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物理知识点全突破系列专题56----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共17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一、实验探究题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量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_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 点挂 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 点挂_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 、 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 的方向各移动一小格,则杠杆的_(选填“左”或“右”)端将下沉 (3)丙图中钩码挂在 处,当弹簧测力计处于图中竖直向下拉的位置时,若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恰等于 ;当弹簧测力计处于丙图中斜拉的位置时,若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且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等于 ,应将图中钩码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的距离 2.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用到的实验器材有:杠杆、铁架台、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在_位置并静止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在B点处挂_个钩码或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若采用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由竖直向下逐渐向右倾斜时,为使杠杆仍然保持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原因是_.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可能是_对实验产生了影响. (4)关于“杠杆不处于水平位置能否平衡?”小海和小红意见不同.小海认为能平衡,于是他每次让杠杆倾斜到同一位置静止,这样实验也得出了同样的杠杆平衡条件.小海认为杠杆平衡不一定是水平的,这种说法对吗?_(填“对”或“错”),小海这种方案与小红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小海和小红哪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好?请说明理由:答:_的实验方案好;理由是_.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 (1)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其向 _(选填“左”或“右”)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时施加的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方向,这样做的好处是 _. (2)某同学做了图乙一次实验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小明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 _. (3)如果乙图左右两侧各加挂一个钩码,杠杆的_ 端会下降. (4)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每个钩码重 0.5N,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为 _N.如果保持弹簧测力计拉力作用点的位置不变,把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为了保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数将 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在验证杠杆平衡实验中:(1)如图,将杠杆中点固定在支架上,然后调节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静止,目的是_。 (2)在如图所示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小强调节左边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F1=1.2N,F2=1.5N;OA=30cm,OB=20cm他将所得数据直接代入杠杆平衡条件的公式中,发现F1×OA和F2×OB并不相等,从而认为杠杆的平衡条件不一定是F1L1=F2L2 小强的失误是_。 (3)在图中,若B处的钩码不变,小强将弹簧测力计由A处移到C(OC=10cm)处,施加一个竖直方向的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这个力的方向应_,其大小为_N。 5.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前,杠杆静止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吗?_(“是”或“不是”),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_ (2)杠杆平衡后,如图乙所示,在杠杆B点挂3个相同的钩码,可在杠杆的D点挂_个相同的钩码,就可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在刻度线“C”处挂4个钩码在刻度线“A“处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 , 将弹簧测力计斜向左拉,杠杆在水平位时平衡时,其示数F2_(选填“”、“=”或“”)F1 (3)得到实验结论后,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重物悬挂左侧C点,弹簧测力计悬挂左侧B点,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8N,仍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通过计算可知,悬挂的重物最重可达_N (4)保持B点钩码数量和力臂不变,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臂l1和动力F1的数据,绘制了l1F1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请根据图象推算,当l1为0.6m时,F1为_N 6.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移动。(选填“左”或“右”) (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通过探究,由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3)如图乙所示,将杠杆两端同时减去一个钩码,杠杆左端会_。(选填“下沉”或“上升”) 7.小明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0.5N重的钩码若干个。(1)如图A所示,实验前,杠杆左侧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_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_,支点在杠杆的中点是为了消除杠杆_对平衡的影响。 (2)小明同学所在实验小组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象如图B所示,他们记录的数据为动力F1=1.5N,动力臂L1=0.1m,阻力F2=1N,则阻力臂L2=_m。 (3)甲同学测出了一组数据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乙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_。 (4)丙同学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组同学交流后,乙同学为了证明丙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做了如图C的实验,此实验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该结论是错误的,图C实验中,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5cm,每个钩码重0.5N,当弹簧测力计在A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动力臂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阻力×阻力臂”。 8.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前调节杠杆上的_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这是为了_。 (2)在已经平衡的杠杆的左侧钩码下加挂钩码,为了使杠杆尽快平衡,下列做法正确且合理的是_ A. 只把右侧钩码向右移 B. 只把左侧钩码向左移C. 把左右两侧钩码同时向左移动 D. 把左右两侧钩码同时向右移动(3)杠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平衡时,F1l1=F2l2,此时动力作用的效果与阻力作用的效果互相抵消。据此,如果杠杆受到动力F1、F2和阻力F3三个力的作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呢?请你提出猜想:_(用公式表达)。 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采用_作为平面镜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中,闭合电键前要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_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为得出实验结论需始终使杠杆在_位置保持平衡;如图,若测力计示数为2牛,将一个重为1牛的钩码挂在杠杆的_刻度处时(选填“A”、“B”、“C”、或“D”),杠杆能保持平衡10.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做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的实验,以杠杆中点为支点,如图、如图所示。(1)实验过程中应将杠杆调节到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和_;若杠杆右端低左端高,为使其在水平位置上静止,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端调节_ 填“左”或“右” 。 (2)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数据。根据这一次实验数据,甲同学立即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这种做法的不足是:_。 (3)如图所示,乙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第一种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其读数为 ;第二种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其读数为 ,第_ 填“一”或“二” 种实验方案更方便。在同等条件下,两次弹簧测力计读数 _ 填“ ”、“ ”或“ ” 。 (4)杠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现欲使如图所示的静止跷跷板发生转动,小女孩乙可采取的做法是_。 1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1)实验时,为了方便测量_,应先调节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总结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_; (3)案秤是利用杠杆原理来工作的,图乙所示的案秤是个不等臂杠杆。使用前,先将游码移至秤杆左端零刻度线处,若发现秤杆右端上翘,则调零螺丝应向_ (选填“左” 或“右”)旋动,才能使秤杆水平平衡。称量一物体质量时,将物体放在秤盘上,接着在砝码盘上放一个标识为1kg的槽码,游码仍在零刻度线处,秤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得该物体的质量为1kg。那么,这个标识为1kg的槽码真实质量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kg。 1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没有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_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螺母向_ (左/右)边旋一些。 (2)调好后,第一组按图乙进行实验,第二组按图丙进行实验,你认为_组更好,原因是_. (3)如图丁所示,在杠杆左边A处挂四个相同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同样钩码_个. (4)如图戊所示,若所使用的每个钩码重均为0.5 N,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水平平衡,测力计的拉力为_ N;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 (变大/变小/不变). 13.现在要完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前,需要把杠杆在水平位置调整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_。 (2)图中A点位置需挂_个钩码,杠杆才能恢复水平平衡。 (3)若图中B点位置不挂钩码,而施加一个如图所示的力F , 请画出F对应的力臂l。 14.在认识到杠杆转动跟力、力臂有关后,某实验小组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以下是他们的部分实验过程: (1)首先,将杠杆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平衡在_位置上,以方便直接读出力臂; (2)接下来,他们使杠杆在如图位置静止,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每个钩码的重力为1N,杠杆质量、刻度分别均匀);小玲认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F2 , L1=L2;而小军则认为实验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你认为小玲总结的杠杆平衡是_(选填“正确的”或“错误的”);(3)如果小军在杠杆左端A点再挂2个钩码(即左端共4个钩码),接下来,他应该将右端的两个钩码向右移动_格,杠杆才会在原位置再次平衡。 15.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在杠杆上挂钩码前,杠杆静止在甲图中的位置,为使杠杆水平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将杠杆调节水平平衡的目的是避免_对实验的影响和便于_。 (2)乙图中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若在A处下方再挂一个相同钩码,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则需将挂在B处的钩码向右移动_格。 (3)若取掉乙图中挂在B处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钩在C处对杠杆施拉力,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且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小,则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的拉力方向是_。 (4)此实验多次改变挂在支点O两边钩码的质量和悬挂位置,收集杠杆平衡时多组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其目的是_(选填“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16.小红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 填“左”或“右” 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实验过程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 (3)在杠杆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4)小明根提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_。 (5)杠杆调节平衡后,小红在杠杆上的A点处挂4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杠杆重新平衡,应在B点挂_个钩码。 (6)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7.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方向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左/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_(用字母表示)他这样得出的结论_(合理/不合理);原因是:_。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 18.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在实验前,要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小王同学把杠杆放在支架后,在没有挂钩码时杠杆的平衡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螺母向_边旋一些(选填“左”或“右”)。 (2)调好后,第一组按图(乙)进行实验,第二组按图(丙)进行实验。你认为第_组实验更好,理由是_. (3)小王的实验数据如表:动力F1/N动力臂L1/m阻力F2/N阻力臂L2/m30.22.40.25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_。分析小王所做实验存在不足,原因是_。 (4)如图丁所示,当小王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原因是_。 19. (1)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小车的运动速度改变的影响情况,在实验中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_.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填“快”或“慢”)。通过实验推理得出:假如小车不受阻力,小车将保持_运动状态。(2)如图所示,探究小组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若干相同钩码、弹簧测力计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挂钩码前,小组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如图甲),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填“左”或“右”)端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接着小组在杠杆的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若在A、B下方再增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填“左” 或“右”)端将下沉。如图丙是已经调节平衡的杠杆,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C处竖直向上拉,在A处挂上适当的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N,A处挂的钩码总质量为_kg. (g取10 N/kg)20.元元同学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实验前,如图甲所示,杠杆不平衡,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6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_个相同的钩码; (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测力计从b位置转动a位置时其示数将小,原因是拉力的力臂变_。 2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格等距)(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 (2)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_的大小,因此应将图甲所示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适当往_(选填“左”或“右”)调 (3)在图乙中的A处先挂2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水平平衡,应在B处挂_个同样的钩码;然后再把挂在B处的钩码拿掉,在P处施加一个竖直方向的力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力F1的方向_,大小为_N。(4)接着,小明提出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D点处挂上2个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动力F1,钩码重力为阻力F,多次调整力和力臂的大小进行测量,发现:F1L1总是大于F2L2,其原因主要是受_作用的影响。 (5)图丙中,当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向右倾斜时,仍要保持杠杆水平平衡,拉力F的大小将_,原因是_。 22.如图所示,探究小组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若干相同钩码、弹簧测力计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挂钩码前,小组发现杠杆左端高右端低(如图甲),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填“左”或“右”)端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接着小组在杠杆的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若在A、B下方再增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填“左”或“右”)端将下沉。如图丙是已经调节平衡的杠杆,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C处竖直向上拉,在A处挂上适当的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N,A处挂的钩码总质量为_kg(g取10N/kg)23.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时应先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_位置平衡 (2)如图所示,杠杆平衡后,在A处挂3个钩码,为了使杠杆仍能平衡,在B处应挂_个钩码 (3)在A处挂3个钩码,在B处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使杠杆仍能平衡若弹簧测力计从竖直向下拉变成斜向右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拉力力臂变小,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B. 拉力力臂变小,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C. 拉力力臂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D. 拉力力臂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4)小明根据实验列出下表数据并分析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请你指出他的不足之处:_;F1(N)l1(cm)F2(N)l2(cm)120210答案解析部分一、实验探究题1.