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共9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考试(供学术型教育学学位各专业)读 教育心理学 一书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数学 学号: MX 姓名: 杨 文 授课教师: 王映学 成绩: 阅卷教师签名: 时间:说明:所读书目系课程教学中推荐、提及或与课程教学相关的有影响力的教育心理学书籍,教材、专著(含外文版)不限。建议性的论文框架构成(下面的元素仅供参考)课程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引言一、观点介绍标题自拟主要介绍所读书目的主要观点,观点可以覆盖全书,也可以是数章(不主张限于一章之观点),建议以某一视角或切入点串领章节。观点可以是转述或引述,勿要大段拷贝式摘录,本部分篇幅不少于全文的三分之一。二、读书感悟标题自拟主要涉及对所读内容的所思所想,含观点的分析、综合、评价与质疑。本部分是全文的核心所在,篇幅约占全文的三分之一。三、借鉴与启示标题自拟本部分尽量做到两个结合:结合自己的专业,结合特定的学校教育场域进行阐述。做到言之有物,有针对性,具体而专业,篇幅不多于三分之一。结语参考文献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摘要: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认知同化理论为教学课堂提供了教学依据,尤其是其理论核心有意义接受学习,它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独立又相互依存。本文在学习、分析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该理论的对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些启示。关键词:有意义学习;同化;学习类型;认知结构引言在论文中,第一部分首先主要从理论上阐述了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分别从定义、实质、条件、过程等方面对有意义学习作了详细地论述;其次,分析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区别和联系,他们相互独立,又存在着交叉;接着,简单介绍认知学习的理论基础-同化理论,同化理论是探索学生内部的心理机制。第二部 分就有意义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加以浅谈,提及了先行组织者策略、三大驱动力等对教授者和学习者的影响,分析了如何合理利用这些理论来进行有效地课堂教学。第三部分是有意义教学对小学数学的启示,小学生有他们这一阶段特有的学习特点,教师一定要根据他们的数学学习心理特征,结合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帮助小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认知架构体系。一、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一)有意义学习1.定义: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中最重要观念是他对有意义学习的描述。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可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2.实质: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所谓实质性联系,是指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例如,学习命题“等边三角形是有三条等边的三角形”,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就必须预先具备“等边”和“三角形”的概念,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可能还需要观察由等边三角形构成的实物或图形,才能将新的命题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建立实质性联系,即将原有的三角形概念或表象加以改造,产生新的等边三角形概念或表象。3.条件:决定学习方式是有意义的还是机械的,取决于发生学习的条件,有意义的学习产生既受到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也受到学习者自身的影响。要想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第一,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即材料本身与人类学习能力范围内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材料;其次,学习者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倾向,即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他的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加以联系的倾向性。4.过程:学习者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中,并不是将现成的知识简单地存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而是要经过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有意义接受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1)判断和筛选新知识是否适合与旧知识进行融合;(2)当新旧知识融合存在分歧或矛盾时,需进行调节,重新理解和表达新知识;(3)新知识要与学习者个人的原有认知内容相联系,旧知识应该是新知识的基础;(4)当新旧知识的分歧或矛盾得不到解决,需要对更有概括性的概念进行在组织,从更高层次进行新旧联系。(二)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奥苏贝尔明确地区分了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之间的关系。其实,发现学习只是比接受学习多了一个发现的环节,再把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其他并没有什么区别。因此,他认为,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学习,也都有可能是有意义的学习。关键在于教师的讲授方法,如果教学得法,并不一定会导致机械接受学习;同样,发现学习也并不能保证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解决问题的“典型步骤”,而并不清楚自己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他们也可能同样得到正确答案,但这并不比机械学习或机械记忆更有意义。例如,我们完全可以让一个学前儿童记住符号y=fx或背诵出函数的定义,但是由于该儿童认知结构中缺少变量、对应关系、唯一确定等观念,不可能将函数这一新概念和他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这样的学习也只是机械学习,而并非有意义的学习。所以,当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观念没有任何合乎逻辑的联系,但为了记忆,学习者人为地赋予它们某种个人意义,这样的学习依旧是机械学习。(三)同化理论奥苏贝尔认为同化是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所谓同化,就是将新知识、新材料归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并使之分化、扩充,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得过程。而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是否已有的有关概念。奥苏贝尔在同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习组织的四大原则,一是渐进分化原则,主要是对于命题学习中的下位学习而言,该原则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演绎性获取比归纳性获取更省时省力,并且容易保持。所以学生应先学习概括性最强和包摄水平最高的概念,再进行分化学习;而是综合贯通原则,该原则主要针对组合学习和上位学习,它强调学习新旧知识间的融合贯通,并促进二者间的协调发展;三是序列组织原则,其主要针对组合学习,该原则指出可以将处于并列关系的新旧知识序列化或程序化,使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四是巩固性原则,该原则强调已有认知结构的作用,要求学习者及时纠正、反馈等方法,提高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稳定性。二、有意义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借鉴先行组织者:重视概念教学,形成认知结构,促进思维发展在认知维度上,奥苏贝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策略,即先于问题解决或材料学习呈现的一种陈述性的或比较性的引导性材料,以解决新材料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之间的差距的衔接问题。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概念,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一座“认知桥梁”,进一步完善了同化理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而合理的知识结构有益于吸纳已有的知识和概念,形成新的概念。教师在教授新概念时,应该先理解新概念与已有认知结构的联系和内在规律,从而把握新概念学习的同化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分析教材,找出各个知识点的联系,把单元或章节的知识串联起来,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材料、板书提纲,这样,易于学生新概念的同化以及逻辑思维的培养。然后要渐进分化,建立深层次的认知结构,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各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确定核心知识点,进一步学习各知识点的分支 ,建立知识结构网络,只有通过这样深层次的学习和内化,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最后,教师要做到综合贯通,建立整体化的认知结构。在复习课的教学中,要抓住重点知识,提纲挈领,打破知识的章节界限和原有的知识结构,重新组合新知识,重新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网络,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化思维。(二)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建立新旧知识的实质性联系新旧知识间的实质性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也就是说,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意义性理解不限于特定的词语,用不同的语言文字可以表达同一个意义的内容。