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知识点总结.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考点一、线段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垂线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2、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角的平分线有下面的性质定理:(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3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性质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考点二、平行线 1、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或平行。4、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考点三、投影与视图 1、投影投影的定义:用光线照射物体,在地面上或墙壁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平行投影:由平行光线(如太阳光线)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由同一点发出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2、视图当我们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实物时,所看到的图像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物体的三视图特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主视图: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俯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左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的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有时也叫做侧视图。第二章 三角形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3、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 三角形是封闭图形(3)首尾顺次相接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5、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 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证明线段不等关系。7、三角形的角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推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8、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底×高应用:经常利用两个三角形面积关系求底、高的比例关系或值考点二、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夹边就是三角形中相邻两角的公共边,夹角就是三角形中有公共端点的两边所成的角。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3、全等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全等变换包括一下三种:(1)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2)对称变换:将图形沿某直线翻折180°,这种变换叫做对称变换。(3)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考点三、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2)等腰三角形的其他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底边长为b,则<a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顶角为A,底角为B、C,则A=180°2B,B=C=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这个判定定理常用于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相等。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性质等腰三角形判定中线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底边,平分顶角;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与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1、两边上中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边中线垂直这条边(平分这个边的对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平分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到底边两端点的距离相等。1、如果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垂直于这个角的对边(平分对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平分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高线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顶角、平分底边;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和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1、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平分这条边(平分这条边的对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有两条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角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边底的一半<腰长<周长的一半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3、三角形中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常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结论1: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结论2: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结论3: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结论4:三角形一条中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结论5: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夹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相等。第三章 解直角三角形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5、摄影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ACB=90° CDAB 6、常用关系式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BCD=ACBC考点二、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38分) 1、如图,在ABC中,C=90° 2、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 0° 30° 45° 60° 90°sin01cos10tan01不存在cot不存在103、各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互余关系:sinA=cos(90°A),cosA=sin(90°A),tanA=cot(90°A),cotA=tan(90°A)(2)平方关系:(3)倒数关系:tanAtan(90°A)=1(4)弦切关系:tanA=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考点一、比例线段 1、比例的性质(1)基本性质a:b=c:dad=bca:b=b:c(2)更比性质(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 (交换内项) (交换外项) (同时交换内项和外项)(3)反比性质(交换比的前项、后项):(4)合比性质:(5)等比性质:3、黄金分割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BC(AC>BC),并且使AC是AB和BC的比例中项,叫做把线段AB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其中AC=AB0.618AB考点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考点三、相似三角形 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用符号“”来表示2、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等价关系:(1)反身性:对于任一ABC,都有ABCABC;(2)对称性:若ABCABC,则ABCABC(3)传递性:若ABCABC,并且ABCABC,则ABCABC。3、三角形相似的判定(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定义法: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平行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2)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以上各种判定方法均适用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4、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5、相似多边形(1)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2)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对应对角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相似多边形中的对应三角形相似,相似比等于相似多边形的相似比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6、位似图形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此时的相似比叫做位似比。