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ppt
BC1046,BC771,BC476BC475,BC221,西周,春秋,战国,朝代更替结构示意图,东周(BC770-BC256),周平王,洛邑,战国因诸侯争霸连年不断的阶段特征而得名, 也因西汉刘向作史书战国策而得名。,战国(前475前221年) 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时期,春秋(前770前476年) 奴隶社会的逐渐瓦解时期,东周,春秋因鲁史春秋而得名,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复习:西周的政治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宗法分封制度和世卿世禄制,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家制度,1.政治上:,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改革背景),周王室衰微,诸侯逐渐强大.,权力下移,血缘纽带松散,宗法分封制遭破坏.,2.经济上:,生产力的变革: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礼乐征伐出自诸侯礼乐征伐出自大夫,世卿世禄制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土地私有程度的加深使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壮大,社会(阶级)基础,3.军事上:,残酷的争霸战争及称霸天下的欲望,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改革背景),变法,富国强兵,各国对策:,经济上:发展地主经济,增加财政收入, 广开税源.,政治上:削弱旧贵族世袭特权,淡化宗法血缘影响,强化国君权力.,二、春秋时期的改革管仲改革,2.内容:,“相地而衰征”,3.影响,对齐国:增加了赋税收入,在争霸中率先成为中原霸主。,改革侧重点: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末触及政治制度改革, 改革不彻底,不全面.目的:维护奴隶制统治,1.原因:,私田大增且不交税,靠公田赋税各国诸候收减少.P17页小字,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私田合法化),加速了井田制的 瓦解,培植了一批新兴地主.,实质:生产关系的调整,史记云:“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战国的变法潮流,政治,经济,提出“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基本国策,废除世卿世禄制.,军事,三、战国时期的改革魏文侯变法,1.李悝与吴起变法,提出“尽地力”的农业政策,法律,强调法治,制定法经,改革军事,创建“武卒” (吴起变法),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对魏国:有效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三、战国时期的改革魏文侯变法,2.改革的影响,对其他诸侯国: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对历史进程:瓦解了宗法贵族的统治秩序,促进了社会转型 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管仲改革与李悝变法的对比,管仲改革使齐国在争霸中率先成为中原霸主,李悝变法不仅增强了魏国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而且还有效地打击了旧制度。,从发生时间看:,从变法内容看:,改革侧重点不同:管仲改革针对经济基础,未触及世卿世禄制.李悝重点在改革旧政治体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度。,相同:都采取了加速井田制瓦解的经济措施,,管仲改革发生在春秋前期,李悝变法发生在战国前期。,从变法成效看:,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各国的变法运动,私田取代公田,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的推广,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关系的变化,上层建筑的变革,社会性质的变化,变革的根本原因,1.概念:2.目的:3.范围:4.内容:5.作用:,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周王室将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封赐给臣下,广建诸侯国,用以拱卫周王室。,巩固西周统治。,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周王封土地和人民;诸侯尽义务;诸侯继续分封。,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等级序列,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必修1复习:宗法分封制,西周等级制度示意图,分封制没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为解决此矛盾,西周又实行了分封与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必修1复习:宗法分封制,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是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者)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学思之窗,“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诗经·小雅·北山 这句话说明什么问题?,即天子对天下的土地拥有所有权。商、周时期,所有土地均归国王所有,这称为土地国有制。,在井田制下,人们怎样处理“公田”和“私田”关系?,井田制:一种土地国有制,是商周社会的经济基础。 “国有”实质是一种国王为代表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农政全书内容,“公田”,由贵族占有;“私田”,是农夫的份田。两者均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人们首先集体耕种公田后才能去耕种私田. 说明当时统治阶级剥削人民是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结合.,农政全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