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专题测试课件36张.pptx

    • 资源ID:15224132       资源大小:1.41M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专题测试课件36张.pptx

    光荣榜姝璇姝璇 鲍晨鲍晨 景龙景龙 钰翔钰翔 符琪符琪 俊晴俊晴 志远志远 祥源祥源 浩然浩然 莹莹莹莹 莉钧莉钧 荣泽荣泽 沁蔚沁蔚 梓楚梓楚 佳妮佳妮 孙琪孙琪 子洵子洵 景涛景涛 金豪金豪 明月明月 李泽李泽 淼然淼然 琳琳琳琳 姜馨姜馨 子涵子涵 张欣张欣 学烨学烨 怀志怀志 一晴一晴 世平世平 文喆文喆 俞彤俞彤(3232人人9090分)分)90 A+ 80-89 A 70-79 B 50-69 C 50 D90 A+ 80-89 A 70-79 B 50-69 C 50 D光荣榜龚固龚固 淑涵淑涵 子宁子宁 俪娜俪娜 传志传志 尤薇尤薇 若麟若麟 文宇文宇 浩檬浩檬 明洋明洋 健硕健硕 一豪一豪 泽炜泽炜 刘曜刘曜 正豪正豪 成顺(成顺(1616人人9090分)分)90 A+ 80-89 A 70-79 B 50-69 C 50 D90 A+ 80-89 A 70-79 B 50-69 C 50 D一一、选择题(共、选择题(共90分)分)1.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分)A.A.古代的学校有古代的学校有“庠庠”“”“序序”之称。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之称。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B.B.陪葬,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皇帝或丈夫坟墓的近旁。古陪葬,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皇帝或丈夫坟墓的近旁。古代的代的“陪葬陪葬”是一种恩宠。是一种恩宠。C.C.朕表示第一人称代词朕表示第一人称代词“我我”,是古代最高统治者专用的自,是古代最高统治者专用的自称,太后听政时亦可自称朕。称,太后听政时亦可自称朕。D.D.袭爵,继承爵位。按规定,第一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爵袭爵,继承爵位。按规定,第一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爵位;其余继承人减三等袭爵。位;其余继承人减三等袭爵。1.C解析:人称代词。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2.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分)A.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考中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考试,考中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B.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C.C.光绪是光绪皇帝的年号。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光绪是光绪皇帝的年号。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年次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D.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指宫廷。指宫廷。“诣阙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2.A2.A解析:在会试中考中的生员,再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解析:在会试中考中的生员,再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一般分为三甲(宋代为五甲),其中第一甲的前三名分殿试一般分为三甲(宋代为五甲),其中第一甲的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别为状元、榜眼、探花。3.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分)A.A.工部是古代工部是古代“六部六部”之一,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之一,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宜。兵部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宜。兵部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B.B.“太牢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具备;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具备;“少牢少牢”指祭祀用的羊,没有豕、牛。天子祭祀社稷用指祭祀用的羊,没有豕、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太牢牢”,诸侯祭祀用,诸侯祭祀用“少牢少牢”。C.C.尺牍,是一种用一定规格的木板经刻写文字后制成的书籍尺牍,是一种用一定规格的木板经刻写文字后制成的书籍形式,纸张发明之前用得较多,后成为书信的代称。形式,纸张发明之前用得较多,后成为书信的代称。D.D.乡试,又称为秋试、秋闱。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每三乡试,又称为秋试、秋闱。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每三年举行一次。明代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年举行一次。明代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为举人。3.B3.B解析: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解析: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4.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分)A.A.元、明、清时,贡士经乡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元、明、清时,贡士经乡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且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B.B.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最高政府机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户、礼、机构。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兵、刑、工。C.C.一个季度中的三个月可以分别用一个季度中的三个月可以分别用“孟、仲、季孟、仲、季”来表示,来表示,如古诗十九首中如古诗十九首中“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中的中的“孟冬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指冬季的第一个月。