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有关高中生物教案模板汇总十篇.docx

    • 资源ID:15737573       资源大小:40.41K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有关高中生物教案模板汇总十篇.docx

    有关高中生物教案模板汇总十篇有关高中生物教案模板汇总十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生物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使学生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氧呼吸的过程 3、使学生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4、使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 5、使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 6、使学生理解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这两种生物界最重要的两种生理过程的区别与联系 二、能力方面 1、通过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 2、通过让学生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培养学生列表比较能力和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利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理,提出使作物增产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的理解,培养学生关心身边的科学的意识,同时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包括、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以及呼吸作用的意义等四部分内容。 1、呼吸作用的概念 教材中提及的呼吸的概念基本上和初中生物课本中提到的类似,只是更加强调发生的部位在细胞中,氧化的底物不只是葡萄糖,还有糖类、脂类和蛋白质,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呼吸作用原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有氧呼吸 教材首先指出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通常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 接着教材给出了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插图阐述了有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并且指出了各阶段进行的场所: 第一阶段是葡萄糖脱氢,产生还原性氢、丙酮酸和少量的ATP,这个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进行。 第二阶段是丙酮酸继续脱氢,同时需要水分子参与反应,产生还原性氢、二氧化碳和少量的ATP,这个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 第三阶段是前两阶段脱下的氢与氧气结合生成水,这一阶段产生了大量的ATP,这个阶段也在线粒体中进行。 3、无氧呼吸 教材首先说明生物一般是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并分别阐述了高等植物细胞的无氧呼吸及其场所、高等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及其场所。 然后教材对一些高等植物的某些部分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也可以产生乳酸又做了补充说明;同时教材还用小号字对有氧呼吸的进化做了简要的介绍。 教师在这里应补充无氧呼吸与发酵这一组学生易混淆的概念。 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教材是以图表结合讲述的形式,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进行了比较。 5、呼吸作用的意义 教材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呼吸作用的意义,其一,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其二,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能量;在这里教师有必要对呼吸的意义作适当的补充,如:呼吸作用过程中的中间代谢产物是进行各物质转化的原料;再如有氧呼吸的出现对生物进化速度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等。 教法建议 1、引言 因为呼吸作用在初中生物课上也是重点学习的重要生物学原理之一,所以学生对呼吸作用的最基本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还是有基础的,因此引言可从学生已有的对呼吸的理解作为切入点,教师可设计问题串检测学生对呼吸的理解程度,并把引言和教材中的呼吸作用概念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 2、有氧呼吸 (1)让学生比较初中和高中生物学课本所给的有氧呼吸的总反应方程式,在比较中体会有氧呼吸的产物与反应物都需要水这一事实。 (2)有氧呼吸的过程 有氧呼吸过程程中的物质变化和ATP的产生 在引导学生讨论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时,可采用如下教法:教师一边写化学反应程式,一边让学生配平反应式,同时参看课本图解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A、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 B、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丙酮酸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 C、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大量的ATP。 教师可指导学生把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进行表解分析。 (3)有氧呼吸过程中能量变化 教师应向学生说明,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1mol的葡萄糖在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共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都有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4)在学生完全清楚了有氧呼吸的三个步骤后,教师应提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深化对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 为使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观念,同时也是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复习,教师还可以提一些利用有氧呼吸原理用于生产实践的相关问题,供学生讨论,同时加深对有氧呼吸的理解。比如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 “如果有人向你请教怎么能长期储存农作物种粒、蔬菜或水果,你能利用学过的呼吸作用原理,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或措施吗?” 3、无氧呼吸 (1)无氧呼吸的概念 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生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能会供氧不足?”,这样很自然地有了下一设问:“在缺氧条件下,生物体如何呼吸呢?”从而引入对无氧呼吸的学习。 教师应向学生解释我们平常所说的呼吸作用实际上指的有氧呼吸,它是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的。