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习题与解答(共60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绪论名词解释高分子化合物(High Molecular Compound):所谓高分子化合物,系指那些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 单体(Monomer):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如聚氯乙烯的单体为氯乙烯 。 重复单元(Repeating Unit):在聚合物的大分子链上重复出现的、组成相同的最小基本单元。如聚氯乙烯的重复单元为 。 单体单元(Monomer Unit):结构单元与原料相比,除了电子结构变化外,其原子种类和各种原子的个数完全相同,这种结构单元又称为单体单元。 结构单元(Structural Unit):单体在大分子链中形成的单元。聚氯乙烯的结构单元为 。 聚合度(DP、X n)(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DP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X n 表示。聚合物是由一组不同聚合度和不同结构形态的同系物的混合物所组成,因此聚合度是一统计平均值。聚合物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of Polymer):重复单元的分子量与重复单元数的乘积;或结构单元数与结构单元分子量的乘积。 数均分子量 (Number-average Molecular Weight):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数目平均的统计平均分子量。 , Ni :相应分子所占的数量分数。 重均分子量(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聚合物中用不同分子量的分子重量平均的统计平均分子量。 , Wi :相应的分子所占的重量分数。 粘均分子量(Viscosity-average Molecular Weight):用粘度法测得的聚合物的分子量。 分子量分布(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MWD ):由于高聚物一般由不同分子量的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因此它的分子量具有一定的分布,分子量分布一般 有分布指数和分子量分布曲线两种表示方法。 多分散性(Polydispersity):聚合物通常由一系列相对分子量不同的大分子同系物组成的混合物,用以表达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大小并不相等的专业术语叫多分散性。 分布指数(Distribution Index) :重均分子量与数均分子量的比值。即 。用来表征分子量分布的宽度或多分散性。 问答题1. 与低分子化合物比较,高分子化合物有何特征?解:与低分子化合物相比,高分子化合物有以下主要特征:(1)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很大,分子往往由许多相同的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连接而成;(2)即使是一种“纯”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也是化学组成相同而分子量不等,结构不同的同系聚合物的混合物。它具有分子量和结构的多分散性;(3)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有几种运动单元;(4)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非常复杂,需用一次、二次和三次结构来描述它。一次结构是指一个大分子链中所包含的结构单元和相邻结构单元的立体排布。二次结构是指单个大分子链的构象或聚集态类型。三次结构是指形成复杂的高分子聚集体中大分子的排列情况。2. 何谓高分子化合物?何谓高分子材料?解: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由多种原子以相同的,多次重复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连接起来的,分子量是104-106的大分子所组成的化合物。