性质:每一组对应点和位似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它们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都等于位似比。由一个图形得到它的位似图形的变换叫做位似变换。利用位似变换可以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第五章 三角形的五心三角形中有许多重要的特殊点,特别是三角形的“五心”,在解题时有很多应用,在本节中将分别给予介绍三角形的“五心”指的是三角形的外心,内心,重心,垂心和旁心1、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外心(外接圆圆心)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 都等于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斜边中点;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2、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内心(内切圆圆心)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都等于三角形内切圆半径内切圆半径r的计算:设三角形面积为S,并记p=(a+b+c),则r=特别的,在直角三角形中,有 r=(a+bc) 3、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重心上面的证明中,我们也得到了以下结论:三角形的重心到边的中点与到相应顶点的距离之比为 1 24、三角形的垂心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垂心 斜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与垂心这四个点中,任何三个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垂心就是第四个点所以把这样的四个点称为一个“垂心组”5、三角形的旁心三角形的一条内角平分线与另两个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称为三角形的旁心(旁切圆圆心)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旁切圆A类例题例1 证明重心定理。 证法1 如图,D、E、F为三边中点,设BE、CF交于G,连接EF,显然EFBC,由三角形相似可得GB2GE,GC=2GF 又设AD、BE交于G',同理可证G'B=2G'E,G'A=2G'D,即G、G'都是BE上从B到E的三分之二处的点,故G'、G重合 即三条中线AD、BE、CF相交于一点G 证法2 设BE、CF交于G,BG、CG中点为H、I连EF、FH、HI、IE,因为EFBC,HIBC, 所以 EFHI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HG=GE、IG=GF,GB=2GE,GC=2GF同证法1可知AG=2GD,AD、BE、CF共点即定理证毕链接 证明外心、内心定理是很容易的。外心定理的证明:如图,设AB、BC的中垂线交于点O,则有OA=OB=OC,故O也在AC的中垂线上,因为O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故点O是ABC外接圆的圆心因而称为外心内心定理的证明:如图,设A、C的平分线相交于I、过I作IDBC,IEAC,IFAB,则有IE=IF=ID因此I也在C的平分线上,即三角形三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上述定理的证法完全适用于旁心定理,请同学们自己完成 例2证明垂心定理分析 我们可以利用构造外心来进行证明。证明 如图,AD、BE、CF为ABC三条高,过点A、B、C分别作对边的平行线相交成A'B'C',显然AD为B'C'的中垂线;同理BE、CF也分别为A'C'、A'B'的中垂线,由外心定理,它们交于一点,命题得证链接 (1)对于三线共点问题还可以利用Ceva定理进行证明,同学们可以参考第十八讲的内容。(Ceva定理)设X、Y、Z分别为ABC的边BC、CA、AB上的一点,则AX、BY、CZ所在直线交于一点的充要条件是··=1(2)对于三角形的五心,还可以推广到n边形,例如,如果我们称n(3)边形某顶点同除该点以外的n-1个顶点所决定的n-1边形的重心的连线,为n边形的中线,(当n-1=2时,n-1边形退化成一线段,此时重心即为线段的中心)那么重心定理可推广如下:n边形的各条中线(若有重合,只算一条)相交于一点,各中线被该点分为:(n-1)1的两条线段,这点叫n边形的重心请同学们自己研究一下其他几个“心”的推广。情景再现1设G为ABC的重心,M、N分别为AB、C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GMAN和GBC的面积相等 2三角形的任一顶点到垂心的距离,等于外心到对边的距离的二倍B类例题例3 过等腰ABC底边BC上一点P引PMCA交AB于M;引PNBA交AC于N.作点P关于MN的对称点P'.试证:P'点在ABC外接圆上.(杭州大学中学数学竞赛习题)分析 分析点M和N的性质,即能得到解题思路。证明 由已知可得MP'=MP=MB,NP'=NP=NC,故点M是P'BP的外心,点N是P'PC的外心.于是有 BP'P=BMP=BAC, PP'C=PNC=BAC. BP'C=BP'P+P'PC=BAC. 从而,P'点与A、B、C共圆,即P'在ABC外接圆上. 链接 本题可以引出更多结论,例如P'P平分BP'C、P'B:P'C=BP:PC等等例4 AD,BE,CF是ABC的三条中线,P是任意一点.证明:在PAD,PBE,PCF中,其中一个面积等于另外两个面积的和. (第26届莫斯科数学奥林匹克)证明 设G为ABC重心,直线PG与AB,BC相交.从A,C,D,E,F分别作该直线的垂线,垂足为A',C',D',E',F'. 易证AA'=2DD',CC'=2FF',2EE'=AA'+CC', EE'=DD'+FF'. 有SPGE=SPGD+SPGF.两边各扩大3倍,有SPBE=SPAD+SPCF.