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高等生物称为无氧呼吸,如果是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则习惯上称为发酵。 (2)无氧呼吸的过程 教师可采用一边写化学方程式,一边让学生配平反应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高等植物细胞的无氧呼吸过程及其场所、高等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过程及其场所。最后总结无氧呼吸的全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 为使学生加深对无氧呼吸的理解,教师可设计一些问题供学生讨论。 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从葡萄糖到丙酮酸这一阶段完全相同,只是从丙酮酸开始它们分别沿不同的途径形成不同的产物。 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表解的形式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教师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讨论话题,以强化对二者联系的理解。如可提问题: 你每天都进行很多运动吧?你是否想过,当你进行不同形式的运动时,你的身体其实采用不同的方式为你供能呢? 病毒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 5、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异同 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表解的形式比较有氧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异同。 此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供讨论的与人类生产实践相联系的话题来分析,以训练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可问: “你能利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原理,提出在农业生产中提高作物产量的具体措施吗?” 6、呼吸作用的意义 教师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呼吸作用的意义 (1)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能量; (3)呼吸作用过程中的中间代谢产物是进行各物质转化的原料,例如,呼吸作用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在酶的作用下可迅速转化为甘油、氨基酸、酶、色素、植物激素等各类物质。可以说,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各种有机物相互转化的枢纽,它把生物体的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代谢等连成了一个整体。 (4)有氧呼吸的出现对生物进化速度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高中生物教案篇2 必修一绪论 许多科学家认为,可以把生物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以及更早的时期,是以形态描述为主的生物科学时期;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主要是实验生物学时期;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由于DNA双螺旋的发现与中心法则的建立,开始进入了精细定性与定量的生物学时期。 随着生物学的发展,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变的更多,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物理学、化学、数学、计算机等的手段和方法用于生物学使其不断分化出新的分支学科,另一方面,这些学科又相互渗透而走向融合,似乎并不是界限分明。 至今为止大家所接触到生物学一般都是描述性的知识,认为它是一门记忆的学科。如,记住某些动植物名称,观察生物的特征,知道他们的分类等,因此,有一点我非常希望你们这学期能记住的,就是生物学并不是一大堆事实的混乱集合,它有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有逻辑的连贯性。达尔文进化论是一种逻辑,适用于宇宙中所有星球及生命系统。 高中阶段有三本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微观和宏观) 分子与细胞中以细胞作为一切有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为出发点,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1925年,美国细胞生物学家WILSON就提出:一切生命的关键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的结构 细胞的功能(物质、能量、信息)细胞的发展 必修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阐明一系列客观事实、法则来解释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组织形式。如果掌握了这些分子和遗传定律,就能从原理上理解许多生物圈里的生命过程,还能应用于解决在激烈的自然界遇到的新问题。并不着重特定的某些生物(如人),理解细胞的这些事实、原理适用于地球表面的所有物种。生化和分子规律20、30亿年前已经形成,并被保留和传承,几乎没变过。这种强烈的保守性意味着,我们可以知道地球早期生物进化的原理。 当我们掌握课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本法则和规律,将其应用于各种特定的问题:1)癌细胞是如何异常生长2)病毒如何繁殖3)免疫系统如何作用4)神经系统如何作用 5)干细胞的未来医学的影响 本学期之后期望大家认同的是,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的物质性;生命系统的开放性;细胞的发生、发展和消亡,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从而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用开放的观点审查自然现象和社会事务,具有普遍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生物学这是一个极速发展的领域,它之所以极速发展是1953年WATSON和CRICK 对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通过高中生物的学习,我们期望达到的目的是,能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素养,以此来促进对世界、社会的认知及良好的情感、价值观的形成。 一、生物学研究方法(一)观察 (二)假说和实验(三)模型实验 二、生命的重要属性 什么是生物?什么是生命?(1)具有生命的物体称之为生物。 (2)什么是生命,目前尚无一致公认的定义。但我们可以将生命描述为生物体存在的状态,而生物体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化学成分的同一性;第二,严整有序的结构;第三,新陈代谢;第四,应激性和运动;第五,稳态; 第六,生长发育和繁殖;第七,遗传和变异;第八,适应 多种细胞: 自来水装在塑料桶里放半个月变成绿色,这是原核生物蓝藻等大量繁殖;橘子放在阴湿的角落长绿毛,是真菌; 动物肌细胞呈梭形,汇成肌组织,煮熟的瘦肉可撕成很细的条状肉松;吃梨时感觉有“砂”,是石细胞。 第1、2、1)2)3、病毒: 1)、生活方式:寄生于活细胞内2)、结构:无细胞结构蛋白质外壳 遗传物质(DNA或RNA) 3)、增殖: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4)、危害:破坏细胞 5)、分类:植物病毒 小结: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靠单个细胞完成;多动物病毒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由每个细胞共同参与完成;病 毒的什么活动必须在细胞内完成。 细菌病毒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除了? 依据遗传物质DNA病毒:噬菌体、HIV生物个体表现的生命活动归根结底是每个 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RNA病毒:SARS病毒朊病毒:只有蛋白质类病毒:只有RNA 除了病毒,所有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实例4.