高分子材料是指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本原料,加上适当助剂,经过一定加工制成的材料。3. 何谓高聚物?何谓低聚物?解:物理化学性能不因分子量不同而变化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高聚物。反之,其物理和化学性能随分子量不同而变化的聚合物成为低聚物。但也有将分子量大于一万的聚合物称为高聚物,分子量小于一万的聚合物称为低聚物。4. 何谓重复单元、结构单元、单体单元、单体和聚合度?解:聚合物中化学组成相同的最小单位称为重复单元(又称重复结构单元或链节)。构成高分子链并决定高分子结构以一定方式连接起来的原于组合称为结构单元。聚合物中具有与单体相同化学组成而不同电子结构的单元称为单体单元。能形成高分子化合物中结构单元的低分子化合物称为单体。高分子链中重复单元的重复次数称为聚合度。5. 何谓分子量的多分散性?如何表示聚合物分子量的多分散性?试分析聚合物分子量多分散性存在的原因。解:聚合物是分子量不等的同系物的混合物,其分子量或聚合度是一平均值。这种分子量的不均一性称为分子量的多分散性。分子量多分散性可以用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的比值来表示。这一比值称为多分散指数,其符号为HI,即分子量均一的聚合物其HI为1。HI越大则聚合物分子量的多分散程度越大。分子量多分散性更确切的表示方法可用分子量分布曲线表示。以分子量为横坐标,以所含各种分子的重量或数量百分数为纵坐标,即得分子量的重量或数量分布曲线。分子量分布的宽窄将直接影响聚合物的加工和物理性能。聚合物分子量多分散性产生的原因主要由聚合物形成过程的统计特性所决定。6. 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有几种表示方法,写出其数学表达式。解:(1)数均分子量(2)重均分子量以上两式重分别代表体系中i聚体的分子数、重量和分子量。,和分别代表对分子量不等的所有分子,从i等于1到无穷作总和,和分别代表i聚体的分子分率和重量分率。(3)粘均分子量 式中a是高分子稀溶液特性粘度-分子量关系式的系数,一般为0.5-0.9。7. 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试证明府解:数均分子量的物理意义是各种不同分子量的分子所占的分数与其相对应的分子量乘积的总和。重均分子量的物理意义是各种不同分子量的分子所占的重量分数与其相对应的分子量乘积的总和。设为i聚体的分子量,则即 亦即故当时,当时,。8. 试写出下列单体得到链状高分子的重复单元的化学结构。(1) -甲基苯乙烯(2) 偏二氰基乙烯(3) -氰基丙烯酸甲酯(4) 双酚A+环氧氯丙烷(5)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6) 己二胺+己二酸解: 第二章 缩聚与逐步聚合名词解释连锁聚合(Chain Polymerization):活性中心引发单体,迅速连锁增长的聚合。烯类单体的加聚反应大部分属于连锁聚合。连锁聚合需活性中心,根据活性中心的不同可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 逐步聚合(Step Polymerization):无活性中心,单体官能团之间相互反应而逐步增长。绝大多数缩聚反应都属于逐步聚合。 加聚反应(Addition Polymerization):即加成聚合反应, 烯类单体经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加聚反应无副产物。 缩聚反应(Condensation Polymerization):即缩合聚合反应, 单体经多次缩合而聚合成大分子的反应。该反应常伴随着小分子的生成。 线形缩聚(Linear Poly-codensation):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如用 2-2 或 2 官能度体系的单体作原料,随着聚合度逐步增加,最后形成高分子的聚合反应。线型缩聚形成的聚合物为线形缩聚物,如涤纶、尼龙等。 体形缩聚(Tri-dimensional Poly-condensation):参加反应的单体,至少有一种单体含有两个以上的官能团,反应中形成的大分子向三个方向增长,得到体型结构的聚合物的这类反应。官能度(Functionality):一分子聚合反应原料中能参与反应的官能团数称为官能度。 