教师必须要首先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尤其是与新知识有密切关系的已有概念的掌握情况,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其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适应。其次,教师要选择恰当地方式讲清新旧知识间地内在联系和区别,促进学生新地认知结构地形成。例如,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这一环节,教师除了要注重创设地情境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外,还需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与旧知识相关联,做到温故知新。这样,既引入了新知识,又巩固了旧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新旧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最后,教师要选择建构教学模式,实现知识的迁移。建构主义主张认识过程是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先在认知结构中找到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相关知识,再经过分析、推理等思维过程,使新旧知识建立联系,进一步重新建构认知结构,然后通过运用新规律,检验和巩固新知识,并实现知识的迁移。(三)紧密结合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奥苏贝尔认为,发现学习不是教授者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而是要求学习者先从事某些心理活动,比如说对知识的重新编排、组织或对知识进行转换。因此,发现学习是存在于其他三种学习类型之中的。发现学习当中最重要的的环节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就是学生无法把已知命题直接转换到新情境中,必须要通过一些策略,使一系列转换前后有序,最终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结构。发现学习获得的知识比较零散且耗时较多,所以它不适合作为获取大量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想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主要靠接受学习。而发现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尝试,使学生习得一种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所以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接受学习是现代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尤其是一些概念和原理的学习,其实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只要让学生具有意义学习的倾向,保证学生学习的意义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创新。因此,对于课堂而言,恰当运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把他们合理的结合起来。(四)运用教学评价的论述优化教学评估体系奥苏贝尔首先批评了那些只看到评价负面作用的教育工作者,强调了评价的积极作用。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有利,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科学的考查不应该考学生的死记硬背、机械学习功夫,而是更多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创新时代要求的是具有较强理解能力,能有效地创造性使用知识,我们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而不是只会死记硬背的“书呆子”;科学的考查不应该是速度的考查,而应该是能力的考查,要保证足够的答题时间,使学生有发挥自己思维与能力空间;科学的考查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组织学生展开民主的讨论,使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科学的考查还应该注重考察学生的独立性、灵活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知识能力的考试,考试形式多样化,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五)利用三大驱动力,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的动机分为:认知驱力、自我增强驱力和附属驱力。认知驱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它源于学生的好奇心理以及探究、操作、理解和应付外部环境的心理倾向,属于内在动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将知识具体形象化,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自我增强驱力是学生要求凭自己的学习才能和成就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的愿望。它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社会地位的需要。这种驱力是一种外部动机,它促使学生追求优秀的学习成绩或者较高的排列名次,使学生更加努力。附属驱力是学生为了得到家长、教师或他人的赞扬而努力学习的心理倾向。这既不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也不是为了自我增强,而是为了获得其他人的认可。这种驱力在低年级比较多,随着年龄的增长,附属驱力的强度会逐渐减弱,渐渐地家长和教师的赞许会逐渐转变成向得到学习同伴的认可,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各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必要的时候进行适当的指导。三、奥苏贝尔认知理论对小学数学的启示(一)根据数学认知结构,形成整体的数学学习过程所谓数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组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而数学学习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一般的数学学习过程如图1所示:图1.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Picture1.The general process of mathematics learning小学阶段是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认知中起固定作用的具有较高抽象和概括水平的观念比较少,通常是经验成分较多,而且他们只有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或训练才能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所以,教师要根据小学生阶段的数学学习特点,安排合理的教学设计,何种教学方式能更好地运用于课堂是依照教师依照学生而定的,也正如康德所说“使恰当的学生从恰当的教师受到恰当的教育”。(二)根据学习类型,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创立详细地解释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关系,每种学习方法都有其优点,其中有意义学习是贯穿于其他三种学习类型。合理科学地知识结构有利于吸收旧的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所谓科学地组织,首先主要是考虑学习材料的内部结构,内容上是否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其次是考虑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的外部联系;最后是考虑材料的内部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契合度。教师只有了解和熟知新旧知识的关联,才能合理地编排教学设计,而不是一味地“填鸭式”灌给学生所有知识。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创设不同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教师要合理地编排教学设计,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教师教授的指导下进行有意义接受学习。在小学阶段来看,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他们的认知结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要促进他们利用有意义发现法学习新知识,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合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参考文献:1.安妮塔·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8.2.李士锜,吴颖康,数学教学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3.李士锜,关于数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1994(3).4.何小亚,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M,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8.5.李启凤,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开展有意义学习活动J,科教文汇,2006(2).6.王本法,奥苏贝尔学习类型划分的理论及其意义J,教育理论与研究,1996(4).7.李亚娟,李莉,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及对小学数学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8).8.王洪玉,试析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及其启示J,数学研究,2005(4).9.黄梅,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6,5.10.金歧凤,小学数学学困难生认知结构与课堂教学管理的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2,5.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