(1)生活方式? 结构? 你知道哪些病毒? 学习目标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系统都有它的边界,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成分组成,系统 *相关信息都有它自身的调控规律和发展消亡的规律。 (1)在生物学研究中,提出了生命系统的概念,它包含生命系统: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 哪些层次?每个层次都可看作一个独立的系统,同时又相互包个体生物圈 含,构成更大的系统。 (2)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图1-1生命系 (1)区分种群与类群,举例:统的结构层次 池塘里的所有鱼; 池塘里的所有鲫鱼 (2)说说草履虫、松树、人包含的生命结构的层次: 所在的层次: (3)组成细胞的一个分子或原子也是系统吗?是生 命系统吗? 课题: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展示:不同的细胞图片第一课时 问题探讨:(1)四幅图中分别是什么细胞? 一、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的体现(2)它们有哪些相同点? 哪些不同点?1、多样性(不同点) 种类、结构功能、形态大小等学习目标一、观察细胞 2、统一性(相同点) 1、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相似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 2、知识不是静态的,是动态的,是发展变化的 化学组成: 增殖方式: 学习目标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能源物质:(1)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动植物细胞的细 胞核,但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吗? (2)阅读课本9页,了解原核生物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根本区别: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1、表述:“无细胞核”、“无成型的细胞核”、“无核膜” 2、带“藻”字的不一定是蓝藻。 1 蓝藻:发菜、蓝球藻、颤藻、念珠藻 1) DNA 分子藻类植物:黑藻、水绵图1-3 “菌”子前面有球、杆、2)、细胞壁成分:肽聚糖(细菌)、黏肽(蓝藻)3、细菌:一类单细胞生物。 螺旋的都是细菌 3)、细胞器:只有核糖体4)、分裂方式:二分裂5)大小:较小(110UM)6)、原核生物:细菌、蓝藻2 图1-4细菌 细胞模式图 图1-5蓝藻细胞模式图 1)、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DNA与蛋白质结合成2)、细胞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植物); 壳多糖(几丁质-真菌) 3)、细胞器:多种4)、分裂方式: 5)大小:较大(2030UM)6)、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 高中生物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初步学会设计实验的能力。 (3)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图示和实验来归纳问题、总结规律; (2)能运用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来解释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并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协调的科学世界观。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难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质壁分离实验的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引入:小实验萝卜条的软硬对比 1、浸在浓盐水中的萝卜条; 2、浸在清水中的萝卜条; 3、新鲜的萝卜条。小结:细胞的渗透吸收和渗透失水 渗透: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观察并分析造成软硬差异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置疑1:如何从显微角度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思考引导学生透过到本质看现象1、实验设计:洋葱外表皮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 材料:洋葱鳞叶置疑 2、为什么选用洋葱做实验?思考2、渗透的结构基础读图识图复习:选择透过性的概念为实验设计铺垫置疑 3、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主要进入了细胞的什么结构或从什么结构离开了细胞?思考并判断为实验设计铺垫 仪器和试剂: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刀片、30%蔗糖溶液、清水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小结: 设计实验并交流引导学生形成实验设计的科学理念指导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技能练习实验总结:洋葱外表皮细胞吸水和失水视频 质壁分离:植物细胞壁与其原生质层分离的现象。 质壁分离复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恢复原正常形态的现象。置疑4:联系实验思考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外部条件是什么呢?思考学会由现象到原理的自我归纳总结3、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根据操作过程中看到的三个图像逐一分析学生总结进一步探究:洋葱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讨论交流拓展思维,巩固实验。 思考题 1、将动物红细胞分别放在蒸馏水中和浓盐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2、为什么对农作物一次施肥过多,作物会出现“烧苗”现象? 3、将新鲜的黄瓜放在蔗糖与食醋配制成的糖醋汁液中,开始时黄瓜呈现萎缩,糖醋汁液面上升。2天后,糖醋汁液面下降,黄瓜呈现膨胀并有酸甜味道,说明腌制的黄瓜细胞内既有蔗糖分子又有醋酸分子,试分析原因。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设计方面进行了多次改进,最后确定为先让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总结出原理,再由拓展实验将实验和原理整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思维拓展的空间,最后联系习题解释生活和生产实践方面的现象,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作为教师,整个过程始终耐心细致的在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个人认为这是值得肯定和有效的地方。在细节方面,如果以蔗糖分子和水分子为例,将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的特点讲透、讲深,相信学生在设计和理解方面会更快更好。另外在习题设计上,如果将“烧苗”现象讲透,点到植物会因外界浓度过高导致质壁分离时间过长而死亡,则学生在解释腌黄瓜现象时思维会比较流畅。 高中生物教案篇4 1、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举例说明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3、通过渗透实验说出细胞吸水或失水情况,指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异同点。 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难点:渗透实验 一、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膜方式(一)被动运输 知识梳理阅读教材P47后完成并记住下列内容 1、概念:物质梯度进出细胞,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的扩散。 