平均官能度(Aver-Functionality) :单体混合物中每一个分子平均带有的官能团数。即单体所带有的全部官能团数除以单体总数 反应程度(Extent of Reaction):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数占起始官能团数的分率。转化率(Conversion)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单体)与起始反应物(单体)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即为转化率。凝胶化现象(Gelation Phenomena) 凝胶点(Gel Point):体型缩聚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体系粘度将急剧增大,迅速转变成不溶、不熔、具有交联网状结构的弹性凝胶的过程,即出现凝胶化现象。此时的反应程度叫凝胶点。 结构预聚物(Structural Pre-polymer):具有特定的活性端基或侧基的预聚物称为结构预聚物。结构预聚物往往是线形低聚物,它本身不能进一步聚合或交联。 问答题1. 讨论下列两组反应物进行缩聚或环化反应的可能性。(m=2-10)(1) (2) 解:(1)m=3、4时易形成环,其余主要进行缩聚反应,形成线性聚合物。(2)该体系不易成环,主要生成线性聚合物。2. 解释下列名词(1)均缩聚、混缩聚、共缩聚;(2)平衡缩聚和非平衡缩聚;(3)与;(4)反应程度和转化率;(5)平均官能度与摩尔系数;解:(1)由一种单体进行的缩聚称为均缩聚。由两种皆不能独自缩聚的单体进行的缩聚称为混缩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进行的能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重复单元的缩聚反应称为共缩聚。(2)平衡缩聚通常指平衡常数小于103的缩聚反应。非平衡缩聚通常则指平衡常数大于103的缩聚反应或根本不可逆的缩聚反应。 (3)平均每一分子中的重复单元数称为。平均每一分子中的结构单元数称为。对均缩聚=,对混缩聚=2 (4)反应程度指反应了的官能团数与起始官能团数之比。转化率指反应了的单体分子数与起始单体分子数之比。 (5)平均官能度指反应体系中平均每一分子上带有的能参加反应的官能团 (活性中心)的数目。当量系数指起始两种官能团总数之比,其值小于或等于1。3. 为什么在缩聚反应中不用转化率而用反应程度描述反应过程?解:因缩聚反应本质是官能团之间得反应,只有官能团之间充分反应才能生成大分子,故用反应程度描述其反应过程。4. 缩聚反应平衡常数主要由何因素决定,试讨论在不同平衡常数范围内影响缩聚物分子量的主要因素。解:缩聚平衡常数主要由缩聚反应类型和反应温度决定。缩聚平衡常数按其大小可分三类:( l )平衡常数小,在10 以下的,低分子物在体系中残存量是影响分子量的主要因素。( 2 )平衡常数大小居中,如为10 一103 数量级的反应。低分子物残存量有一定影响。但影响分子量的主要因素还有原料非等物质量比和人为地将反应程度控制在某一范围。( 3 )平衡常数在103 以上的缩聚反应。影响分子量的主要因素是原料的非等物质量比和人为地控制的反应程度5. 在尼龙6和尼龙66生产中为什么要加入醋酸或己二酸作为分子量控制剂?在涤纶数树脂生产中时采用什么措施控制分子量的?解:尼龙6和尼龙66缩聚反应平衡常数较大。反应程度可达1。同时实际生产试尼龙66是通过66盐的缩聚,因此尼龙6和尼龙66的缩聚反应在实际生产时不存在非等物质量的问题。这两个缩聚反应均可用加入醋酸或己二酸的端基封锁方法控制分子量。用这种方法控制分子量的优点是分子端基不再有进一步相互反应的能力,产物在以后加工过程中分子量不会进一步增大。涤纶合成反应平衡常数较小,残余小分子分数是影响分子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只能通过控制乙二醇残压来控制P以达到控制分子量的目的。当达到预定分子量时,体系达到一定粘度,因此可通过搅拌马达电流变化判断终点。计算题1聚酯化反应280时的平衡常数K4.9,聚酰胺化反应260时平衡常数K305,根据,作出水含量(摩尔分数表示)与数均聚合度的关系图,并讨论分析其结果。解:根据 和联立求解得: (负值已经舍去)所以对聚酯化反应有对聚酰胺反应有对水含量赋值作图得:从图上可知,缩聚反应中水含量对数均分子量影响很大,特别是当平衡常数较小时,水含量对聚合度影响非常严重。要想获得较高的聚合度,例如200左右,就必须使残存的小分子副产物极低。而对于平衡常数较大的缩聚反应,要达到同样的聚合度,小分子副产物含量可适当高一些,亦即,对小分子副产物的排除可适当放宽。