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立体构成讲稿(共49页).doc

    • 资源ID:15192121       资源大小:117K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立体构成讲稿(共49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立体构成概论立体构成是研究空间立体造型的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基础。其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对立体构成的研究,可以了解立体造型的构成方法,提高设计者对立体设计的空间概念和美的形式规律的认识,提高其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 现代设计的发展,平面设计与立体设计之间已无严格的界限,平面设计中有立体表现技法,立体设计也需平面表现技法,学习和掌握立体构成设计是现代设计师必备基本功。 立体构成按照构成的形态来区分,可以分为线立体构成、面立体构成、块立体构成、线、面、块混合立体构成。一、形态在立体构成中,一个应明确的理念间题是形态与形状的区别,这也是立体与平面最根本的区别。在立体构成中,“形态”不等于“形状”。立体构成是对多度空间的一种空间体验,它必须符合自然界的空间规律。构成的形态必须是从任何角度都可以观看,并且应具有可触摸性。它和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是不一样的,平面和色彩的构成是纯视觉的,只有形状的两度空间(即长、宽二次元),没有真实的深度。在立体空间中仅凭一个形状不能确定一个立体的空间形态,形状只是形态的某一视点、角度的轮廓。例如平面中的点可能是空间中的,也可能是空间中的线在平面中的投影;平面中的线可能是空间中的线或是空间中的面在平面中的投影;面同样如此,可能是空间的面也可能是空间的块。在平面与立体的转换过程中最复杂的也就是面,这需要对空间形态有足够的了解。只有这样,才可以很好的完成立体到平面或平面到立体的转换,形成具有实际意义可以直接显现的立体形态。立体构成的特征:1轮廓的不固定性 “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个立体的空间物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呈现出不同的外轮廓,也就是一个轮廓决定不了一个形体,我们必须以运动的观点来分析立体形态。一个平面的图形只有一个外轮廓,也就可以用一个轮廓来确定一个图形,而立体形态则不行。这一点在素描课里是感觉最为明显的,在写生模特时,要求模特儿保持一定的动势和方向,模特儿稍微动一下,我们就会感觉到外形轮廓的变化。大自然中的物体亦如此,即使我们观察者不移动观看位置,随着时间的变化,同一物体的外轮廓同样会发生改变,或者因为日照位置的变化,或者因为物体本身内部的变化,或者因为外界影响使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变化,都会导致轮廓线发生变化。2触觉感 立体构成也可以理解成为触觉的艺术。立体构成的过程本身就是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共同创造的过程,自然可以通过双手去感受它。如果说物质是物体存在的根本,那么,材料就是立体构成存在的根本。任何一件立体构成作品都是通过各种材料的组合而形成,而材料是存在于现实的物质世界之中的,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质感,立体构成艺术具有了触觉感。 3光影感 我们之所以可以看见世间的万事万物,因为我们有可观察物体的眼睛,但是假设没有光线,那我们眼前将是一片漆黑,任何物体都看不到,更谈不上光影感。因为有光的存在,我们才得以看见世界的美妙,万物的变幻莫测。太阳东升西落,世间万物的形态得以呈现并在我们眼前不断发生变化,光线照射产生的阴影,加强了物体的空间感和体积感。同样一个形体在不同位置、不同形式上,光线照射所产生的视觉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二、大自然的形态构成规律 自然界的物体,大到宇宙星辰,小到灰尘微生物,究竟是什么组成的?从古到今,人类的好奇心从来没有停止过。早在西周,中国人便提出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叫做“五行说”。以后人们就想象某种抽象的东西演变出具体的自然事物,出现了“元气说”。