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分类解说(共8页).doc

    • 资源ID:16305893       资源大小:33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分类解说(共8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分类解说意象是诗家写诗、诗评家论诗经常要用的一个术语,也是鉴赏评价一首诗的突破口。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唐代诗评家司空图说:“意象欲出,造化已奇。”(二十四诗品)胡应鳞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可见古人不论诗人还是评论家,都自觉地运用这一诗歌艺术规律提高自己的诗歌层次和评价水准。一、月亮、白云、浮云、夕阳、桑榆 月亮,亦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千百年来诗人们夜深人静,忧思无眠,举首望月,总是用“月”来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唐五代戴叔伦的调笑令:“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白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杜甫的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诗人卧看行云,倦极而眠,借白云曲折的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刘长卿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同时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居在深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从此白云与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白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白云寄托着诗人对刘十六归隐生活的羡慕。 浮云,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夕阳,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登高望远,送目临风,夕阳残照,更能引起无穷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于是乎诗人笔下的夕阳(包括斜阳、残阳等)多给人以失落凄凉、漂泊沧桑之感。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古人常用“夕阳”发思古之幽情。三国演义开篇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李白的忆秦娥词末“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都以“夕阳”写怀古,充满历史沧桑感。古人还常用“夕阳”写男女相思,柳永的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范仲淹的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清朝纳兰性德的点绛唇“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莫不是借助“夕阳”来渲染男女朝思暮想而不得相见的伤感情思。桑榆,原指日落余光所照之处,后喻垂老之年。二、鸿雁、尺素、双鱼、锦书、彩笺、青鸟 鸿雁常借指书信。相传苏武在匈奴牧羊十九年,他把书信缚在雁足之上从北海带回祖国,传递消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有“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没有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词人无发排遣的相思。书信也称为雁书、雁足、鱼燕、尺素、双鱼、双鲤、锦书、彩笺等。 北宋晏几道的诉衷情“人脉脉,水悠悠,几多愁。雁书不到,蝶梦无凭,漫倚高楼。”唐五代王涯秋思赠远二首:“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晏几道的生查子:“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晏几道蝶恋花:“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陆游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晏殊蝶恋花:“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青鸟是传书的信使。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三、松、梅、兰、菊、竹、荷岁寒三友:松、竹、梅。松,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常被看作刚正节操的象征。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花中四君子: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兰、菊、竹。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松树常用来象征孤直的品格。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李白古风:“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魏晋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梅花常被诗人赋予高洁的品格。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元代王冕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发,散价乾坤万里春。”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兰,古代通指香草,包括许多花与叶皆有香味的植物,如泽兰、藿香等,是用来作为熏蒸、沐浴、辟邪之用,而不是观赏。大约到唐代后期,人们发现生于山野溪谷之间,悬崖峭壁之上,有香味的另一类兰草,其花优美,才开始栽种开发。兰花值得观赏的一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兰”“兰草”“兰蕙”这些称谓,才逐渐用来专指我们今天所说的“兰”,也就是国兰。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菊常被诗人们用来表现追求隐逸、不随流俗、坚贞不屈的品格。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苏轼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自陶渊明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东篱”成为菊的代称,岑参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 竹子,被人们认为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董必武病中见窗外竹感赋:“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昭苏万物春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南北朝萧衍子夜四时歌·夏歌:“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此首以莲藕为喻,写女子希望和情人深结同心,永远相爱。 四、梧桐、芭蕉、芳草、落花、丁香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煜乌夜啼:“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总是跟“愁”分不开。梧桐大多表凄苦之情。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明朝夏完淳卜算子·断肠:“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中国古典诗歌中,“雨打芭蕉”也像“梧桐夜雨”一样,令人愁肠百结。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李煜长相思:“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元朝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常喻离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离恨顿生。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春草起兴,表达了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唐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元无名氏朝天子·庐山:“客去斋馀,人来茶罢,叹浮生指落花。楚家、汉家、做了渔樵话”。 丁香,指愁思。牛峤感恩多:“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五、南浦、长亭、西楼、关山、折柳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之如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俩依然。”南宋韩元吉瑞鹤仙·送王季夷:“西风吹暮雨。正碧树凉生,送君南浦。”古来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长期的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驿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别,是陆上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西楼是相思之所。