2、扩散:由于物质而产生的物质现象,即一种物质从区域向区域迁移的过程。 3、类型: (1)简单扩散(或自由扩散):分子质量相对或的物质,在不需要参与的情况下通过进出细胞的方式,如、等的运输。 (2)易化扩散(或协助扩散):需的参与,从区域到区域的扩散,如进入红细胞。 4、动力:。 5、渗透:水分子从通过等结构向水分子区域的。简单的说就是水分子以方式通过细胞膜等结构称渗透。 (1)动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与失水 当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吸水膨胀 当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失水皱缩 当外界溶液细胞质的浓度,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与失水 (二)主动运输 知识梳理阅读教材P45后完成并记住下列内容 1、概念:物质梯度进出细胞,既需要膜上的参与,又需要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的运输方式。 2、举例:植物根细胞对的吸收,、进入动物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3、意义: (1)使活细胞主动选择吸收,及时排出和对细胞的物质,保证细胞的顺利完成。 (2)体现了细胞膜的,即可以自由通过,细胞选择吸收的或小也可以通过。如应用于人工肾的。 思考讨论 1、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有什么异同? 2、画图表示主动运输和简单扩散、易化扩散有什么异同? 3、低温会影响物质的主动运输吗?为什么? 4、将一张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3种状态的细胞,如图13,你认为这3个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其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 AAB>CBACDB思考讨论 阅读教材P49“拓展探究”,归纳大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与小分子出入的异同。 用简略形式归纳本节内容 物质进出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的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列两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两种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A、B所示的物质运输方式,A是,B是。 (2)上述2种运输方式中,哪一种加入呼吸抑制剂后曲线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将人体血液置于9的食盐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血细胞呈现()。 A质壁分离B正常状态C细胞膜破裂D细胞皱缩 在马铃薯中用打孔器取两圆柱体块P和Q,p放在蒸馏水中,Q放在与马铃薯细胞液等渗的盐溶液中,1小时后测定处理的圆柱体是否与原来的孔刚好合适()。 AP不合适,但Q刚好合适BP不合适,Q也不合适 cP精确地合适,Q也精确地合适DP精确地合适,但Q不精确地合适 高中生物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三、教学策略 本节应紧紧抓住“动态发展观”实施教学。如果说群落的结构可从横向进行剖析,是现时性的,那么在群落的演替中,教学要用历史性的眼光,从纵向进行寻踪。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群落中物种结构相对稳定。但是,当群落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一些种群消失了以后,总会有其他一些种群来占据这个群落的空间,经过一段时间,又会有另一些种群兴起,逐渐取得优势。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 有条件的学校,在进行“问题探讨”内容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录像资料片(或类似题材),引发学生思考。事实上,学生对群落演替的现象并不陌生,只是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引导出群落演替的各个阶段。值得注意的是,要始终围绕着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动态发展观引发学生对演替的本质进行思考。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与“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过程相比较,分析共同点与不同点。提示学生思考:农田是人类对自然群落进行改造的产物,在农田上群落的演替能否恢复为原有的自然群落呢?在学习了这两种演替类型后,教师引出“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概念,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 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教学,教材中提供了“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的素材,意在从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事例展开教学。“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这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例,但人们未必从群落演替的角度思考过。教学要在“熟悉的,未必是知道的”题目上做文章,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的能力。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让学生在野外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在课堂中组织讨论。 实地观察时,提示学生根据踩踏情况,将杂草进行分类:经常被踩踏的地方的种类;轻微被踩踏的地方的种类;不太被踩踏的地方的种类。要作较长期的观察,将观察的情况列表记录,必要时将观察到的情况绘图,或用拍摄照片方式进行记录。观察时要注意: 杂草的种类; 茎秆高度和长势; 生长的密度和植物蔓延的方向; 周围树木生长等其他的情况; 可挖出一些草本植株,观察其根的形态。 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关资料(也可让学生举例)分析人类活动对草原、森林、水域生物群落的影响。在分析中要把握:(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2)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由此引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建议这部分内容采用上网调查或通过其他渠道收集资料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调查: (1)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认识到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求得一时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致力于生活环境的改善; (2)退耕还林条例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政府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时的主要政策,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类生存和发展与群落演替的良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表现在外来物种的入侵。关于外来物种入侵,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中已有所介绍,故在本节中该概念没有出现。