元气说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物质结构思想,正如原子说一直是欧洲人最重要的物质结构思想一样。元气说认为:元气是物质本源,元气运行导致万物生灭;元气由阴阳组成,两种气充满宇宙空间;天地间万物都是由元气自然而然构成的,生物繁衍后代也是元气运行的结果,运动,变化,最后崩溃,又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元气是物质最基本因素,当然也是不生不灭的。这种物质守恒思想还包含了各种物质形态相互转化的意思。我国中医的理论至今还是建立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因此我们可以把“五行说”、“元气说”以及演变的阴阳“八卦”理论等,理解为物质形态的构成思想,实际上也是最基本的元素组合构成思想。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可以通过天文望远镜看到宇宙星河,可以通过显微镜看到细胞分子和原子。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各元素进行分类研究,终于发现了元素性质和原子量之间周期性变化规律,揭示了物质世界的规律。将63种化学元素排列成周期表,发现物质世界竟是如此有规律地由基本元素排列构成的。众所周知,石墨和钻石基本分子没有丝毫不同。但是,仅仅由于排列不一样,形成了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物质形态:一种很软,一种很硬。再如,人们都知道一切有生命的物体,其构成的基本物质就是碳和水,或者说碳和水是构成千百万生命物种的最基本的单元物质,但是,仅仅因为它们的排列秩序、组合构成不一样而构成了万物世界。这就是大自然形态构成的规律。不管是有生命的物质还是无生命的物质,包括我们人类自身,都在遵循这个构成规律。 三、人为构成形态的产生人类的祖先发现石头、藤条、木棒可以创造出工具来割树皮、打猎。时至今日人类已经用电脑为工具,用人造卫星来作为信息交流手段。从原始人类创造石器到今日文明的昌盛,人类经过了漫长的构成形态的观念变化。如下面的一些现象: 发音变化,表达了思想意识,创造了语言。 结绳记数,创造进位算术。 刻划痕迹,创造图像文字初形。 偏旁部首,字母组合排列,创造了文字。 声音的高低、长短变化,创造了音乐和乐谱。 “火”的使用,学会了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金属。 金属的使用,创造了手工业,构成了纺织、耕种、造房,造车的人类规模化社会。 钢筋混泥土的使用,构成了摩天大楼。 蒸汽机的使用,诞生了机器时代。 电的使用,迎来了电子时代,信息文明。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是人类形态创造的发展史。原始初期的发展是缓慢的。到了现代,每日都有新的创造形态出现,很快便被各个领域广泛吸收,构成了新的先进形态。人为构成形态,从无意识的产生到当今专门来研究它,并有意识地找出规律,从而大规模地使用,对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四、立体构成观念前面谈到了大自然形态构成规律、人类构成形态的产生,从而了解科学观念对立体构成学科的影响。我们知道,任何物质通过化学分析可以还原到最基本原子或粒子状态,又可重新组合回到人们需要的新的物质形态。立体构成的观念也是建立于此的。任何形体通过分析、分割还原到最基本的点、线、面,又可重新组合构成新的造型形态。这时除美学观念,形式法则等重要因素外,点、线、面组合观念成为立体构成最基本观念,而这种观念也是现代科学观的产物。 立体构成是对材料进行研究使用的一种过程。在现代设计领域,材料的美感、材料的加工工艺材料的质地性质以及材料的强度的研究,几乎到“疯狂”的程度。现代设计不仅要注重实用性、社会性等功能的要求,更要注重构思方法、构思方案的新颖性。这新颖的构思往往来源于对材料加工工艺的研究过程,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与通常从功能出发考虑的形态思路恰好相反,较易出现使人意想不到的新的设计方案。因此,立体构成的学习,能够增强对立体形象的想象力和直觉判断力。 在立体构成学习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立体空间中各立体物量的感受问题。在我们生存的立体空间中,人对物总是会产生各种体量间的感受。一种是客观体量感受,一种是人为感情因素的感受,或者说是各种无意识的错觉对体量的感觉。前者是体现在物理化学方面客观的现象,后者是体现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主观现象,而又恰恰是艺术的根本内涵所在。