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区工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共26页).doc
-
资源ID:16312866
资源大小:55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北京昌平区工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共26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北京市昌平区工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目录一、昌平工业发展概况二、昌平工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三、昌平工业“十一五”期间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四、昌平工业“十一五”时期发展要点(一)、高新技术产业(二)、汽车及现代制造业(三)、都市产业(四)、新型建材行业(五)、工业布局五、昌平工业“十一五”发展的主要措施六、昌平区“十一五”期间工业投资项目库七、2020年远景展望八、规划实施“十一五”期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阶段,也是全区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阶段。按照北京市昌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昌平工业要紧紧围绕全区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制造业,构建新的产业群体,到2010年,基本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总量预期目标,为全区建设“和谐宜居新城”及“三个首选之区”建设目标,提供重要的经济、技术和产业基础。为此,特制定本规划纲要。一、昌平工业发展概况(一)经济运行态势良好。2004年,全区现有在地工业企业1686家,完成工业增加值64亿元,同比增长16.3 %,占全区GDP的42%;实现工业税收总额约14亿元,同比增长27.3%,占全区区域税收34.3亿元的41%。完成工业总产值473亿元,同比增长43.6%。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在全区工业中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完成产值190亿元,“北汽福田”完成产值211.9亿元,分别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0.2%和44.8%。2005年,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重点企业变动的影响,昌平区工业生产和效益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与上年同期相比都有所放缓。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65.7亿元,同比下降9.5%。(二)、主要行业初步形成。200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433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1.5%,主要可分为六大类。第一类: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5家,占规模企业总数的5%。200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4.1亿元,占规模企业总量的比重为51.8%。 第二类:都市产业(食品饮料、服装纺织、印刷包装、工艺美术、家具家装、文体用品、塑料制品及家电照明等行业) 102家,占规模企业总数的34%;200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0.9亿元,占规模企业总量的比重为25.6%。第三类:机电业 (主要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62家,占规模企业总数的20.7%。200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8.7亿元,占规模企业总量的比重为8.9%。第四类:基础产业(主要包括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 67家,占规模企业总数的22.3%。200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3.1亿元,占规模企业总量的比重为7.6%。 第五类:电子信息产业33家,占规模企业总数的11%。200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5亿元,占规模企业总量的比重为3.1%。第六类:生物医药产业21家,占规模企业总数的7%。200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7亿元,占规模企业总量的比重为2.9%。(三)、技术进步明显加快。以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生命科学园和北汽福田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有了新发展,对全区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一批重点行业龙头工业企业的技术和装备基本达到国际水平。一批重点企业完成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不断加快,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改造,2004年投资在百万元以上的30个技改项目全部实施,提高了工业制造业的工艺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北汽福田的汽车、北京保温瓶工业公司生产的“鹿牌”保温瓶、北京清华阳光公司生产的“太阳能热水器”和中信国安盟固利公司生产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产品等进入北京市名牌产品行列;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录激光、三一光电子、安泰钢研等国内知名上市公司落户昌平,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 (四)、企业布局得到控制。区域内1686家工业企业由过去散乱分布开始向规划可利用工业基地集群。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产业为主导,科技企业孵化器、投资公司和中介公司等服务体系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北汽福田基地初步形成了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各镇的工业规划用地中己发展工业企业320余家。