2从对苯二甲酸(1mol)和乙二醇(1mol)聚酯化反应体系中,共分出水18克,求产物的平均分子量和反应程度,设平衡常数K4。解:设分离出20g水后,反应达到平衡的反应程度为p,此时分子量为 。起始官能团数: N0 N0 0 0t时刻官能团数:N0(1P) N0(1P) PN0 NW残留水分子数生成的水分子数排出的水分子数根据:代入数据:解得:数均分子量 3生产尼龙-66,想获得数均分子量为13500的产品,采用己二酸过量的办法, 若使反应程度P达到0.994,试求己二胺和己二酸的配料比。解:当己二酸过量时,尼龙-66的分子结构为结构单元的平均分子量M0(112114)/2=113当反应程度P = 0.994时,求r值:己二胺和己二酸的配料比4用145克(1mol),氨基庚酸合成尼龙-7时,加入0.01mol的乙酸作为端基封锁剂,求尼龙-7的最大数均聚合度。解:解法1当反应程度为1时,有最大数均聚合度解法2NH2官能团的摩尔数为1molCOOH官能团的摩尔数为10.011.01mol 羧基过量。当反应程度为1时,有最大数均聚合度5等摩尔的二元醇和二元酸缩聚,另加1.5mol醋酸,p0.995或0.999时,聚酯的聚合度是多少?加1mol醋酸时,结果如何?(醋酸mol浓度以二元酸计)解法1:设体系中二元酸或二元醇的起始官能团数为Na,则其摩尔数为Na/2则醋酸的摩尔数为1.5·Na/2即为Nc,即外加酸的摩尔数当P0.995时当P0.999时当外加1mol的醋酸时,当P0.995时当P0.999时解法2:此题也可用q来求解当P0.995时当P0.999时当外加1mol的醋酸时,当P0.995时当P0.999时解法3:设体系中二元酸或二元醇的起始官能团数为Na,则其摩尔数为Na/2则醋酸的摩尔数为1.5·Na/20.0075Na,显然,羧基过量,当P0.995时, 当P0.999时, 当外加1mol的醋酸时,当P0.995时, 当P0.999时, 6: 由1mol丁二醇和1mol己二酸合成数均分子量为5000的聚酯,(1)两基团数完全相等,忽略端基对数均分子量的影响,求终止缩聚的反应程度P;(2)在缩聚过程中,如果有5mmol的丁二醇脱水成乙烯而损失,求达到同样反应程度时的数均分子量;(3)如何补偿丁二醇脱水损失,才能获得同一数均分子量的缩聚物?(4)假定原始混合物中羟基的总浓度为2mol,其中1.0为醋酸,无其它因素影响两基团数比,求获得同一数均聚合度时所需的反应程度。解:(1)CO(CH2)4COO(CH2)4O M0(112+88)/2=100, 由(2)r=Na/Nb=2×(1-0.005) /(2×1)=0.995(3)可排除小分子以提高P或者补加单体来补偿丁二醇的脱水损失。(4)依题意,醋酸羧基为2×1.00.02mol己二酸单体为(2-0.02)÷20.99mol 根据 代入数据解得P0.9825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名词解释活性种(Reactive Species):打开单体的 键,使链引发和增长的物质,活性种可以是自由基,也可以是阳离子和阴离子。 均裂(Homolysis):化合物共价键的断裂形式,均裂的结果,共价键上一对电子分属两个基团,使每个基团带有一个独电子,这个带独电子的基团呈中性,称为自由基。 异裂(Heterolysis):化合物共价键的断裂形式,异裂的结果,共价键上一对电子全部归属于其中一个基团,这个基团形成阴离子,而另一缺电子的基团,称为阳离子。 自由基聚合(Radical Polymerization):以自由基作为活性中心的连锁聚合。 离子聚合(Ionic Polymerization):活性中心为阴、阳离子的连锁聚合。 阳离子聚合(Cationic Polymerization):以阳离子作为活性中心的连锁聚合。 阴离子聚合(Anionic Polymerization):以阳离子作为活性中心的连锁聚合。 诱导效应(Induction Effect):单体的取代基的供电子、吸电子性。 共轭效应(Resonance Effect):共扼效应存在于共扼体系中,它是由于轨道相互交盖而引起共扼体系中各键上的电子云密度发生平均化的一种电子效应。共扼效应使体系的键长趋于平均化,体系能量降低,分子趋于稳定。可分为 - 共轭、p- 共轭、- 共轭、-p共轭。空间位阻效应(Steric Effect):由取代基的体积、数量、位置所引起的效应,它对单体聚合能力有显著的影响,但它不涉及对活性种的选择。 双基终止(Bi-radical Termination):链自由基的独电子与其它链自由基中的独电子或原子作用形成共价键的终止反应。 半衰期(Half Life):物质分解至起始浓度(计时起点浓度)一半时所需的时间。