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李煜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白长相思二首:“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折柳,古人送别时有折柳的习俗,因“柳”,是“留”的谐音。后用“折柳”指送别,用“柳岸”指送别之地。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南宋吴文英解连环·留别姜石帚:“正岸柳、衰不堪攀,忍持赠故人,送秋行色。” 六、蟋蟀、捣衣砧、寒衣 蟋蟀,作为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描写蟋蟀的活动规律十分细致。那时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后的惆怅。白居易夜雨:“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这里的“蛩”古书上也指蟋蟀。 捣衣砧,在古典诗歌中常常代表闺妇思念外出丈夫的惆怅和迷惘。秋天到了,远在他乡的丈夫无御寒的衣裳,在阵阵捣衣声中寄托了无尽的牵挂和思念。南朝民歌青阳度“碧玉捣衣砧,七宝金莲杵。高举徐徐下,轻捣只为汝。”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寒衣,和捣衣砧相关,今天民间还有农历十月初一送寒衣的风俗。通过寒衣表现对亲人的关爱和思念。清蒋士铨岁暮到家:“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邻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刘长卿余干旅舍:“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七、羌笛、胡笳、阳关 羌笛是古代出自西部的一种乐器,它发出的声音凄切哀婉,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羌管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李陵答苏武书有“胡笳动,牧马悲鸣”句。张孝祥六州歌头:“笳鼓动,遣人惊。”陆游描写边塞诗常用胡笳声塑造悲壮氛围,表现豪迈气概。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羽箭雕弓,忆呼鹰故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舞,飞落蛮笺。”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送别时所唱歌曲称作“渭城”、“阳关”。出自王维渭城曲“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冯延巳鹊踏枝:“醉里不辞金盏满,阳关一曲肠千断。” 八、黍离、麦秀 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魏晋向秀的思旧赋并序“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许浑登洛阳古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九、柳、东篱、三径、采薇 陶潜宅前植有五棵柳树,故其自号“五柳先生”。后以“五柳”代隐者。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东篱,出自陶潜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借以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三径,隐士的住所,或指家园。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北宋叶梦得水调歌头:“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采薇,借指陷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怀(之五):“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十、鸿鹄、请缨、投笔、逐鹿、长城、楼兰、柳营 鸿鹄,秦末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而起于大泽乡。后以“鸿鹄”喻人有远大志向。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魏曹植鰕篇“燕雀戏藩柴,安知鸿鹄游。”辛弃疾水调歌头:“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请缨,汉武帝欲使南越王归顺,派终军前往劝说,终军请求给他长缨,必缚住南越王带回长安。后用“请缨”指报效国家。魏征述怀:“请缨系南粤,凭轼下东藩。”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投笔,出于班超掷笔从戎事。指弃文从武、建功立业。唐五代祖咏望蓟门:“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近代秋瑾感事:“儒士思投笔,闺人欲负戈”。 逐鹿,比喻争夺政权。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清李秀成抒意二首:“举觴对客且挥毫,逐鹿中原亦自豪”。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十一、沙鸥、鹧鸪、杜鹃、蝉、乌鸦、猿啼、哀鸿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同样表现了居无定所的情形。 鹧鸪,它鸣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后来多用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杜鹃,又名子规、布谷、杜宇、望帝。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多用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李白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叫声最容易触动游子的乡愁乡思,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蝉,在诗人笔下是高洁的象征。由于它栖于高枝,餐风食露,不食人间烟火,所以用它比喻的人,自然是清高的,指餐风饮露的雅士高人。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李商隐蝉:“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十二、琴瑟、红豆、红叶、青梅竹马、虞美人、高山流水、连理枝、比翼鸟、鸳鸯、月老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红叶,代称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虞美人,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诗曰:“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该诗角度新颖,情切动人。 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录。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鸳鸯,比喻不分离的情侣,恩爱的夫妇。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月老,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后来因此称媒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十三、冰雪、豆蔻、梅子、莲、婵娟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豆蔻,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梅子,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怀春。李清照点绛唇:“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十四、黄鹂、燕子黄鹂(黄莺),它善于鸣叫,歌喉圆润,啼叫宛转,歌声优美动听。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因其写春天之美,给人以明快之感,有力地烘托了诗人的欢乐之情。燕子,春天的象征。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通过对燕子啄春泥的描写,渲染出一派融融春光,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展示了词人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相思之情。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十五、水、秋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暗示时间流逝,人生短暂或盛衰兴亡的变化;暗示送别、思乡和愁绪满怀;还可以象征女性和爱情。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水,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十六、梅花落、后庭花、杨柳曲、行路难、霓裳羽衣曲梅花落,曲调名,多以通感的方式描绘遭遇冷落的感觉。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杨柳曲,乐府曲调,即折杨柳。以伤心之词写军旅生活,怀念征人。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霓裳羽衣曲,相传是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主要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专心-专注-专业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古诗词常见意象分类解说(共8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