所以要从事立体空间的造型设计,必须对这种领域的机能有所了解。 立体构成的发展,对空间艺术的解放起到很大的作用,给当代设计领域的创造带来了广阔的天地。当代不少艺术大师,把空间形态美的立体构成,看成为一种人类积极自发的、天才的创造性活动。空间形态的艺术是全人类文明的产物,研究空间形态美,加强对各种形态的理论分析,从而为设计开创更广泛的思路,是立体构成的主要意义。立体构成的基本语言一、立体感觉和空间感觉 艺术中所采用的“感觉”一词,严格来说是感觉客观事物的主观现象,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反映,所以它决不会和原型相同。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说感觉或直观判断力的高低,是艺术家和普通人的最大区别。 立体感觉和空间感觉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人对实物体本身物理量的感受(人的本能感受)。如物体的大小多少可以通过测定,量化出来。 2实体所存在空间的感受。如:一件室外雕塑,在室内制作时感到很大,形体感到粗壮得过头,当放在室外时,随着空间环境的改变,对雕塑的实体感受发生了变化。在空旷的环境中,这件孤零零的雕塑会感到小了很多,形体也变弱了。所以艺术家根据适当的环境,预计雕塑的大小和形体的强弱是极其重要的。 3人触及实体时的感受。譬如,看一幅摩天大楼照片,和身临其境到摩天大楼底下去仰首观望,其感受是不一样的。 4视觉作出错误判断的感受(通常称为“幻觉”)。如:在看环形立体电影时,对迎面开来的列车、迎面打来的球,观众明知是不可能的,但人人都躲之不及。在那一刹那间,没有人怀疑火车真能开过来,球真能打过来。不管是聪明人还是一般人,作出的判断都是“火车已开过来了”、“球已经打过来了”。这就是“幻觉感受”。二、量感1心理量 立体感觉和空间感觉都足基于量的感觉产生的,几乎都是经过绝对量或相对量的比较经验,进一步向心理方向发展的。心理量不是人类有意识的行为,所以讲起来很陌生。 所谓的量,就是指物体所含实际重量的量,也就是物理的量。它可以从体积的大小、多少等测量出来,而心理的量则无法测量,但却可以感受得到。例如:一件两米高的雕塑和一件一米高的雕塑,一般来说给人的感觉应该是两米的雕塑体积大,然而事情并不这样绝对,懂得艺术的人不是这样认为的,他们往往是看雕塑本身制作是否“结实”,而确定雕塑的量感。“结实”是艺术作品品评中常用的术语,结实不是指制作很牢固,打不烂,而是指正确地表现了雕塑转折的体面关系,正确的表现了雕塑的力度。因此,这种结实是一种心理量,是可以感受到的,却无法测量。再如中国画中画老鹰嘴,往往画成方的,其实生活中的鹰嘴并没有那样方,基本上还是尖嘴,但是方嘴更符合老鹰冷峻、雄健的力度。所以说心理量是艺术的量、技巧的量,是艺术创造所不能离开的量。这种量,和自然科学的结构性能、准确程度是不同的,是不能测量,但能感受的量。作为艺术造型活动,不断地提高这种直观感受的敏锐程度是很有必要的。2物理量感 物理量,是指形态的大小、多少、轻重等。物理量很重要,如雕塑作品,无论它的艺术价值多高,如果力学上不能成立,它也无法实施,只能成为画面上的效果。但物理量比较直观,也容易把握。物理量感是实实在在的物体的重量感,它与组成形态物体的材质有很大关系,材质不同所体现出来的物理量是不同的,而且物理量是会因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任何形体经过时间的洗礼之后,或被侵蚀,或被风化,或被打散这便使得其物理量发生改变。物理量是物体存在的一个必然因素,它会随物体的变化而变化,随物体的消失而消失。三、心理空间 空间感觉也包括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物理空间即物体所占空间。心理空间即空间感觉,其本质是实体向周围的扩张,是人们感知空间的另一重要方面。 有人把音乐称之为时空艺术,而绘画雕塑作品则为空间艺术。其实绘画雕塑也是时空艺术,它具有空间性和时间性两个特征,且以时间占优势。在绘画中人们往往只讲三度空间,即:长度、宽度和深度,而忽视第四度空间,即:运动知觉空间。简单地讲,运动空间是观者随着视线的移动或心理“势头”的延伸所产生的空间感觉。 心理空间的内容主要有三大方面构成:一是心理空间场,二是视线移动产生的延伸空间,三是思维或者想象延伸产生的空间。1心理空间场 任何生物都有一定的生存空间,若是这个空间很小就不舒服;若是太大,又感到空荡。人是有情感想象的动物,人赋予任何物体以这种想象。这种想象就是(心理的)空间场。直观判断空间场所依据的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力运动产生的空间场。