D.D.总督是清朝时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又总督是清朝时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又称为称为“督宪督宪”、“制台制台”,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4.A4.A解析:解析:“乡试乡试”错误,应该是错误,应该是“殿试殿试”。5.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分)A.A.祠部是东晋时设的以祠部尚书为主官、掌祭祀之事的官署。祠部是东晋时设的以祠部尚书为主官、掌祭祀之事的官署。朝代不同,其主官有不同的称呼,管辖的部门也有所不同。朝代不同,其主官有不同的称呼,管辖的部门也有所不同。B.B.“解褐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入仕做官。上古时期指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入仕做官。上古时期所谓所谓“布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叫“褐褐”。C.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D.D.谥:是指对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有地位名望的人死后加给谥:是指对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有地位名望的人死后加给其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以总结他一生最主要的功业成败和品其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以总结他一生最主要的功业成败和品德的优劣。德的优劣。5.C5.C解析:解析:“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错,错,嫡母是嫡母是“妾生的子女对父亲的正妻的称呼妾生的子女对父亲的正妻的称呼”, 相对庶母而相对庶母而言。言。6.6.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分)A.A.士大夫是古代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士大夫是古代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吏之统称。“士人士人”,是指没有官衔、介乎官民之间的读书人。,是指没有官衔、介乎官民之间的读书人。B.B.称疾,是古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托词,当事人本身或许没称疾,是古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托词,当事人本身或许没有生病,却以生病为由,以回避某事某人。有生病,却以生病为由,以回避某事某人。C.C.“令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的亲属。如令堂,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的亲属。如令堂,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D.D.弘文馆:中国古代收藏、校理典籍的官署。有崇文馆、士弘文馆:中国古代收藏、校理典籍的官署。有崇文馆、士林馆之名。唐宋后改称弘文馆。与集贤书院、史馆合称林馆之名。唐宋后改称弘文馆。与集贤书院、史馆合称“三三馆馆”。6.C6.C解析: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令尊,是对解析: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对方父亲的尊称称。7.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分)A.A.入对,指古代臣子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在官员任入对,指古代臣子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在官员任职、国家有重大事件、皇帝有疑难问题等时候,臣子可能会被要求入对。职、国家有重大事件、皇帝有疑难问题等时候,臣子可能会被要求入对。B.B.会试: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会试: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贡士贡士”,第一名称为,第一名称为“解元解元”。C.C.宫市是中唐时,宫中需要买外面市场上的物品,随意给出价款强行宫市是中唐时,宫中需要买外面市场上的物品,随意给出价款强行收购的行为,是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无赖的方式。收购的行为,是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无赖的方式。D.D.金紫:唐制,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色,若官员品级不够而皇帝特赐,金紫:唐制,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色,若官员品级不够而皇帝特赐,准许服紫,称赐紫。赐紫同时赐金鱼袋,合称赐金紫。宋代沿用唐制。准许服紫,称赐紫。赐紫同时赐金鱼袋,合称赐金紫。宋代沿用唐制。7.B7.B解析:笫一名称解析:笫一名称“会元会元”。8.8.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分)A.A.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三元”,其中,其中“上元上元”指农历的正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灯节”。B.B.乞休,自请辞官退休。古代对辞官退休有多种称谓,如乞休,自请辞官退休。古代对辞官退休有多种称谓,如“挂挂冠冠”、“乞骸骨乞骸骨”、“乞身乞身”、“致仕致仕”、“解绶解绶”、“移移病病”、“告老告老”等。等。C.C.男、伯,都是中国古代的爵位;爵位是对宗室及功臣的封赐,男、伯,都是中国古代的爵位;爵位是对宗室及功臣的封赐,据记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位制度据记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则因朝代而异。则因朝代而异。D.D.丁内艰,是指遭遇父亲去世。丁忧就是遭遇父母亲去世。古丁内艰,是指遭遇父亲去世。丁忧就是遭遇父母亲去世。古代朝廷官员,无论任什么官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代朝廷官员,无论任什么官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一段时间。回到祖籍守丧一段时间。8.D解析:丁内艰,是遭遇母亲去世。9.9.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分)A.A.在古代,往往以伯(孟)、仲、叔、季来表示兄弟之间的排行顺在古代,往往以伯(孟)、仲、叔、季来表示兄弟之间的排行顺序,伯(孟)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若某家只序,伯(孟)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若某家只有兄弟三人,则以伯(孟)、仲、季来排行。