【答案】(1)右;力臂(2)6;右(3)右 【解析】【解答】 (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右端偏高,左端的平衡螺母应向上翘的右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2)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ALA=FBLB,即4G×3L=FB×2L,解得FB=6G,需挂6个钩码;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ALA=FBLB , 若A. B两点的钩码同时向远离支点的方向移动一个格,则左侧4G×4L=16GL,右侧6G×3L=18GL,因为16GL<18GL,所以杠杆右端会下沉;(3)斜向下拉时,根据力臂的定义,动力臂变小,因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变大,即测力计的示数将大于F;要保持F大小不变,需减小动力,就得减小阻力臂,即应将钩码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分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为得出普遍结论,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使力与杠杆不垂直,多做几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2.【答案】(1)左;水平(2)6;变大;动力臂变小了(3)杠杆自身的重力(4)对;小红;便于测量力臂 【解析】【解答】(1)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左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移动,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同时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消除杠杆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2)杠杆平衡后,若在A点挂4个钩码,则左边点重力为4G,因为力臂OA=3,力臂OB=2,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4G×3=F1×2,实验F1=6G;故应在B点应挂6个钩码,才能使杠杆恢复平衡;当拉力F向右倾斜时,要保持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拉力F将变大,这是因为当拉力倾斜时,拉力F力臂变小,所以力才会变大;(3)杠杆的重心不在支点上,杠杆的重力对杠杆转动产生了影响,导致拉力F的大小比由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出来的数值偏大;(4)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都叫杠杆平衡,所以小海的说法是对的;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在小红的实验方案中,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而小海实验方案中的力臂不便于测量,所以,小红的实验方案好。【分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把杠杆调成水平平衡可以减小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而且方便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大小,根据不同的力臂和力的大小关系得到杠杆平衡的条件。3.【答案】(1)左;方便测量力臂(2)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3)左(4)2.25;变大 【解析】【解答】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其向左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时施加的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方向,这样做的好处是方便测量力臂的大小。某同学通过一次实验得出结论的做法不合理,因为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不是普遍性结论。如果乙图左右两侧各加挂一个钩码,3G×3L4G×2L,左侧力与力臂的乘积大于右侧力与力臂的乘积,所以杠杆的左端会下降。设一格的长度为L,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力F1的方向应竖直向下,由F1L1=F2L2得,0.5N×3×3L=F1×2L,解得,F1=2.25N 。从丙图中可以看出,把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力臂将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将变大。【分析】杠杆的平衡调节是哪高向哪边调,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时施加的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方向,这样做的好处是方便测量力臂的大小,把弹簧测力计沿虚线方向拉,力臂将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将变大,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不是普遍性结论。 4.【答案】(1)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2)把OA的长度当成了拉力的力臂(3)竖直向上;3 【解析】【解答】 (1)把支点选择在杠杆的中点,这样杠杆的重力作用线过支点,可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2)图中,拉力F1的方向与水平杠杆不垂直,只有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时,力臂才能从杠杆上直接读出来,小强误把杠杆的长度OA当成了拉力的力臂,所以小强会得出错误的结论。(3)当弹簧测力计从A处移到C处,支点位于动力和阻力的右侧,因此拉力的方向应竖直向上;由F21.5N,OB20cm,OC10cm,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OCF2OB,所以F1 3N.【分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利用不同的力和力臂,探究力和力臂的乘积相等时,杠杆平衡。5.【答案】(1)是;右;力臂(2)4;(3)16(4)0.5 【解析】【解答】 (1)实验前,杠杆静止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左端向下倾斜,右端上翘,故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就是力臂,便于测量力臂大小;(2)设一钩码重为G,一格为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3G×4L ×3L,所以 4G,需在D点挂4个钩码;将弹簧测力计斜向左拉,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拉力的力臂将变短,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杠杆在水平位时平衡时,拉力变大,所以, > ;(3)设杠杆上的一个刻度为Lcm,重物的重力为G,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G×2Lcm8N×4Lcm,解答,G16N.(4)由于此题中的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据 可知,利用图象中任意一组数据都能得出 0.1m×3N0.3Nm;故若当 为0.6m时, 0.5N;【分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为得出普遍结论,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使力与杠杆不垂直,多做几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6.【答案】(1)右(2)F1 l1=F2l2(3)下沉 【解析】【解答】(1)如图甲所示,杠杆左端下沉,说明杠杆的重心在支点左侧,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2)分析表中数据,计算动力乘以动力臂和阻力乘以阻力臂,就可以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 )。(3)设一个钩码的重力G,一格的长度为L,则当杠杆两侧的钩码各取下一个后,左边 右边 ;故杠杆不再水平平衡,左侧会下沉;故答案为: (1). 