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胸部影像解剖X线(文本).doc

    • 资源ID:15212021       资源大小:362.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胸部影像解剖X线(文本).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胸部影像解剖(X线)X线成像基本原理专心-专注-专业n X线l 穿透性l 荧光效应l 感光效应l 电离效应n 人体结构 l 密度 l 厚度 放射学密度n 在离子射线穿过身体的过程中,厚度不同和密度不同的组织对射线的吸收也不同n 放射学密度主要是X线被吸收的结果 X线图像特点n 灰阶图像,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n 叠加图像,X线束穿过某一部位的不同密度和厚度组织结构后的投影总和n 放大和失真,锥形透射造成图像的放大和形状失真正常X线平片肺实质和肺间质n 肺组织由肺实质和肺间质组成l 肺实质: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以肺泡为主)l 肺间质:肺的支架组织,分布于支气管周围、血管周围,小叶间隔及脏层胸膜下n 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组织、气道n 正常时,肺间质不能显示,当间质间隙内有病理组织积聚时(液体、肿瘤、纤维),方可显示其异常影像气管、支气管n 气管起自环状软骨下缘,1113cm/1.52cml 为中线结构,在主动脉弓水平常稍偏向右侧,不应该误认为移位l 在正常后前位像上,气管两侧壁走行平行;但在气管分叉处上方,气管左侧壁处常可见到由主动脉引起的平滑压迹n 左、右主支气管:第56胸椎平面n 隆突:l 气管分叉部下壁,6085度,吸气时略大(90度)Ø 右侧:2030度Ø 左侧:3045度n 气管、主和叶支气管在X 线平片上可显示n 两侧主支气管逐级分出叶、段、亚段、小支气管、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n 终末细支气管以上的支气管仅有空气传输作用n 终末细支气管以下的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和肺泡囊则兼有气体传输和交换作用肺叶、肺段、次级肺小叶和腺泡n 肺叶l 右肺:上、中、下三叶 (斜裂和水平裂)l 左肺:上、下两叶 (斜裂) l X 线平片上,除非叶间胸膜显影借以分辨肺叶外,并不能显示各肺叶界限,但结合正侧位胸片可推断各叶大致位置以确定病变所在n 斜裂l 起自第5 胸椎水平,倾斜向前下,大致与第6 肋骨平行,止于前胸膜沟(前肋膈窦)后方数厘米的膈肌处n 斜裂l 大致呈水平走行,与第4 前肋大致同水平,前部常低于后部,外侧部常低于内侧部n 肺段l 肺段间无胸膜分隔,但各有单独的支气管和血管供应,其命名与相应支气管一致 l 正常时,X 线平片不能显示肺段界限 右肺上叶中叶下叶尖段S1后段S2前段S3内侧段S4外侧段S5背段S6内基底段S7外基底段S9前基底段S8后基底段S10左肺上叶下叶尖段S1后段S2前段S3上舌段S4下舌段S5背段S6内基底段S7外基底段S9前基底段S8后基底段S10尖后段S1+2内前基底段S7+8n 次级肺小叶l 具有纤维间隔的最小肺组织,小叶间隔内有静脉和淋巴管穿行 l 呈多角形,大小不一,变长约12.5cml 中心为小叶细支气管和小叶动脉 l 包括小叶细支气管发出的35 支终末细支气管所属肺组织(腺泡/47mm) l 正常情况下,上述结构均不能显示 n 次级肺小叶和腺泡l 单个肺小叶实变表现为直径12cm 的片状阴影 l 单个腺泡实变表现为类圆形结节状致密影,称为腺泡结节样病变,是X线平片上能识别的最小肺实质单位,因而可视为肺实质的基本解剖单位 肺门l 解剖学定义:由肺动、静脉、支气管、淋巴管、神经及其周围结缔组织构成 l 