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docx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一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8加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身份转变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同时改变课程学习方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应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 教材分析: 8加几是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8-89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有9加几的进位加法计算作支撑,学生初步经历了观察分析、收集信息、计算等活动。和前面学过的9加几相比,这一节教学内容基本上脱离了学具的帮助,主要通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探讨8加几的计算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8加几时,不用像9加几那样进行全新的探索,而主要是验证9加几的计算方法在8加几中是否同样适用,在肯定学生课堂上生成的多样化算法的同时渗透湊十法择优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自控能力不强,对9加几的掌握应用还不够熟练,在教学设计时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力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感受新知识。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在熟练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学会用迁移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推导新算法。 2、掌握计算8加几的基本思维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8加几的运算意义,能比较熟练地进行8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 在熟练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学会用迁移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推导新算法。 设计思路: 1、关于情景的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关于小组合作学习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注意倾听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对此,本节教学内容开始进行大胆尝试。 3、关于计算方法多样化的问题 在学生理解看大数分小数,把几湊成十,十加几得十几即湊十法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探索和发现计算方法。 4、积极引深,发挥两主作用 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教学时教师要通过积极的引,来激发学生主动探,使双边活动产生共振,和谐发展。 教学流程: 一、知识再现,激趣导入 1、数的组成(对口令游戏) 2、找朋友:9加几的口算练习。 二、创设情景,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星期天,许多小朋友也来到公园,你们看他们在干什么? 1、观察情景(1):打靶图 你从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小朋友?) 求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情景资源进行再加工,让学生观察图中打靶的情景,学生比较感兴趣,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既尊重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从自己比较熟悉的情景入手,提出数学问题,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解决自己发现问题的欲望 2、观察情景图(2):划船 在公园的这一角,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并列出了算式。下面我们再到公园的另一角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师:根据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一共有多少人在划船? 师:求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4+8 在两个不同的情景中培养了学生从身边生活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并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3、揭示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是求一共?都是用加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8加几的方法好不好?(板书课题:8加几) 三、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探究学习8+5的计算方法。 下面我们就重点研究第一个问题。 (1)学生自主探究。 师:怎样计算8+5?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想办法进行计算,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教师巡视)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计算方法,请你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每一个小组选一个代表介绍你们组的好方法。(教师巡视) (3)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如: 1、2、312、13依次数。 从8数到13。 8和5合起来是13。 13可以分成8和5。 先数10人,再数3人,10313 本节课以8+5为突破口,在重点研究8+5的基本思路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所用的方法。这样,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又有和同伴交流合作学习的机会,最后在全班交流汇报。在汇报交流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用的是凑十法,有的用的是数数法,方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2、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喜欢的方法。 教师提问: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针对出现的多种计算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对比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比较、分析,从而优化自己的计算方法。然后再在全班交流自己喜欢的方法。这样,好的计算方法更加明朗化,更为突出。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小结 师:通过和同学们的交流,老师知道了,有的同学喜欢用以前学过的凑十法,有的同学喜欢用数数法,有的同学喜欢用10+5=15,15-2=13。