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兴趣中收获科学(共6页).doc
-
资源ID:16300447
资源大小:21.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激发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兴趣中收获科学(共6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激发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兴趣中收获科学 儋州市2011年度小学科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林芳婵【摘要】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活动的最佳动力,有着学习兴趣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兴趣的激发作为切入点,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通过科学探究将这种好奇心转化为科学兴趣,使之真正发挥学习的原动力。可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关键词】 情境 兴趣 游戏 学生 探究一、 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科学课的学习活动中, 我教学的学校是所农村小学,初来到这里的时候,我怀着年轻教师所具备的“热血”想给农村的孩子们好好的传授知识。让他们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可是在第一堂科学课后,我惊呆了,为什么科学课上没有一个学生是认真听讲的?对于实验他们一点兴趣都没有呢?课后在我的问话中才得到答案。有个学生告诉我:“以前的老师说,我们只要学好语文和数学就好了,科学是副科。”所以即使有老师上科学课也是照本宣科,学生对此一点兴趣都没有。为此我要应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全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有趣的科学课中来。1、创设认知冲突情境。科学教学情境的特点和功能,主要在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唤醒学生的探究欲望。当呈现给学生的认知与先前的经验不一致时,他们往往产生认知冲突,不知选择哪个好,心理由此而产生的困惑和不解,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了解空气一课中,教师取出一个装满水的水槽、一个玻璃杯和一张画了画的纸,说:“我把纸放进杯子,然后再把杯子倒过来,整个杯子倒扣在这个水槽中,你猜猜会怎样?”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纸会湿的。”有的学生很担心地说:“老师,你可以给杯子加个盖,这样纸就不会湿了。”教师接着说:“如果我说纸不会湿,你信吗?”学生有的说信,有的直摇头。当看到教师将纸放到杯子底部,然后整个杯子倒扣在水槽中,过一会后拿起杯子,让一个学生上来取出纸检验,发现纸确实没有湿。学生都很惊讶:“啊?纸怎么没有湿?”正是学生看到的现象(纸没有湿)与自己的已有经验(纸会湿)发生了冲突,学生才具有了要探究个究竟的欲望。由此,我们不难得出,不管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问题导入,都应尽量使学生能从现象的表征触及到现象的本质。创设情境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视觉现象与已有经验之间的冲突,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科学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重要环节,它是科学探究的起点,不仅决定学习的内容,而且决定了科学探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在认知上产生了不平衡感,心理上会产生一种不和谐的感觉。这样,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会想尽办法努力消除这种不和谐的感觉,使认知重新平衡。如: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学生开始猜测、关注的都是马铃薯本身的大小影响了它的沉浮,但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渐渐地达成了“到底是什么影响了马铃薯的沉浮”的共识。当老师把两个马铃薯都放在第一个水槽里,马铃薯都浮起来了;把马铃薯都放在第二个水槽里,马铃薯却都沉了,然后问学生:这是为什么?此时学生便开始将思维转到了水的问题上,指出:因为两个水槽的水不一样。接着老师再紧追着问:“你怎么知道?”从而引发探究问题。3、创设游戏、魔术情境。让学生投入到其中。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动力,而创设游戏情境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满足学生认识和身体需要的轻松自由的学习活动。如:在教学被压缩的空气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玩一个“用注射器做的空气枪”的游戏,学生玩后引发出一个个问题:“空气枪里子弹为什么会射出去的”、“空气枪是怎么制作的”、“空气枪里的子弹能不能射得更远些”通过一个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游戏,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并能维持这样的学习动机进入更深入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都投入到科学课中来获取知识。二、引导学生自己制定、选择探究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制定研究计划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际教学中,教师会发现学生热衷于观察、实验的操作过程,而对于探究计划的制定却兴趣不大,并且往往不能很有耐心地坚持把计划制定完整。因此,教师必须先激发学生制定探究计划的动机,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制定计划。