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共10页).docx
-
资源ID:15160774
资源大小:918.5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共10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知识点一 人体营养的来源(消化系统)1、营养物质的成分 :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食物 供能物质 脂 肪: 一般作为人体储备的能源物质,起保温、缓冲作用中的 :主要为人体生长发育、受损细胞修复和更新提供原料 成份 水:细胞主要成分之一,参与各项生理活动非供能物质 无机盐: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参与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维生素:含量少,种类多,缺乏时影响正常生命活动甚至患病。纤维素:促进胃肠蠕动和排空缺维生素引起的疾病: -缺维生素A;(肝脏、胡萝卜 ) -缺维生素C (蔬菜、水果) 脚气病-缺维生素B1;(豆类、粗粮、动物肾脏) 佝偻病-缺维生素D和钙(肝脏、牛奶、鱼肝油,补钙同时晒太阳)缺无机盐引起的疾病:缺钙: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缺铁:缺铁性贫血 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缺锌:生长发育不良2、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口腔;牙齿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搅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初步消化淀粉 咽: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 消 食道: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 化 胃:通过蠕动,使食物和胃液混合,并初步消化蛋白质 道 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大肠:使食物残渣推向肛门(大肠的起始部位为盲肠)消 肛门化 唾液淀粉酶系 消化道外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麦芽糖)统 的 肝 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消 消化腺 胰 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化腺 消化道内 胃 腺:分泌胃液,含有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的消化腺 肠 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3、食物的消化、水、无机盐、维生素不用消化可直接被吸收,淀粉、蛋白质、脂肪要消化成小分子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才可以被吸收。 唾液淀粉酶 多种酶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 ) 小肠蛋白质酶 多种酶蛋白质-初步消化-氨基酸 ( ) 小肠 胆汁 多种酶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 ) 小肠4、 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吸收部位 胃:吸收部分的水和酒精小肠:吸收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其一:小肠长约56米,内表面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可以扩大吸收面积;其二: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从而促进小肠的吸收其三:有多种消化液,促进物质的消化5、 均衡膳食的基本要求: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膳食要清淡少盐;饮酒要限量;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的体重;食物要清洁卫生、不变质。6、 按时进餐;在每日摄入的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和30%左右。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青少年应多吃含蛋白质和钙丰富的食物。练习:1、下列腺体中,不属于消化腺的是( ) A肠腺、胃腺 B甲状腺、肾上腺C肝脏、唾液腺 D肠腺、胰腺2、经常食用动物肝脏、胡萝卜,有助于预防( )A夜盲症 B脚气病 C坏血病 D佝偻病知识点二 人体的物质运输(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流动。一、血液血浆: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功能:运输血细胞,运送营养物质和废物。血液 红细胞:无细胞核,两面中央凹的圆饼状;功能: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如一个人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太低,就是贫血。血细胞 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功能:有吞噬病菌、防御、保护的作用。当人体有炎症的时候,白细胞数量大量增加 血小板: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功能:有止血凝血的作用。 动脉血: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 。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静脉血:含氧量较少,颜色暗红。 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的血管。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呈红色,决定了血液的颜色,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人类的ABO血型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血型。 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献血200300ml)二、血管:分布在全身各处,是血液运输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鲜红色)静脉(暗红色)毛细血管(红色)位 置与心室相连与心房相连连通于最小静脉与小动脉之间功 能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将血液从身体各个部分送回心脏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管壁特点管壁厚,弹性大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大,内有静脉瓣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特点 管腔小管腔大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速度快速度慢速度很慢分 布身体较深处身体深处或浅处全身各处出血状态呈喷射状平静缓流慢慢渗出毛细血管的五最:1)管壁最薄2)血流最慢3)分布最广4)数量最多5)管腔最小三、心脏(血液循环的动力)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在左右两肺之间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侧心房心室相通,异侧心房心室不相通)心脏由心肌构成,当心肌收缩时,血液送到全身,当心肌舒张时,血液回心脏。心脏的四腔分别连接不同的血管:左心室-主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血流有一定的方向,通过静脉进入心脏,由心房到心室,再通过动脉离开心脏。