有兄弟三人,则以伯(孟)、仲、季来排行。B.B.征辟制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是自下而上征辟制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是自下而上的推荐,唐虽采用科举制,也存在的推荐,唐虽采用科举制,也存在“征征”和和“辟辟”。C.C.我国古代图书分为我国古代图书分为“经史子集经史子集”四部,其中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四部,其中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如老子庄子;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作和类书,如老子庄子;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等,如史记资治通鉴。类、纪事本末类等,如史记资治通鉴。D.D.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行一次。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9.B解析:征辟制是自上而下的选拔,举荐制则是自下而上的。10.10.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分)A.A.草制,草拟制书。制是皇帝的命令,制书是用以颁布皇草制,草拟制书。制是皇帝的命令,制书是用以颁布皇帝重要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帝重要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B.B.通籍,指记名于门籍。籍,竹片,把姓名刻在上面,挂通籍,指记名于门籍。籍,竹片,把姓名刻在上面,挂在宫门外,可以进出宫门。在宫门外,可以进出宫门。C.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D.D.古时称大夫的妻子为古时称大夫的妻子为“孺人孺人”,明清时,明清时“孺人孺人”为七品官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10.C解析: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11.1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分)A.A.进士是清代科举的最高功名。经会试、复试和殿试取中后,进士是清代科举的最高功名。经会试、复试和殿试取中后,方能称进士。这三个阶段的考试由皇帝圈题,钦定名次。方能称进士。这三个阶段的考试由皇帝圈题,钦定名次。B.B.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名是出生后不久父母起的,供长辈呼唤;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或十五岁行笄礼时才起的,供长辈呼唤;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或十五岁行笄礼时才起的,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起的,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C.C.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赋税、俸饷及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侍郎。D.D.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为了应对各种局势,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为了应对各种局势,官员可以合法地不守礼制居丧,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官员可以合法地不守礼制居丧,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参加吉礼。11.A解析:殿试才由皇帝圈题,钦定名次。12.1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3分分) )A.A.丁忧,也称丁忧,也称“丁艰丁艰”。在我国古代,官员的父亲或母亲去世,。在我国古代,官员的父亲或母亲去世,官员则必须停职守制,处于丁忧期间的人皆不得为官,概无例官员则必须停职守制,处于丁忧期间的人皆不得为官,概无例外。外。B.B.从事:官名。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驾、主簿、功曹从事:官名。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驾、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等均称从事史。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从事事”。C.C.搢绅:搢,插;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搢绅:搢,插;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指把笏板插入带间,引申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绅指把笏板插入带间,引申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D.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事等,封事是预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12.A解析:处于丁忧期间的一些人由于国家需要,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13.1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3分分) )A.A.行服:指穿孝服居丧。人死后其亲属必须要穿特制的丧服行服:指穿孝服居丧。人死后其亲属必须要穿特制的丧服守孝三年,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和居丧者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守孝三年,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和居丧者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B.B.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侯。C.C.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清乾隆皇帝主持编撰。丛书分经、史、子、,清乾隆皇帝主持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全书”。D.“D.“参知政事参知政事”,简称,简称“参政参政”,唐宋时最高政务长官之一,唐宋时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宰执”;宋代以参知政;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事为副宰相。13.A解析:守孝期按照亲属关系的远近有长有短,不是必须三年。