昌平城南城北地区有工业企业200余家、南部的沙河回龙观地区有工业企业310余家、西部的马池口南口地区有工业企业430余家、东部的小汤山北七家兴寿地区有工业企业480多家,初步形成了几个有一定规模的工业集中区。现有工业企业总占地规模为4.5万亩。(五)、工业发展有待提高。一是地方工业总量依然不足;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链构建溥弱;三是工业布局仍显分散,产业集群度相对较低;四是基础设施配套参差不齐。除昌平园区和少数镇级工业集中用地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具备以外,其它地区企业市政基础设施配套程度普遍较低;五是土地利用率较低;六是部分工业集中用地产业发展方向不够突出;七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低;八是各类社会资源缺乏组织协调,支持工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二、昌平工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一)、昌平区新的功能定位为工业发展指明方向昌平区处于北京的上风上水,区位优势明显,是首都卫星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首都总体规划修编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意见,昌平被定位为城市发展新区,首都高新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和高等教育基地,是北京发展现代制造业的主要载体,也是北京疏散城市中心区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是未来北京经济重心所在。这将为 “十一五”期间昌平工业的发展提供良好契机。 (二)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继续带动工业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中心区和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整体面积近10平方公里,历经多年发展建设,形成了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环境科学、新材料开发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五大产业支柱,吸引了海内外1300余家企业入园。瑞士诺华、日本丰田、富士通、先锋等一批知名企业巳进驻园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三九药业、中科三环、中信国安、北京控股、三一光电子、云南红塔、安泰钢研等国内知名上市公司正在昌平园建设。目前,昌平园基础建设继续完善,形成了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环保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生产研发基地。四家功能齐全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昌平园相继建成和投入使用,十几家投资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金融、法律、保险、审计、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服务,将作为全区工业发展的龙头,继续发挥带动辐射作用。(三)、丰富的智力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昌平区汇集了中国政法大学、石油大学等20多所高等院校以及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等80多家科研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邮电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也将到正在兴建的沙河大学城落户,教育科研机构的发展,将成为昌平工业发展的智力资源库,为“十一五”期间的工业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和支持。中科院产业基地建设和正在筹建的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对促进昌平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四)、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工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城市轻轨、京包快速路等道路建设将使昌平的交通体系更加便捷和完善。南北沙河、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将营造公园式的沿河景观;昌平和沙河两个卫星城旧城改造稳步实施;沙河高教园区建设工作有序进行;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昌平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城市功能渐趋完善,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形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工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一批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热力、污水处理等建设改造重点工程相继竣工;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为企业提供了“七通一平”的投资环境。各镇规划工业用地建设不断发展,成为新的发展空间。全区电信业务全部程控化,宽带、移动通讯等电信新业务迅速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全面覆盖,“网上昌平”初步形成。 昌平的政策环境优越。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和生命科学园享受国家级科技园区的优惠政策。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关于鼓励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关于对全区企业的扶持政策、关于对招商引资中介人的奖励政策、关于对重组引进项目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政策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昌平的投资服务优质高效。