血液不会倒流是因为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单方向开放的瓣膜。四、 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脏和全身血管中进行的循环流动。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路线。1、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部及内脏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物质交换)在物质交换的过程中,血液由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2、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气体交换)经过肺部的气体交换,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体循环和肺循环中同时进行的,并且通过心脏连通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体循环 肺循环 组织细胞 (氧、营养物质) ( 二氧化碳等废物) 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动脉 毛细血管网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毛细血管网 肺动脉 右心室 ( 氧 二氧化碳) 肺 泡 小结:1)各循环都是从心室开始的,终止于心房2)体循环流出的是动脉血,流回的是静脉血;肺循环流出的是静脉血,流回的是动脉血3)两个循环同时进行,最后在心脏汇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4) 在全身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处: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5)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6)红色是动脉血,蓝色是静脉血。 练习: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时,看到一条血管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该血管为(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主动脉2关于心脏中瓣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心房、心室之间有房室瓣 B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C左、右心室之间有静脉瓣 D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3下列有关献血和输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次献血量应不少于400毫升 B献血不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C父母的血液都可以输给子女 D输血时血型不符会造成红细胞凝集来源:学§4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学生均可享受国家免费提供的面包、牛奶等营养餐。下图表示某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据图回答:(1)面包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此过程需要_的参与,麦芽糖及未消化的淀粉在小肠中被彻底分解为a _。(2)图中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此过程后,血液变成了营养丰富的_血。(3)物质a进入血液后,至少需要_次流经心脏,才能到达下肢肌肉细胞。(4)肌肉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随血液流到肾脏,经过_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 小管的_作用,形成尿液,最终排出体外。5、下图为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示例上腔静脉 )。(1) 心脏四个腔中,心壁最厚的是 ,与之相连的血管是 ,内流 血。(2) 血液循环途径可分为 和 两部分,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进行了气体交换,血液由 血变成 血。6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学生营养不良状况尤为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贫困地区,半数以上的学生吃不到早餐。在一个月内,有1/3的学生吃不到肉,80%的学生喝不到奶,35%的学生每天只吃一种蔬菜,多数靠自带的咸菜、辣椒酱下饭,甚至吃的是盐拌饭。自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后,保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每天吃到一袋牛奶、一个鸡蛋或一顿肉,使农村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1)牛奶、鸡蛋和肉中富含 ,它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成分。它在 (填消化道部位)最终被分解为 后,人体才能吸收。(2)营养学家指出,早餐摄入的能量约占一天热能的 ,所以应吃饱吃好早餐,做到合理膳食。(3)请你当一次营养师,为家人搭配一份合理食谱。在下列4组食品中,你应选 。A米饭、土豆、鱼、瘦肉 B米饭、瘦肉、番茄紫菜汤C馒头、稀饭、牛肉、火腿肠 D馒头、土豆、青菜、萝卜知识点三 人体的能量供应(呼吸系统)一、食物中能量的释放1、 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都来源于食物。2、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其次是脂肪,它还是储备的能源物质。3、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就是呼吸作用。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部分用于推动各种生命活动。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二、呼吸系统的组成1、人体的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1)鼻是呼吸道的起点,鼻孔与外界相通,内有鼻腔,鼻腔内表面有鼻黏膜。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黏液腺,使吸入鼻腔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减少对肺的刺激。鼻腔有接受气味刺激的嗅觉细胞。(2)咽是气体和食物的通道。喉是发声器官。(3)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分泌的黏液能粘住灰尘;管壁内表面有纤毛,摆动将黏液推向喉的方向,通过咳嗽排出痰。2、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答:肺泡数量多,扩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 肺泡壁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中的气体进行交换。三 呼吸过程1、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就是通常所说的呼吸,也叫 。.肋间肌膈肌膈胸廓肺肺内气压吸 气收缩下降容积增大扩张下降呼 气舒张回升容积减小回缩增大2、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主要包括肺通气、肺的换气、气体在血液中运输和组织气体交换。