这些方法都正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3、迁移练习 (1)小组先交流解决:4+8,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 (2)让个别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得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你还知道哪些8加几的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算式,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在学生获得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解决其他的8加几的问题,既能使学生把8+5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其他问题中,使计算方法得以灵活应用和巩固,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注重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四、巩固练习 1、聪明屋:(课件出示教材89页课堂活动第1题) 2、智慧山:(看图填算式) 2、跳木桩比赛 师:动物学校正在进行跳桩比赛,你能帮小白兔跳过木桩吗? 练习:8+3=8+4=8+6=8+8=6+8= 学生计算,帮小兔顺利跳过了木桩。 整个练习生动、有趣,层次分明。这样设计既符合儿童的特点,又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足够的素材,足够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小结 师:在这节课中,你们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 本环节教师将自己评、他人评、评自己、评别人和教师评,学生评结合进来,让学生对自己整节课的表现有一个回顾和反思。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2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6和7的组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新课程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6和7的分与合"。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和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评价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第32-33页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节课内容教学前,学生已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掌握0-10各数的读写法。通过学习2-5的组成,对分与合有初步的认识,这些都为这节课内容的学习作了思想上和方法上的铺垫迁移。本课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动口、动脑,进一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学会由一种方法得出两种说法,为后面学习8、9、10的组成奠定了基础。经过这样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熟练地掌握6、7的组成,进一步加深对6、7的认识。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语言表达,探索简单的规律,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有序思维及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间互相交流、合作学习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本节课的教材编与"2-5"的组成相似,新内容以具体实物分成两部分为支撑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边分边想,从而学会6的分与合。这样初步渗透有序地分的思想,以一种分法得出两种说法,认识6的组成。"试一试"创设小兔和小朋友做游戏的情境,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经过动手分一分、数一数、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自主合作交流,归纳出7的各种组成。想想做做采用多层练习的游戏形式对6、7的组成进行巩固深化。 (五)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自己探索并掌握6、7的组成。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有序地分一分、有条理地说一说。 二、教学和学法分析 (一)注重直观演示、操作,探索简单的规律,发掘学生的潜能。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接经验是思维表象形成的基础,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直接经验主要来源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生活或学习用品的演示、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实践。因此,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借助实物:小棒、小球、彩旗、卡片等教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眼看、手动、脑想、口说中沟通多种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识,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二)重视新旧衔接,铺垫迁移,启发探新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因此本节课,我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境的情境,引导学生把"2-5"的组成中学到的本领运用到"6-7"的组成中去,实现了温故引路,启发探新的效果。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且为分散本节课的难点作了铺路搭桥的作用。"7"的组成,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进一步调动了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也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三)精心创设情境、游戏,激发兴趣 希腊普罗塔尔说:"头脑并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这说明,只有兴趣,才能把火把点燃;只有兴趣,才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内驱力,也才是参与学习的动力。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爱活动,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他们投入学习的巨大内动力。因此,我努力创设多种情境,鼓励学生手、口、脑并用,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又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借助多媒体课件,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保持热情、高涨的情绪,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变"苦学"为"乐学"。 (四)营造融洽和谐环境,激发创造潜能 营造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节课里,我重视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心理感受,肯定他们的一切努力,赞扬他们思考的一切结论,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创造欲望。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给学生思考问题、发表言论的时间,让全体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得到潜意识的发展。 三、教学程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学卡片、磁性黑板、小棒、小球、彩旗等。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1、谈话:小朋友们,老师和你们已经做了"2-5"的分与合的游戏,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 课件演示: 唐老鸭博士自我介绍:我是唐老鸭博士,你们看,这里是数学王国,你们想不想跟我一起去数学王国呢?但是要打开这扇门,需要一把金钥匙,只要你们能闯过三关,就能得到这把金钥匙。 