实施了全程办事代理制等一系列转变政府工作作风的措施,加大了对政府职能门的考核监督力度,使政府工作人员做到观念上“敬商”,形象上“亲商”,行动上“重商”,营造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三、昌平工业“十一五”期间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主线,落实“强二兴三优一”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总量的持续稳定增长和质量效益的不断提高,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制造业,促进工业布局合理调整,构建昌平新的产业群体,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全面提高昌平工业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全面推进“三个首选之区”建设、构建和谐宜人新昌平,做出积极的贡献。(二)、发展目标1、总量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800亿元,平均年递增率11.5 %。2、结构优化目标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做大做强具有昌平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重点培育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都市工业,加快以北汽福田、三一重工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发展,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汽车及先进制造业、都市工业多点发展的产业格局。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都市产业三大产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从2004年的3.1%、2.9%、25.6%调整到2010年的10%、10%、30%。提高全区工业的综合竞争力。到2010年,将建设成高新技术产业更强、传统产业更优、都市工业更发达、具有首都特色的工业产业新格局。所有制结构调整。到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充满活力的所有制结构新格局;培育20个年销售收入达到和超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企业集团,培育5个年销售收入达到和超过百亿元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工业布局调整。“十一五”期间,按照我区“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带两轴、一城多点”的空间布局,工业发展要通过实现资源整合、合理布局、提升产业集群效应,逐步形成以“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为龙头,“一心两轴多点”为支撑的新的工业发展空间布局。对全区规划工业用地进行全面整合,新引进企业安置在 “一心两轴多点”,老企业逐步向规划工业用地内改造搬迁,形成集团布局。 3、技术进步目标到2010年,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达到80%以上;工业的技术和装备总体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末的先进水平,重点行业龙头企业达到同期国际水平;重点企业基本完成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形成30个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服务质量好的名牌产品;实施重点技改工程100项以上;到2010年,工业万元产值能耗和水耗分别比“十五”末降低10%和20%。4、工业投入目标“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工业投资力度,计划完成200亿元。四、昌平工业“十一五”时期发展要点 “十一五”期间,通过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速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增强昌平工业的整体竞争力,保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力推进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把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做实、做强,强化成果转化和产业基地功能,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科院沙河产业基地和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建设。继续支持北汽福田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品结构,鼓励发展汽车零部件等相关产业,延长汽车产业链。充分利用好各镇符合“两个规划”的工业用地,进一步完善工业用地的配套设施,提高项目的准入标准,区别产业类型和技术层次,集中建设一批新的工业项目。抓住并利用好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有利机遇,积极创新招商引资的思路和方法,重点做好闲置土地资源的盘活利用工作,通过落实产业用地评价办法和产业项目筛选机制,引进一批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低消耗、低污染的优势项目,力争在引进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企业方面实现新突破。通过实施园区建设,实施重组改造和技术升级等重点工程,全面提高昌平工业的整体素质,以信息化支持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主要行业发展及工业布局规划如下:(一)、高新技术产业“十一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以首都科研实力为依托,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 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为重点区域,以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加快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引进100个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100个因产业规模扩大新建产业基地项目,1000个创业型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引进5个大型投资集团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和多个专业从事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产值,将从2004年的190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526亿元,实现年平均递增率18.5。 1、电子信息 “十一五”期间,电子信息行业将成为昌平工业的支柱行业之一。