由于在本节练习中涉及了这方面的知识,应适当介绍相关内容: (1)人类活动有时会有意或无意地将一种新的物种引入到某一群落之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脱离了原有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新物种往往会大肆扩散和蔓延开来,迅速成为优势种,打破原有群落的稳定性,危及已有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当地经济、社会造成巨大危害; (2)与人类对环境的直接破坏不同,外来入侵物种对环境的破坏及对生态系统的威胁是长期的、持久的。当人类停止对某一环境的污染后,该环境一般会逐渐恢复,而当一种外来物种停止传入一个生态系统时,已传入的该物种个体并不会自动消失。由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的本地物种的灭绝往往是不可恢复的; (3)我国目前已公布了外来入侵物种名单。1982年原产美国的松材线虫在南京中山陵附近首次发现传入我国,到20xx年,已经在江苏、安徽等十多个省八十多个县(市)发现松材线虫危害,每年致死松树600多万株,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随着我国对外交流活动的不断增多,防止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已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高中生物教案篇6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浓度较高的以及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过低的情况都无法正常生存? 2.为什么细胞外液适宜于细胞的生存?何为渗透压?为什么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能够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3.正常人血浆的pH为多少?为什么血浆的pH能够保持稳定? 4.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多少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主要与_、_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源于_和_。正常人的血浆pH为_,其稳定主要与_、_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左右。 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通过观察课本P5图13思考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是如何进行的?而结合课本中的思考与讨论思考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如何进行物质交换的? 细胞与内环境之间_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_的参与,同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也是_、_作用的。 、例题精析 例1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 解析:酷暑季节,由于天气炎热,室外作业的人出汗较多。人在排出汗液的同时,也排出了一部分无机盐,使体内无机盐的含量降低,为了维持体内盐代谢的平衡,故室外作业的人应该多饮淡盐水,以补充丧失的盐分。答案:A 例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解析:班氏丝虫是我国常见的丝虫病病原体,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淋巴,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病症,如下肢肿胀等。主要原因是淋巴管被阻塞后,组织液中的蛋白质被淋巴液回收受阻,大量蛋白质积聚在组织液中,是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不断升高,组织液的生成增多,使组织间隙积聚液体,造成人体下肢肿胀。答案:B .基础题 1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Fe2+BK+CNa+DCa2+ 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A浮肿B手足抽搐C贫血D尿毒症 3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液中氧气的浓度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D细胞中ATP的数量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6在下列物质中,不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7血浆中水的来源是() A组织液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淋巴和组织液D消化道和组织液 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A血浆、体液和体液B血液、体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9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生了大量的乳酸。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1)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与血液中的H2CO3/NaHCO3这对缓冲物质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这一反应会使乳酸原有的电离平衡发生什么变化? (2)这些变化具有什么生理意义?你做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什么? 高中生物教案篇7 一、预习目标 1、知道染色体的种类及特点,会区分染色质和染色体 2、知道减数分裂的过程及特点 3、会根据图形分析染色体条数,DNA分子数 二、复习旧知 1、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 2、染色体主组成成分和,分布在。 3、有丝分裂 (1)特点:染色体复制次,细胞分裂次,结果是形成个子细胞,且染色体条数(变?不变?) (2)图形分析 ABC 染色体条数 DNA分子数 染色单体数 (3)过程 A期B期C期 染色体行为变化 染色体条数 DNA分子数 三、预习新知 (一)染色体种类 1、分类依据: 2、种类:染色体、染色体、染色体 3、特点: (1)每种生物的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的和是相对恒定的。 (2)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存在(用表示),生殖细胞中则是存在的(用表示) (二)减数分裂 1、概念:是生殖生物的细胞成为细胞的分裂过程。 2、特点:细胞经过次连续的分裂,染色体只复制次,结果是一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个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 3、过程:分为期,减数分裂(MI)减数分裂(MII) (以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为例) 减I 前期 联会形成 中期 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 分离,自由组合 减II 前期 染色体已减半、无同源染色体 中期 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 一分为二,分别移向两极 末期 染色体进入两个核变成染色质 结果子细胞含体细胞一半数目的染色体 (三)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条数和DNA分子数的变化规律曲线 染色体条数DNA分子数 间期MIMII间期MIMII (四)同源染色体识别 1、同源染色体:指一条来自方,一条来自方,其形态、大小的条染色体。 2、四分体:减数第次分裂的期,同源染色体相互,此时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条,所以称之为四分体。 3、图形识别 (1)对同源染色体(2)个四分体

    注意事项

    本文(有关高中生物教案模板汇总十篇.docx)为本站会员(知****量)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