如深圳市的开荒牛雕塑,牛头的前方是整个雕塑运动的方向。这方向的空间场很强,牛的尾部空间场就弱。若是牛的前方做了一件另外的东西,挡住了雕塑内力的方向,那么这雕塑就很别扭,很堵塞。再如一幅侧面头像素描,头像正面方向留空白的部分若是很少的话,那么这幅素描看起来也非常不舒服,使人感到不透气,这就是缺少空间。 (2)颜色鲜艳,纯度、明度高的色彩,产生强的空间场。 (3)表面粗糙,形体转折明确,光影变化鲜明的形体空间场大。 (4)位置高的东西场性大。比如纪念碑,雕塑做得高大或放在水平线上的某处,易产生雄伟、庄严、崇高的感觉。 (5)形体大的东西比形体小的东西空间场大。 (6)凸出的东西比凹人的东西场性大。2 视线的移动产生延伸空间 视线的移动是以形体作为诱导的,比如各种动态、动势。在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中常用的旋转、渐变、发射、重叠等手法就是在有限深度内创造比有限深度大得多的深度。而且,这种深度不仅仅是在平面中可以表现,在立体中也可以这样表现。在立体构成中人们的视线随着这种旋转线条或面的延伸,渐变的推移,发射状的扩展,重叠形的联想,构成了立体形态。对形态的认识过程需要时间,时间延伸长,给形的空间场就更大。 3 思维、想象产生的延伸空间 如欣赏者除了被动地接受之外,还会主动地联想,有意识地制作悬念,诱发想象,于是把有限的空间向无限引去。苏州的园林有少量在闹市区,但人们在园中感觉不到喧闹,其原因在于园林设计时,把围墙进行了处理:往往是临街的外墙建的比较高,园中又建一矮墙,这墙与墙之间是一回廊。矮墙建成波浪形,有很多窗和一些透雕,使人感到“天外有天”,“别有天地”,仿佛这园林不是建在闹市中,而是建在四野空旷的“天上”,于是乎由这有限的场地空间转到了无限的意境中。这是人们思维想象的心理效果。构成要素一、点、线、面、体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又是处于相对连续的、循环的关系,绝不能进行严格的区分。例如把点材向一定方向连续下去时,就会变成线;而把线材横向排列过去,就会成面;把面材堆积起来就成了体;体也是相对而言。所以说点、线、面、体的区别都是相对而言的。 立体构成中的点、线、面、体与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体的差异:平面构成的点、线、面、体是把几何学上零次元的点、一次元的线扩大为二次元的面来表现的,把几何学上二次元的面仍以二次元来表现;而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则是把几何学上的点线面都扩大为三次元的体来表现的。平面构成表现的体是在二次元空间平面上的一种幻觉;而立体构成表现的体则是在三次元空间中的一种实在。平面构成是把概念性的几何学上的点、线、面、体加以视觉化;而立体构成除了把它们视觉化外,还把它们加以触觉化。平面构成的点、线、面、体是从一个方向上去表现的;而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则是从正面、背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及其它任何面向都加以表现。平面构成表现的是幻觉的重心、位置、方向、形体和空间;而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表现的是真实存在的重心、位置、方向、形体和空间。总的说来,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是把属于概念性的几何学上的点、线、面、体,变成为即视觉化又触觉化了的东西。二、色彩立体构成的色彩是实际占据三度空间的材料的表面色彩,要受到实际空间里光影效果的作用、实际环境因素的影响、工艺技术、材料质地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立体构成的色彩有它自己的特殊规律性,它不仅追求色彩的审美心理效能,还追求色彩与材料、技术等物理效能的协调。立体构成色彩包括物体材料固有色和经人为处理的色彩的两个部分:物体材料固有色的利用(图1)直接使用本色材料加工制作的形态,不仅视觉美感自然纯正,而且更能体现材料自身的质地特征。材料本身的质地特征,除色彩因素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表面的“肌理”,它反映了物体自身的质地属性。物体的软、硬、光滑、粗糙,凭视觉从外观上即可看出。肌理感觉又包括视觉感与触觉感。当人的皮肤将从外界感受的粗糙、光洁、软硬、干湿、温暖、寒冷等传递到大脑后,大脑会结合视觉经验作出各种复杂的想象性思维。例如有机玻璃构成的形态,其材质本身的色彩已能给形态增辉,要是再人为地在有机玻璃上涂以色彩,恐怕很难达到有机玻璃本色的鲜明度和光泽度,反而会破坏有机玻璃本身材质的色彩美。