14.1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3分分) )A.A.谥号一般是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谥号一般是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颁赐的一种称号,带有评定性质。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颁赐的一种称号,带有评定性质。B.B.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考取后进入会进士:是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考取后进入会试的读书人,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统称,意为可以进授爵试的读书人,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统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位之人。C.C.免胄:按古代礼法,诸侯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免胄:按古代礼法,诸侯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敬。D.D.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个地区位于函谷关以西,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个地区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以南,处四关之中,故称关中。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以南,处四关之中,故称关中。 14.B解析:“通过殿试考取后进入会试”错,“会试”与“殿试”互换。15.1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3分分) )A.A.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借指太子本人,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借指太子本人,太子就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历代皆太子就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历代皆是。是。B.B.在我国古代官职任职授官中,在我国古代官职任职授官中,“除除”是任命,受职的意思;是任命,受职的意思;“辟辟”是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是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C.C.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时,头碰地即起。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D.D.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冠礼在宗庙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15.A解析:也有例外,清朝好几代不是。16.16.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3分分) )A.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或尊辈要称字。B.B.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广西及海南全境。C.C.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官。礼部的最高长官。D.D.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一种委婉说法。16.C解析:礼部最高长官为礼部尚书。17.1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3分分) )A.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来纪日。B.“B.“六部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举取士。C.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监生。D.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度。17.B解析: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事)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 18.18.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3分分) )A.“A.“教授教授”是我国古代的学官名称,宋代除宗学、医学、武是我国古代的学官名称,宋代除宗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均置教授。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均置教授。B.B.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C.C.庐墓:指古人于父母或师长去世后在坟墓旁搭盖的小屋,庐墓:指古人于父母或师长去世后在坟墓旁搭盖的小屋,供丧家守丧期间居住,以守护坟墓,举行丧仪,寄托哀思。供丧家守丧期间居住,以守护坟墓,举行丧仪,寄托哀思。D.D.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屯田:是指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官屯与民屯之分,以官屯为主。18.D解析:“屯田”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军屯为主。 19.19.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3分分) )A.“A.“败北败北”指军队打败仗,背向敌人逃跑。如指军队打败仗,背向敌人逃跑。如“追亡逐北追亡逐北”(过秦论过秦论)不一定是往北逃。)不一定是往北逃。B.B.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是雨水,立夏之后是小满,处暑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是雨水,立夏之后是小满,处暑之后是立秋,冬至之后是小雪。之后是立秋,冬至之后是小雪。C.“C.“春秋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及年龄。还可指儒家经典及年龄。D.“D.“社日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戌日。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戌日。19.B解析:立秋之后是处暑。20.20.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3分分) )A.A.解褐即脱去官服,解除职务。上古时期所谓解褐即脱去官服,解除职务。