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苏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包含34首古诗的完整赏析)(共13页).docx

    • 资源ID:16284918       资源大小:57.01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苏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包含34首古诗的完整赏析)(共13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关雎 选自诗经【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分析】国风·周南·关雎又名、,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诗经中的第一篇诗歌,创作于周代。国风·周南·关雎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诗歌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通过描绘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表现了他对美满婚姻的期盼。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结构上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有助于情感的层层递进,结构上使诗歌形成一种回环往复之美。全诗感情健康明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常考名句】见试题研究P129(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例:(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关雎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 。 。(2)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心中姑娘思念之深,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样子的句子是: , 。【常考题目】见试题研究P2补充: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2. “左右流之”中的”流”字用得妙,使全篇生辉,试作分析。2.蒹葭 选自诗经【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分析】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来源于2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奠定了清虚寂寥、凄凉哀婉的色彩,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心境。三、四句交待追慕对象及其所在地点,给人以可望而不可即之感。五六句描画逆流追寻时的幻象,七八句描写顺流追寻。二三章描述主人公追寻之路的困难重重。,表现主人公的执着。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达到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将诗意不断推进。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常考名句】见试题研究P12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例:(1)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 , 。(2)体现诗的全部旨意出来,且起到联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 , 。(3)蒹葭中有很多写景的句子,请默写连续的两句: , 。 【常考题目】见试题研究P2补充:(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本诗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3.观沧海 东汉 曹操【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分析】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位置,”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后两行诗歌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博大的胸襟,抒发了作者决心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写法上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常考名句】P129(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例:在古诗文中,”萧”常表示萧索、萧条之意,如” , “;”箫”则指一种乐器,如” , “。【常考题目】P3补充:(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4.饮酒 东晋 陶渊明【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分析】饮酒描述作者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我的天真意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常考名句】P129(1)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例:饮酒(其五)中,最能体现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心胸的诗句是: , 。 饮酒(其五)中描写诗人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千古名句是: , 。【常考题目】P3 补充: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5.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 王勃【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分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怀和对朋友真挚的友情。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 “五津”指四川岷江五个渡口,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一开头便运用夸张手法,展开壮阔的境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常考名句】P129(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2)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3)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例: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川)中,与朋友惜别,” , “,尽显洒脱旷达之意。【常考题目】P4补充: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 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 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抺眼泪。(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6.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分析】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 “风正一帆悬”,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两句表现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常考名句】P129(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2)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例:古典文学一如陈年佳酿,芬芳了四季,诗意了人生。春水满江,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见证” , “的壮阔。【常考题目】P47.使至塞上 唐 王维【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分析】此诗即出塞途中所作,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写景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常考名句】P129(1)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常考题目】P5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分析】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绝。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杨花、子规),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常考名句】P130例:”诗仙”李白,在游山玩水中飘逸洒脱而又旷达不羁,但诗中往往又愁情满怀。请写出李白诗中与”愁”有关的诗句: , 。【常考题目】P5补充: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9.行路难(其一) 唐 李白【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分析】”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诗歌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前四句写酒宴时的情绪,”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五六句正面写行路难。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七八句引姜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和伊尹(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的事例,希望得到皇帝的重用,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表现出一种急切不安的心态,逼真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的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反映了诗人倔强的性格和开阔的胸怀。【常考名句】P130(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常考题目】P6补充: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既是写实,也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B. “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C.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个典故运用灵活,一隐一仕,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的愿望。 D. 诗歌反映了诗人盼望施展自己的抱负和在现实中遭遇艰难的激愤矛盾心理。10.望岳 唐 杜甫【原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分析】此诗写于作者北游齐、赵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诗中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开篇以设问统领下文,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字,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赋予泰山神奇秀美的景色,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割”字,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常考名句】P130(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3)望岳中能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4)望岳中表现泰山神奇秀丽的风景明暗变化的诗句是: , 。【常考题目】P6补充: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回答。11.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分析】此诗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全篇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首联承接题目,寓情于景,写春日远望所见的总印象,勾画了长安城沦陷后的破败景象,寄寓了诗人感时忧国的深沉感慨。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颔联这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颈联上句写战事长久,下句写音讯隔绝。”