笼蔽效应(Cage Effect):在溶液聚合反应中,浓度较低的引发剂分子及其分解出的初级自由基始终处于含大量溶剂分子的高黏度聚合物溶液的包围之中,一部分初级自由基无法与单本分子接触而更容易发生向引发剂或溶剂的转移反应,从而使引发剂效率降低。 引发剂效率(Initiator Efficiency):引发聚合部分引发剂占引发剂分解消耗总量的分率称为引发剂效率。 转化率(Conversion):单体转化为聚合物的分率,等于转化为聚合物的单体量比去用去单体总量。 阻聚剂(Inhibitor):能够使每一自由基都终止,形成非自由基物质,或形成活性低、不足以再引发的自由基的试剂,它能使聚合完全停止。按机理可分为加成型阻聚剂(如苯醌等)、链转移型阻聚剂(如 DPPH 等)和电荷转移型阻聚剂(如 FeCl3 等)等。 缓聚剂(Retarder):能够使一部分自由基终止,聚合减慢的试剂。通常不出现诱导期。 自动加速现象(Auto-accelerative Phenomena):聚合中期随着聚合的进行,聚合速率逐渐增加,出现自动加速现象,自动加速现象主要是体系粘度增加所引起的。 动力学链长(Kinetics Chain Length):每个活性种从引发阶段到终止阶段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定义为动力学链长,动力学链在链转移反应中不终止。 链转移常数(Chain Transfer Constant):是链转移速率常数和增长速率常数之比,代表链转移反应与链增长反应的竞争能力。 问答题1. 下列烯烃类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或阴离子聚合,并说明原因。 ; ;解:适于自由基聚合,Cl原子是吸电子基团,也有共轭效应,但均较弱。适合自由基聚合。F原子体积小,结构对称。与可进行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以及阴离子聚合。因为共轭体系电子的容易极化和流动。适合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CN是强吸电子基团,并没有共轭效应。适合阳离子聚合。为供电子基团,于双键有超共轭效应。适合阴离子和自由基聚合,两个吸电子基并兼有共轭效应。适合自由基聚合和阴离子聚合。因为是1,1-二取代基,甲基体积小,COOR为吸电子基,甲基为供电子基,均有共轭效应。2. 判断下列单体能否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并说明理由。(1) (2) (3) (4) (5) (6) (7) (8) (9) 解:(1)不能通过自由基聚何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因为取代基空间阻碍大,只能形成二聚体。(2)不能通过自由基聚何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因为OR为供电子基。(3)不能通过自由基聚何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 。因为单体结构对称,1,2二取代造成较大空间阻碍。(4),(5)与均不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由于双键电荷密度大,不利于自由基的进攻,且易转移生成烯丙基型较稳定的自由基,难于再与丙烯等加成转变成较活泼的自由基,故得不到高聚物。(6)不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因为位阻大,且易发生单体转移生成烯丙基稳定结构。(7)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这是因为F原子体积很小,Cl有弱吸电子作用。(8)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由于是1,1二取代基,甲基体积小,均有共轭效应。(9)不能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高分子量聚合物。由于是1,2二取代基,空间阻碍大。3. 总结烯类单体的聚合特征得到以下规律:(1)能形成聚合物的 主要是乙烯,乙烯的一元取代物,乙烯的1,1二元取代物。乙烯的1,2二元取代物除个别以外一般不聚合。(2)大部分烯类单体能按自由基机理聚合,只有少部分按离子型机理聚合(3)有些单体可按自由基,阳离子和阴离子机理进行聚合。请对以上情况加以分析说明。解:在乙烯上如有1,2二取代基的化合物(除取代基体积很小外),由于空间阻碍大均不能聚合。