上古时期所谓“布布”是指麻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褐”,这里代,这里代指官服。指官服。B.“B.“逆龙鳞逆龙鳞”比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比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触之者则必杀人。后人用尺,若人有触之者则必杀人。后人用“龙鳞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指皇帝或其威严。C“C“坟典坟典”是是三坟三坟、五典五典的合称。的合称。三坟三坟,即伏羲、,即伏羲、神农、黄帝之书;神农、黄帝之书;五典五典,即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即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书。D.“D.“众请戮偏裨以塞责众请戮偏裨以塞责”中的中的“偏裨偏裨”指偏将,裨将,是将指偏将,裨将,是将佐的通称。古代佐助大将的将领称偏裨,亦称副将。佐的通称。古代佐助大将的将领称偏裨,亦称副将。20.A解析: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21.2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3分分) )A.“A.“出出”和和“入入”都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都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出出”一般指官员调离任职之地。一般指官员调离任职之地。B.B.讼牒,诉状,封建社会打官司的文书。讼,诉讼;牒,诉讼牒,诉状,封建社会打官司的文书。讼,诉讼;牒,诉状,也常指古代官府的往来文书。状,也常指古代官府的往来文书。C.“C.“举举”是是“考中考中”的意思,宋代考试分为三级,解试(州的意思,宋代考试分为三级,解试(州试)、省试(由礼部举行)和殿试。试)、省试(由礼部举行)和殿试。D.“D.“黥黥”是古代的一种刑法,一般是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是古代的一种刑法,一般是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也叫再涂上墨,也叫“墨刑墨刑”、“刺字刺字”等。等。21.A解析:“出”一般是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22.2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3分分) )A.A.商、羽是中国古代五音中的商声和羽声,五音指的是宫、商、羽是中国古代五音中的商声和羽声,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商、角、徵、羽五个音阶。B.“B.“兵部尚书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之一,主要负责兵部的文秘工,是六部尚书之一,主要负责兵部的文秘工作,兼有参谋职能,但是没有实权。作,兼有参谋职能,但是没有实权。C.C.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D.D.受禅: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受禅: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尚书之中。之中。后来中国的帝王更替,也有以受禅之名,行夺权之实的。后来中国的帝王更替,也有以受禅之名,行夺权之实的。22.B解析:“但是没有实权”说法错误,兵部尚书是六部尚书之一,是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拥有实权。23.2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3分分) )A.A.礼记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与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与周礼周礼仪礼仪礼合称合称“三礼三礼”。B.“B.“六经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论语诗经诗经尚书尚书礼记礼记乐经乐经周易周易。C.C.刺史,古代官职名,汉武帝时在全国分设十二部(州),刺史,古代官职名,汉武帝时在全国分设十二部(州),每部(州)设置刺史一人,巡行郡县,每部(州)设置刺史一人,巡行郡县,“刺刺”有检核问事之意。有检核问事之意。D.D.唐初设翰林院,作为文人和卜医技术待诏的处所,并非中唐初设翰林院,作为文人和卜医技术待诏的处所,并非中央机关。后来另建学士院,入院的称为翰林学士,专掌皇帝的央机关。后来另建学士院,入院的称为翰林学士,专掌皇帝的机密诏令。机密诏令。23.B解析:论语不是六经。24.2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3分分) )A.“A.“少牢少牢”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指我国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当祭品,“太牢太牢”则则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指祭祀帝王时用牛、羊和猪当祭品。B.B.伶是封建时代对歌舞或戏曲演员的称谓,又叫伶人、伶官、伶是封建时代对歌舞或戏曲演员的称谓,又叫伶人、伶官、优伶。马伶就是一个姓马的伶人。优伶。马伶就是一个姓马的伶人。C.C.衅钟:古代的一种礼制,衅钟:古代的一种礼制,“钟钟”这种重要器物制成时,人这种重要器物制成时,人们一般会杀牲取血涂在上面祭祀。们一般会杀牲取血涂在上面祭祀。D.D.公车:汉代官署名,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公车:汉代官署名,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后便以“公车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24.B解析:做官的伶人才称伶官。25.2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3分分) )A.A.大功指服丧九个月穿的丧服。古代丧服分为五种,分别为斩衰、齐大功指服丧九个月穿的丧服。古代丧服分为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为不同的亲属服丧要穿相应的丧服。衰、大功、小功、缌麻,为不同的亲属服丧要穿相应的丧服。B.B.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据学界考证,周代宗庙制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据学界考证,周代宗庙制规定,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规定,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C.C.后生,年轻人、后辈,后生,年轻人、后辈,论语论语中有中有“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今也”之语。之语。“卿宗后生卿宗后生”即即“爱卿家族中的年轻人爱卿家族中的年轻人”。D.“D.