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初中语文九上《9故乡》PPT课件 (8).ppt
故乡,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写作背景: 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在故乡,他目睹了故乡的冷漠、麻木、市侩和猥琐,“希望”的破灭,心中感到无比的悲哀。1921年,作者依据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 文章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是作者所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不能指作者自己。,整体感知课文: 1、作者回到阔别20余年的故乡,在故乡呆了大约多长时间?是如何推算出来的?2、这么长的时间,作者对每天都作了介绍吗?着重写了哪些天的事情?3、作者又着重写了这些天的哪些人、哪些事?用了哪些方法刻划人物?4、题为“故乡”,请你根据时间顺序,在“故乡”前再添一个词,概括全文结构层次。,整体感知课文: 1、作者回到阔别20余年的故乡,在故乡呆了大约多长时间?是如何推算出来的?明确: 约半个月左右依据: “第二日”(P75第二自然段),“这样的过了三、四天”(P81第四自然段),“又过了九日” (P85第一自然段)等。,整体感知课文:2、这么长的时间,作者对每天都作了介绍吗?着重写了哪些天的事情?明确:着重写了这些日子的事情: “第二日”;“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又过了九日”,整体感知课文:3、作者又着重写了这些天的哪些人、哪些事?用了哪些方法刻划人物?明确: “第二日”:母子见面;回忆少年闰土(回忆瓜地刺猹、初见印象、讲雪地捕鸟和瓜地刺猹、离别赠物);见到杨二嫂(声音、视觉、语言、动作)“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会见闰土(肖像、神态、语言、动作等)“又过了九日”:动身启程,整体感知课文:4、题为“故乡”,请你根据时间顺序,在“故乡”前再添一个词,概括全文结构层次。,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5)回故乡: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第二部分(677)在故乡: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第一层(68)写老屋的寂寥,更使“我”沉浸在深深的悲凉之中;还写与母亲商定搬家的事情。第二层(933)“我”回忆与少年闰土的友情。第三层(3452)“我”见到了圆规杨二嫂。第四层(5377)写“我”见到了中年闰土。第三部分(7888)离故乡:写“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我”并不因此消沉、悲观,而是寄希望于未来和下一代。,故乡,鲁迅,一、课文分析,阅读15段,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第1段中的“冒了严寒”说明什么? 2、第2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起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第3段的含义?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怎样理解“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凉”?,1、第一段中的“冒着严寒”说明什么?“冒着严寒”写回故乡的季节,写出我回故乡急切心情 。 2、第2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起什么作用? 天气阴晦、冷风呜呜的响、苍黄的天、萧索的荒村。写出衰败荒凉的农村景象,衬托“我”悲凉的心情。,3、如何理解第3段的含义?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先用一个感叹句“阿!”再用一个否定的疑问句。这样写是因为故乡的景象出乎“我”的意料,因而产生怀疑,但又的确是“我”的故乡。对怀疑加以否定,反映“我”的复杂思绪,沉重的心情,为下文作铺垫。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4、怎样理解“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凉”?眼前萧索的景象与“我”记忆中的故乡造成很大的反差,心中疑惑既而感到悲凉,只得自我安慰,实则流露出一种忧愤之情。,阅读第二部分,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文中语句,简要概括闰土这个人物形象2、分析文中语句,简要概括杨二嫂这个人物形象3、分析文中“我”的形象。,人物分析(一)闰土:少年闰土: 外貌:“十一二岁”;“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 动作:活泼刚健,动作利落干脆,说话脱口而出,质朴生动;有智有勇,热情、纯真。(找出相关语句来分析印正) 对“我”的态度:“只是不怕我”,告诉“我 ”很多稀奇的事,送“我”贝壳和鸟毛,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 对生活的态度: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少年闰土是一个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勇敢可爱的农村小英雄的形象。,中年闰土: 外貌: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动作: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麻木。 对“我”的态度:对“我”恭恭敬敬,称呼“我”为老爷,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对生活的态度: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而他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神灵上。 中年闰土是一个生活在重压下艰难挣扎着的中国广大劳苦人民的代表。,杨二嫂,年轻时:,“豆腐西施”、终日坐着,(安分守纪),二十多年后,肖像:语言:行动:,“凸颧骨”“薄嘴唇”“细脚伶仃的圆规”,(尖刻、能说会道、令人可鄙),“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让我拿去吧”“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怪声怪调,以长辈自居,讽刺,爱占便宜,肆意造谣,“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明索暗偷,人物分析(二):杨二嫂: 20年前:年轻美丽,因此她的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人称“豆腐西施” 20年后:她成了“凸颧骨,薄嘴唇”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她变得自私,说话尖刻,贪婪、势利,爱搬弄是非爱唠叨,想方设法从“我”的搬家中捞点东西。杨二嫂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塑造杨二嫂形象的作用,1、以她的自私、刻薄衬托闰土的善良、朴实。另一方面展示了当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尖嘴利舌、贪财爱小、自私狭隘,可笑、可恨、可怜、可气,她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是“辛苦恣睢而生活”的人。,杨二嫂,2、说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下,故乡的日趋破产和诚实小市民的日趋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