学生每答对一题,老师就送一个五星 新课的开始,设计了一个闯过三关,才能进入数学王国的课件,它形象生动的演示,充分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又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多媒体将旧知生动再现,每答对一题就送出一面彩旗,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后面的教学。 (二)探究新知(进入第二关) 1、学习6的分与合(揭示课题) (1)师生合作操作 师:看!五颜六色的彩旗,谁来数一数一共有几面?(6面),6面彩旗分在两只手里,可以怎么分? 让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分一分,其他用6根棒小棒代替彩旗也分一分,数一数。 接着就让学生说说这样就表示6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6? (多媒体同步演示6的分法的图片与分合式。) 这一环节,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边分边想,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6的分与合,起到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作用。 (2)唐老鸭博士是让小动物按这样的顺序分的,请小朋友从左往右观察,看这样分好吗?为什么? (3)填写课本第32页相应的部分 学生交流后订正填写,师板书 这一设计,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有条理有序的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习7的分与合 (1)小组合作探究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小兔也想和大家一起来做分与合的游戏,并且带来了许多智慧星,看谁表现好,想奖励你们。 请每两个小朋友分为一组,拿出准备好的7个小球,分一分,想一想,7可以分成几和几? 学生操作后小组讨论 汇报,让两名学生上台汇报分的情况,其他学生评判,并口述7的分合式。 (2)填写课本第32页相应的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等心理特点,我创设小兔和小朋友一起分与合的游戏情境,并奖励他们智慧星,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又通过用小球分一分,数一数,继而说一说、写一写,这样又培养了学生操作、观察、表达等能力,还提高了学生间交流、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多层练习,巩固深化(进入第三关) 1、想想做做第1、2题 让学生把合起来是6的两张卡片用线连一连,再把上面的数合起来是7的红花连起来。 2、拍手游戏 创设小鸟衔来一个数的情境,指导学生玩拍手游戏。(师生间拍手,学生间拍手) 师:××生1:××× 如:67 生:××××生2:×××× 3、出示一个个可爱的小动物,让学生弄清题意,试着完成,再用数字卡片集体订立。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形式对6-7的组成进行巩固、深化。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新学知识。借助多媒体又营造出活跃、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练中有乐,乐而见效。 4、综合练习 安排唐老鸭博士和小朋友做"贴数游戏"。学生准备好数字卡片,老师进行电脑操作(显示唐老鸭博士出数)学生上台贴数,最后,唐老鸭博士说话了;小朋友们,直棒看来你们都闯过了三关。欢迎你们进入数学王国。 这个游戏综合4、5、6、7的组合,配以动听的音乐,使小学生在宽松,活跃的气氛中锤炼思维,既复习旧知识,又为后继学习作了铺垫。最后安排唐老鸭博士的话,对学生产生激励的作用,同时我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样促使学生思想得到了升华。体现寓出思想教育于数学中。 四、评价分析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我紧紧抓住知识的系统结构,通过逐个突破、及教学媒体的运用,有效地解决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因本人水平,在说课和备课的过程中,肯定存在许多不足,这有待我以后继续努力,不断探索。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3 我说课的内容是京版教材第一册第九单元的学看钟表,由于水平有限,在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指导思想我依据以下两点: 1、建构主义观强调知识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通过学生亲身参与,自主探索,主动建构的,因此要强调学生的自身感悟和探究; 2、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应该选择现实生活素材进行教学; 根据以上的具体要求,本次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已有认知和认知发展规律,通过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和动手实践认识钟表,通过对比观察会看钟表的整时和半时,感悟钟表指针指向的道理,体会钟表在生活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学看钟表是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也是小学课本中第一次出现关于时间的知识,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首先认识钟面,通过观察知道钟面上有112个数字,是怎样排列的;认识时针和分针。其次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半”时刻的方法,能正确读出这样的时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和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向学生进行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教育。 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有许多关于时间的信息: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吃饭、休息的时间、况且大多数孩子在家庭、幼儿园已经了解了一些看钟表的方法,应该说许多学生已经储备了一些“认识钟表”的知识经验。在上课前我也做了一些调查: 1、首先我找几名学生做了课前访谈,我拿着钟表分别问了整时和半时,有80%的学生都能正确的说出整时,但只有40%的学生能正确的说出半时,当我在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时,也仅有一两个学生能准确的说清楚认识钟表的方法。 2、我在班中做了调查问卷。 问卷表明,有91.5%的学生能够正确的分清分针、时针。85%的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整时,但一些学生在书写上还有问题,有71.4%的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半时,并且只有25.7%的学生能够正确的画出半时,可见,学生对钟表的认识还是粗浅的、感性的,不能真正掌握认识钟表的方法。而且多数学生表达时间的方式为几点、几点半。 为此,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认知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各种生动的具体活动中学看钟表。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在观察比较,总结归纳出认读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区分时针与分针。 2.经历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3.感受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区分时针与分针,认读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 认读半时,掌握认读方法。 教学环节: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仔细听。猜猜他是谁? 2、师:对了,答案就是钟表。生活中它有什么用啊?钟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他可以告诉我们几点上学,叫我们起床,你会看钟表吗?