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变动用词例说完整版(共8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文化漫谈古代官职变动用词例说高考文言文段多是选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文章在记叙其生平时常涉及职位的变动。如“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宋史·何灌传2011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一句中就有多个表官职变动的文言词语,而这些词语对理解文义来说尤为重要。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些词语,那么对他们准确理解人物生平及相关官场沉浮很有帮助。下面将对常见表官职变动的词语举例解说。一、关于任职授官、提升职务的:授、除、拜、选、征、辟、举、荐、察、点、补、充、仕、宦、封、赐、赏、赠、进、加、起、拔、擢、升、陟。1、授:授职,任命。(1)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明史·熊鼎传2011年全国大纲卷)(2)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宋史·查道传2010年重庆卷)(3)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累授:连续、屡次任命。新唐书·张文瓘传2011年浙江卷)2、除:授职、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1)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江公皋传2011年重庆卷)(2)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周书·贺兰祥传2010年安徽卷)3、拜:授予官职。(1)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新唐书·张文瓘传2011年浙江卷)(2)俄拜庆礼御史中丞。(旧唐书·宋庆礼传2011年辽宁卷)(3)俄为京东转运使,超拜祠部员外郎。(超拜:越级破格授予官职。宋史·陈尧佐传)4、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1)赏以三辅高第选守长安令,得一切便宜从事。(汉书·酷吏传2010年四川卷)(2)延 、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元史·贾鲁传 5、征、辟:征召。征,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辟,音b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1)公车特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2)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晋书谢安传)6、举、荐: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2)(荀)彧荐嘉。(三国志魏书郭嘉传)7、察:经考察后予以举荐,选拔。(1)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李密陈情表)(2)后察司徒廉为望都长,吏民爱之。(后汉书·班彪传)8、点:委放,选授。用于口语。(1)闻得今年盐政点的是林如海。(红楼梦第二回)(2)薛慰农之夫人亲親相之,并阅二人文,谓杨廷甫必可点翰林,袁爽秋不过进士而已。(清朝野史大观·清人逸事·袁爽秋)9、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补任。(1)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新唐书·张文瓘传2011年浙江卷)(2)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周书·贺兰祥传2010年安徽卷)(3)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靠先人的业绩补缺成为普通官吏。梅圣俞诗集序)10、充:充当,担任。(1)汉成帝取明经者充侍中。(北堂书钞·设官部)(2)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采访使。 (旧唐书·宋庆礼传2011年辽宁卷)11、仕、宦:做官,任职。(1)仕吴为校书郎,又仕南唐李昪父子。(宋史·徐铉传)(2)平定王孝廉执信 ,尝随父宦榆林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12、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1)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周书·贺兰祥传2010年安徽卷) (2)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明史·花云传2010年陕西卷)13、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1)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汉书苏武传)(2)放赐爵关内侯。(三国志·刘放传)14、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1)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梁启超谭嗣同)15、赠:以爵位追封已故者。(1)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明史·花云传2010年陕西卷)(2)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宋史·康保裔传2010年全国卷)16、进:提升。(1)进贵州都指挥使同知。(明史·顾成传)(2)进爵博陵郡公。(周书·贺兰祥传2010年安徽卷)(3)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周书·贺兰祥传2010年安徽卷)(4)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王安石临川文集2010年江西卷)17、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1)年十七,解褐奉朝请,加威烈将军。(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周书·贺兰祥传2010年安徽卷)(2)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18、起:提拔任用或重新任用。(1)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元史·贾鲁传)(2)俄丁母忧。服除,起知河中府。(元史·列传第八十·忠义一)(3)初,邦昌为平章军国事,子諲乞致仕避之,坐言者降三官,起复知潭州。(起复:泛指一般开缺或革职官员重被起用,此例即是。古时官员服父母丧守期未满即应召赴任官职。明清时专指服父母丧期满后重新复出做官。宋史·向子諲传)19、拔:提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2)拔之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20、擢:提拔。