例5 设A1A2A3A4为O内接四边形,H1,H2,H3,H4依次为A2A3A4,A3A4A1,A4A1A2,A1A2A3的垂心.求证:H1,H2,H3,H4四点共圆,并确定出该圆的圆心位置. (1992,全国高中联赛)证明 连接A2H1,A1H2,H1H2,记圆半径为R.由A2A3A4知 =2RA2H1=2RcosA3A2A4; 由A1A3A4得 A1H2=2RcosA3A1A4. 但A3A2A4=A3A1A4,故A2H1=A1H2. 易证A2H1A1A2,于是,A2H1A1H2, 故得H1H2A2A1.设H1A1与H2A2的交点为M,故H1H2与A1A2关于M点成中心对称. 同理,H2H3与A2A3,H3H4与A3A4,H4H1与A4A1都关于M点成中心对称.故四边形H1H2H3H4与四边形A1A2A3A4关于M点成中心对称,两者是全等四边形,H1,H2,H3,H4在同一个圆上.后者的圆心设为Q,Q与O也关于M成中心对称.由O,M两点,Q点就不难确定了.链接三角形的五心有许多重要性质,它们之间也有很密切的联系,如: (1)三角形的重心与三顶点的连线所构成的三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2)三角形的外心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 (3)三角形的垂心与三顶点这四点中,任一点是其余三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垂心; (4)三角形的内心、旁心到三边距离相等; (5)三角形的垂心是它垂足三角形的内心;或者说,三角形的内心是它旁心三角形的垂心; (6)三角形的外心是它的中点三角形的垂心; (7)三角形的重心也是它的中点三角形的重心; (8)三角形的中点三角形的外心也是其垂足三角形的外心情景再现3在ABC的边AB,BC,CA上分别取点P,Q,S.证明以APS,BQP,CSQ的外心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B·波拉索洛夫中学数学奥林匹克)4如果三角形三边的平方成等差数列,那么该三角形和由它的三条中线围成的新三角形相似.其逆亦真.C类例题例6 H为ABC的垂心,D,E,F分别是BC,CA,AB的中心.一个以H为圆心的H交直线EF,FD,DE于A1,A2,B1,B2,C1,C2. 求证:AA1=AA2=BB1=BB2=CC1=CC2. (1989,加拿大数学奥林匹克训练题)分析 只须证明AA1=BB1=CC1即可.证明 设BC=a, CA=b,AB=c,ABC外接圆半径为R,H的半径为r. 连HA1,AH交EF于M. A=AM2+A1M2=AM2+r2-MH2 =r2+(AM2-MH2), 又AM2-HM2=(AH1)2-(AH-AH1)2 =AH·AH1-AH2=AH2·AB-AH2 =cosA·bc-AH2, 而=2RAH2=4R2cos2A,=2Ra2=4R2sin2A.AH2+a2=4R2,AH2=4R2-a2. 由、有A=r2+·bc-(4R2-a2)= (a2+b2+c2)-4R2+r2.同理,=(a2+b2+c2)-4R2+r2,= (a2+b2+c2)-4R2+r2.故有AA1=BB1=CC1.例7 已知O内接ABC,Q切AB,AC于E,F且与O内切.试证:EF中点P是ABC之内心.(B·波拉索洛夫中学数学奥林匹克)证明 如图,显然EF中点P、圆心Q,中点K都在BAC平分线上.易知AQ=. QK·AQ=MQ·QN, QK= =. 由RtEPQ知PQ=. PK=PQ+QK=+=. PK=BK. 利用内心等量关系之逆定理,即知P是ABC这内心.说明 在第20届IMO中,美国提供的一道题实际上是例7的一种特例,但它增加了条件AB=AC.例8 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证:r+ra+rb+rc=2p.式中r,ra,rb,rc分别表示内切圆半径及与a,b,c相切的旁切圆半径,p表示半周. (杭州大学中学数学竞赛习题)证明 设RtABC中,c为斜边,先来证明一个特性:p(p-c)=(p-a)(p-b).p(p-c)= (a+b+c)·(a+b-c) =(a+b)2-c2 =ab;(p-a)(p-b)= (-a+b+c)·(a-b+c) =c2-(a-b)2= ab.p(p-c)=(p-a)(p-b). 观察图形,可得ra=AF-AC=p-b,rb=BG-BC=p-a,rc=CK=p.而r=(a+b-c)=p-c.r+ra+rb+rc =(p-c)+(p-b)+(p-a)+p =4p-(a+b+c)=2p.由及图形易证.例9 M是ABC边AB上的任意一点.r1,r2,r分别是AMC,BMC,ABC内切圆的半径,q1,q2,q分别是上述三角形在ACB内部的旁切圆半径.证明·=.(IMO-12)证明 对任意A'B'C',由正弦定理可知OD=OA'· =A'B'·· =A'B'·,O'E= A'B'·.亦即有·= =.例10 锐角ABC中,O,G,H分别是外心、重心、垂心.设外心到三边距离和为d外,重心到三边距离和为d重,垂心到三边距离和为d垂. 求证:1·d垂+2·d外=3·d重.证明 设ABC外接圆半径为1,三个内角记为A,B,C. 易知d外=OO1+OO2+OO3=cosA+cosB+cosC, 2d外=2(cosA+cosB+cosC). AH1=sinB·AB=sinB·(2sinC)=2sinB·sinC, 同样可得BH2·CH3. 3d重=ABC三条高的和 =2·(sinB·sinC+sinC·sinA+sinA·sinB) =2, HH1=cosC·BH=2·cosB·cosC. 同样可得HH2,HH3. d垂=HH1+HH2+HH3=2(cosB·cosC+cosC·cosA+cosA·cosB) 欲证结论,观察、,须证(cosB·cosC+cosC·cosA+cosA·cosB)+( cosA+ cosB+ cosC)=sinB·sinC+sinC·sinA+sinA·sinB.即可.说明 本题用了三角法。情景再现5.设在圆内接凸六边形ABCDFE中,AB=BC,CD=DE,EF=FA.试证:(1)AD,BE,CF三条对角线交于一点;(2)AB+BC+CD+DE+EF+FAAK+BE+CF.(1991,国家教委数学试验班招生试题)6ABC的外心为O,AB=AC,D是AB中点,E是ACD的重心.证明OE丄CD. (加拿大数学奥林匹克训练题)7ABC中C=30°,O是外心,I是内心,边AC上的D点与边BC上的E点使得AD=BE=AB.