抵万金”运用夸张的手法,道出了家书的珍贵。虽是说自己的心理,但准确概括了战乱之中亲人盼望平安消息的共同心理,道出了人之常情,因而后来成为表达人们在乱离中盼望家信的常用语。“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常考名句】P130(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杜甫春望中“ ,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抒发了感时伤世之情。(3)春望中诗人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再现了国都沦陷,长安春日满目凄凉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 。(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叹国破家亡,抒发了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了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 。【常考题目】P6补充:首联中描写“城春草木深”的景象有什么用意?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原文】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分析】起句交代时间,然后用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句句押韵,给开篇就带来一股气势。“风怒号”三字,写出秋风来势猛,声音大,速度快,力量强。“卷”有连底刮跑的意思,不仅富有动感,而且满含浓烈的感情色彩。“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全诗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彻夜难眠的遭遇,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博大宽广的胸怀。【常考名句】130(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3)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4)唐代诗人杜甫以博大的济世情怀体察人间冷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道出“ , ”的理想。(5)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 , !【常考题目】P6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分析】首两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 “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 “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惟妙惟肖地写出作者的惊奇。 三四句,“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颇富有浪漫色彩并给人喜悦与温暖之感。 接着四句写雪后严寒。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来表现寒冷。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这里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的不畏严寒。 中间四句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浩大苍茫,威严雄伟。诗人这样写恰恰是为了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写出人们的乐观精神。 最后六句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情感。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词尽而意不尽,余味绵绵,使人低回不已。【常考名句】P131(1)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新奇的比喻,描写雪景的千古名句是: , 。(4)夸张地描写胡地异常严寒的诗句是: , 。(5)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的两句诗是: , 。【常考题目】P61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愈【原文】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分析】诗的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常考名句】P131(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2)社会、时代都在飞速地进步,不会等待任何颓废者和落伍者,正像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说的“ , ”。(3)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 。【常考题目】P916.观刈麦 唐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分析】本诗通过旁观农民刈麦,目睹农民艰辛的劳动场面,听贫妇人的悲惨诉说,反映了当时赋税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得丰衣足食的生活而感到自责。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对夏日的珍惜程度。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借贫妇人的经历写出苛捐杂税之重。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常考名句】P131【常考题目】P917.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分析】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出一种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常考名句】P131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早春莺燕争闹景象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发的感觉的诗句是“ , ”。【常考题目】P10补充: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 ”终。以“ ” 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2分)18.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分析】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最后两句引用典故,表达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常考名句】P131-132【常考题目】P11补充: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 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 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 “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19.赤壁 唐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叙事)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议论)【分析】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以小见大,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非常含蓄,一改传统看法认为周瑜的成功出于侥幸,慨叹英雄成名需要机遇,流露抑郁之情,寄寓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怀。【常考名句】132【常考题目】P11补充:对赤壁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二句以古战场的遗物想到周瑜在赤壁一战的胜利。 B. 后两句是假设的一种情况,第三句前省略了一个“如果”。 C. 后两句写周瑜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偶然取胜的,其中末句暗示周瑜取胜后的得意。 D. 全诗隐含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20.泊秦淮 唐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承上启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分析】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渲染了迷蒙冷寂的气氛;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常考名句】(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2)杜牧泊秦淮中“ , ”两句表达了对沉溺于歌舞的统治者的批判,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常考题目】见试题研究补充: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写景连用。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B. 诗中描绘秦淮迷蒙冷清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C. 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练,化用典故,是唐诗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D. 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21.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分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四川梓州作募僚时怀念妻子之作。首句点题,说明这首诗是以诗代书。“问归期”说明妻子盼诗人回去心切。诗一开头就提归期,也说明诗人也在思念妻子。遗憾的是这封代书诗却带给妻子以“未有期”的坏消息。抱歉而又无可奈何之情,欲归不能的无限愁苦跃然纸上。第二句描绘眼前景物:夜雨。这是远在异地的巴山夜雨,这是容易牵动羁旅愁思的秋夜之雨,巴山夜雨勾起诗人无限深思。诗的前两句写过去,写现在;后两句向往将来。“何当”二字,照应首句“未有期”,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表现出诗人热烈向往的心情。“却话巴山夜雨时”想象与妻子团聚的快乐场面,反衬出现实心境的孤寂。艺术特色:虚实结合。运用想像。情景交融。【常考名句】(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2)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像将来与友人欢聚的情景,表达渴望与友人早日相见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常考题目】见试题研究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本诗开篇一问一答,足见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真挚。 B. 第二句写景,点明了时间、地点和诗人的处境。 C. “何当”二字照应“归期”,表明诗人盼望回家的急切心情。 D.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实写诗人和妻子夜坐西窗之下,共剪灯芯烛花,温情细语的情景。22.无题 唐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分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以男女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首联“东风”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两个"难"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心中的深深感伤。颔联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颈联上句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下句,“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尾联写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常考名句】(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3)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4)有一种品质叫无私,有一种情感叫无悔,把它化为形象的诗句,那便是李商隐无题中的“ , ”。【常考题目】见试

    注意事项

    本文(苏教版中考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包含34首古诗的完整赏析)(共13页).docx)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