经人为处理的色的利用相同的形态配以不同的色彩时,会给人以不同的感情效果,或许给人感觉华丽,或许给人感觉朴素,或暖或冷,或强或弱,或厚或薄,或轻或重,或明或暗,或浓或淡等等。这种感情效果,不只是要处理好色与色的搭配关系,还要考虑到与形态着色面的大小、方位、光源、材料性质等有关。 三、空间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之一,是由长、宽、高所限定构筑的形态。空间包括实空间和虚空间两类,实空间是实际存在的形态,而虚空间并非指空隙,而是立体形态向周围扩张的心理空间,具有潜在的视觉和运动的感觉。 立体设计中的空间是形体同观看它的人之间产生互动关系所形成的空间,这种互动关系还与特定的时间、环境、气候、光照等因素有关,与人的嗅觉、听觉等知觉因素有关。如建筑、雕塑的空间形态,通常受时间、光照等条件影响,其空间变化的感受比较明确。(图2) 解构立体设计的空间要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形体与空间(图3) 老子日:“埏(shan用水和土、和泥)埴(zhi黏土)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ou窗户)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是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即是说,拿泥巴塑造出器物,这器物的本质便不再是泥巴,形成了“无”的空间,以作盛物之器具使用。同样,以实体构筑虚体的“无”之空间,构成了居住的室内环境。老子的“利”与“用”之关系,充分说明谈空间不能脱离开形体,谈到形体就要联系空间的这种共生共融关系。 (2)结构与空间 如果说“形体与空间”所体现的是空间的包容性,那么“结构与空间”则体现出空间的分割,也即间隙空间的概念。(图4) 就雕塑而言,非常注重立体构成的量感、空间感与动势感等,即立体空间的力度感。迄今为止的雕塑,无论是大理石还是青铜制作,均以立体的量感为主要表现内容。进入20世纪的雕塑作品,除注重立体量感之外,还导入了其他的要素,即能给雕塑带来安定关系的空隙空间成分。现代雕塑大师亨利·摩尔作品中的凹孔处理,都说明那些负空间与实体的雕塑形态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图5) (3)触觉与空间 触觉与空间的关系,取决于立体构成的结构、形态、材质的肌理等要素。此处所指的立体结构的空间体验,如同雕塑家在作人体泥塑,其人体的结构起伏关系通过手对泥的塑造表现出来。材质肌理的空间感受可通过手的触摸获得,如光洁的玻璃、陶瓷有疏远的空间感,毛线、纺织品的柔软有亲近的空间感等等。肌理的空间感受又与色彩紧密相关,只不过色彩的空间经验是通过视觉而获得的。 形式要素一、 单纯化 单纯化并不是简单,单纯化经常采用“省略、归纳、净化、夸张”等手段,加强形态“本质”的认识,使形态更丰富,而并非“简单”。单纯化和“简洁”也是有根本区别的。单纯化具有倾向性的含意,而简洁具有明确性的含意。仅是明确性往往带有简单、僵硬、单调之虞。世界上任何事物或形态都是有两个或多个含意,称为双意义或多意义的形态,并且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在立体构成中单纯化是贯穿始终的。构造简单的形象,必然容易被识别,因为观察者的期待也是单纯的。反过来,对记忆来说,保持时间越长,形象就越被单纯化。 单纯化的原理,就是尽可能用简单的结构去认识并创造丰富的具有生命力的形态。这时构成要素少,构造简单,形象有倾向性和明确性。 例如:在现代生活中单纯化的形更适合人们的视觉心理平衡,现代人生活在快节奏、纷繁多彩的世界中,需要些单纯的人造物来调节、平衡或与之相适应。二、对称与平衡 对称,即以物体垂直或水平中心线为轴,其形态上下或左右对应,又称均齐,包括绝对均齐与相对均齐两种形式。绝对均齐是指中轴线两边形态要素一模一样,毫无差别。相对均齐则是两方形态稍有区别,但总体感觉还是对称。对称的形式美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是统一的、正面的、偶数的、对生的。在立体设计中,对称的表现手法经常被采用,有庄重、大方、静穆、条理、完美、稳定之感。自然界中到处可见对称形式,人体就是最好的范例,此外还有鸟类、昆虫的羽翼等。在艺术设计中,从古至今其范例随处可见:青铜器的饕餮纹、历代宫廷建筑、寺庙、佛塔、纪念堂、纪念馆、纪念碑柱、家具、交通工具等等。(图6) 均衡,即在无形轴的左右或上下各方的形象不必完全相同,但从两者形体的质与量等方面却有雷同的感觉。它具有一种变化的活泼感,是侧面的、奇数的、互生的、不规则的,若处理不当也易产生杂乱之感。