影像学定义: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阴影构成(正常淋巴结、神经及结缔组织不显影)n 肺门正位片l 两肺中野内带第25 前肋间,左侧比右侧高12cml 右肺门分上、下两部 Ø 上部:上肺静脉及段间肺静脉近段、上肺动脉及肺段动脉起始部、上叶支气管及肺段支气管起始部构成,其最外缘由上叶后静脉或上肺静脉后下干构成 Ø 下部:下肺动脉及肺段动脉起始部构成,其内侧为含气的中间支气管,正常成人15mmØ 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角,相交点称肺门点 l 左肺门分上、下两部 Ø 上部:左肺动脉弓、左上叶肺动脉及肺段动脉起始部、左上叶支气管及肺段支气管起始部及上肺静脉分支构成 Ø 下部:下肺动脉及肺段动脉起始部构成,由于心影遮盖不能显示其全貌 Ø 左肺动脉弓与引流左上叶尖段静脉相交处称为左肺门点 n 肺门侧位片l 两肺门大部分重叠,右肺门略偏前,表现似拖长尾巴的“ 逗号” Ø 前缘:上肺静脉干 Ø 后上缘:左肺动脉弓 Ø 尾巴:两下肺动脉干 肺野n 肺野l 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上所显示的透明区域 l 肺野透明度与摄片时的吸气幅度有关 l 肺野的划分(描述病变位置) Ø 内、中、外三带:纵行三等分 Ø 上、中、下三野:第2 、4 肋骨前端下缘的水平线肺纹理l 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阴影,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形成,主要成分为肺动脉及其分支 l 肺纹理自肺门向外延伸,逐渐变细 l 正常立位由于重力作用,下部血流量较上部大,下肺野纹理较上肺野粗;卧位则上、下肺野相差不多 l 观察多少、粗细、分布及有无扭曲、变形和移位(正常粗细和多少无明确标准) 胸膜n 壁层衬于胸壁内面,脏层包绕肺表面,两者密切接触,其间为一潜在腔隙(胸膜腔)n 胸膜在X线平片上的显示l 菲薄,厚度约0.2mm,不易显示l 胸膜反折处l 走行方向与X线平行n 伴随阴影 l 肺尖区肋骨下缘,表现为与肋骨下缘平行的线形阴影,以第2肋最常见 n 斜裂l 正位片,一般不能显示l 侧位片,自第4、5胸椎水平斜向前下方的线状阴影,在前肋膈角后数厘米处与膈肌相交n 水平裂 l 正位片,70% 正常人可见,从腋部第6 肋骨水平向内止于肺门外1cm处 l 侧位片,自斜裂中点,向前水平走行达前胸壁 n 斜裂和水平裂位置变化可判断肺体积变化 n 副裂l 可将任何一部分肺组织与其邻近肺组织部分或完全分开 l 这些副裂在发育程度上变异很大,从不到1cm 深度的表面裂隙,到一直延伸至肺门的完整裂 l 最常见的副裂:奇裂、下副裂和上副裂 n 奇叶副裂l 肺发育过程中,奇静脉被包入发育中的右肺芽 l 奇叶副裂内侧肺组织即为奇叶 l 由奇静脉两侧的四层胸膜形成 l 自肺尖部向奇静脉方向走行的弧线状阴影,以小圆点状(泪滴状)的奇静脉为终止点 l 奇裂在胸片上的发生率为0.5%n 上副裂l 将下叶背段与各基底段隔开,右侧多见,平片和CT 很少能辨认 n 下副裂l 将下叶内基底段与下叶其它部分隔开,右侧多见,平片很少能辨认 纵隔n 位置l 胸骨后、胸椎前、两肺间l 上为胸廓入口,下为横膈n 内容 l 心脏、大血管、气管、主支气管、食管、胸腺、淋巴组织、神经、脂肪等 n 在X 线平片上,除气管和支气管可分辨外,其余结构均因缺乏对比而只能观察其与肺部邻接的轮廓 n 纵隔分区对判断纵隔病变来源和性质上有重要意义n 常用纵隔分区方法多种l 三分法 l 四分法 l 六分法 l 九分法 n 分区侧位片三分法l 气管、主动脉、心脏前缘连线(前/中)l 食管前壁、心脏后缘连线(中/后)n 分区侧位片四分法 l 胸骨柄/ 体交界处至第4 胸椎下缘连线(上/ 下) l 气管、主动脉、心脏前缘连线(前/ 中) l 食管前壁、心脏后缘连线(中/ 后) n 分区侧位片六分法l 以主动脉弓水平为界(上/下)l 气管、主动脉、心脏前缘连线(前/中)l 