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禹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docx

    • 资源ID:1596102       资源大小:175.37KB        全文页数:5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禹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docx

    禹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调整方案禹州市人民政府二一七年七月I目录目录1 规划实施情况与发展形势.11.1 市域概况.11.1.1 自然地理条件.11.1.2 社会经济发展.21.1.3 土地利用现状.21.2 现行规划实施情况.31.3 “十三五”时期发展形势.32 规划调整原则与规划目标.52.1 规划原则.52.2 规划目标.5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73.1 农用地结构调整.73.2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73.3 其他土地结构调整.84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94.1 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优化.94.1.1 耕地布局优化.94.1.2 基本农田布局优化.94.2 建设用地布局优化.104.2.1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104.2.2 产业集聚区用地布局.114.2.3 特色园区用地布局.11II4.2.4 镇区建设用地布局.124.2.5 独立工矿用地布局.124.2.6 农村建设用地布局.124.2.7 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布局.134.3 生态保护用地布局优化.134.4 土地整治布局优化.145 土地用途分区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155.1 土地用途分区.155.2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156 重点项目调整.177 对乡级规划的调控.188 与相关规划的衔接.198.1 与上级规划调整的衔接.198.2 与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的衔接.198.3 与其他部门及规划的衔接.199 规划调整实施保障措施.209.1 强化规划管控力度.209.2 健全规划实施制度.209.3 完善利益调节机制.209.4 提高公众参与程度.2110 附 表.22表 1 禹州市 2014 年土地利用现状表.22表 2 禹州市现行规划主要控制指标实施情况表.23表 3 禹州市主要控制指标调整情况表.24III表 4 禹州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25表 5 禹州市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26表 6 禹州市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情况表.27表 7 禹州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情况表.28表 8 禹州市中心城区及各镇区规划控制表.30表 9 禹州市产业集聚区规划控制表.32表 10 禹州市农村建设用地情况表.33表 11 禹州市各乡(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35表 12 禹州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情况表.37表 13 禹州市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38表 14 禹州市各乡(镇)规划控制指标调整表.47表 15 禹州市 2015-2020 年建设用地指标安排情况表 .48IV1 规划实施情况与发展形势1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 (国土资厅函20141237 号) 、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的通知 (豫政办201541 号)要求和上级下达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主要控制指标,结合本地实际,禹州市人民政府对禹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 (以下简称现行规划 )进行调整完善,形成禹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年)调整方案 (以下简称调整方案 ) 。规划范围为禹州市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规划调整基准年为 2014 年,着重对 20152020 年期间各项用地进行调控与安排。1 规划实施情况与发展形势1.1 市域概况1.1.1 自然地理条件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颍河上游。市区东北距郑州市 80 公里,东南距许昌市 36 公里。市域东与许昌、长葛接壤,西与登封、汝州毗邻,南与襄城、郏县交界,北与新郑、新密相连。东西长约 55 公里,南北宽约 47 公里,土地总面积 146902.29 公顷。辖 13 个乡,9 个建制镇和 4 个办事处,共 654 个行政村。2014 年,全市总人口 127.6 万人,常住人口 113.4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41.68%。禹州市交通便利。其北距郑州国际机场 40 公里,东临京广铁路和京深高速公路和 107 国道,西临焦枝铁路和 207 国道,平(顶山)禹(州)铁路、豫 31、豫 01 公路在市内交汇,贯穿全境,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禹州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水资源丰富,境内河流均属淮河水系,主要土类为褐土、潮土、砂姜黑土和棕壤。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有铁、铜、铝、煤、建筑石材等 24 种。禹州市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红薯、烟叶、油菜、花生、芝麻、中药材等,是全国闻名的优质烤烟基地,粉条、粉皮、粉丝享誉中原,中药材畅销各地。富有地方特色的农业资源是形成禹州市传统商贸业的重要因素。禹州有“华夏第一都”之称,自夏代起,封建帝王数次建都于此。宋代瓷窑1 规划实施情况与发展形势2林立、钧瓷兴盛,因此又有了“钧都”的美誉。1.1.2 社会经济发展2014 年,全市完成国民生产总值 515.7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2.44 亿元,增长 4.0%;第二产业增加值 368.86 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 114.41 亿元,增长 9.7%。三次产业结构6.3/71.5/22.2,二三产业比例比上年提高 0.7 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8.53 亿元,增长 1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64.4 亿元,增长 13.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30.1 亿元,增长 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955 元,增长 9.4;农民人均纯收入 12600 元,增长 10.2%。禹州市连续五年保持“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和“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称号,跻身“中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行列,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逆势跨越的良好态势。2016 年 12 月,禹州市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带动禹州进入“国家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神垕镇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建制镇示范试点”。现代农业成果丰硕,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养殖和产业化集群发展态势良好,省级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达到 15 家,粮食产量一直保持“全国产粮大县”地位,实现十一年连续增产。1.1.3 土地利用现状2014 年末,禹州市土地总面积为 146902.29 公顷,其中农用地 108777.61公顷、建设用地 28123.67 公顷、其他土地 10001.0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 74.05%、19.14%和 6.81%。