在乙烯上如有一个取代基,或两个1,1二取代基(如取代基不过大),一般说来均能进行聚合,取代基的诱导和共轭效应能改变双键的电子云密度,对所形成的活性种的稳定性有影响,因此决定了单体对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以及阴离子聚合的选择性。几乎所有取代基对自由基都有一定共轭稳定作用,因而一般带有吸电子基的单体或有共轭体系的单体均能进行自由基聚合。而带有强供电基团的单体或有1,1两个弱供电基团的单体方能进行阳离子聚合。而带强吸电子基团的单体能进行阴离子聚合。电子流动性大,易诱导极化的单体则可进行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离子聚合。4. 写出下列常用引发剂的分子式和分解反应式:(1)偶氮二异庚腈 (2)过氧化十二酰(3)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4)异丙苯过氧化氢 (5)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 (6)过氧化氢亚铁盐 (7)过氧化二苯甲酰二甲基苯胺请说明这些引发剂的引发活性和使用场合。解:(1)偶氮二异庚腈(2)过氧化十二酰 (3)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己酯 (4)异丙苯过氧化氢(5)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6)过氧化氢亚铁盐(7)过氧化二苯甲酰二甲基苯胺其中(1)至(4)为热分解型油溶性引发剂。其中,t1/2 10h的温度依次为52,62,44,和133。(5)至(7)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均为高活性引发剂适用于本体聚合,悬浮聚合和溶液(有机溶剂)聚合。水溶性引发剂适用于水溶液和乳液聚合。5. 解释为什么引发剂的活性顺序一般为:过氧化二碳酸酯类>过氧化二酰类 >过氧化酯类>过氧化二烷基类解:、均可看成是H2O2中H被不同基团取代候的产物。所连基团不同,过氧键牢固程度也不同。供电基团,立体阻碍大的基团以及能提高分解产物的自由基稳定性的基团的引入均有利于过氧键的分解。可看成是两个偶极,故有利于分解。过氧化碳酸酯又可看成是不稳定的碳酸的衍生物,所以稳定性更差,容易分解。6. 过硫酸盐无论在受热,受光或受还原剂作用下均能产生SO4-离子自由基。如果需要随时调整反应速度或随时停止反应,应选择何种方式产生SO4-自由基?如果工业上要求生产分子量很高的聚合物,聚合温度尽量低,则应选择何种方式产生这种自由基?解:选用受光引发,停止光照或改变光强可以停止或调节反应速度。选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乳液聚合,可以在较低聚合温度下得到分子量高的聚合物 。7. 在自由基聚合中,为什么聚合物链中单体单元大部分按头尾方式连接,且所得的聚合物多为无规立构。解: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均有利于头尾键接,因而头尾和头头键接活化能差为3442KJ/mol。又因为链自由基是平面结构,在平面上下进攻的几率各为50,因而d-和i-构型链节的形成和排布是无规的。8. 解释引发效率,笼蔽效应(Cage effect)和诱导分解。解:引发效率它是指引发剂分解生成的自由基中能用于引发聚合的百分数。按此定义,只有笼蔽效应会影响引发效率。但许多情况下,在计算引发效率时并不对由于诱导分解造成的引发剂损失进行校正。把实际引发剂用量和起引发作用的引发剂量进行比较,所得的值称实际引发效率笼蔽效应由于初级自由基受溶剂分子包围,限制了自由基的扩散,导致初级自由基的偶合(或岐化)终止,使引发效率f 降低诱导效应它是指链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原来的链自由基或简单自由基在形成稳定分子的同时,生成一个新的自由基。由于无偿的消耗了一个引发剂分子,故使实际引发效率降低。9. 何谓动力学链长?何谓数均数均聚合度?影响动力学链长,数均聚合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因素有哪些?