(氧气)(氧气)肺泡 血液 组织细胞(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概念实现方式结果 肺的通气外界与肺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运动呼气与吸气肺的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氧气和CO2的交换气体扩散静脉血变动脉血组织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的氧气和CO2的交换气体扩散动脉血变静脉血练习:1、随地吐痰容易传播疾病,原因是痰中含有( )A病菌 B黏液 C灰尘 D溶菌酶2、下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B乙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C甲图演示呼气,膈肌收缩D乙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知识点四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泌尿系统)1、 排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遗:食物消化的残渣(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的过程。2、 排汗( ):一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人体排泄的途径 呼气( ):二氧化碳、少量的水排尿( ):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由肾单位组成):形成尿液3、泌尿系统组成 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 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肾小球: 作用肾单位结构 肾小囊:形成原尿肾小管: 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 形成原尿(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4、尿的形成肾小管的 形成尿液(水、无机盐、尿素)5、排泄的意义: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 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6、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区别:只有血浆中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尿中没有大分子物质但有葡萄糖;尿液中没有葡萄糖7、尿液排出的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8、尿液异常与其相对应可能发生病变的肾的结构: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蛋白质肾小球 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肾小管 尿量多肾小管9、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10、皮肤包括 和 。附属结构: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位置构成厚度 结构及作用表皮外较薄无血管;角质层保护 生发层分裂产生新细胞真皮内较厚丰富的毛细血管-运输、调节体温 神经末梢-感受外界刺激;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弹性和韧性11、排汗不仅起到排泄作用,还可以调节体温。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练习:1、一位同学在削铅笔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指,流出了血,那至少伤到了皮肤的 。 2、在尿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吸收作用的是()A肾小球B肾小管C肾小囊D肾小囊腔3、血液流入肾脏后形成尿的正确途径是( )A血液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尿液B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C血液肾小管肾小囊肾小球尿液D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知识点五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系统调节和内分泌系统)1、 人的自我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大类型。其中 具有主导作用。2、神经系统的组成 大脑:大脑皮层有感觉、运动、语言等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平衡 神经系统 脑干:调节呼吸、血压和心跳 :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周围神经(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传导兴奋3、 :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叫神经细胞)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反射是通过 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5、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它包括感应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 传入神经元:传导冲动到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接受传来的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 传出神经元:把新的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致效应器 效应器:接受冲动,引起相应的肌肉和腺体活动。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传导过程: 6、神经中枢:位于 内,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汇聚形成7、反射的类型: (条件反射比较高级,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 比较项目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形成过程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以下刺激直接间接(信号)神经联系固定不变的暂时的、可变的适应范围小,只适应不变的环境大,可适应多变的环境例子膝跳反射、缩手反射、吮吸反射谈虎色变、草木皆兵、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8、大脑皮层是人体最高级的中枢,有躯体感觉、躯体运动、语言、视觉、听觉等中枢,其中 是人类特有的,躯体运动和躯体感觉中枢是对侧控制的。练习:1、人体完成一个动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 骨骼肌收缩 肌肉附着的骨受到牵拉 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 A B C D2、下列反射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的是( )A望梅止渴 B吃肉垂涎 C谈虎色变 D画饼充饥3、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 ) A看到梅子分泌唾液 B嗅到梅子气味分泌唾液 C谈到梅子分泌唾液 D吃到梅子分泌唾液 视觉和听觉1、眼球结构:晶状体相当于“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视网膜相当于“底片”。