如果自己学会了看钟表,那该多方便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看钟表。 二、自主感知钟面 1、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可多了,你都见过哪些种类的钟表?你们想去钟表大世界看看吗?(出示图片) 2、师:快拿出你们的钟表,仔细观察,钟表面上,都有些什么? 生:数字、指针、格 3、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你知道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朝哪个方向走的吗?(用手指比划一下)像这样顺着表针走的方向叫顺时针方向。引导学生发现时针比分针走的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它们不停地在钟面上走着,随时告诉我们是什么时间了,该去做什么事了。 三、动一动,认识整时 其实,小钟表不仅能帮小猴解决问题,我们在学校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也离不开它。 1、老师也用时间记录了的一我们同学的一天,你知道这是几时吗? 为什么是8时呢?(几名学生说)(贴图) 对了,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就是8时。我们还可以把这个时间记录下来,先写数8,再写一个时间的时,读作8时。(板书:8时) 谁来完整的说说,8时我们在干什么? 2、时间滴答滴答向前走,转眼间,同学们上第二节课了,谁能完整的说说,现在是几时?你们在干什么?(出示图片和钟表) 快来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分针和时针各指向几,就是9时? 3、时间过的真快,两节课结束了,同学们的大脑该放松一下了。10时是我们上课间操的时间,你知道,分针和时针该指向几吗?(出示图片) 生说 对,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0,就是10时。(出示钟表) 4、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3个整时的时刻,快来观察一下,这三个钟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出示三个钟面) 几名生回答: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向8就是8时,指向9就是9时,指向10就是10时。(圈出分针,出示时间) 你们找到认识整时的方法了吗? 对,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出示重点字) 5、拿出你的小钟表,播出一个你喜欢的整时,和同桌说一说, 6、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认识整时的方法,此时,我们在干什么呢?(出示午餐图片)你认识这个时间吗?快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吧。 对,这个时刻就是12时整,他比较特殊,当分针和时针重合在一起,都指向12,这个时候就是12时整。你记住他了吗? 四、动一动,认识半时 1、吃完午餐后,同学们该午休了,从12时到1时,经过一个小时的午休,同学们该进行下午的学习了,下午第一节课的时间是几时呢,快来看看吧,你认识这个时刻吗?(出示图片钟表贴图) 生说,1时半或2时半, 2、到底是几时半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3、请你仔细观察,从1时到1时半,时针和分针是怎样变化的?(出示动态指针) 生说变化:时针走到1和2之间,我们也可以说刚刚经过1,没到2. 分针从12走到了6,我们也可以说,走过了6大格 4、所以,当时针刚刚经过1没到2,分针指向6,这个时刻就是1时半。(圈出1、2,分针闪动) 5、我们结束了一天的学校生活,回到了家里,大家是怎么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的,一起到西西家看看吧。 6、这是几时半,小伟在做什么?(出示图片和钟表) 真聪明,这是5时半,西西在做。 请你仔细观察,另外两幅图中,西西什么时间在做什么?(6时半看动画片,8时半睡觉) 7、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三个半时的钟面,有了学习整时的经验,你们一定能够很快找到认识半时的方法。快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一下吧。(出示三个钟面) 几个生说:这三时钟的分针都指向6,时针刚刚经过5,没到6,就是5时半。(圈出5、6、8) 8、怎样认识半时呢? 生说 对了,分针指向6,时针刚刚经过几,就是几时半。(出示重点字)你也来说一说吧。 9、播钟。拿出你的小钟表,拨一个你喜欢的半时,考考你的同桌。 五、情节引入电子钟表 1、经过了一夜的休息,西西自己起床了,没用妈妈叫,原来他有了自己的新手表,你见过这种时间表示方法吗?(出示起床图片,电子表) 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是电子计时法,你知道这是几时吗? 2、你在哪还见过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电子计时法表示的时间,认识他们吗?一起来看看这都是什么时间?(出示电子表) 生:第一个钟面上,是12时 怎样用电子计时法来表示这个时刻呢,先写12,再写两个竖着的圆点,最后再写两个0。读作12时。 3、第二个钟表是几时啊?生:6时半 你知道如何用电子计时法表示它吗? 生:先写6,再写两个圆点,再写3和0 4、相信你也能用电子计时法表示出黑板上的时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应该如何表示,找两个同学到黑板上写。 六、拓展知识 现在有各种这样的钟表帮助我们表示时间,那你知道古时候人们如何表示时间吗?想不想看看。(出示图片并介绍)古时候的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发明了很多表示时间的方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课后继续了解。 七、总结回顾 这节课马上要结束了,我们一起渡过了40分钟的时间,真快呀!同学们,时间就是这样,很快过去而且不会再回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时间非常宝贵,我们要好好利用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一、经过和大家一起学习,小猴已经会看钟表了,为了表示对大家的感谢,小猴邀请大家一起参加智力大闯关游戏。 1、第一关,连线(练习卷子4个表面) 钟表图:6时9时半3时3时半 选项:3时半6:009时半3:00 分别说一遍确定方法。 第三个和第四个钟面上你是怎么知道哪个是3时和哪个是3时半的? 2、第二关,照样子写一些(卷子3个表面) 请你将钟面上的时间用两个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 例子:9点9时11点的4点半的 9:00 二、回家后制作一张自己的作息时间表,让你的星期天更加有充实。 (一)在动态中认识钟表。 学生伸出手指跟着钟表的指针顺时针转动,边走边数,体会顺时针方向。 教师利用钟表动态演示从1时到1时半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半时的表象认识。 有效的避免了学生错把1时半认成2时半的发生。 (二)在对比中学看钟表。 第一次对比:凸显整时表针指向特征,有利于学生准确熟练的辨认整时。 第二次对比:区别整时、半时。有利于学生更加准确熟练的辨认整时和半时。 第三次对比:凸显半时表针指向特征,有利于学生准确熟练的辨认半时。 (三)、本节课以情境以及联系学生的一天生活等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同时把对时间的认识融入到具体有趣的情境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在交流中巩固对钟表的认识。 教师的提问,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出现意见的分歧,让他们自己说说为什么,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学生一步步对钟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整节课学生经历着在观察中思考,在对比中发现,在发现中争论,在争论中提升的过程。我们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师生在共同的研讨、交流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4 教学分析: 这一课是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以及10以内加减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好铺垫。