食管前壁、心脏后缘连线(中/后)n 分区侧位片九分法l 胸骨柄/体交界处至第4胸椎下缘连线(上/中)l 肺门下缘水平线(中/下)l 气管、主动脉、心脏前缘连线(前/中)l 食管前壁、心脏后缘连线(中/后)l 胸骨角至第4胸椎体下缘连线骨性胸廓n 肋骨l 后肋近似水平走行,密度较高(圆形) l 前肋斜向前内下走行,密度较低(扁平) l 第6 肋骨前端相当于第10 肋骨后端的高度 l 肋骨上下缘皮质线连续,但中下部肋骨后段因下缘较厚且有肋下沟存在而皮质线不清 n 肋骨l 侧位片,后肋与胸椎重叠;侧肋及前肋向前下斜行 l 大肋征(the big rib sign ):在侧位像上,距离胶片远的肋骨比离胶片近的肋骨放大更明显;即在左侧位像,右肋显示比左肋更大n 肋软骨l 110 肋骨前端通过肋软骨与胸骨相连 l 肋软骨一般不显示,年龄增大后(20 岁)出现钙化时可显示 Ø 一般第1 肋软骨首先发生,然后自下而上 Ø 男性:首先发生在上、下缘 Ø 女性:首先发生在中心区n 肋骨变异l 叉状肋(bifurcation rib):最常见,肋骨前端呈叉状,大小近似或不等l 颈肋(cervical rib):第7颈椎发出的短小而较直的小肋骨,见于单侧或两侧l 肋骨融合(fusion of rib):相邻两条肋骨呈骨性融合,局部肋间隙消失,多见于右侧第5、6肋骨后段n 胸椎l 14胸椎清楚可见,其余隐约可见(心影后)l 正位片,横突可突出于纵隔之外,与肺门重叠处易误认为肿大淋巴结 n 胸骨l 由柄、体和剑突组成 l 正位片,大部分与纵隔重叠,仅两侧外上角突出于纵隔轮廓外 l 侧位片和斜位片可显示胸骨全貌 Ø 斜位片,胸骨柄呈六角形 Ø 胸骨体两侧缘呈波浪状 n 锁骨l 内端与胸骨柄形成胸锁关节 Ø 两胸锁关节距离中线的位置应相等 l 外端与肩峰形成肩锁关节 n 锁骨l 菱形窝:距胸骨关节面23cm 处的锁骨内端下缘偶见半月形凹 陷,为菱形韧带附着处(呈辐射状向下将锁骨与第1 肋相连),有时边缘不规则,亦可不对称,勿误为骨质破坏(10% ) n 肩胛骨l 正位片,双臂内旋不足其内缘可与肺野外带重叠,勿误为胸膜肥厚 l 青春期,肩胛下角可出现二次骨化中心,勿误为骨折 (一般在20 岁左右融合) 胸壁软组织n 胸壁软组织l 胸锁乳突肌和锁骨上皮肤皱褶 l 胸大肌 l 女性乳房和乳头 n 胸锁乳突肌l 与颈根部软组织在肺尖内侧形成外缘锐利、均匀致密的阴影 l 颈部偏斜时,两侧胸锁乳突肌可不对称或失去锐利边缘 n 锁骨上皮肤皱褶l 与锁骨上缘平行的35mm 宽的薄层软组织影 l 锁骨上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投影 l 其内侧与胸锁乳突肌影相连 n 胸大肌l 多见于肌肉发达的男性 l 于两肺野中外带可形成扇形致密影 l 下缘锐利,呈一斜线与腋前皮肤皱褶延续 n 乳房l 女性乳房可重叠于两肺下野,形成下缘清楚,上缘不清且密度逐渐变淡的半圆形致密影,其下外侧缘与腋部皮肤延续 n 乳头l 在两肺下野相当于第5 前肋间处,有时形成小圆形致密影,年龄较大妇女多见,亦可见于男性 l 两侧对称,透视有助于与肺内病变鉴别 膈n 分隔胸、腹腔的腱膜性隔膜,由中心腱和周围肌性部分组成l 前方起自剑突和胸廓凸面周缘的第712 肋 l 后方为膈脚纤维 l 右侧起自腰13 椎体外侧缘 l 左侧起自腰12 椎体外侧缘 l 这些纤维向中心腱汇合,并以几乎与中心腱边缘部垂直的方向插入中心腱 n 正位片,两侧横膈呈圆顶状l 在外侧及前、后方与胸壁相交形成肋膈角,其中后肋膈角深而锐利 l 在内侧与心脏相交形成心膈角 l 圆顶偏内前方 Ø 右膈顶较左侧高12cm (约半个肋间隙) Ø 相当于第10 后肋水平(第6 前肋) l 呼吸时,上下对称运动,范围13cm ,深呼吸时可达36cmn 局限性膈膨升l 膈肌的局部发育较薄,向上呈局限性隆起 l 多见于右侧 l 为正常变异 n 波浪膈l 有时深吸气时,膈顶呈波浪状,系因膈肌附着于肋骨前端,深吸气时受牵拉所致

    注意事项

    本文(胸部影像解剖X线(文本).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