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pdf
-
资源ID:16100164
资源大小:91.0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pdf
第第 3 3 单元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第第 9 9 课时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3839 页例 5,第 4041 页练习九的第 16 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容积意义, 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2.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3.感受 1 毫升的实际意义, 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重点:建立容积的观念。难点:难点: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一、 复习导入复习导入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_、_、_,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_。3.一个长方体的纸盒,长 2dm、宽 1.8dm、高 1dm,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检查。二、新课讲授二、新课讲授1.教学容积的概念。(1)教师把长方体的纸盒打开,问:盒内是空的可以装什么?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我们把这个纸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如:金鱼缸里面可以放满水,水的体积就是鱼缸的容积。(2)学生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容积?教师引出课题并板书:容积(3)比较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异同。请学生想一想,体积和容积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全班反馈。相同点:体积和容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一样。不同点:体积要从容器外面量出它的长、宽、高;而容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 但只有里面是空的, 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能计算它的容积。(4)容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里面量出长、宽、高。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出示一个木盒。 演示为什么容积应该从里面量出长、 宽、 高。2.教学容积单位。(1)教师:计量物体的容积,需要用到容积的单位。(完成课题板书)(2)学生自学教材第38 页内容。组织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升、毫升(3)出示量杯和量筒,倒入 1 升的水进行演示,让学生得出1 升=1000 毫升(1L=1000mL)(4)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试验: 把水倒入量筒 1mL 处, 然后再把 1mL 的水倒入 1cm3的正方体容器里面,刚好倒满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1mL=1cm3。 (板书)提问:大家想一想1 升是多少立方分米?相互讨论,得出:1L=1dm3。(板书)3.新知应用。出示例 5,指一名学生读题。 (1)分析理解题意:求这个油箱可以装多少汽油就是求这个油箱的什么?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应该怎样算?(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汇报,全班集体订正。542=40(dm3) 40dm3=40L答:这个油箱可装汽油 40L。三、课堂作业三、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 4041 页练习九的第 16 题。答案:1:mL Lm3mL2:40004.8 82 0.535000 2400 8.04 8040 785 0.7853. 181.5=12(瓶) 4. 400225300 =27000000(mm3) =27(dm3) =27(L) 5. 22101.8 =396(m3) 6. 32.52 =15(m3)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交流学习所得。【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容积和容积单位容积和容积单位1L=1000mL 1L=1dm3 1mL=1cm3例 5:542=40(dm3) 40dm3=40L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 40L。【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复习导入,先是引导学生对已学的体积知识进行复习, 为新课的讲授起铺垫作用。2.共同探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感知“容积”和“体积”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在演示实验中推导出“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最后通过引导学生审题、分析、尝试解答,培养学生自己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