均衡的视觉力学形式应包括形态的各种造型要素和物理量感的综合感受,而不仅仅是指地球对形态的引力作用。在立体设计中,如何处理形体的虚与实、整体与局部、局部之间的适当关系、表里关系、色彩的组合以及其他要素的构成,是获得良好均衡感的关键。通常,大形比小形心理量感强烈,高彩度形比低彩度形心理量感强烈,这都是处理均衡关系的基点。在进行立体形态构成练习时,当形态的一边量大于另一边而感到不稳定时,可将量大的一边或通过大形的分割或通过小形的组合进行变化处理,在量小的一边使用大形,从而可获得均衡的美感;还可通过将量大的一方向虚拟中轴位置靠近,量小的一方向虚拟中轴位置拉远的方法处理;还可通过将量大的一方提高色彩明度,量小的一方降低色彩明度的方法处理等。(图7)三、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指在一个造型中包含着相对的或相互矛盾的要素。“万绿丛中一点红”是讲的色彩的对比,“鹤立鸡群”则是指形的对比。立体设计的对比要素包括形、色、质的对比(图8),如直与曲、圆与方、动与静、明与暗、黄与紫,等均可构成对比。 调和,即音乐术语“和声”,这里是指造型要素形、色、质等诸方面之间的统一与协调。就形态而言,包括点、线、面、体诸多因素的调和;就色彩而言,有邻近色与对比色的调和等;就材质而言,有软硬、粗细、轻重的调和等。通过对诸因素的调和处理,可获得形态构成美的秩序。例如,现代建筑立面明亮轻薄的玻璃与粗糙厚重的混凝土之对比,采用木材或塑铝的窗框从中调和,取得了统一的美感。荷兰现代构成主义绘画大师蒙德里安的作品,即是通过采用对面的分割与各种比率矩形的组合而和谐地构成的,色彩则大量应用原色色相的强烈对比,以黑色或白色隔离调和,并有时适当加入黑、白、灰色块,使画面明度对比加强,并协调了原色对比的视感。其抽象单纯的艺术风格,不仅在绘画、平面设计界有较大影响,而且还波及建筑、产品、展示等设计领域。(图9) 通常,立体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对比与调和的构成关系:(1) 线性的对比与调和 立体形态轮廓线的曲与直、粗与细、长与短等形式对比、具有数比关系的形态构成要素之间,及其通过各形态要素整体组合而成的整体曲线、折线形式等都属于线性的对比与调和。这个形式美法则是立体构成中最富表现力的手段之一,既可强化和协调形态主从关系,又能充实形态的视觉情感。(图10) (2) 形体的对比与调和 形态构成的方与圆、长与短、大与小、形态体量的多与少等都存在着对比与调和关系。如(图11):在三个并列球体形态中,由于左边形态与中间形态之间在体量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因而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右边形态与中间形态之间在体量感觉上较为接近,从而产生了调和的形式美感。(图12) (3) 方向的对比与调和 方向的要素构成如下图式: 水平与垂直正与斜方向 左与右前与后上与下立体形态方向的对比可根据以上图式中各对应方向组织。在方向对比的形式美感中,以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对比最为常见。(图13) 立体形态方向的调和,可通过将垂直与水平方向对比产生的不和谐之感调整为放射状态而取得调和,还可通过方向渐变的方法求得和谐,即在调和中求对比,在对比中求调和。 (4) 实体与空间的对比与调和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它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丰富的想象性、独创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立体构成辛华泉著)。由此可见,设计者在创造视觉形态时,应努力给观赏者留下能充分发挥想象余地的空间,并附之以暗示、启发和诱导的构成技巧。如大雕塑家亨利·摩尔的作品即非常注重实体与空间的对比与调和。(图14) (5) 色彩与环境的对比与调和 立体设计中的色彩,是指材料的本色或材料经过喷饰等工艺处理后的外在色,它直接受制于物体所占据的空间环境及工艺、材质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形成了特有的色彩规律和审美时尚。 当两种以上的色彩相互并置,彼此之间能产生互相和谐而无冲突的视觉感受时,则称之为色彩的调和;反之为色彩的对比。 色彩的统一因素包括:A以主色调统一色彩的整体效果; B主色调与形的协调一致; C主色调的面积、形状与位置关系的处理。 色彩的变化因素包括: A色相变化; B明度变化; C纯度变化; D色彩的对比分割及大小。 