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第五章古代希腊文明]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docx
-
资源ID:15201354
资源大小:20.91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第五章古代希腊文明]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五章 古代希腊文明 1迈锡尼文明的兴起与繁荣 克里特文明是希腊半岛上最早出现的文明,克里特文明经历了古王宫时期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期、新王宫时期的繁荣期,但由于克里特的线形文字犹未释读成功,对政治历史和社会结构知之不多。可以肯定的是,克里特文明的创造者和日后的希腊人不是同一种族。公元前1450年左右,操希腊语的人占领了克诺索斯王宫,标志着克里特文明的衰落。迈锡尼人是希腊人最早到来的一支,约公元前2000年前后定居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大约到公元前1600年,在克里特文明直接影响下逐渐向文明过渡,建立起国家。约公元前1450年,迈锡尼人入主克里特的克诺索斯王宫,既继承了克里特掌握的爱琴海商业贸易的控制权,也全面吸收了克里特文明的遗产。公元前1400前1200年,迈锡尼文明达到全盛时期,其势力范围除南希腊、克里特岛外,已达中、北希腊的一些地方,以及爱琴海北岸等地。迈锡尼文明中心的迈锡尼城的繁荣富庶不下于克里特的克诺索斯。克里特原有的线型文字,被用来书写迈锡尼语言,形成了迈锡尼文字,即线型文字B种。2荷马时代的希腊社会生活荷马时代的希腊不再是奴隶制国家,人们生活在军事民主制阶段的氏族部落组织中。荷马时代经济生活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铁器的使用,它给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以巨大的影响,希腊全境出现了农业经济。 3希腊城邦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 (1)希腊城邦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发展和阶级矛盾尖锐化的产物。希腊城邦最本质的特征是公民政治获得了较充分的发展,乃至建立起奴隶制的民主政治。城邦公民政治这个本质特征有助于希腊奴隶制经济形成以小规模的私有制为主和商品经济发达的特点,更对希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希腊城邦建立后,向海外开展了广泛的殖民运动,其范围之广与影响之深远在古代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希腊人殖民的基本动因是过剩人口对生产力的压力,迫使在本邦走投无路的人们到外乡寻求生存空间。海外殖民不仅缓解了希腊城邦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矛盾,还大大促进了希腊经济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3)斯巴达是希腊诸多城邦中贵族寡头政治的代表。斯巴达以农业为主,土地国有和奴隶国有制度是斯巴达经济生活的基础,斯巴达人是占有生产资料的奴隶主阶级,他们作为公民,从国家领得一份均等份地和耕种份地的希洛特,不从事任何生产劳动,专靠剥削希洛特为生。希洛特是农业奴隶,是被剥削阶级,他们被固定在斯巴达人的份地上,耕种主人的份地,所遭受的迫害和虐待较其他城邦的奴隶尤为残酷。庇里阿西人是斯巴达国家的第三等级,他们没有公民权却有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土地、作坊和店铺,从事农工商业。 4雅典民主政治 (1)早期的雅典实行贵族统治,提秀斯改革时规定,国内公民分为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三个等级,为日后雅典的政治奠定了基础。雅典的首脑不是国王而是执政官,执官由数人组成,从贵族中选定,有一定任期。贵族在政治、经济上享有特权,而平民则遭受剥削压迫,因此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梭伦改革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颁布“解负令”,解除债务及由于负债而遭受的奴役;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原来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设立新的政权机构,限制贵族会议;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梭伦改革是雅典从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变过程中的一次重大改革,对雅典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梭伦以后,雅典公民内部因利益关系问题而出现了激烈的派别斗争,代表农民利益的庇西特拉图取胜,建立了僭主政治,僭主统治后期专制腐朽,被人民推翻。随后出现了克利斯提尼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高峰。克利斯提尼针对梭伦改革未触动的选举体制和血缘体制作了彻底的改革。主要内容包括创设新选区,废除传统的四个血缘部落,代之以十个新的地区部落,打击了氏族贵族;在十个部落的基础上选出五百人会议,所有公民皆可参选;改革军事,实行地区部落征兵制,设立十将军委员会和军事执政官;实行陶片放逐法,由公民投票决定是否对某一公民尤其是贵族实行政治放逐。