(1)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明史·花云传2010年陕西卷)(2)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明史·王祎传2010年全国卷)(3)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李密陈情表)(4)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21、升:升官。(1)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 (2)旋升宁夏道。(梁启超谭嗣同)2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2)熹宗元季辛酉,陟尚宝司少卿,七月陟太仆寺少卿。(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3)理乱不知,黜陟不闻。(“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升官曰“陟”,降官曰“黜”。韩愈送李盘谷序)二、关于调动职务的:转、徙、移、调、改、迁、出。1、转、徙、移、调:一般的转任,改任,调动,调迁。(1)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宋史·何灌传2011全国新课标卷)(2)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再转:两次转任。后汉书张衡传)(3)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宋史·查道传2010年重庆卷)(4)左冯翊薛宣奏赏能治剧,徙为频阳令。(汉书·酷吏传2010年四川卷)(5)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宋史·康保裔传2010年全国卷)(6)越四岁,移刺柳州。(清·蓝千秋江公皋传2011年重庆卷)(7)调为陇西都尉。(史记袁盎晁错列传)2、改:改任。(1)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新唐书·张文瓘传2011年浙江卷)(2)后公改两广。(记王忠肃公翱事)3、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右迁、迁除、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左迁、迁削、迁谪,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1)未几,迁巩昌守。(江公皋传2011年重庆卷)(2)再迁水部员外郎。(新唐书张文瓘传2011年浙江卷)(3)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2010年辽宁卷)(4)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明史王祎传2010年全国卷)(5)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贾谊传)4、出:指出京受任。可指平调,也可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1)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后汉书张衡传)(2)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新唐书张文瓘传2011年浙江卷)三、关于降级免职的:贬、谪、窜、放、罢、黜、夺、削、废、革、褫、解、免。1、贬:降职。(1)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2)贬邵州剌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2、谪:指古代官吏因罪而被降职或流放。(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2)弘烈以首吴三桂反状谪梧州。(清史稿圣祖纪一)3、窜:放逐。(1)暂为御使,遂窜南夷。(韩愈进学解)(2)丁谓既窜崖州,其家寓洛阳,尝作家书,遣使致之洛守刘烨 。(冯梦龙智囊补杂智狡黠)4、放:流放;免去;指朝廷任命官员或京官调任外省。(1)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史记屈原列传)(2)任事者知不足以治职,则放官收。(韩非子八经)(3)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谭嗣同)5、罢:免官。(1)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2)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书博鸡者事)6、黜(绌):贬降;罢官;废除。(1)元和十四年春,余以言事得罪,黜为 潮州刺史。(韩愈黄陵庙碑)(2)屈平既绌。(史记屈原列传)(3) (晋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国语晋语一)7、夺、削:削除,罢免。(1)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2)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8、废:免官;放逐。(1)法既益严,吏多废免。(史记平准书)(2)戚宋万于两楹兮,废周邵于遐夷。(刘向九叹愍命)9、革、褫:革除、撤职。(1)岳、 溶怯懦损威,革坐营管事。(明朱国祯涌幢小品讹言惊走)(2)张勃进陈汤而坐以褫爵。(宋书谢庄传)10、解、免:解免、辞去官职。(1)上心知公材,怜其枉,部议力持之,乃命解官归里。(清钱谦益梅长公传)(2)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宋史包拯传)(3)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4)由闻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归居。(庄子天道)四、关于代理兼职的:假、权、署、行、直、守、摄、兼、领、判。1、假:暂时代理。(1)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纪)(2)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汉书苏武传)2、权:试官或暂时代理官职。(1)时韩吏部愈权京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刘公嘉话)(2)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宋史李纲传)(3)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易。(权知,代理主管。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3、署: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1)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后汉书范雎传)(2)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3)景死,事其子李煜为礼部侍郎,通署中书省事。(通署,兼署、代理。(宋史徐铉传)4、行:代理官职。