增强色彩“秩序”的因素包括:A色彩主从关系的处理; B色彩所需空间位置的大小; C色彩统一与变化的比重关系的处理。 色彩的配置原则为在统一中求变化类似调和,在变化中求统一对比调和。 (6) 材质的对比与调和 材质主要指材料的质地与肌理。所谓质地是指由材料的自然属性所显示的表面效果,通过视觉或触觉均能直接感受到。质地的美是静态的、深邃的、朴实的、温雅的;肌理是由人类的操作行为所导致的材料表面的效果,是人通过视、触觉和经验联想而获得的心理感受。肌理美体现的是材料的动态性、意匠性、实用性和智慧性,因此,更强调其造型性。立体设计中巧妙地利用材质的对比,可获得较强的形式感染力。 材质对比的方法很多,如材料肌理的对比与并置;材质软硬的对比与组合;材质的透明性与不透明性的对比与并置;固体材料与液体材料的对比与配置;新旧材料的对比与组合等等。 材质的调和可通过近似质地或肌理材料的组合而获得。在具体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的主题内容与要求来决定是加强材质的对比还是进行材质的调和(图15)。四、比例与安定 比例,或称比率。是指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量比率关系。亦即各部分相互间美的关系。 安定,是指形体客观物理上的稳定性与主观视觉心理的稳定感。形态要达到平衡才能稳定,平衡包括对称所产生的绝对平衡和均衡所产生的相对平衡。影响形态稳定的因素还有重心间题、数量间题(奇数稳定感强、偶数弱)、材料强度间题和工艺技术间题等等。 (1) 三原形的本元性与安定性 所谓三原形体是指正方形体、正三角形锥体和球体,这三种形体是立体构成的基本形体,也是外形最为肯定的形体。正方形体具有端庄、稳重、大方、肯定的视觉感受;正三角形锥体具有金字塔般的稳健、平衡和发展之美,若将其倒置则蠢蠢欲动,带有悬念般的冲动之感;球体丰满饱和,具有周而复始的轮回转换之度量,是团圆、美满的象征之体。(图16) 形体的稳定性主要包括自然物体的稳定性和人的视觉主观稳定的感受,其感觉与下列各方面因素有关: 形态重心 物体尺度高大则重心上移,给人以轻盈之感;物体尺度低矮则重心下降,给人稳定或压抑之感。 触点面积 形态底部与承托物之间触点面积较大,则稳定感强;触点面积小,则稳定感差,或感觉轻巧,或形成摇摇欲坠之势。从物理力学角度讲,三个触点所构成的物体其稳定性最强,当然涉及到三点所界定的触点面积的大小间题,即触点面积大最稳,触点面积小则不稳。 材料质量 立体设计所使用的材料,分量重的构成(如金属、玻璃、水泥、石材等)能产生较强的稳定性;轻质材料之构成(纸、泡沫、塑料等)则产生轻巧、浮飘之感。 形态色彩 形态构成表面色彩明度高,则稳定感差,轻巧感强;色彩明度低,则稳定感强;色彩纯度高且亮,则轻巧感强;纯度低且暗,则稳定感强。 分割与组合 在立体设计中,若巧妙地利用线、面、块、色彩、肌理、不同材质的分割与组合,可使原本显得粗笨之形体变得轻盈灵巧。 (2) 根号数列比 在立体设计中,常常使用根号比值进行点、线、面、块空间距离的渐变推移和基本形态的分割组合。常用根号比为: l:2=1.414,1:3=1.732,1:4=2.1, 1:5=2.236等等。(图17) (3) 等差数列比 就是后项与前项的差永远保持一致的数列,如2,4,6,8,10 它构成的形式富有秩序,通常用于较为单纯且有规律的形式上。(4)费布拉齐数列比 费布拉齐数列比,因最早由费布拉齐本人发现而获此名,又称相加级数比。此数列为前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即l、2、3、5、8、13、 21它与黄金分割比(即1:1.618)相近似,如2:3=1:1.50, 3:5=1:1.67,5:8=1:1.60由此可见,运用相加级数比进行立体设计与运用黄金分割比进行设计有近似之感。 在自然物的形态上,常可找到费氏数列的关系,如向日葵种子的排列;两组螺旋,顺时针方向旋转的螺线数为2l,相反方向则为34,这两个数字正好为费氏数列的相邻两项之比。折一枝小花,其支干生长似乎无秩序,但仔细观察,它也符合费氏数列的规则(图18)。 (5)黄金分割比 (图19) 黄金分割比,又称黄金分割率。它是联贯调和与节奏的一种数理法则,是创造立体构成比例与安定的重要方法。当人们在观察纵、横时,其横线与纵线的尺寸完全相同或完全不相同,给人的感觉是各不相同的。若变化纵、横线的比例关系,给人的感受也会随之变化。约在公元前500余年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从纵、横线的比例关系和从数的量变中发现了黄金分割法。后来在古埃及、希腊时代的神殿、城市规划,甚至在金字塔的高与周长的计划中均广为应用黄金分割法。 所谓“黄金分割”,是对分割线段而言的,这种分割又称为“外中分割”,即把全线分为两部分,使全线之长与较长部分之比等于较长部分与较短部分之比;或较长部分的平方等于全线乘较短部分。