要进一步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和中科院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参与首都北京电子信息产业分工,进一步明确产业基地定位,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电子产品制造业,促进LED高端显示屏、智能化产品、广播电视设备、通信设备等电子设备在昌平园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应用软件,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程度,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为昌平工业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继续发展罗格朗电气、CEC、三五电子等电子信息生产项目,加快软件、网络通讯服务等电子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重点推进中科院产业基地投资1.15亿的海特光电生产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及集成组件、投资0.6亿的中国数字化城市产业基地进行高科技软件开发与生产等项目的加快建设。重点支持中电智能卡有限责任公司、二六三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巴可利亚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英斯泰克视频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高水平建设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园区,以即将建设电子产业专业园良好的配套设施,为成果产业化项目快速发展提供空间和良好的服务,引导优势资源,积极促成一批中小电子信息企业入住和快速成长。培育壮大电子信息、软件等高新技术产品群,形成具有开发、生产、出口辐射功能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体。到2010年,电子信息行业年工业总产值达到80亿,年平均递增率34.5%,占全区工业总量的比重达到10%。2、光机电一体化 “十一五”期间,要抓住昌平机、电、仪等行业的存量优势,通过扩大先进制造技术等新兴产业的规模,促进先进制造技术在机床、微机电产品、电力、仪器仪表、印刷等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水平,优先发展光电子产品系列、先进印刷机械、智能化仪器仪表和医疗设备、先进检测设备等产品,使光机电一体化主导产品达到九十年代中期国际水平。在继续发展环鼎科技、尤梯尔与承重传感器等光机电生产企业的同时,支持昌盛彩虹数码印刷、科力丹迪金属检测设备、佳力佳仪器仪表等项目的加快建设。 3、生物工程与新医药行业 充分发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产业化优势。“十一五”期间,重点开发生化工程、基因治疗等关键技术;发展生物芯片、生物医药、制剂技术等产业化项目。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龙头,继续坚持优先发展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为已经投产企业争取政策等支持,努力为正在进行基本建设的项目创造加快进度、尽快投产的条件,广泛吸引产业化和成果转化项目入驻,扩大总量,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园内为创业型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和支持,加快推进标准实验中心、中试基地、实验动物中心、生物信息技术中心和试剂器械保税仓库等公共平台的建设,不断提高昌平园专业化服务水平,以生物制剂、生物芯片及新医药为重点,着力开发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品,“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建设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生物芯片工程、江中制药、扬子江药业、国际化综合医院等项目,逐步形成从源头创新到临床科研、从生产到医疗用户一条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支持新时代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等一批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企业,培育一批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到2010年,昌平生物工程与新医药行业年工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年平均递增率35.9%,使生物工程及新医药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昌平高新技术支柱产业。4.新材料 积极培育昌平新材料生产多元化的产业体系,实行传统材料产业调整与新材料产业发展相互融合渗透。重点发展高性能的合金制造、复合工艺、表面处理技术等重点技术;重点开发手机用微型电池、锂离子电池及相关材料、稀土磁性材料、金刚石薄膜材料、功能陶瓷材料、轿车用新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产品,以推动昌平新材料行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在继续发展有研亿金新材料、西普耐火材料、安泰钢研超硬材料的同时,重点支持中信国安盟固利“锂离子二次电池”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基地建设、海科华昌在新型材料的研发与生产。(二)、汽车及现代制造业“十一五”期间继续支持北汽福田、摩比斯中车、紫鑫汽配等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企业发展,加速我区汽车生产基地建设。北汽福田优化产品结构,发展全系列客车及SUV、RV等乘用车为主体的汽车及零部件产品,形成以整车带动零部件企业发展的链条,提高系统配套和零部件供货能力,建立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体系。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重点改造升级,要充分利用实施市、区工业布局调整的契机,改造、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效率低的生产企业和落后生产工艺,抓紧进行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和升级。在现有行业结构格局的基础上,逐步向产品轻型化、生产工艺先进化、技术装备精良化、产品高附加值化、生产过程无污染化的方向调整。重点发展工程机械等制造业,培育现已初具规模的三一重工、清华阳光、复盛机械、金万众空调、神雾热能等现代制造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使汽车及先进制造业保持在全区工业总量经济的55%以上。