解:动力学链长v是指每个活性中心自引发至终止平均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数均聚合度是指平均每个聚合物分子所包含的重复单元数在稳态下 (1)对于不容易发生单体,引发剂等转移的聚合物体系因为所以如果活性链均为偶合终止,则如果活性链均为岐化终止,则如果这两种终止方式兼而有之,则式中C,D分别为偶合,岐化各占的分数(1) 对于容易发生单体,引发剂或溶剂转移的聚合体系,有以下关系为偶合岐化动力学链终止对数均聚合度的贡献根据各项对贡献的大小可以看出各种与v具体关系。例如在55下,在氯乙烯悬浮聚合中,由于每个活性中心在真正终止(动力学链终止)前平均可与氯乙烯单体转移约7次,所以在氯乙烯悬浮聚合中v可以比大很多倍。(3)在高转化率下,由于体系粘度增大或聚合物分子链卷曲甚至不溶等原因造成 kt大幅度下降,活性寿命剧增。这时v和都会增大。由于的降低速度明显小于Rtc或Rtd的降低速度,因此转移终止在总终止中的比例加大,这会改变低转化率下原有的v和的具体关系。10. 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何种条件下会出现反应自动加速现象。试讨论其产生的原因以及促使其产生和抑制的方法。解:本体聚合和添加少量溶剂的溶液聚合等反应往往会出现反应自动加速现象。造成自动加速现象的原因是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粘度渐增或溶解性能变差,造成kt变小,活性链寿命延长,体系活性链浓度增大。在非均相本体聚合和沉淀聚合中,由于活性链端被屏蔽,链终止反应速度大大下降,也出现明显的反应自动加速现象。在某些聚合反应中,由于模板效应或氢键作用导致kp增大,亦会出现反应自动加速。反应的自动加速大多由于体系中单位时间内引发的链和动力学终止的链的 数目不等造成活性链浓度不断增大所致。若能调节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使引发产生的新链的速度亦随转化率增加而递减,则可抑制反应自动加速。此外,选用良溶剂,加大溶剂用量,提高聚合温度或适当降低聚合物的分子量等,都会减轻反应自动加速程度。反之,则可使自动加速现象提前发生。11. 试讨论自由基聚合反应中温度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解:在自由基聚合反应中,温度对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对的影响来体现的。根据,如分别为则稳态下自由基聚合的速率方程为总速率常数 表观活化能对热分解型引发剂,为120-150KJ/mol, 为20-40KJ/mol, 为8-20KJ/mol,故E约为80-90KJ/mol。在这种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0,聚合速率约增加23倍。对氧化还原引发剂,由于为40-60 KJ/mol故E约为40 KJ/mol,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较小。对光聚合或辐射聚合,因为=0,所以E约为20 KJ/mol。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更小。对存在自动加速的聚合反应,其自动加速程度和温度有关。这时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更为复杂。12. 悬浮聚合法生产聚氯乙烯时,为什么采用高活性和中活性引发剂并用的引发体系?解:氯乙烯悬浮聚合时所得聚氯乙烯的分子量与引发剂浓度关系不大。分子量主要由单体链转移来决定,所以聚氯乙烯的分子量主要由温度控制。氯乙烯悬浮聚合是非均相本体聚合,在转化率较低时救出现反应自动加速。如选用高活性引发剂,引发剂浓度随反应的进行显著下降。这样正常聚何速率的衰减与自动加速所造成的速率上升互相补偿使反应可匀速进行。但聚合的后期,高活性引发剂浓度降得很低,正常聚合速率得衰减不能由自动加速部分来补偿,使反应温度得控制,和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反应都有了保证。计算题1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作引发剂,在60进行苯乙烯聚合动力学研究,数据如下:(1)60苯乙烯的密度为0.887g/mL(2)引发剂用量为单体重的0.109(3)Rp0.255×10-4 mol/ L·s(4)聚合度2460(5)f0.80(6)自由基寿命0.82s试求kd、kp、kt,建立三个常数的数量级概念,比较M和M·的大小,比较Ri、Rp、Rt的大小。