数学运算结果为:较长部分与较短部分之比,约为1.618比1,或近似8:5。这种比例关系运用在形上,则称为“黄金矩形”或称作“黄金截矩形”、“神圣矩形”、“中庸矩形”。 黄金比的数学公式为:短边:长边=长边:长短两边之和(图20)五、节奏与韵律 节奏与韵律,是指同一现象的周期反复,原为诗歌、音乐、舞蹈的基本原理,与时间或运动有关。应用于造型艺术,则是指形态、色彩、质感等的规则反复。建筑之所以被认为是凝固的音乐,那是由于建筑立面窗子与空间构件的柱子等所表现出的反复的节奏与韵律之感所致。绘画通过笔触、造型形态、质感、色彩等造型要素充满韵律感的表现,就可构成一幅富于节奏之感的视觉乐章。 节奏与韵律是一切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它之所以使人产生律动的形式美感是直接受制于自然规律的缘故,如季节的更迭、昼夜的交替、人体的新陈代谢及运动规律都是鲜明的体现。 节奏与韵律法则的应用可构成律动的视觉美感,其操作技巧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1) 利用反复表现律动美 将同一单元形体作有规则的连续重复或间隔组合,或通过色、物肌、材质等其他构成要素作有规律的重复间隔,均可获得律动的美感,但有时如果处理不当,会产生单调或乏味之感。如以相同大小的点作等距离间隔反复排列便会产生单调感,而漫无目的地反复排列又会显得杂乱、毫无秩序。如果将相同大小等距离间隔的点,在明度上稍加变化,不但消除了单调感,同时又增强了优雅的律动美。(图21) (2) 利用渐变表现律动美 渐变,又称渐层的韵律,是一种渐强、渐弱、渐大、渐小的表现手法。单独使用渐变仍不免失之单调,只有将它局部地组织于形态之中时,才能充分表现它的美感。如果行之过度,又会显得庸俗。 以渐变表现律动的方法是基于数理的规则变化,即按一定的数比关系与秩序规律进行组织。依据数理变化比率的大小构成形态,可造成不同的视觉效果。 渐变的表现形式包括: 自然物象之渐变 (图22) 植物从萌芽成长成熟;人类、动物的生老病死;春夏秋冬之气候、色彩等等都属于自然物象渐变的范畴。 形态之渐变 (图23)物体形状由简单到复杂、由完整到残缺、由抽象到具象、由常形到变形、由此形到彼形等等,都可由形状的渐变展现出来。 大小之渐变 (图24)单位形的大小渐变,是一个由远至近或由近至远的空间渐变,能造成视觉强烈的深度空间感。 位置之渐变 (图25)位置渐变是指形态构成各要素按一定规律作有条理地交错、相向旋转等组合变化,须用具有支撑作用的构架承托。当单位形在作位置渐变时,若超出构架范围的基本形,会遭受剥离或切除。 方向之渐变 (图26)单位形在进行立体构成时作具有方向的渐层变化。 色彩之渐变 (图27)通过对形态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进行有规律地渐变,可获得协调的渐层视觉美感。材料与技术 一、材料分类 按材料质地可分为:木、石、金属、塑料、纸张、陶瓷、玻璃等。 按材料人工与自然构成性能可分为:泥、木、石(自然类);水泥、面粉、纸张、毛纺、纤维、陶瓷、玻璃等(人工类)。 按材料的视觉形态可分为:有形物(石、木、金属、布匹、塑料、玻璃等)与无形物(粉沙、水泥等)。 按材料的物理性能可分为:塑性材料、弹性材料、粘性材料。 按材料自身形态可分为:点材、线材、板(面)材、块材及连接材料等。 二、立体设计与材料的关系(1) 材料形状与人的视觉心理特性块材、板材、线材是立体构成的主要材料要素,其特点相当于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的关系。同一立体形态若采用不同形质的材料构成,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 块材,是封闭式量材,具有一定的立体感,无线材与板材的锐利、轻快紧张与速度之感,给人以稳定感和耐压感。因此,在使用块材进行形态构成时,应充分考虑其心理特性。 板材,具有充满力度的轻薄与延伸感。在使用纸、木、金属、塑胶等材料时,若增其厚度,不单损伤它的特征,还将会使它变成迟钝而毫无张力的东西。若使用纸张,其切口令人有线材般的锐利之感,而连续的平视面,却有近似块材的印象。因此,同样的一张薄纸,若处理巧妙,会令人有紧张而有力的充实感。板材愈薄,在弯曲、折叠加工时受到的破损度会愈小。 线材,或直或曲,总会给人轻巧、运动的空间感与块材所没有的紧张感。在线材的组合中间隙扮演着重要角色,若轻视那些负量(间隙)之美,所构成的立体形态将很难发挥效果,那些冗余之线、杂乱之空隙所构筑的立体形态,绝不会产生具有扩张与节奏的美感空间。 (2)立体构成设

    注意事项

    本文(立体构成讲稿(共49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