(书 页图)2、视觉的形成:光线 瞳孔晶状体(折射)玻璃体视网膜(视觉感受器)视神经 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3、近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 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得物体在视网膜 成像造成的,可用 透镜矫正。远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 ,使得物体在视网膜 成像造成的,可用凸透镜矫正。4、耳的结构和功能(书 页图)外耳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传送声波 鼓膜:产生振动中耳 鼓室:咽鼓管与咽部相通,维持鼓膜两侧 的平衡听小骨:由锤骨,钻骨和镫骨组成听骨链 半规管和前庭:含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内耳 :含听觉感受器5、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 (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锤、钻、镫) (耳蜗内感受器受到振动的刺激,产生冲动)听觉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 6、视觉感受器: 听觉感受器: 头部位置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 嗅觉感受器:嗅黏膜 味觉感受器:味蕾7、四种味觉及其最敏感的部位酸:舌的外侧 甜:舌尖 咸:舌尖 苦:舌根 人体触觉最敏感的部位:唇、舌尖、鼻尖。练习:1、光线从外界进入眼内,正确的途径是( ) A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B巩膜脉络膜视网膜 C角膜虹膜巩膜玻璃体视网膜 D巩膜瞳孔角膜视网膜2、人的视觉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分别位于来源:( 学科网ZXXKA角膜、鼓膜 B晶状体、听小骨 C视网膜、耳蜗 D虹膜、鼓膜3、燃放鞭炮时,要迅速张口,或者闭嘴、堵耳,目的是()A缓解紧张情绪B防止脑震荡C避免损伤外耳道D避免震破鼓膜 激素调节1、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的区别(有无经过导管排出)外分泌腺 经过导管排出(唾液腺、肝脏、肠腺、胃腺、皮脂腺等)内分泌腺 :无导管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 (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注意:胰腺既有内分泌腺(分泌胰岛素),又有外分泌腺(分泌胰液)2、 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的有调节作用的物质。量少效果显著。3、 各种激素的功能激素名称产生部位主要功能异常症生长激素垂体促进人体的生长幼年:不足:( )过多:( )成年过多:肢端肥大症性激素性腺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幼年:不足: (智力低下)成年:不足:甲状腺功能低下过多:甲亢缺碘导致合成过少: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胰岛素胰岛降低血糖浓度分泌过少:( )4、侏儒症与呆小症异同: 相同点:都是幼年患病且身材矮小 不同点:“侏儒症”:智力一般正常。“呆小症”:生殖器官不发育且智力低下。 5、孕妇在怀孕时缺碘,生出来的婴儿会患 。 6、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措施:1)食盐加碘 2)常吃含碘丰富的海带等海产品 练习:1、糖尿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这可能是由于哪种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肾上腺素 D胰岛素2、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的人会患侏儒症B甲状腺受损的蝌蚪经变态发育成蛙C肾上腺素能使人的心跳加快、血压升高D食物中缺碘的人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3、由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是( ) A糖尿病、侏儒症 B佝偻病、坏血病 C艾滋病、狂犬病 D腮腺炎、阑尾炎知识点六 健康地生活(免疫)一、传染病1、传染病:由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与非传染病相比,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正在换流感的病人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可为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任一个环节即可终止传染病的流行)4、常见的传染病:流行性感冒、蛔虫病、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天花、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沙眼等。二、免疫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 第二道防线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功能:产生抗体,消除病原体(抗原) 2、抗体能与抗原结合,清除抗原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抗原被清除后,身体仍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体内产生大量的抗体。3、免疫的分类免疫种类形成功能非特异性免疫遗传而来,人人生来就有对一切病原体都起作用特异性免疫只有在出生以后,与该病原体经过斗争的人才有,不能遗传对某一种特定病原体起作用4、免疫的功能:排除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维护人体健康。及时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 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5、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一类蛋白质,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特异性结合,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患过水痘、天花的人就不会再患了)7、 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8、 计划免疫在易感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五苗”:卡介苗结核病; 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症; 麻疹疫苗麻疹。三、健康的生活1、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生活有规律、合理膳食、合理用药及拒绝吸烟、酗酒等。 2、安全用药: 处方药(R) 非处方药(OTC) 练习:1、下列各种免疫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 粘膜的屏障作用 B 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C 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 D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2、在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人们隔离病人、用白醋熏蒸房间、出门戴口罩和接种疫苗依次属于( )A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B 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C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D 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