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导论-题目(共3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太阳辐射呈增大趋势是不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原因?俄罗斯科学院普尔科沃中心天文台宇宙研究部主任哈比布拉·阿卜杜萨马托夫向媒体介绍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他的主要观点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几乎不可能会对全球气候产生任何影响,而目前全球升温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太阳活动强度增加所导致的。这一观点与科学家的普遍观点大相径庭。阿卜杜萨马托夫指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太阳辐射强度一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急剧上升态势,强烈的太阳辐射使海洋表面温度升高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他认为,与海洋表面上空的温室气体总量相比,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是微不足道的,因此通常意义上的人类工业活动和全球温室效应之间的必然因果关系不能成立。2、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岩石矿物、等。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农业生产的特点:与其他部门相比,农业生产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的特点: 地域性含义:在空间的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不同的地域,生产的结构品种和数量都不同。成因 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需要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同的生物,生长发育要求的自然条件不同。 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很大形成明显的地域性。要求;因地制宜。季节性和周期性 含义;生产在时间分配上的特殊规律,即生产的一切活动都要按季节顺序进行,并有一定的变化周期。成因;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与季节有关,必须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明显。要求;因时制宜、抢季节、不违农时。地域文化实质上是说文化具有地域性: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3、贵州地理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积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凌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土壤的地带性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中部及东部广大地区为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带,以黄壤为主;西南部为偏干性常绿阔叶林带,以红壤为主;西北部为具北亚热成分的常绿阔叶林带,多为黄棕壤 。此外,还有受母岩制约的石灰土和紫色土、粗骨土、水稻土、棕壤、潮土、泥炭土、沼泽土、石炭土、石质土、山地草甸土、红粘土、新积土等土类。对于农业生产而言,贵州土壤资源数量明显不足,可用于农、林、牧业的土壤仅占全省总面积的83.7%。 贵州植被丰厚,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组成种类繁多,区系成分复杂。植物区系以热带及亚热带性质的地理成分占明显优势,如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等地理成分占较大比重,温带性质的地理成分也不同程度存在。植被在空间分布上又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从而使各种植被类型在地理分布上相互重叠、错综,各种植被类型组合变得复杂多样。 贵州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全省水系顺地势由西部、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分流。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使贵州的气候和生态条件复杂多样,立体农业特征明显,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区域性较强,适宜于进行农业的整体综合开发,适宜于发展特色农业。4、你怎样评价行为空间研究?人文地理学家一直把人类行为及其与所处系统的经济,社会等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为其研究焦点,但是传统人文地理学往往把人类行为看成是相对稳定且可重复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认为人类行为具有客观性和稳定性,因此,大多数人类空间行为研究都局限在汇总层面上,并特别关注经济活动,人流,物流的区位特征,关注特定现象的数量和密度的空间变化.自1960年代起,人文地理学家开始认识到,人类的空间行为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非想像得那么简单,个人对环境的认知偏好以及经济因素以外的社会文化制约等与人类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待深入的考察.因此,研究开始从以前重视形式与结构的描述向重视过程的描述和解释转变,"事物和现象是怎样并且为什麼出现在其所存在的地方"成为新的以过程为导向的研究主体,行为地理学就此兴起.强调个人对于物质环境的选择和偏好;其后,在结构化理论的影响下,行为研究转为强调外部环境的作用,关注经济,社会,文化,社会,政治,法律,道德和其他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著眼于日常化,结构化的人类行为:即从过去只注重"空间行为","例外行为"逐渐走向"空间中的行为","日常行为"的研究,无意识的,非探索性的,反复空间的经验行为开始成为焦点。