全部为偶合终止,a0.5解:设1L苯乙烯中:苯乙烯单体的浓度M0.887×103/1048.53mol/L (104为苯乙烯分子量)引发剂浓度I= 0.887×103×0.00109/242=4.0×10-3mol/L (242为BPO分子量)代入数据 解得:kd3.23×10-6 s-1 10-410-6kp1.76×102 L/mol·s 102104kt3.59×107 L/mol·s 106108M·Rp/ kpM=0.255×10-4/(1.76×102×8.53)1.70×10-8mol/L而M=8.53mol/L 可见,M>>M·Ri=2fkdI=2×0.80×3.23×10-6×4×10-32.07×10-8mol/L·sRt=2ktM·2=2×3.59×107×(1.70×10-8)22.07×10-8mol/L·s而已知Rp=2.55×10-5mol/L·s,可见Rp>>RiRt2以过氧化二特丁基为引发剂,在60下研究苯乙烯聚合。苯乙烯溶液浓度(1.0mol/L),过氧化物(0.01mol/L),引发和聚合的初速率分别为4×10-11和1.5×10-7mol/(L·s)。试计算(f kd),初期聚合度,初期动力学链长。计算时采用下列数据和条件:CM=8.0×10-5,CI3.2×10-4,CS2.3×10-6,60苯乙烯的密度为0.887g/ml,苯的密度为0.839g/ml,设苯乙烯苯体系为理想溶液。解一:Ri = 2f kd I,代入数据4×10-112f kd×0.01 f kd2.0×10-9 Rp=kp(f kd/kt)1/2I1/2M代入数据,1.5×10-7 =kp(2.0×10-9/kt)1/2(0.01)1/2×1.0 kp/(kt)1/20.设苯的浓度为S,在1L苯乙烯苯的理想溶液中,有:V苯V苯乙烯1000(mL)代入数据:S=9.5mol/L有链转移,且全为偶合终止的聚合度公式为:其中解二:fkd解法同上,溶剂苯的浓度S的求法同上设正常聚合(无链转移)所得聚合物的聚合度为 苯乙烯全为双基偶合终止,有链转移时的聚合度公式为: 解三:若查P44表得,kp=176L/mol·s, kt=3.6×107 L/mol·s,代入以上两式,也可求得 和 ,数据不太吻合,可能与表中所查的kp、kt不准有关。3某单体于一定温度下,用过氧化物作引发剂,进行溶液聚合反应,已知单体浓度为1.0M,一些动力学参数为f kd=2×10-9s-1,kp/kt1/2=0.0335(L·mol·s)1/2。若聚合中不存在任何链转移反应,引发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且链终止方式以偶合反应为主时,试计算:(1)要求起始聚合速率(Rp)0>1.4×10-7mol/L·s,产物的动力学链长>3500时,采用引发剂的浓度应是多少?(2)当仍维持(1)的(Rp)0,而>4100时,引发剂浓度应是多少?(3)为实现(2),可考虑变化除引发剂浓度外的一切工艺因素,试讨论调节哪些因素能有利于达到上述目的? 解:(1) 又 (2),从Rp考虑,需,而从考虑,需,两者不能相交,不能同时满足,无法选择合适的I,使(Rp)0和同时达到上述要求。(3)可增加M,可通过增大来使,同时增大。假定将引发剂浓度定为要使达到4100所需的单体浓度为M 根据解得 M=1.02mol/L此时 = 0.0335(2×10-9) 1/2×(8.73×10-3)1/2×1.02=1.43×10-7 > (Rp)0所以当I= 8.73×10-3mol/L时,只要M1.02mol/L就可以达到上述要求。4苯乙烯在60以过氧化二特丁基锂为引发剂,苯为溶剂进行聚合。当苯乙烯的浓度为1mol/L,引发剂浓度为0.01mol/L时,引发剂和聚合的初速率分别为4×10-11和1.5×10-7mol/(L·s)。试根据计算判断在低转化率下,在上述聚合反应中链终止的主要方式,以及每一个由过氧化物引发的链自由基平均转移几次后失去活性。已知在该温度下CM=8.0×10-5,CI3.2×10-4,CS2.3×10-6,60苯乙烯(分子量104)的密度为0.887g/ml,苯(分子量78)的密度为0.839g/ml,设苯乙烯体系为理想溶液。解:在1L苯乙烯、苯混合体系中,苯溶剂浓度苯乙烯在60时,动力学链终止完全是偶合终止动力学链偶合终止生成的大分子占转移终止生成的大分子占在生成的100个大分子中,有55.9个来自于自由基的双基偶合终止,有44.1个来自于自由基的链转移终止。其中,偶合终止是由2×55.9个自由基偶合而生成的,链转移终止是由44.1个自由基向单体或溶剂或引发剂转移而形成的。这样,平均一个自由基链发生偶合终止,就有个链自由基发生链转移终止,也就是说,平均来讲,一个自由基链在进行动力学终止失去活性前转移了0.39次。第四章 自由基共聚合名词解释均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