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从而对数学的本质产生新的领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减8的减法,并能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探索十几减9、减8的退位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教学重点: 1、学会正确计算十几减9、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2、理解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教学难点: 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共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网络) 第二环节:探索算法,解决问题。(多媒体) 第三环节:拓展活动,综合训练。(多媒体、网络)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我创设情境:“小朋友都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一个打靶飞镖的游戏。”根据学生打出飞镖的数量提出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先来解决15-9=这一问题。”由此导入新课在这里我改变教学情景,把教材提供的主题图小白兔到袋鼠的文具店买铅笔的情景,设计成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打靶飞镖游戏,把游戏搬到课堂上,让孩子亲身参与,真切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最终这一情景设计的改变在教学反实践中达到了课堂气氛更为热烈突出的教学效果。 第二环节: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探索十几减9、减8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独立思考15-9的算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去整理自己的思路,才能在后一环节小组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2、小组交流:这一环节根据借助网络的教学探讨让小组合作具体化,组内交流不流于形式,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因此我在让学生把准备好的算法依次说给组里的小朋友听的时候,提出了具体要求,交流时注意:(1)说的小朋友尽量说清楚,让每个人都听懂你说的意思(2)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说过的方法就不要重复等 3、全班汇报:引导学生在听与说、议与思的互动过程中,寻找合理,简便的算法来培养优化的意识,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课的四种重点方法,在对于是非辨别能力较弱的一年级学生给他一个思考的空间但做出正确的引导,即体现教师主导又让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发挥,最终形成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深刻理解。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练习15-8? 第三环节:拓展活动,综合训练。 这一环节,是以一个小兔把萝卜的故事贯穿始终通过“小兔背萝卜”“送小兔回家”一系列的故事发生发展过程中进行(17-9)的基本应用训练、拓展思维训练等。 既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又让他们在充满生机与乐趣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媒体设计思路: 多媒体整合点:利用多媒体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情境,一环接一环的故事,好像一集集的动画片吸引着学生.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轻松理解新知。 网络整合点:我请了几位教学资深的领导、老师来帮助我审核这堂课,但由于地域、以及平时班主任工作的繁忙我们真的很难有时间聚在一起讨论,这确实让我感到棘手,后来我利用了我们和平区教师博客进行交流研讨,在这里我发表了我的教学设计,很快得到了更多老师的回复点评,这样棘手的问题几乎不成问题,而且也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后来我经过三次试教,多次网上研讨,多方面改进,终于今天承载着众多老师的智慧走到了全国大赛。 有效地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常态教学的整合:本课我选择的不是网络运用自如,很有网络发挥空间的特殊课例,而是一堂普普通通再常态不过的计算教学课,而它所体现的整合作用却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对新课标的理念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了全新的认识,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教学视野。 在此感谢组委会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谢谢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就到这里。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5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最喜欢的水果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调查与记录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观察他人的方法的基础上,尝试亲历数据收集整理的活动,体会调查与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最喜欢的水果的情境是学生学习统计的载体,教材通过设置这一活动性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深入的体会调查的必要性及其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根据大纲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1、借助为联欢会购买的水果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统计调查的必要性,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整理数据的结果。 2、结合调查数据的记录,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提出简单的决策建议。在解决熟悉的问题中,体会调查与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3、初步学会与同伴的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示整理数据的结果,体会统计与调查的必要性,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结合调查数据的记录,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提出简单的决策建议。教学中要用到的多媒体课件是这节课要准备的教具。 二、说教法、学法 1、设计思路 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统计活动会有一些接触,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统计知识,但对于本课的学习他们不会感到陌生,所以设计了一个庆元旦联欢会的情境,让学生帮老师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在他们调查、记录数据的过程中,体会调查与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2、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这节课主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调查活动,记录数据。 3、学法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感受到统计调查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学生回顾,教师小结 第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