1、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制定探究计划的重要性。在组织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制定探究计划的重要性。如四年级第二单元是教材对学生提出的第一次正式要求制定的书面探究计划,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制定一份合理、周全的探究计划的重要性。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师在一杯水里连续加几勺食盐,这样一直加下去,食盐会怎样?引导学生思考:食盐能无限地溶解在这杯水里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对溶解的初步认识,他们会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设问:如果你认为不会,那么这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呢?学生进行猜测,回答各不相同,那怎么办呢?问题产生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探究活动的开展指引了方向。接着教师告诉学生制订计划就必须“事先想”,“想好了再做”。有了问题,我们就得思考一下具体做哪些工作?如进一步明确问题、准备材料、确定方法步骤等。为使探究活动更具目的性、计划性,我们把“事先想”的内容记录下来,想好了才能更好地做。五年级的教材上不断出现探究计划的制定,教师可以在一开始就让学生先了解教材中的一些研究计划,明确制定探究计划是一件必须做的事,也是探究活动顺利、有序进行的保障。大家制定好探究计划后,相互交流、分析、评价各自的计划,对计划进行适当的修改。如:设计种子发芽实验一课中,当学生认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阳光、水、空气、适当的温度、土壤等一系列条件后,问:“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学生纷纷猜想:把绿豆种子放到高温或低温的环境中,种子会比常温下发芽迟;给绿豆种子少浇水,种子不会发芽;没有土壤的绿豆种子不会发芽“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选择相同探究问题的学生组成探究小组,共同完成探究方案。2、自己选择制定计划的方式、任务难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计划的制定。教师通过创设机会,诱发学生“我要学”、“我要发展”的内在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获得教学的成功。在制定探究计划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一个研究问题,自己选择研究的项目,自己制作研究计划的表格,自己选择操作的任务难度等等,通过这样多变、自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张扬学生的个性,充分利用学生的个人优势。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在活动中获取等多的科学知识。例如在教学不同用途的纸中,教师先和大家设定研究目标,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和选择方法,制定好探究计划。有的学生选择“比较纸的吸水性”、选用宣纸、牛皮纸、瓦愣纸、卡纸来研究,将这些纸滴上红墨水,看那种纸吸水快,并且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滴水时要同时滴,水量要一样等;有的学生选择“比较纸的承受拉力程度”进行研究;有的学生选择“比较纸的承受弯曲能力”等等,同时,教师允许学生可以根据能力选择两个或更多的研究项目。由于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他们在制定计划时特别细致、认真,思维十分活跃,神情也十分专注,每个小组都能顺利完成计划的制定,并且在相互交流后对计划做了修订,使之更符合开展实验的要求。三、让孩子在游戏中探索科学,获取知识。一堂科学课单单靠我们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科学课教学内容多,知识面广,知识点多。所以需要我们去扩展课堂,往往这个时候我会带学生进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科学中的知识。例如:在教学磁力的内容后,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你听说过磁力船吗?听起来似乎很神秘。磁力船确实有吸引人的神秘之处,因为至今还没有一艘有实用价值的磁力船在航线上航行呢!不过,本世纪初,在阿姆斯特丹曾经展出过一只小船,里面没有任何动力装置或推进系统,也没有线牵引它,可它能在水池里不停地转圈,令参观者感到惊讶万分是什么力量使得这只小船不停地转动呢?其实道理很简单,这只船是用铁做的,而小船游动的水池子下面有一个放在大平底盘子里的强磁铁。这个大盘子用一个电动机带动,慢慢地转动着,小船就跟着磁铁移动的路线游动。现在,我们也可以玩这个小游戏了。只要找一块软质的木材,削几只不超过4厘米长的小船,在每条小船背面钉进一根2.5厘米长的铁钉;船上面打个小孔插进一根火柴,再折一个纸三角做“帆”,小船就算做好了。把做好的小船放进一只脸盆里,慢慢移动脸盆下面的强磁铁(可用耳机、广播喇叭里的磁铁代替),小船就可以在你的“导航”下,自由航行了。如果几个小朋友各拿一块磁铁,各自指挥自己的小船,可以进行各种有趣的“海战”游戏。 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谈谈心得,谈谈你今天学会了什么?学生的收获都非常大,一个个有说不完的心得和体会。孩子的潜在创造力是无限的,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以分数论“英雄”,而应当主动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护他们的创造力。”三年来的科学教学经历是值得回味的,从科学课的实验中,我获得了“新生”,是它促使我去不断学习,不断进取,同时也把我从应试教育的边缘拯救回来,在如火如荼的科学游戏中,许多新的课题,有待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我愿尽我所能,奋力拼搏。参考文献: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科学课,湖北教育报刊社。3、儿童发展心理学,华师大出版社。4、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