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共4页).doc
-
资源ID:16273671
资源大小:22.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曹刿论战》超全复习资料(字词+逐句翻译+课文理解拓展)(共4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曹刿论战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旧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做,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它是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共200多年间的历史,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史书。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2、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年表,例如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节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二、背诵课文1、文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6、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 7、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8、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四个字) 9、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10、表明曹刿必待“齐人三鼓”而后“鼓”原因的句子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三、句读停顿1、可 / 以一战。战 / 则请从。2、夫 / 战,勇气也。一鼓 / 作气,再 / 而衰,三 / 而竭。3、夫 / 大国,难测 / 也,惧 / 有伏焉。吾 / 视其辙乱,望 / 其旗靡,故 / 逐之。4、小大/ 之狱,虽 / 不能察,必 / 以情。特殊句式:【判断句】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语气。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倒装句】、宾语前置:何以战?“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译文:您凭借什么作战呢?、状语后置:战于长勺。 “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译文:在长勺交战。【省略句】、省略主语: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省略了主语“曹刿”。译文: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省略宾语:必以分人。 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必以之分人。”译文,一定把它分给别人。、省略动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面省略了动词“鼓”。“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重点字词:【伐】攻打。【我左传是根据鲁史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请请求。【见接见。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 间jian4,参与。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介词,凭,靠。 安】有“养生”的意思。 【弗不。【专1独自专有。 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用人。人,这里 指的是一些臣子。 【对指臣对君说话。 【偏 同“遍”,遍及。 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祭品。帛,丝 织品。 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孚】为人所信服。 【福I动词,赐福,保佑。 【狱】案件。 【虽即使。 【察(一)明察,弄清楚。 【情】实情。 【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人 忠,尽力做好本分的 事。属,类。 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请请让我。从跟随,跟从。 【乘】乘坐一辆战车。 【长勺】鲁国地名。 鼓动词,击鼓进军。 【败绩大败。 驰驱车(追赶)。 【辙车轮滚过地面所留下的痕迹。 拭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遂于是,就。 逐追赶,这里有追击的意思。 既克已经战胜。既,副词。 故原因,缘故。 【夫句首发语词,表示议论或说明,没有实在意义。 【作】振作。 再第二次。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测推测,估计。 【伏埋伏。 【靡倒下。 四、字词解释:1、通假字: “徧”同“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民弗从也)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五、翻译课文(略)六、内容理解:1、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通过曹刿和鲁庄公的关于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了弱国在对强国战争中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作战中要掌握战机、详察敌情等。2、本文的特点是“记言”,剪裁得当。以“远谋”为线索组织材料;并使用对比手法,以鲁庄公的“鄙”,突出了曹刿的“远谋”,从而塑造了军事家曹刿的形象。3、表明对话背景的句子是:齐师伐我;公将战。4、反映人民对统治阶级的态度的话语是: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5、表明全文线索(纲,文眼)的词语是:远谋。6、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取信于民”在文中是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分析鲁庄公“鄙”的表现。战争前:“公将战”表现其轻率;前两次答语中,将战争胜利寄托在臣子支持、神灵保佑上,表现其目光短浅。战争中:“将鼓”“将驰”表现其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战争后:“问其故”表现其胜不知因,平庸。8、分析曹刿“远谋”的表现。战前,他启发鲁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战中,他掌握战机,详察敌情,后发制人;战后,他善于总结经验。9、证明曹刿指挥正确的句子是:齐师败绩;遂逐齐师。10、评价鲁庄公其人。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他把战争胜利寄托在臣子支持和祈求神的保佑上,说明他目光短浅,政治上平庸;在战争过程中,他急于迎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启发下终有所悟,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战中能听从曹刿的正确指挥,说明他知人善任,与一般昏君有别。11、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取胜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二是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三是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辙乱旗靡。12、“远谋”一语是“论战”的中心,贯穿全篇,而鲁庄公的“鄙”又自始自终衬托曹刿的“远谋”。 13、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 浅陋 ;曹 有远谋 战时:鲁 不察敌情,急躁冒进;曹 详察敌情,抓准时机 战后:鲁 茫然不知;曹 细说原委好处是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卓越军事才能。14、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15、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为下文写庄公的“鄙”作铺垫;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19、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七、人物形象:1、怎样评价曹刿其人?富有爱国热情,有远见卓识,临危不乱,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有卓越的军事才能。2、鲁庄公真的就没有可取之处吗? 不是,鲁庄公的可取之处在于他能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礼贤下士,知人善任,唯才是用,并且亲临前线担任统帅。八、课外拓展:1、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后比喻鼓起干劲,一口气完成。2、大凡高瞻远瞩者都注重人民的作用,举例说明。李世民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孟子主张“民贵君轻”。3、写出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牧野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成语: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4、文中曹刿的形象令人钦佩,写出中国历史上你最崇敬的一位爱国将领,并写出评价。文天祥起兵抗元,宁死不屈。岳飞精忠报国,英勇抗金。邓世昌,奋勇抗日,壮烈殉国。林则徐不畏洋人,虎门销烟。戚继光抗击倭寇,保家卫国。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