农用地中,耕地面积 88190.6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60.03%;园地面积170.4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12%;林地面积 11848.7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8.07%;牧草地 117.4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08%;其他农用地面积8450.31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5.75%。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 25070.2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7.07%,城镇工矿用地 7171.3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4.89%,农村居民点用地 17898.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2.18%,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 3053.4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08%;1 规划实施情况与发展形势3其他土地中,水域 653.2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0.44%,自然保留地9347.7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6.36%。禹州市 2014 年土地利用现状详见附表 1。1.2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自现行规划实施以来,全市永久基本农田得到了有效保护;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用地需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得到了有效控制;土地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和改善;耕地保护任务艰巨,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力度有待加强,农村居民点整治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现行规划上级下达耕地保有量指标 91519.07 公顷,2014 年全市耕地面积为 88190.60 公顷,较规划目标低 3328.47 公顷;现行规划上级下达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为75681.00 公顷,2014 年全市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 75703.00 公顷。建设用地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得到有效控制。 现行规划上级下达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目标为 27192.75 公顷, 2014 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为 28123.67 公顷;城乡建设用地控制目标为 24654.36 公顷,2014 年全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25070.22 公顷;城镇工矿用地下达控制目标为 7890.13 公顷,2014 年全市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 7171.31 公顷,控制在下达目标之内;农村居民点用地下达控制目标为 16764.23 公顷,2014 年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为 17898.91 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的突破是因为农村居民点规模不减反增。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力度需加大。土地整治补充耕地力度需加大。 现行规划确定的规划期内全市土地补充耕地面积为 3372.64 公顷,年均补充耕地面积为 306.60 公顷。2010-2014年,全市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面积为 494.87 公顷,年均补充耕地 82.48 公顷,完成了规划期补充耕地总目标的 14.67%。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现行规划到 2020 年全市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148.5 平方米,2014 年全市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163.73 平方米。禹州市现行规划主要控制指标实施情况详见附表 2。1.3“十三五”时期发展形势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围绕国家、省市发展战略,立足优势、错位发展,1 规划实施情况与发展形势4禹州发展定位为“一中心四区一基地”,即: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区、临港经济承接区、新能源建设先导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中原生态健康养生基地。依托建成许昌市副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构建“一核三区三心”的发展布局。 “一核”即中心城区,着力推动城市建成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科教文化创新区协调联动发展。 “三区”即围绕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划定产业开发区、农业发展区、生态功能区。 “三心”即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抓手,重点打造神垕、顺店、无梁三个节点性中心镇,着力培育为市域副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根据禹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禹州市“十三五”期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规划到 2020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780 亿元,年均递增 8%,财政收入 37.2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030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6572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7582 元。全市总人口 130 万人,常住人口 115.31 万人,城镇常住人口达到55.35 万人,进入全国中等城市序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48%,户籍城镇化率超过 40%。一二三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由 6.3:71.5:22.2 调整到6:54.:40,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形成区域经济良性发展格局。2 规划调整原则与规划目标52 规划调整原则与规划目标2.1 规划原则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遵循“总体稳定、局部微调,应保尽保、量质并重,节约集约、优化布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强协调、充分衔接”的基本原则,重点调整完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优化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布局,推进“三线”划定和“多规合一”,强化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促进 “十三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2 规划目标根据许昌市规划调整方案下达禹州市 2020 年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建设用地控制规模指标,结合规划执行情况和促进城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对禹州市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目标进行以下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持续推动转型创新发展,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美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到 2020 年,耕地保护任务量不低于 90533.33 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 76646.67 公顷。