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物料管理.ppt
1,第十四章 物料管理,14.1 採購14.2 物料之收發與出貨14.3 物料搬運14.4 倉儲14.5 結論,2,物料管理,物料管理主要目的在支援整個物流流程的循環,使得物料的規劃、協調與控制能更順暢,並使整個生產與作業系統之效率、彈性、品質與生產力得以提升,以增加企業的競爭力物料實際上包括 : 原料、零件、組件、在製品、完成品以及過程中所使用的工具,3,物料管理,物料管理以物料之定義來分,可分為三大部分:1.原物料及零組件之管理2.在製品的管理3.製成品管理,4,物料管理的功能可以綜合如下:一、物料之規劃與控制二、物料的採購三、物料與採購之研究四、物料的收貨五、生產排程六、儲存與工廠內之物料搬運七、存貨控制八、品質控制九、廢棄品或不良品的處理十、運輸活動,5,14.1 採購,Purchasing 指購買的過程,包括從物料需求之確認、供應商之選擇、價格條件的商定、交貨的追蹤Procurement乃是更廣義的內容,包括購買過程、倉儲、運輸、收貨、入廠檢驗與剩餘或廢品處理等,範圍較廣,6,採購的目標可大略分為下面九個項目:一、提供企業所需之原物料零組件的流量不致中斷而使組織正常的運作二、使企業內各種存貨之投資與損失最小,在最適當之時機與最適當的數量之下進貨三、維持產品與原物料足夠適宜的品質水準四、尋找可以勝任且可信賴之供應商,以促使其準時交貨,減少作業中斷之可能性,7,五、將可能購買的原物料零組件標準化,以節省採購時間與成本六、在保證原物料、產品項目品質,交貨期限與服務需求可滿足之前提之下,以最低的可能價格購買零組件與服務七、為控制購貨成本,採購人員可提供新的材料與可能的改變供企業內部產品設計人員參考八、在組織內與各部門之間保持和諧與有生產力的作業關係九、用最低可能的人事成本之水準下完成採購的目標,8,14.1.1 採購之特性,採購的特性基本上可分為四個領域:一、採購組織本身的特性指採購部門在企業織織中的地位與從屬關係(1) 分散式採購組織(2) 集中式採購組織,9,二、採購機能的特性1. 購買行為與談判行為2. 追蹤與催趕3. 人事與文件之準備4. 採購研究,10,三、採購人員特有權力之特性(1) 詢問各需求單位所需採購品之規格與可能替代品(2) 依據準則評估及選擇適合的供應商(3) 決定合約內容與合約中訂價的方法(4) 掌握供應商合約的進度並統籌採購之事項,11,四、採購部門與其他部門及外部供應商密切相關之特性1.與工程部門之關係2. 與生產部門之關係3. 與會計財務部門之關係4. 與品管部門或收貨部門之關係5. 與總務部門或法律部門之關係6. 與人事部門之關係,12,14.1.2 採購程序,第一個步驟:需求的確認通常某部門或個人對某些原物料有需求時, 必須先了解需要的標的為何? 所需的數量多少? 所需時間為何?,13,第二個步驟:對所需商品做正確的描述對任何一種需要採購的物品皆必要對物品有正確的描述如: 規格, 廠牌, 商標, 藍圖, 樣品正確的描述在於確保所需求的與所將購的產品項的一致性,14,第三個步驟:選擇供應商即去尋訪可能的供應商, 包括這些供應商的住址, 品質, 價格, 交期, 彈性等的詳細資料,15,第四個步驟:找出一些可能的供應商後便可考量採購的方法1.報價採購2.議價採購3.訂購單訂購4.公開招標,16,第五個步驟:在決定採購方式並施行後,下一階段便應準備訂購單訂購單是一種法律上合約的依據並可做為公司記錄的依據訂購單上通常包括: 訂購日期, 供應商姓名, 住址, 數量, 描述, 運送日期, 價格與付款條件,17,第六個步驟:當供應商交貨時,收貨部門便開始負責接收與查驗的工作第七個步驟:若是檢驗與收貨無誤,則可通知會計部門付款,如果有差異則必須通知會計部門做適當的調整,18,14.1.3 資訊科技與採購之應用,電子資料交換(EDI)是利用電腦與通訊網路相結合以減少訂單處理的時間與複雜度的一種資訊工具EDI將兩家廠商之間的訂購程序簡化成為:買賣雙方電腦之間直接的資料傳送而不必重複的輸入,如此可以使資料傳輸中的錯誤率大減,並可以提高訂單處理程序,19,14.2 物料之收發與出貨,物料的收發指物料在到達倉庫或公司時需先對所送達之原物料的時間作安排與管制並對依時送達的原物料的品名、數量、品質查驗是否相符以做為是否接受或拒絕的依據一旦驗收完成即應將結果知會相關部門,並將破損或不合格品加以處理,最後將驗收之物料轉交給倉庫保存並且更正倉庫內的存貨記錄,20,14.2 物料之收發與出貨,物料的出貨係指用料部門依其需要並依一定之程序填寫領料單再到倉庫內領取物料物料的出貨中有一些原則必需要遵循:(1) 對物料做正確的檢視(2) 對物料管制宜先進先出 (3)對物料搬運作業應經濟節約(4) 搬運時的保護,21,14.3 物料搬運,物料搬運包括由供應商所運到的原物料驗收完後到倉庫的搬運活動,當工廠需要原物料生產時由倉庫中運到生產線上的搬運活動,在生產線上各工作站之間的搬運,及完成品搬運到倉庫及由倉庫搬運到出貨車輛的搬運活動均稱為物料搬運活動,22,物料搬運系統的目的有如下五點:一、增加倉庫的使用空間,提高空間利用率二、增加營運的效果與生產的產能三、改善員工工作之環境四、改善服務之品質五、降低物料與後勤成本,14.3 物料搬運,23,14.3.1 物料搬運系統之規劃,物料搬運系統的設計與規劃可參照5W3H的方式來考量,所謂5W3H即:What:何物(即要搬運的實體為何)When:何時移動Who:何人移動(即是誰來搬運) Where:搬運到何地(即由何地搬運到何地) Why:為何要搬運及How如何搬運How much:搬運的數量How often:多久搬運一次(即每兩次搬運中所需的時間),24,14.3.2 物料搬運之原則,搬運規劃可以約略得出一些基本原則:1. 