(三)、都市产业“十一五”期间,要充分抓住机遇,依托首都文化、信息、市场等综合资源优势,发展食品饮料业、服装纺织业、印刷包装业、家具家装业等行业,满足人们生活消费需求。到2010年,都市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0亿元,年均递增率13.7%。1、食品饮料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食品饮料产业体系,以“方便、绿色、环保、卫生、营养、保健为前题,重点推广真空冷冻干燥、无菌包装、冷杀菌等先进适用技术在食品饮料行业中的应用,积极开发生产各类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方便食品等。“十一五”期间,重点推进嘉吉亚太食品开发生产等项目建设,继续扶持稻香村、得利斯、老马清真、酸岭肉食等传统品牌的生产发展。2、服装纺织业。要发挥已有的技术和装备优势,通过信息化技术、柔性加工技术等,带动市场开拓、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和商务运作等各个环节,实现行业总体的优化升级。“十一五”期间,重点推进玫而美、绅士等服装生产基地建设,对鄂尔多斯、鹏达制衣、美飒格制衣等现有的服装企业不断改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繁荣产品品种,争创驰名品牌。3、印刷包装业。要适应提升首都城市功能的需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发展设计、印刷、服务一体化的现代印刷包装业,努力实现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精美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从根本上提高出版物和非出版物两大类印刷的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十一五”期间,支持昌盛彩虹数码印刷等项目建设,重点扶持多彩印刷、恒信邦和等印刷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4、家具制造及装饰装修业。要在不断提高设计水平的同时,考虑北京城市功能的特点,在材料的选用上要以新型的环保材料为主,更好地使人民群众的生活个性与首都的整体要求相协调。家具制造与装饰装修业也要走高质量、品牌化、规模化的发展战略,以适应未来都市家居生活的更高需求。“十一五”期间。在继续发展“百强家具”等企业的同时,加快对龙城家具、三毛家具调整产品结构,扩大规模。对都市型工业的发展,将有针对性地采取放开搞活、工商一体、技术创新、扶优创优、集团经营的发展战略,以名牌产品为重点,以大企业为依托,走技术创新之路,同时支持多元化投资,鼓励都市工业同现代化商业的多种形式的结合。使都市工业在缓解城市就业压力、提供劳动力就业市场、为城市运营提供配套服务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四)、新型建材行业“十一五”期间,继续坚持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产业政策,继续做好产品结构调整、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的工作。通过科技创新,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企业,发展新型、绿色建材产品。对于建筑门窗、化学建材、建筑保温材料、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水泥、石材等传统建材产品要在改造中发展,走高档化、规模化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新型节能、环保、绿色高新建材产品,实现昌平区建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重点推进中际华盛、港源建筑装饰等建材企业形成生产规模,实施强尼特、巨龙彩钢、城建亚泰等建材企业的技改工程,带动新型建材行业的发展。(五)、工业布局“十一五”期间,在昌平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框架内,按照我区“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带两轴、一城多点”的空间布局,工业发展要通过实现资源整合、合理布局、提升产业集群效应,逐步形成以“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为龙头,“一心两轴多点”为支撑的新的工业发展空间布局。1、以昌平新城建设为中心,完善工业空间布局昌平新城规划范围内的工业布局,由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中科院产业基地、北汽福田产业基地、马池口埝头工业区组成。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包括中心区、东区。“十一五”期间,昌平园在规划范围内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在中心区利用孵化器、企业闲置厂房等有限空间发展占用空间较少的软件业;东区主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形成汽车电子信息专业园。“十一五”期间,园区内核心主导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的5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在基地内的大型骨干企业中将有30%的企业成为市场引导型企业,70%成为市场需求型企业。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用5年的时间,将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资源共享的在京国家工程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的产业基地,大型仪器检测、测试中心,集中科技孵化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科技成果交易中心。项目位置为:东起八达岭高速公路绿化带,西至原规划京包快速路,北临六环高速公路绿化带,南至马满路。总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3.7平方公里,与沙河高教园区相对应。“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预计总投资100亿元。预计35年内,年销售收入将达到100亿元,税收总额达到5亿元。由科技部政策法规和体制改革司、市科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昌平区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坚持整体规划、分期建设,做到研发、产业化项目用地与配套设施用地比例合理。起步区拟六环路以南、京包铁路以东启动3平方公里,市政基础设施和科研院所建设同步进行,具体进驻的科研院所和研发、产业化项目由筹建领导小组严格审核。