕建设面向京津冀地区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和推动能源工业成长为千亿元产业的总体要求,全面深化与京津冀地区战略合作,联动发展清洁能源与化工产业,着力推进能源煤化工“双千双百”工程,在提高自身消纳能力的同时,打通清洁能源外送通道。对于工业园区而言,其重点是清洁能源、煤电冶化一体化、煤基多联产建设和精深加工产业。1、优化发展传统能源产业。着力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煤电化热一体化、煤炭分级利用等煤基多联产示范。围绕清洁能源与火力发电打捆外送,全面推进现有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有序推进具有领先技术水平的核心电源点建设,加快实施中心城区及城关镇热电联产工程,配比扩大火电装机规模。重点推进大唐克旗2×66万千瓦、国电林东2×100万千瓦、国电元宝山电厂四期2×100万千瓦、国家电投大板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等一批火力发电项目,确保国电投中心城区2×30万千瓦热电联产工程建成投运,同步推动敖汉旗浦达拉沥青岩项目加快建设。到2025年,全市火力发电装机争取达到1000万千瓦。3、强化内外能源通道建设。抓住赤峰建设“京津冀”地区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列入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契机,推动实施赤峰华北超高压电力外送通道、赤峰元宝山发电厂河北500千伏电力改接输电通道、赤峰巴林辽宁阜新500千伏电力输送通道等一批重大工程建设。解决目前发电只能输送到东北电网,电力工业限产,不能满负荷运行问题。4、有效提升市内电力消纳能力。统筹清洁能源外送和清洁能源内消,着力构建能源与化工、能源与冶金、能源与制药等主导产业集约化、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有效提升自身消纳能力;依托产业园区和企业大用户,加快推进自备电厂建设,有效提升园区低电价优势;组建电力交易机构和售电公司,积极推动电力多边交易和发电企业、用电企业对接直供,努力争取更多大用户直供电份额;创新能源综合管理和运营模式,推动实施右旗工业园区智慧能源项目,综合施策降低园区和企业用电成本,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自用电量占比。积极推进左旗凤凰山工业园区2×30万千瓦自备发电项目,确保赤峰经济开发区2×35万千瓦自备电厂建成运行。5、建设循环经济体系。利用电厂(机组)余热、余压、煤矸石、粉煤灰等,生产烧结砖、蒸汽养护砖、制取免烧免蒸砖;生产陶粒、混凝土砌块等建材,发展循环经济。(三)化工产业做大做强化工产业属于赤峰市“十二五”期间成长起来的支柱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产业成长性好、企业关联度大等特点,特别是赤峰市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围绕优势资源打造强势产业条件已经具备。规划期内,赤峰市化工产业坚持优化布局,积极培育煤化工、氟化工和生物化工产业集群。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强技术创新和使用力度,切实壮大化工产业总量,并由较多地依靠物质能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方向转变。到2025年,全市化工产业产值力争突破600亿元,成为全市第二大支柱产业。1、积极发展煤化工产业。立足赤锡水煤合作,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重点,突出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坚持“以水定点、高度节水、生态环保、集成应用”原则,在运煤通道与水资源兼备地区合理布局煤化工产业,着力打造以克什克腾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右旗煤电一体化循环经济园区为重点的新型能源煤化工产业基地;推进产业链条化、企业循环化、生产清洁化、产品多元化,鼓励跨行业联产,进一步拉长主副产品产业链条。2、努力壮大氟化工产业。依托萤石、硅石等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氟化工专业园区,打造以林西县为主、以敖汉旗为辅的氟化工产业基地;把握氟化工、硅化工合并联动趋势,推进氟硅联动产业链建设,拓展氟化工发展新空间。 3、突出发展生物化工产业。实施以玉米化工为突破口、以氨基酸系列、多元醇系列、酶制剂系列等为主导的精深加工项目,打造以元宝山区为核心、宁城县为支点的两个生物化工产业集群。重点推进伊品生物氨基酸产业基地、瑞阳化工二期、科为博生物等一批生物化工项目,确保大地云天缓控释肥建成达产。全面落实国家能源局、环保部将赤峰确定为国家生物天然气示范区的总体要求,积极争取国家优惠扶持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尽快做大生物天然气产业规模,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合理规划生物天然气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推广废物综合利用、生产生物能源、高值肥料还田、保护生态环境的链条式、循环化产业运营新模式,加快推动生物天然气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着力打造国家级生物天然气产业示范区。 4、打造一批产业集群。按照集团化、集约化发展原则,在克什克腾旗、巴林右旗工业园区打造新型煤-电-化一体化产业集群,推进产业链条化、企业循环化、产品多元化,有效发展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聚氯乙烯等延伸加工产品,进一步拉长煤化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等产业延伸链条。立足萤石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在林西、敖汉工业园区加快建设氟化工专业园区,林西工业园区在稳定现有氟化氢和制冷剂差能的基础上,发展含氟高分子材料以及含氟精细化工产品,着力建成一定规模的烧碱、二氟一氯乙烷、三氟乙烷、四氯乙烯、氯乙烯、一氟一氯乙烷、一氟二氯乙烷、五氟乙烷、二氟甲烷、氟橡胶、聚偏氟乙烯、聚氟乙烯生产能力,形成体系相对完备的氟化工产业集群;敖汉的氟化工专业园区要在现有产能基础上,再建设、提高无水氟化氢、二氟甲烷、五氟乙烷、含氟表面活性剂等产品产能,大力开发电子高纯无水氟化氢、高纯氟气、高纯三氟化氮、高纯六氟化钨、高纯四氟化硅等下游高端产品,力争尽快形成萤石矿开采氟化氢生产高端氟化工产品的产业链。发挥内蒙古东岳金峰氟化工有限公司是龙头作用,带动氟化工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以盛森硅业为龙头,发展精细硅化工,生产氧氯化锆及纳米二氧化硅等系列产品,将我市打造为新型硅化工生产研发基地。5、加强技术创新。 规划期内,要积极引导化工产业加强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科技水平,同时通过设立公共研发平台、政府设立技术创新基金等手段,加快克什克腾旗工业园区化工研究所、林西工业园区氟化工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力争尽快实现由资源、能源消耗型向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组建产学研联盟,用科技创新引领支撑化工产业成长与发展。二、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工程(一)食品工业提质升级充分发挥绿色天然、草原品牌优势,加快构建以肉类、粮食、蔬菜、禽蛋为主导,以酒奶饮料、林果花卉、糖类制品、山野产品、保健产品为支点的高标准食品工业体系。到2025年,全市食品产业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把红山、宁城、左旗、元宝山、翁旗、阿旗等园区建设成特色食品加工园区,把赤峰市建成国内重要的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1、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扶持农畜产品深加工的各项政策,加大对农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重点扶持蒙都羊业、东方万旗、紫宸米业、雨润屠宰、伊利乳业、太极毛驴、奥亚奶牛、中粮生猪、塞飞亚等农畜产品龙头企业,积极鼓励太极、奥亚、雨润、伊利等大型食品企业集

    注意事项

    本文(赤峰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共85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