雅典在将近百年之间的一系列民主改革大大促进了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一跃而成为希腊世界中居领导地位的城邦。 (3)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希波战争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当时担任雅典民主派领袖并执政数十年的是伯里克利,所以又称此时为“伯里克利时代”,这一时期的民主措施有: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握有充分的权力;在公民大会和公民群众获得国家主权的同时,原有的氏族贵族势力被铲除殆尽;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群众发放工资和补贴。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在古代史上已经发展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但作为奴隶制民主政治,它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 5希波战争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与波斯爆发了战争。公元前490年,波斯西侵,先攻下厄律特里亚,但却在马拉松平原上遭到雅典公民军队空前猛烈的打击。公元前480年,薛西斯亲自率领波斯海陆大军再次入侵希腊,在中希腊的温泉关,波斯陆军主力和希腊人进行了首次大战。公元前480年秋,希腊和波斯的海军也在萨拉米湾展开决战,波斯大败。下一阶段(公元前478前449)的军事行动主要是希腊人乘胜追击,进一步解放爱琴海上和小亚沿岸的希腊城邦,使整个希腊世界摆脱波斯统治。公元前449年,波斯同意缔结和约,波斯承认小亚各希腊城邦的独立,并不再派军舰进入爱琴海,希波战争正式结束。希波战争以希腊的胜利告终,在世界历史上影响深远。6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社会经济状况公元前5世纪,希腊奴隶制发展到全盛阶段。当时希腊的奴隶制,按奴隶的来源和剥削方式分为斯巴达型和雅典型或开俄斯型。斯巴达型以农业为主,工商业不发达,实行土地国有制,使用国有的农业奴隶。雅典型或开俄斯型奴隶制虽也以农业为基础,但是工商业比较发达,农业生产也卷入商品经济。土地等重要生产资料归公民私人所有,奴隶多通过市场买卖而来,适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多个方面。在希腊,雅典型奴隶制比斯巴达型更普遍和重要。 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奴隶制经济又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大致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希腊奴隶使用虽很普遍,却以小规模为主;在希腊奴隶制经济中,占优势的是小农和小作坊的经济;奴隶劳动使用于商品生产的比重较大,这反映了私有化比较彻底,对希腊民主政治和文化思想都有不小的影响;希腊各邦一般不以本城公民为奴。由于这些特点,希腊奴隶制可称为古典奴隶制,和古典城邦体制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7伯罗奔尼撒战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希腊人之间的内战。希波战争后,雅典的政治、经济实力迅速膨胀,并挟提洛同盟以咄咄逼人之势致力于贸易与政治的扩张,成为希腊最大的势力,结果引起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和对抗,两者不可调和的矛盾终于导致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这场战争持续了二十余年(公元前431前404),最终以雅典的失败而告终。奉行民主政治、经济实力远强于斯巴达的雅典之所以失败,首要原因在于雅典将提洛同盟变成了为本邦服务的工具,导致战争一旦失利,盟邦便纷纷叛离,大大削弱了自己的实力;其次,雅典派系斗争激烈,影响了政局和士气,内耗了自身力量;第三,奴隶的反抗和逃亡打击了雅典经济;第四,外部树敌过多;最后,战争后期雅典将领缺乏韬略,致使关键战役一败再败,斯巴达的国内矛盾没有雅典那样复杂,其将领经验丰富,战士素质也较高。伯罗奔尼撒战争虽是一场希腊的内战,但其范围之广、损失之大、杀戮之残酷都是空前的。战后希腊历史进入城邦危机阶段,希腊文明由全盛走向衰落。 8公元前4世纪希腊的城邦危机 伯罗奔尼撒战争加剧了希腊社会贫富两极的分化,土地和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城邦的经济基础小农和小手工业者经济逐渐瓦解,成为城邦危机的根源。由于两极分化严重和大奴隶主经济的发展,各城邦内部的阶级斗争趋于白热化,这表明城邦体制已不能满足现实政治的需要了。战争、瘟疫、饥馑导致公民人口锐减,公民兵得不到补充,城邦政治的支柱公民兵制动摇了,雇佣兵开始增多。伴随着希腊各邦内部的危机,城邦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希腊出现了各邦争霸和混乱的局面。当时的希腊,已经没有一种力量能把各邦统一起来。希腊城邦的衰落,为位于半岛最北部的马其顿对希腊的征服和统治提供了有利条件。 9希腊古典文化 (1)公元前5前4世纪属于希腊文明的古典时期。这一时期,希腊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对外开放,繁荣的奴隶制经济为文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政体是文化昌盛的重要的政治保障,对外开放使希腊人得以广泛吸收西亚、北非等文明古国的优秀文化遗产。