(1)太祖行备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2)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三国志魏书曹彰传)(3)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泷冈阡表)5、直:代理官职。(1)太平兴国初,李昉独直翰林,铉直学士院。(宋史徐铉传)6、守:代理官职,多指官职低的人署理职位高的职务。(1)初平 元年,代杨彪为司徒,守尚书令如故。(后汉书王允传)(2)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7、摄:代理;暂时兼代本职外更高职务。(1)光远乃募官摄府、县,谁何宫阙,斩十数人,乃定。(新唐书崔光远传)(2)俄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3)后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遥摄保宁军节度使。(辽史韩德源传)8、兼:同时掌管,兼任。(1)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旧唐书宋庆礼传2011辽宁卷)(2)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新唐书张文瓘传2011浙江卷)9、领:以本官兼较低职。(1)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宋史康保裔传2010年全国卷)(2)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郐州。(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10、判:署理,高位兼任低职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1)七年, 后主幸晋阳,令世荣以本官判尚书右仆射事。(北齐书鲜于世荣传)(2)壬辰,以宰臣元载判天下元帅行军司马。(旧唐书代宗纪)(3)除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五、关于辞官退休的:告老、乞身、乞骸骨、请老、谢病、移病、悬车、致仕。1、告老:官员年老辞职。(1)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蔡邕陈太丘碑文)(2)始公在并州,年甫七十,亟欲告老,会左迁,不敢。(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2、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1)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2)故山桃李半荒榛,粗报君恩便乞身。(宋苏轼玉堂栽花周正孺有诗次韵)3、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2)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后汉书王龚传)4、请老:官吏请求退休养老(1)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左传襄公三年)(2)久之,请老,朝廷谓夷简齿力可任,不听,以右仆射召,辞不拜。(新唐书李夷简传)5、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1)应候因谢病,请归相印。(战国策秦策三)(2)心常厌多事,谢病又经旬。(宋陆游农家诗)6、移病: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婉辞。(1)使匈奴,还报,不合意。上怒,以为不能, 弘乃移病免归。(汉书公孙弘传)(2)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7、悬车: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云。也可借指七十岁。(1)及悬车告老,怡然自得。(旧唐书李百药传)(2)孝宽每以年迫悬車,屡请致仕。(北史韦孝宽传)(3)士不充诎于富貴,不陨获于贫贱,虽有蒲轮之征,不改悬车之素,可谓皭然无忝处士者也。(悬车在此指隐居不仕。充诎,得意忘形;陨获,丧失志气。清施闰章送孙豹人舍人归扬州序)8、致仕:因年老或衰病而辞去职务。(1)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唐白居易不致仕诗)(2)以刑部尚书致仕。新唐书白居易传六、除了以上表官职变动的词语外,还有一些词语虽不表示官职变动,但也与之关系密切。如:就、到官、下车、视事、用事、典、尚、为、知、主、坐。1、就:就职,就任。(1)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2)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唐韩愈 祭十二郎文)2、到官:官员到任。也可指到达府衙。(1)尝到官,革易前弊。(后汉书孟尝传)(2)其妻子男女并孤遗孙侄奴婢等尚未到官。(唐韩愈潮州谢孔大夫状)3、下车:初即位或官吏初到任。(1)及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后汉书儒林传序)(2)衡下车,治威严。(后汉书张衡传)4、视事:就职治事。(1)视事三年。(后汉书张衡传)(2)疾告久之,有司上言:百日不视事,当绝俸。(唐元稹赠太保严公行状)5、用事:执政;当权。(1)赵太后新用事。(触龙说赵太后)(2)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史记屈原贾生列传)6、典:掌管;主持;任职。(1)及帝即位,除给事黄门侍郎,兼中书舍人,典军国机密。(南史毛喜传) (2)以公素善武事,加习边务,遂改供备库副使,知威胜军事,继典岚 、莫 、石 、凤 、夔五州,皆著声绩。(宋司马光苏骐骥墓碣铭)(3)武帝以游宴后庭,公卿不得入,改用宦者典尚书之官。(宋王禹偁汉武帝用宦者典尚书议)7、尚:指主管、执掌帝王私人事务。也可专指娶公主为妻。(1)襄平侯通尚符节,乃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史记吕太后本纪)(2)时尚衣监何新者,趋入宫见帝,不得。(清文观止费宫人传)(3)张敖已出,以尚鲁元公主故,封为宣平侯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8、为:后跟地名表示做某地的长官,后跟官职名表示担任某官。 (1)诏复以正民为鄂州。(苏轼文集陈公弼传2011年江苏卷)(2)开元中,为河北支度营田使。 (旧唐书宋庆礼传2011年辽宁卷)9、知:主持,执掌;后常跟地名,表示做某地的长官。(1)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勾践灭吴)(2)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间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宋史何灌传2011全国新课标卷)(3)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宋史查道传2010年重庆卷)10、主:主持,掌管;后常跟官府机构的名称,表示主持某官府机构的工作(1)有劫贼杀财主,主者捕之。(世说新语政事)(2)双江主兵部。(章太炎诸子略说)11、坐:犯罪,因犯罪或错误;判罪;连坐,反坐。(1)左冯翊薛宣奏赏能治剧,徙为频阳令,坐残贼免。(残贼,残忍暴虐。汉书酷吏传2010年四川卷)(2)庞氏当坐斩,有功独明其无罪。(旧唐书徐有功传)(3)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禁游宦之民。(清姚鼐李斯论)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