“十一五”期间,原中央大型企业工委直接管理的在京国家工程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拟入驻研发和产业化基地的工程技术类科研院所17家(其中5家上市公司),先期准备入驻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43项,投资近38亿元。其中,投资过亿的项目13项。这些项目涉及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控制系统等高新技术领域,多属于原创性研发项目,具有技术关键性强、形成规模产业潜力大、行业市场份额高等特点,符合首都产业发展的环保要求。 中科院产业基地。位于沙河镇规划工业用地范围内,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一是该基地建设已经启动,基础设施配套;二是沙河镇规划工业用地中还有200亩,东侧百善镇400亩工业用地,可辐射发展空间较大;三是科力丹迪等一批企业己经入驻,初步形成企业集群。该基地总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发展的方向是高新技术企业和建立国家级研发中心。北汽福田产业基地。目前已是拉动昌平经济总量的重要力量,“十一五”期间要作为昌平工业布局的重点,继续支持北汽福田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品结构。要对该基地进一步扩大完善,积极引进汽车零部件等相关产业,延长汽车产业链。在空间布局上结合沙河新城的规划,在占地方面给予扶持。马池口埝头工业区。现有规划面积6051亩,已占用5491亩,还有可利用土地560亩。该工业集中区一是有市属水泥厂、红冶钢厂等一批大企业,新建企业已达20多家,有一定的集群效果。二是建成了11万伏变电站、供水厂和部分道路,基础设施基本配套。三是西邻阳坊350亩规划用地,可向其辐射发展,总面积可达到5平方公里,发展空间较大。该区的产业发展方向是现代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都市产业。2、沿两轴辐射发展,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都市产业集群沿京昌高速路(东轴)两侧建成高新技术走廊,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进一步完善昌平园、埝头工业区、沙河规划工业用地、回龙观规划工业用地、生命科学园等已初具规模的工业载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汽车生产基地建设,扶持“三一重工”等现代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启动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建设,形成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业的集群效应。沿立汤路(西轴)两侧,建成都市工业走廊。充分利用兴寿、小汤山、北七家等镇的规划工业用地,重点发展服装纺织、电子信息、印刷包装、食品加工、城市用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的都市工业。3、以规划工业用地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各镇工业集中区发展“十一五”时期,重点镇级规划工业用地要在完善规划的基础上,完成市政基础设施的“七通一平”建设,包括建设7座变电站、2座供暖中心、8座污水处理厂、61000米道路、41000米上水管线、99600米下水管线、19000米供暖管线、45500米供电线路、27500米通讯线路。入驻项目全部达到市区规定的准入标准。到2010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30亿元,实现税收7亿元,年均递增20%以上。小汤山工业开发区: 2006年,搞好二期拟扩1000亩的规划审批,建设3.5万伏变电站;到2010年,再引进20家企业。北七家规划工业用地: 2006年,建设好东区的市政基础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到2010年,将企业孵化器做大做强,同时,完成现有企业的重组改造建设工作,再引进落地建设项目15家以上,实现孵化企业100家以上。宏福创业园: 2006年,建设好11万伏电站;以北邮信息园和修正药业公司为两大企业集团,搞好高新技术和生物制药两大领域的重组、改造及延伸;力争用34年时间,全面建设好北邮信息园,力争用23年时间,搞好修正药业集团的重组、扩张。回龙观规划工业用地: 2006年,建设好3.5万伏变电站及污水处理厂;完成二期工业用地规划审批。20062007年,集中抓好嘉吉亚太食品等企业集团入驻建设。沙河规划工业用地: 2006年,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20062007年,集中抓好中科院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再新入驻78个高新技术企业。马池口规划工业用地: 2006年,建设污水处理厂,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重点做好占地1996亩的美国工业园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20062008年,总投资12亿元的6个大型企业入驻美国工业园;20062007年,进行神雾热能、万特福二期建设。南口规划工业用地:2006年,建设3.5万伏变电站及污水处理厂,完成西区3450亩地的规划审批及相应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20062007年,重点发展以远通制管公司为龙头的市政工程产品基地,引进入驻建设企业45家。崔村规划工业用地: 20062007年,完成新区4000亩的规划审批,同时,做好3.5万伏变电站及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空间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流村规划工业用地: 20062007年,完成向东南(即:原上、下店工业大院)的扩规1200亩工作,做好3.5万伏变电站及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完成博然制药、北锅恒轮能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二期的重组、改造工程。兴寿规划工业用地: 20062007年,完成1650亩(控规已批746亩)的规划工作,做好集中供热厂及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完成在建项目、建成企业的二期重组改造及老企业的改造工程。阳坊规划工业用地: “十一五”期间,完成东区800亩的规划工作,做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使其成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集中地;南区抓好现有企业二期的重组、改造工作。严格项目准入标准,引进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北区抓好现有企业的重组、改造工作。五、昌平工业“十一五”发展的主要措施(一)建立促进昌平工业发展的区域领导体系 一是建立昌平工业发展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主管区长负责,区综合部门和有关单位参加,加强区政府有关部门、各工业园区、各镇、各企业之间的协调。