求证:OI丄DE,OI=DE. (1988,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集训题) 习题171在ABC中,A是钝角,H是垂心,且AH=BC,则cosBHC=( ) A B C D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与周长都被一条直线平分,则此直线一定通过三角形的( ) A内心 B外心 C重心 D垂心(1996年全国初中联赛)3(1997年安徽省初中数学竞赛)若0°<a<90°,那么,以sina,cosa,tanacota为三边的三角形有内切圆、外接圆的半径之和是( ) A B C2sinacosa D 4ABC中,A=45°,BC=a,高BE、CF交于点H,则AH=( ) Aa Ba Ca Da5下面三个命题中: 设H为ABC的高AD上一点,BHC+BAC=180°,则点H是ABC的垂心; 设G为ABC的中线AD上一点,且SAGB=SBGC,则点G是ABC的重心; 设E是ABC的外角BAK的角平分线与ABC的外接圆O的交点,ED是O的直径,I在线段AD上,且DI=DB,则I是ABC的内心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6设ABC的A=60°,求证:ABC的外心O、内心I、垂心H及点B、C五点在同一个圆上7已知P是ABCD内的一点,O为AC与BD的交点,M、N分别为PB、PC中点,Q为AN与DM的交点求证: P、Q、O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PQ=2OQ8.I为ABC之内心,射线AI,BI,CI交ABC外接圆于A,B,C .则AA+BB+CCABC周长.(1982,澳大利亚数学奥林匹克)9.T的三边分别等于T的三条中线,且两个三角形有一组角相等.求证这两个三角形相似.(1989,捷克数学奥林匹克)10.I为ABC的内心.取IBC,ICA,IAB的外心O1,O2,O3.求证:O1O2O3与ABC有公共的外心.(1988,美国数学奥林匹克)11.AD为ABC内角平分线.取ABC,ABD,ADC的外心O,O1,O2.则OO1O2是等腰三角形.12.ABC中C90°,从AB上M点作CA,CB的垂线MP,MQ.H是CPQ的垂心.当M是AB上动点时,求H的轨迹.(IMO-7)本节“情景再现”解答1证明 如图,连GA,因为M、N分别为AB、CA的中点,所以AMG的面积=GBM的面积,GAN的面积=GNC的面积, 即四边形GMAN和GBC的面积相等2证明 如图,O为ABC的外心,H为垂心,连CO交ABC外接圆于D,连DA、DB,则DAAC,BDBC,又AHBC,BHAC所以DABH,BDAH,从而四边形DAHB为平行四边形。又显然DB=2OM,所以AH=2OM 同理可证 BH=2ON,CH=2OK证毕3提示:设O1,O2,O3是APS,BQP,CSQ的外心,作出六边形O1PO2QO3S后再由外心性质可知PO1S=2A,QO2P=2B,SO3Q=2C.PO1S+QO2P+SO3Q=360°.从而又知O1PO2+O2QO3+O3SO1=360°将O2QO3绕着O3点旋转到KSO3,易判断KSO1O2PO1,同时可得O1O2O3O1KO3.O2O1O3=KO1O3=O2O1K= (O2O1S+SO1K)= (O2O1S+PO1O2)= PO1S=A; 同理有O1O2O3=B.故O1O2O3ABC.4提示:将ABC简记为,由三中线AD,BE,CF围成的三角形简记为'.G为重心,连DE到H,使EH=DE,连HC,HF,则'就是HCF. (1)a2,b2,c2成等差数列'.若ABC为正三角形,易证'.不妨设abc,有 CF=,BE=,AD=. 将a2+c2=2b2,分别代入以上三式,得CF=,BE=,AD=. CF:BE:AD =:=a:b:c. 故有. (2)a2,b2,c2成等差数列.当中abc时, 中CFBEAD.,()2. 据“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围成的新三角形面积等于原三角形面积的”,有=. =3a2=4CF2=2a2+b2-c2a2+c2=2b2.5.证明 连接AC,CE,EA,由已知可证AD,CF,EB是ACE的三条内角平分线,I为ACE的内心.从而有ID=CD=DE,IF=EF=FA,IB=AB=BC. 再由BDF,易证BP,DQ,FS是它的三条高,I是它的垂心,利用 不等式有: BI+DI+FI2·(IP+IQ+IS). 不难证明IE=2IP,IA=2IQ,IC=2IS. BI+DI+FIIA+IE+IC. AB+BC+CD+DE+EF+FA=2(BI+DI+FI) (IA+IE+IC)+(BI+DI+FI)=AD+BE+CF. I就是一点两心.6提示:设AM为高亦为中线,取AC中点F,E必在DF上且DE:EF=2:1.设CD交AM于G,G必为ABC重心.连GE,MF,MF交DC于K.易证:DG:GK=DC:()DC=2:1. DG:GK=DE:EFGEMF. OD丄AB,MFAB, OD丄MFOD丄GE.但OG丄DEG又是ODE之垂心. 易证OE丄CD.7提示:辅助线如图所示,作DAO平分线交BC于K. 易证AIDAIBEIB,AID=AIB=EIB. 利用内心张角公式,有 AIB=90°+C=105°, DIE=360°-105°×3=45°. AKB=30°+DAO=30°+ (BAC-BAO)=30°+ (BAC-60°)=BAC=BAI=BEI. AKIE. 由等腰AOD可知DO丄AK,DO丄IE,即DF是DIE的一条高. 同理EO是DIE之垂心,OI丄DE.由DIE=IDO,易知OI=DE.习题17解答1 B;2A;3A;4C;5选B,只有(3)是对的;6略;7略;8.略;9.略;10.略;11.略;12. H的轨迹是一条线段.补充:第五讲 三角形的五心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内心及旁心,统称为三角形的五心.一、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简称外心.与外心关系密切的有圆心角定理和圆周角定理.例1过等腰ABC底边BC上一点P引PMCA交AB于M;引PNBA交AC于N.作点P关于MN的对称点P.试证:P点在ABC外接圆上.(杭州大学中学数学竞赛习题)分析:由已知可得MP=MP=MB,NP=NP=NC,故点M是PBP的外心,点N是PPC的外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