5、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一)限定或变相限定本地企业、单位或个人只能经营、购买、使用本地产品或者只能接受本地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提供的服务: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维护其局部利益,以行政命令或下发文件的形式,用强制手段来扶持本地企业和产品,其中比较突出的产品主要有:烟、酒、药品、水泥、煤炭、汽车等; 比较突出的领域主要有: 建筑、保险、医疗等。(二) 设置壁垒,阻挠和限制外地商品或服务进入本地市场(三) 利用行政部门在市场中特殊的独占地位实行行业垄断:由于目前政企不分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一些政府机构既行使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又直接参与营利性的生产经营性活动。这些机构为了增加部门利益,利用其“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特殊身份或在市场中已经具有的独占地位,实行行业垄断,限制其他企业,特别是外地企业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烟草专卖、酒类专卖、邮政、电信、电力等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此类问题。(四)采取行政命令手段,直接干预行政执法和司法工作:一些地方政府领导从保护本地经济利益出发,无视党纪国法,对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执法行为进行粗暴干预。一些地方假冒伪劣商品猖獗、走私贩私现象严重、偷税漏税问题突出,都与地方政府的纵容与支持有直接关系。6、加入WTO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加入WTO不仅意味着中国可以更自由地向其他WTO成员国出口商品,也意味着中国更全面彻底的开放。我们通常只把可以扩大出口称之为机遇,却很少想到我们的进一步开放亦是一个加速经济发展的机遇。对于整个经济来说,开放市场,允许外国商品和资本进入中国,并不只是所谓的"加入WTO的代价",开放市场本身会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有利因素。 首先,开放市场扩大进口有利于中国充分利用全球的资源。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稀缺。在封闭经济中,我们不得不通过不断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量来为自己提供粮食,不得不通过支付昂贵的价格来使用自己的石油,也不得不企图通过抑制消费的办法来保护自己的森林资源。事实上,中国自然资源的稀缺并不代表全球资源的不足。相比之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中东也有充足的石油资源,我们进口粮食、石油、木材和纸浆等,实际上就是进口土地、矿产和森林,这对于改善中国的资源配置非常有利。 从理论上说,如果中国不加入WTO也可进口这些资源产品,但实际上不容易做到。没有机制上和法律上的保证,任何一国中缺乏比较优势的行业是不易开放的。局部的和行业的利益往往会被置于全局利益之上。加入WTO,承诺市场开放,撤销保护,看上去对本国资源产品生产行业不利,但从长远看,有利于中国合理利用稀缺资源,有利于长期持续发展。 其次,开放市场,融入全球经济,迫使企业面对全球市场上的竞争,有利于中国企业提高效率。人们通常把面对竞争作为一种"挑战",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这是对的,而从一国经济整体来看,可以更多地把加强企业间的竞争看作为一种提高效率加速发展的"机遇"。靠中国自己来加强竞争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目前不少行业仍由国有企业垄断着。各种利益集团的存在,加上保护民族工业的理论,使得这些行业长期受到保护,没有效率。打破国有企业在这些行业的垄断光靠国内的改革是不那么容易的,而开放市场,允许外国商品、服务和资本进入中国的市场,就一下子建立起了一个竞争的经济体制。因此,开放市场虽然给中国企业带来冲击,但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来说,亦是一次不容错过的机遇。 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不再是贫穷、落后、保守的中国,我们已经有能力参与世界竞争。我们应该有信心向一个发达国家努力。阻碍我们进步的主要因素不是我们的能力和资源,而是我们的观念与体制。入世的最大意义不是某些具体行业的得失,而是要建立一个有助于发挥我们潜力的现代经济体制,从而使中国更加繁荣富强。如果从这一点出发,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7、文化多样性:(物质基础和价值意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历史上普遍恒久的特征。任何一种文化,只有在它能够与其他文化相区别时才能被辨识,也才能有现实的存在。一方面,相应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文化的起源和演化不可能是同一的;另一方面,人类需要结构的差异性和欲望理想的丰富性,也只能由文化的多样性来表达和满足。我们有无数的视角和理由论证文化的多样性。必须承认,文化趋同虽然以“全球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但从根本上讲,人类及其文化有超越国家、民族、地区、社群、个体的共通性。必须承认,历史发展到今天,生活在不同民族/国家、不同地域、不同社群的人类已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相互学习、相互塑造的机会,人类共通的价值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类认可。对多样性的严肃探讨,必须以承认人类的共性为前提。在全球化的压力面前,必须认识到多样性是活的不是死的,是需要成就来证明和显示的生动实践而不是自我标榜式地仿古;多样性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必然性,是现实的文化成果而不是外力的刻意保护。理想意义的上多样性,是在全球化时代而不是在其他时代才能真正建立,也只有经受了全球化时代的洗礼的多样性才是值得我们向往的多样性。“文化多样性”被定义为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在他们内部及其间传承。文化多样性不仅体现在人类文化遗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来表达、弘扬和传承的多种方式,也体现在借助各种方式和技术进行的艺术创造、生产、传播、销售和消费的多种方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应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原因则是: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应遵循的原则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