右 (2). (或“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 下沉【分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为了便于观察力臂,首先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水平平衡,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1 l1=F2l2.7.【答案】(1)右;水平;力臂;自重(2)0.15(3)一组实验数据太少,具有偶然性,不便找出普遍规律(4)能;等于 【解析】【解答】(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由于杠杆右端偏高,左端的平衡螺母应向上翘的右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2)杠杆平衡条件是:F1L1 =F2L2 , 根据已知数据代入杠杆平衡条件得:1.5N×0.1m=1N×L2 ,解得阻力臂L2是:L2 =0.15m;(3)甲同学只做一次实验就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是不合理,因为一组实验数据太少,具有偶然性,不便找出普遍规律(4)丙同学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组同学交流后,乙同学为了证明丙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做的如图C的实验能得到“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当动力臂不等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时,看实验结论是否成立;杠杆平衡条件为:F1L1 =F2L2 ,由杠杆平衡条件知道:4×0.5N×3×5cm=3N×1/2×4×5cm,左右相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即动力×动力臂 等于阻力×阻力臂,【分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为得出普遍结论,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使力与杠杆不垂直,多做几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8.【答案】(1)螺母;便于实验时能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2)A(3)F3L3 +F2L2 =F1L1 【解析】【解答】(1)实验前调节杠杆上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这是为了忽略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便于实验时能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因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2)在已经平衡的杠杆的左侧钩码下加挂钩码,就会由于左侧力×力臂的值大于右侧而下沉,所以为了使杠杆尽快平衡,应同时调节两侧钩码,使左侧左侧力×力臂的值减小的同时,使右侧左侧力×力臂的值增大,所以应把左右两侧钩码同时向右移动,故正确且合理的是D。(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知道,若杠杆的动力与动力臂乘积之和(F1L1 +F2L2)与杠杆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F1 L1相等,则杠杆应平衡,所以猜想杠杆受到动力F1、F2和阻力F3三个力的作用的平衡条件是F3L3 +F2L2 =F1L1。【分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为得出普遍结论,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使力与杠杆不垂直,多做几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9.【答案】玻璃;大;水平;D 【解析】【解答】(1)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与大小;(2)闭合开关前,应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与最大阻值处,目的也是防止电路中电流过大,烧坏电路元件(3)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时,改变作用在杠杆上的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使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用力,使杠杆逆时针转动,如果钩码挂在杠杆的左端,也会使杠杆逆时针转动,所以钩码要挂在杠杆的右端,钩码要阻碍杠杆转动因为,F1l1=F2l2 , 假设杠杆的每一个小格代表1cm,所以,2N×2cm=1N×l2 , 所以,l2=4cm钩码要挂在D点【分析】在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确认物像的位置及大小.用伏安法测电阻时电路的连接(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示数是否变化,在电源电压一定时,决定于电路电阻的变化;电压表与导体并联,示数是否变化决定于所测量的位置;伏安法测电阻实验,需要电流表、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与电源、开关组成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为得出普遍结论,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使力与杠杆不垂直,多做几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10.【答案】(1)便于测量力臂;左(2)仅凭一次实验的数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3)一;(4)向远离支点方向移动 【解析】【解答】(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消除了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在调节杠杆平衡时,平衡螺母应向上翘的一端移动,若杠杆右端低左端高,则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仅凭一次实验的数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是不合理的,所以要多进行几次实验,实验结论才具有普遍性;(3)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所以,第一种实验方案更方便;由于第一种实验方案的动力臂要大于第二种方案的动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在阻力和阻力臂都相同的情况下,动力臂越大的越省力,所以两次弹簧测力计读数是F1 F2;(4)跷跷板是杠杆的应用,它是通过改变力的大小或者力臂的长度使杠杆发生转动的;要使图中翘翘板转动,小女孩乙可采取的做法是:男孩不动,向远离支点方向移动(或者女孩不动,男孩向靠近支点方向移动;或者女孩不动,男孩蹬地,减小男孩对跷跷板的压力等可以使翘翘板转动)【分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为得出普遍结论,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使力与杠杆不垂直,多做几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11.【答案】(1)力臂(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右;小于 【解析】【解答】(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 (2)从实验表格中可知,三次实验数据都满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因此得出杠杆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使用时,先将游码移至左端0刻度处,若发现秤杆右端上翘,说明右端轻,左端重,调零螺丝应向轻的一方旋动即右旋动。由于案秤是个不等臂杠杆,设槽码对应的力臂是L1,槽码质量为m1, 秤盘对应的力臂是L2 , 秤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则m1g L11kg 10N/kg L2,由图乙可知,L1 L2,故m1 1kg.【分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