科学发展建设用地得到保障。科学发展建设用地得到保障。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得到有效控制,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得到充分利用,集约用地水平不断提高。统筹考虑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建制镇、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不同需求,优化建设用地布局,保障经济社会发展。20152020 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1611.00 公顷,其中新增城镇工矿用地 900.00 公顷,新增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 500.00 公顷,弹性空间规模 211.00 公顷。至 2020 年,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 28723.65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 25170.22 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不超过 8071.29 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不超过 17098.93 公顷;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 3553.43 公顷。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充分利用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提高各业各类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到 20202 规划调整原则与规划目标6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 146 平方米。土地整治工作全面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全面推进。规划期内,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和宜耕后备资源开发,在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义务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弹性空间和自求平衡拆旧规模。规划期间,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不低于 3793.69 公顷。土地生态保护和建设积极开展。土地生态保护和建设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得到进一步巩固,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明显进展,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污染的防治工作得到加强。以生态主体功能区建设为核心,促进产业与生态均衡发展,促进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构筑生态安全屏障。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7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依据许昌市规划调整方案确定的禹州市规划用地目标,结合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十三五”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各业用地合理需求,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3.1 农用地结构调整保障农业基础发展用地需求,稳定粮食生产的耕地基础。控制农用地尤其是耕地的减少,优先安排农业用地;农业用地内部优先安排耕地;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规模,积极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农用地面积从 2014 年的 108777.61 公顷调整为 2020 年的 111102.88 公顷,规划期内净增 2325.28 公顷。耕地。耕地。加强耕地数量管控、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规划到 2020 年,耕地面积调整为 90536.00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不低于 61.63%。与 2014 年相比,面积增加 2345.40 公顷,比例增加了 1.60%。园地。园地。规划到 2020 年,园地面积调整为 158.66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 0.11%。与 2014 年相比,面积减少 11.76 公顷。林地。林地。规划到 2020 年,林地面积调整为 11719.94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 7.98%。与 2014 年相比,面积增加 128.85 公顷。牧草地。牧草地。规划到 2020 年,牧草地面积调整为 117.48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 0.08%,规划期内基本保持稳定。其他农用地。其他农用地。规划到 2020 年,其他农用地面积调整为 8570.85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 5.83%。与 2014 年相比,面积增加 120.54 公顷,比例增加 0.08%。3.2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规划到 2020 年,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28723.63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8的比例为 19.55%。与 2014 年相比,面积增加 599.96 公顷,比例提高了0.41%。城乡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适应人口不断向城镇集中的要求,优化建设用地内部结构,适度扩大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提升基础设施用地比例,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规划到 2020 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调整为 25170.20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 17.13%。与 2014 年相比,面积增加 99.98 公顷,比例提高 0.06%。其中,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增加 899.98 公顷,比例提高 0.6%;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减少 800.00 公顷,比例降低 0.54%。交通水利建设及其他建设用地。交通水利建设及其他建设用地。加快公路、铁路及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其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规划到 2020 年,交通水利建设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调整为 3553.43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 2.42%。与2014 年相比,面积增加 499.98 公顷,比例提高 0.34%。3.3 其他土地结构调整适度开发和合理利用其他土地,积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规划到 2020 年,其他土地面积调整为 7075.74 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 4.82%。与 2014 年相比,面积减少 2925.27 公顷,比例降低 1.99%。4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94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4.1 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优化4.1.1 耕地布局优化耕地保有量目标调整。