流程順暢2. 後勤整合3. 簡單化原則4. 利用單位負載(unit Load)來裝載5. 利用省力原則6. 空間利用原則7. 自動化化原則8. 使用原則,25,14.3.3 物料搬運系統之分類,物料搬運系統依特殊用途或需要人力的程度可分為:一、手動設備(manual) 如手推車,具有機械上之利益且投資不大,彈性之應用極大二、動力輔助設備(semi-automatic)如工業用車卡車、堆高機,投資較大,彈性亦大,可適用於流量較大之倉儲或工廠三、完全自動機械設備(automatic)以電腦控制並運用條碼與掃描等科技做為輔助,適用於固定且大的流量,此種設備投資昂貴,彈性較差而且當機器故障時,會導致系統中斷,如自動化存取系統,26,本節主要介紹的物料搬運設備有:輸送帶起重機與吊重機工業用卡車輔助搬運設備自動化搬運設備,27,輸送帶是用一些固定的設備或機器將物料依其流程順序運送到特定點優點: 可以用較少的人力將大量的物品運送到特定點缺點:固定較無彈性, 有時亦頗占空間,28,14.3.3 物料搬運系統之分類,常見的輸送帶如下:(圖14.1)一、滾輪式輸送帶二、 滾筒式輸送帶三、 帶式輸送帶四、 吊桶式輸送帶五、 移動式輸送帶六、 懸吊式輸送帶,29,14.3.3 物料搬運系統之分類,常見的起重機與吊重機如下:(圖14.2)一、臂式起重機二、 橋式起重機三、 高架起重機四、 鏈式吊重機五、 吊重機,30,14.3.3 物料搬運系統之分類,常見的工業用卡車有如下數種:(圖14.3)一、手推車二、 平台貨車三、 堆高機四、 牽引車,31,14.3.3 物料搬運系統之分類,常見的自動化搬運工具包括:一、機器人多為手臂式或可移動式, 用來搬運物料二、 自動無人搬運車是由地上的導管, 透過電磁波來傳送信號與搬運車, 通常是由可遙控之電腦來控制三、 自動倉儲系統用電腦在儲位中找出或存取所欲存取的物品, 完全不必用人工去搬運,32,14.4 倉儲,倉儲多數被定位為:顧客與工廠之間的樞紐或供應商與工廠之間的樞紐主要的用途是:做為貨品的儲存或重新包裝,因此倉儲實包括所有關於原料、物料、零組件,在製品,製成品乃至於需要特殊處理之商品所需之貯存設施,33,倉儲的機能大概可分為三大功能:一、儲存功能這是物流中心的基本功能,即是把存貨累積到一段時間二、物料搬運功能這是物流中心最重要的功能,此功能包括收貨,驗貨,倉庫內的物品移動,訂單的揀取,訂單組合,顧客化的包裝,運送車輛之安排及物品之送達等三、資訊的移轉包含倉儲中貨品進出時資料記錄更改,顧客訂單之追蹤與催趕,存貨記錄之更新,以及作業控制報表的產生,34,倉儲決策基本上可以歸納為下面的八大項目:1. 倉庫大小決策2. 倉庫數量決策3. 倉庫所有權決策4. 倉庫內之佈置決策5. 倉庫之空間規劃決策6. 倉庫內物料搬運系統之決策7. 倉庫內產品佈置決策8. 倉庫位址決策,35,1. 倉庫大小決策:主要在決定自建倉庫的大小決策重點在於如何平衡自行建造的成本與向外租用成本, 以獲得最佳的倉庫大小的面積,36,2. 倉庫數量決策即是指倉庫的數量多少3. 倉庫所有權決策是指倉庫是否要自建或長期租賃或短期租用之決定,37,4. 倉庫內之佈置決策倉庫內的佈置方式基本上與倉庫使用的目的有密切的相關(1)半永久的儲存倉庫(2)物料搬運倉庫(3)混合型倉庫,38,5. 倉庫之空間規劃決策包括自建倉庫空間的決定,倉庫內料架擺列的方式,倉庫門口位置與數量的決定與使用不同運輸工具下所需門口或碼頭寬度的決策等,39,6. 倉庫內物料搬運系統之決策物料搬運系統的決策主要可分為兩個層級:(1)整個物料搬運系統的購置決策考量是否使用全自動化或是半自動化的搬運系統(2)系統內的搬運工具設備重置之決策主要考慮各種工具的使用年限及不同的使用年限下的殘值與作業成本有關之因素以決定各種搬運工具應在何時重置以使重置成本與作業成本的總和最低,40,7. 倉庫內產品佈置決策即產品必須如何放置才可使整個的總搬運距離或重量或時間可以最小。通常產品佈置的原則有以下四項:一、互補原則二、互斥原則三、物品大小原則四、流量大小原則,41,8. 倉庫位址決策主要是決定倉庫所設立的位址,此決策會與整個公司的物流網路規劃有關。因此倉庫位址的決策歸納起來最重要的有幾項因素:一、是否能利用滿載的方式以節省運輸成本的方式來做運送二、原物料與成品之間的重量比值三、對顧客服務水準之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