这些都使得希腊古典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哲学方面,涌现了一大批举世闻名的哲学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史学方面出现了希罗多德、修昔的底斯和色诺芬等大家。文学方面,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外,还有三大悲剧作家爱斯奇里斯、索福克利斯和幼里披底斯,以及一位杰出的喜剧作家阿里斯多芬。在艺术上以建筑和雕刻艺术为主,代表者如雅典卫城和帕特嫩神庙,雕刻家有米隆、波吕克利特、菲狄亚斯等。科技方面在天文学、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希腊古典文化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希腊早期的宗教具有混合主义的特征,到希腊化时期则有向一神教发展的趋向。希腊化时期的宗教显然是受了东方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宗教仪式与观念的结合。当时也流行对命运之神的崇拜。 10马其顿的兴起 (1)马其顿在公元前5世纪后期至公元前4世纪初期开始形成奴隶制国家。国王腓力二世统治期间(公元前359前336),马其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王权、改革币制以加强对外贸易、建立常备军并创建了极有威力的马其顿方阵、开采金矿以增强财力。经过改革,马其顿迅速成为军事强国。腓力二世凭借强大的武装力量,利用希腊各邦间的矛盾,很快就形成了对希腊半岛的并吞之势。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在中希腊打败希腊联军,基本确立了马其顿在希腊的霸权地位。翌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集希腊各城邦会议,会上决定成立以马其顿为首的同盟会议。科林斯会议结束了希腊的城邦时代,希腊各邦已经名存实亡。此后,希腊历史进入了马其顿帝国军事独裁统治时期。 (2)公元前334年春,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军东侵,经过十年的努力,攻灭了老大腐朽的波斯帝国,并侵入印度河、尼罗河流域,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远征在客观上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文明得以接触、交流、融汇,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但是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亚历山大把马其顿与东方的政治制度相结合,实行特殊的专制君主政体,在地方上则沿用波斯的行省制,但分其权以削其势。亚历山大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并采用联姻、招募军队等办法笼络各地贵族。由于帝国是靠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所以很不巩固。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他的部将立即展开了争夺权势的斗争,帝国随之瓦解。公元前305年,亚历山大的部将托勒密以希腊马其顿殖民者为主要统治力量,实行以国王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建立起托勒密埃及王国。公元前30年为罗马所灭。公元前312年,亚历山大部将塞琉建塞琉古王国,因其中心地区在叙利亚,故又称叙利亚王国。王国实行中央集权统治,下设若干行省分区管辖,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商业和手工业甚为发达,中介转运贸易获利甚丰。公元前3世纪,内外征战频仍,其统治下的一些地区乘机独立,版图大减,国势日衰。公元前64年被罗马所灭。 (3)亚历山大死后,在马其顿和希腊建立长期统治的是亚历山大的部将安提柯及其孙子安提柯·贡那特,史称安提柯王朝。安提柯王朝时马其顿在政治上加强了君主集权。在经济上马其顿的城市有所增加,但仍以农村为主,奴隶制在马其顿也未广泛发展,经济十分落后。在南方,马其顿力求加强对南部希腊的控制,但反马其顿的势力一直存在。 (4)从亚历山大东征到最后一个希腊化王国托勒密埃及被并人罗马帝国约300年的文化(公元前334一前30)称为希腊化时期的文化。希腊化时期的文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与内容,是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交流、融汇的结晶。希腊化文化虽然仍属于希腊文化的范畴,承袭希腊的传统,但却包含了一定的东方文化因素。如果说希腊古典文化是一种城邦文化,那么希腊化时期的文化就是一种走向帝国的、带有世界性的文化。希腊一体化和地方多元性相结合、消极的没落的个人主义和眼界开阔的世界主义相并存,就是这一文化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的文化在哲学、宗教、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希腊化时期的文化是对希腊古典文化的总结和发展,也是对东方文化的吸收和利用,更是从希腊文化到罗马文化,继而到西方文化的桥梁。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