耕地保有量目标调整。根据现行规划 ,到 2020 年耕地保有量为91519.07 公顷;规划调整后,上级下达耕地保有量指标比原目标减少 985.74 公顷(1.48 万亩) ,在落实占补平衡的前提下,确定规划到 2020 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90533.33 公顷。耕地占用与补充情况。耕地占用与补充情况。2014 年底,全市耕地保有量为 88190.60 公顷。20152020 年,新增城镇工矿、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1217.92 公顷,弹性空间占用耕地 195.24 公顷,自求平衡建新占用耕地 1256.14 公顷,总计占用耕地 2669.30 公顷。为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有量目标,全市通过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 118.09 公顷,土地开发补充耕地 2593.22 公顷,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补充耕地 2303.39 公顷(其中:落实减量指标补充耕地 780.47 公顷、弹性空间和自求平衡拆旧补充耕地 1522.92 公顷) 。至 2020 年全市落实耕地保有量 90536.00 公顷。耕地布局变化情况。耕地布局变化情况。通过耕地布局优化,全市耕地由中心城镇向乡镇集中,由经济发达乡镇向农业生产为主的乡镇集中,由集镇区向乡村集中。褚河、火龙、方岗、神垕等乡镇耕地保护面积减少;花石、苌庄、浅井、磨街、鸠山等乡镇耕地保护面积增加。4.1.2 基本农田布局优化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调整。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调整。根据现行规划 ,到 2020 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 75681.00 公顷;规划调整后,上级下达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比原目标有增加 965.67 公顷(1.45 万亩) ,确定规划到 2020 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76646.67 公顷。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布局。 禹州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中确定城镇周边范围总规模 16608.22 公顷。禹州市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范围线内耕地总面积为 8824.12 公顷,其中已有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4886.79 公顷,未划4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10入基本农田的耕地 3937.33 公顷。通过核实举证,已有基本农田划出 273.82 公顷,一般耕地新划为基本农田 618.86 公顷,划定后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5231.83 公顷,地类全部为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 7 等。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布局调整。为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促使永久基本农田向粮食生产核心区集中,提高基本农田集中程度和耕地质量。本次规划调整,将现行规划中的 2240.55 公顷基本农田调出;在现有耕地中补划基本农田3186.19 公顷,调入基本农田现状全部是耕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布局调整后,全市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76648.64 公顷。从地类构成看,耕地增加 1108.62公顷,永久基本农田中耕地占比由原来的 99.71%提高到 99.93%;从布局上来看,夏都街道、韩城街道、颍川街道、钧台街道等中心城区覆盖的区域以及梁北、范坡、古城、神垕、鸠山、磨街等乡镇基本农田增加,方岗、张得、褚河、郭连及花石等乡镇基本农田减少,调整后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程度有所提高。4.2 建设用地布局优化优化城镇规模结构,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发展重点镇,有重点地发展特色小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立完善互联互通的交通旅游网络,构建务实高效、互惠互利的区域旅游合作体。4.2.1 中心城区用地布局中心城区规模边界调整。中心城区规模边界调整。与城市规划衔接,按照保障近期重点发展区域的原则,在现行规划中心城区规模边界基础上,将中心城区西南禹亳铁路以南、东南滨河大道以东、森林植物园以东等区域从中心城区规模内予以扣除,将中心城区西北振兴路以东部分区域纳入中心城区规模,其他区域保持不变。中心城区规模边界东至商贸路、省道 103,北临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以万福路、学院路为界,南至禹亳铁路,西至腾飞大道。 中心城区用地规模与布局。中心城区用地规模与布局。 现行规划中,到 2020 年中心城区规模3616.61 公顷,人口达 32.56 万人,人均用地 111.08 平方米。2014 年禹州市中心城区人口 25.86 万人,中心城区用地规模 3071.28 公顷,人均用地 118.77 平方米;规划至 2020 年中心城区规模 3604.69 公顷,人口达 34.25 万人,人均用4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11地 105.25 平方米。规划期内保障新增城镇工矿用地 372.87 公顷;与城市规划衔接后,将中心城区规模边界内森林植物园、禹王湖、颍河沿岸风景区及防护堤布局风景旅游、水工建筑用地 43.10 公顷;布局弹性空间 117.44 公顷。中心城区扩展边界。中心城区扩展边界。为适应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规划空间弹性,在中心城区规模边界划定扩展区 985.48 公顷。中心城区扩展边界北至南水北调中心干渠一级水源保护区边界,南到南环路,西到武庄,东到省道 S103。4.2.2 产业集聚区用地布局产业集聚区边界调整。产业集聚区边界调整。因郑万高铁及褚河片区站前广场建设,按照“面积不变、边界调整”的原则,对产业集聚区控制区范围边界进行调整,具体是将郑万高铁控制边界及以东、永兴路以南区域剔除,同时将祥云大道北侧划入产业集聚区控制区,调整前后控制面积均为 1020 公顷。产业集聚区边界四至。产业集聚区边界四至。禹州市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 2360 公顷。其中,起步区规模 500 公顷(与中心城区重合 99.39 顷) ,东至韩城路、振兴路,南至阳翟大道、西至腾飞大道,北至颍北大道;发展区规模 840 公顷(与中心城区重合 405.31 公顷) ,东至颍河,西至许府东路、轩辕大道,南部与城区规模边界重合以南环路为界,北至颍河、禹王大道;控制区规模 1020 公顷(均位于中心城区规模边界外) ,东至郑万高铁西侧控制线,南至颍北大道、永兴路,西至 S103 省道,北至学院路延伸段。产业集聚区用地布局。产业集聚区用地布局。20152020 年,产业集聚区保障新增城镇工矿用地 262.11 公顷,其中起步区 40.56 公顷(中心城区规模边界内 10.86 公顷、边界外 29.70 公顷) 、发展区 124.14 公顷(中心城区规模边界内 118.87 公顷、边界外 5.27 公顷) 、控制区 97.41 公顷;布局弹性空间 130.19 公顷,其中起步区 31.51 公顷(中心城区规模边界内 14.80 公顷、边界外 16.71 公顷) 、发展区60.89 公顷(中心城区规模边界内 21.83 公顷、边界外 39.06 公顷) 、控制区37.79 公顷;划定有条件建设区 917.84 公顷,其中起步区 58.52 公顷、发展区164.62 公顷、控制区 694.70 公顷。4.2.3 特色园区用地布局根据城镇发展规划和区域特色经济,建设促进了同类产业的集聚和整合。依托钧陶瓷等特色资源优势,以建设龙岗新城、打造城市西部组团为契机,重4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12点发展陶瓷及铸造产业园,加快建设以机械制造、陶瓷、能源电力为主导的工业新城。规划期间,保障陶瓷及铸造产业园区急需城镇工矿用地 68.97 公顷,将起步区布局有条件建设区 376.04 公顷。园区控制边界东以白沙南干渠为界,南至方岗镇区,西至桐赵路,北至燕磨线。4.2.4 镇区建设用地布局加快推进人口集聚能力相对较强的重点镇区和主体功能区周围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注意事项

    本文(禹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创****公)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