二是成立昌平区工业发展领导协调小组,统一指导协调区域内的中央直属企业、市属企业、区镇工业企业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发展。(二)、研究制定和落实各项促进工业发展配套政策一是研究制定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基地建设扶持政策;二是研究制定对工业纳税大户、引进重大工业项目的中介人的奖励政策;三是研究制定工业企业技术进步、企业改革等鼓励政策。落实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国家、北京市及昌平区颁布的税收、行业和人才等优惠政策。引导工业企业增加总量,发展高端。(三)营造有利于工业改革和发展的环境 一是加快完善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为入驻昌平的工业企业提供便利的交通与良好的环境;加大环境治理投入,努力建设绿色、宜人的投资环境,增加昌平吸引力。二是转变工作方式完善服务手段,要不分隶属关系不分所有制形式加强对全区工业企业的服务,为工业发展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三是建立创业风险投资机制,解决高科技企业的创业启动资金,吸引更多的高技术人才在昌平创业,营造高新技术在昌平实现产业化的良好环境。四是建立昌平工业发展资金,以贷款贴息和投资的形式,专项用于工业发展。(四)、高起点开展招商引资资产重组 一是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大引进力度,促进产业与产品优化升级;充分利用国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发展昌平工业,加强与在京各部门的联系,加强与在京高校、院所及军工单位的合作,加强与市属单位的人才交流。 二是以盘活存量为重点,着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抓住新一轮产业重组的机遇,推出一批可利用资源,寻求合作。三是加强对昌平工业的宣传,编制昌平区工业投资指南,积极参与大型招商引资活动,使更多的投资与创业者了解昌平、投资昌平、落户昌平。(五)、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重点培养、选拔一批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擅长于资本运作、具备技术带头人能力、具有驾驭市场能力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制定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二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通过培训、交流,提高信息技术在企业资金、物流、信息等方面管理中的应用水平;要通过产业转移、技术渗透、资产重组,加速信息技术与各行业专业技术的融合,有效加速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三是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快中关村兴业生物医药创业园孵化大楼建设,完善北控科技大厦、昌科航星孵化器、昌科晨宇孵化器功能定位,建设昌平技术成果转化平台。组织和支持一批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动一批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一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壮大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 (六)、继续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抓住全市产业调整的大好时机,结合北京市对昌平区的功能定位,以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低消耗、低污染产业为方向,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工业产业布局的调整。二是调整所有制结构,努力实现国有、集体资产向优势产业集中,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资金向优势产品集中。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实现股权多元化,全面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三是建立劣势企业退出通道,加强对全区工业企业的运营监测,依法对资不抵债的企业实施破产,引导企业资产向优势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七)加强基础工作,强化企业管理 “十一五”期间,要全面贯彻国家及北京市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引导企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加强以财务、成本、质量为重点的基础管理。大力降低成本费用,加快资金周转,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努力使全区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不断提高。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重点规范成本核算,合理计提折旧,按标准预提和摊销费用,将企业的经营成果建立在科学合理、可靠的基础之上。六、昌平区“十一五”期间工业投资项目库(见附表)为了增加工业总量,调整经济结构,“十一五”期间推出第一批工业项目库,这些项目有的是在建的、有的是引进还未开工的,项目具有可行性,前景很好。七、2020年远景展望到2020年,昌平工业将有一个较为合理的总量,工业增加值占全区总量的60%以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制造业由快速增长到平稳增长的发展阶段。存量企业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实现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大型企业和名牌产品在北京市占有重要份额,经济结构得到决定性的调整;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生产、都市工业四大产业格局;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昌平工业,为昌平区的城市化进程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八、规划实施工业发展规划报区政府审批后,区工业局将按照规划内容和要求,整体推进,重点突破,逐一加以落实。努力实现工业总量、结构调整、布局调整、技术进步等规划目标,为昌平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昌平区工业局 二六年三月十日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