“进士进士”,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进士一甲称,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进士一甲称“进士及第进士及第”,二甲,二甲称称“进士出身进士出身”,三甲称,三甲称“同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25.B解析:“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错,学界一般认为,周礼宗庙制度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26.26.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3分分) )A.“A.“吏部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吏部侍郎。B.B.金陵是六朝古都南京的别称。除金陵外,南京还有金陵是六朝古都南京的别称。除金陵外,南京还有“建建康康”、“建邺建邺”、“江宁江宁”、“石头城石头城”等别称。等别称。C.C.迁、徙: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官职。左迁,指降低迁、徙: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官职。左迁,指降低官职,也说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右迁,官职,也说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右迁,指升任官职;徙,指一般的官职调动。指升任官职;徙,指一般的官职调动。D.D.假节,指假(通假节,指假(通“借借”)以符节,持节。是皇帝将节借给)以符节,持节。是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当这个臣子临时任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当这个臣子临时任务完成后,这个节将会被收回。务完成后,这个节将会被收回。26.A解析:吏部掌管全国文官,兵部掌管全国武官。27.2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3分分) )A.A.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史记后后汉书汉书三国志三国志合称为合称为“前四史前四史”。B.B.论语论语孟子孟子大学大学中庸中庸和和诗诗书书 礼礼易易春秋春秋合称为合称为“四书五经四书五经”。C.C.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西汉,汉代设置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西汉,汉代设置这一科,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这一科,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明经”为名。为名。D.D.御史大夫,从隋唐开始,中央行政机构设吏、户、礼、兵、御史大夫,从隋唐开始,中央行政机构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最高长官叫刑、工六部。六部最高长官叫“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后为,后为“侍郎侍郎”。27.D解析:不是御史大夫而应是尚书。28.28.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3分分) )A.A.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天子朝见群臣,皆南面而坐,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天子朝见群臣,皆南面而坐,“践南面践南面”就是指登上天子之位。就是指登上天子之位。B.B.在封建社会,帝王年号常用来纪年,如泰始、天监等。年在封建社会,帝王年号常用来纪年,如泰始、天监等。年号在用词上多有祈福、歌颂之意。号在用词上多有祈福、歌颂之意。C.C.翰林是我国古代文官,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修编国史翰林是我国古代文官,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修编国史等,并备皇帝咨询。这一职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朝。等,并备皇帝咨询。这一职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朝。D.D.茂才即茂才即“秀才秀才”。西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西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将“秀才秀才”改为改为“茂才茂才”,后来有时也称,后来有时也称“秀才秀才”为为“茂才茂才”。28.D解析:“西汉”改为“东汉”。29.29.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3分分) )A.A.古代很多地方都有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白下、古代很多地方都有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白下、石头城、京口等。石头城、京口等。B.“B.“庐冢庐冢”,也叫庐墓,指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也叫庐墓,指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坟墓所盖的房舍。师长坟墓所盖的房舍。C.C.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佩带在身。D.D.农历九月初九为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赐菊,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赐菊花图、插茱萸等习俗。花图、插茱萸等习俗。29.A解析:京口是镇江。30.30.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3分分) )A.“A.“即位即位”,指就位、入席、开始做帝王或诸侯等。,指就位、入席、开始做帝王或诸侯等。“真宗真宗即位即位”指宋真宗继承皇位做皇帝。指宋真宗继承皇位做皇帝。B.“B.“寻寻”,有,有“不久不久”之意,时间副词,类似的还有之意,时间副词,类似的还有“未未几几”、“既而既而”。例如:。例如:“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中的中的“寻寻”就是不久的意思。就是不久的意思。C.“C.“赠赠”古代皇帝对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古代皇帝对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赠侍中赠侍中”就是就是“死后追赠为侍中死后追赠为侍中”之意。之意。D.D.加、赠,都指在原官职之外又兼任其他官职。加、赠,都指在原官职之外又兼任其他官职。30.D解析:赠,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二、判断题(二、判断题(共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专题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专题测试课件36张.pptx)为本站会员(ge****by)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