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共7页).doc

    • 资源ID:16313771       资源大小:4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共7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结构1.通俗的解释:信息是人们关心的事情的消息或知识2.某则消息或知识只有对接收者的行为或思维活动产生影响时,才能称为信息。3.我们把信息的发生者称为信源,信息的接收者称为信宿,传播信息的媒介称为载体。4.信息循环是信息运动的基本形式。5.信息与数据6信息的主要特征(1. )可传输性(2)可存储性(3).可加工性(4.)共享性(5).时滞性7 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概念:(1.)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一类学科的总称。(2.)信息技术是关于信息的产生、发送、传输、接收、变换、控制等应用技术的总,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处理功能的技术。8.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即”3C“技术。9.现代管理的核心是决策。决策过程包括发现机会或问题、明确目标、探索方案、预测与评价、抉择等阶段。10.决策的基础是信息,决策形成过程也是信息的收集、加工、分析和利用以及新的信息的形成过程。11.企业中的物流是单向的,而信息流是双向的。12.信息的总项数用nc表示,在规定的期限内其中发生变更的项目数用nt表示,则定义此类信息的稳定系数为:kt=1-nt/nc管理信息计算稳定系数的规定期限一般为一年。若kt>=0.85,则此类信息称为固定信息;若0.6<kt<0.85,则此类信息称为相对固定信息;若kt<=0.6,则此类信息称为流动信息。13企业中各种规划、计划、合同、定额、标准、工艺文件、设备技术文件,以及某些统计报表、数据、属于固定信息或相对固定信息。14.计算机辅助管理发展的四个阶段(1. )事务处理(2)系统处理支(3)持决策(3)综合服务15.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组成1.计算机硬件系统 2.计算机软件系统 3.数据及其存储介质4.通信系统5.非计算机系统的信息收集、处理设备、6.规章制度7.工作人员16.信息存储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基础。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存储子系统可以分成三大部分:数据库系统、模型库系统和知识库系统。17.企业管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战略计划、管理控制计划、业务计划和控制。18.集中式系统的主要优点是:(1. )信息资源集中,管理方便,规范统一。(2. )专业人员集中使用,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作用,便于组织人员培训和提高工作。(3. )信息资源利用率高(4. )系统安全措施实施方便 这类系统的不足之处:(1. )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提高,集中式系统的复杂性迅速增长,给管理和维护带来困难。(2. )对组织的变革和技术发展的适应性差,应变能力弱。(3. )不利于发挥用户在系统开发、维护、管理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精神。(4. )系统比较脆弱,主机出现故障可能使整个系统停止工作。19根据客户机与服务器在系统中所承担的数据处理任务,C/S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型:(1. )分布式显示型(2)分布式逻辑型(3)分布式数据管理型(4)分布式数据文件型20分布式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 )可以根据应用需要和存取方式来配置信息资源。(2. )有利于发挥用户在系统开发、维护和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系统对用户需求变更的适应性和对环境的应变能力。(3. )系统扩展方便,增加一个网络结点一般不会影响其它结点的工作。(4. )系统的健壮性好,网络上的一个结点出现故障一般不会导致全系统瘫痪。 分布式系统的不足之处有:(1. )由于信息资源的分散,系统开发,维护和管理的标准、规范不易统一。(2. )配置在不同地点的信息资源一般分属管理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3. )各地的计算机系统工作条件与环境不一,不利于安全保密措施的统一实施。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导论1. 系统方法的主要原则是:(1)整体性原则。(2)分解-协调原则。(3)目标优化原则。2. 目标优化对简单系统来说是求“最优解”,对复杂系统来说求的是“满意解”。(判断题)3. A.D霍尔所提出的系统工程三维模型描述了复杂系统建设方法的一个总体结构。4. 任何系统均有其产生、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换代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6. 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以下阶段:(1)系统分析,(2)系统设计,(3)系统实施7. 系统运行时发现的错误约2/3产生于系统分析与设计,其余约1/3出自系统实施阶段.(判断)8. 结构化方法的主要原则:(1)用户参与的原则,(2)“先逻辑,后物理”的原则,(3)“自顶向下”的原则,(4)工作成果描述标准化原则第三章,系统规划1. 规划,一般是指对较长时期的活动进行总体的、全面的计划2. 人、组织管理与技术是信息化生产力的三个重要因素 3. CSF方法的步骤:(1)了解企业(或MIS)的战略目标,(2)识别所有成功因素,(3)确定关键成功因素,(4)识别性能指标与标准4.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法)是为了指导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而建立的一种规范方法5. BSP法论的基本出发点是:(1)一个信息系统必须要支持企业的目标,(2)一个信息系统的战略应当表达出企业中各个管理层次的需求,(3)一个信息系统应该向整个组织提供一致性的信息,(4)一个信息系统应当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改变时保持工作能力,(5)一个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应由总体信息系统中的子系统开始实现6. 数据类,是指支持企业所必需的逻辑上相关的数据7. 识别数据类:存档类数据,事务类数据,计划类数据,统计类数据8. 用字母C和U来表示哪个过程产生该数据和哪个过程使用该数据9. 落在系统方框外的那些U表示对数据流的应用,用箭头表示数据从一个系统流向另一个系统10. 为什么需要识别子系统?() 由于主要的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复杂,每个主要的系统需要由其他系统产生的信息分解后能使关系简单、明确。() 并不是在一个分系统中的所有过程数据类都需要马上给予高优级支持。() 任务给定的系统往往过大,不能一次实现,而是一步一步完成的,或者说是一个子系统一个子系统来实现的。14. 收费法是把信息系统资源的费用分摊给用户的一种会计手段。第四章1.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活动有:系统初步调查、可行性研究、系统详细调查、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1. (简答)系统分析工作的特点:1.工作内容涉及面广、不确定性大2.系统分析工作主要面向组织管理问题,工作方式主要是和人打交道3.系统分析工作的主要成果是文件4.系统分析工作追求的是有限目标。2. (问答题)为什么系统分析工作追求的是有限目标?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由于用户单位各部门各类人员的信息需求和目标的多样性,有些目标和需求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而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长期任务,不是一次项目开发所能全部完成的。因此在一次系统开发中,系统分析工作实现的目标是有限的。3. 数据流图的基本组成有:外部项、加工、数据存储、数据流。4. 数据词典描述的主要内容有:数据流、数据元素、数据存储、加工外部项。其中数据元素是组成数据流的基本成分。5. 基本加工:数据流图中所有不进一步分解的加工。6. 基本加工的工具有:1.自然语言的文字叙述。2.结构化语言。3.决策树。4.决策表。5数学公式。6上诉工具的联合使用。7. 系统分析工作需要收集的信息答题可分为:关于组织的信息、关于人的信息、关于工作的信息和关于环境的信息。8. 收集信息一般的方法有:面谈、调查表、查阅文献和实地观察、实践。9.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有: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营运可行性10.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热包括:1.现行系统概况。2.主要问题和主要信息需求。3.拟建新系统的方案。4.经济可行性分析。5技术可行性分析。6.营运可行性分析。7.结论。11. 详细调查与初步调查的区别:目的不同:初步调查的目的是明确问题和系统开发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目标,论证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详细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楚现行系统的基本功能及信息流程,为新系统逻辑模型提供基础。内容不同:初步调查的重点是了解现行系统的概要情况及外部关系。包括资源情况、能力情况、外部影响情况等。详细调查的重点在于对系统的内部情况更详细和具体的了解,从而可以提供在新系统建设时改进或更换的内容。12. 新系统逻辑模型提出的这一阶段活动的主要工作成果是系统说明书。13. 数据流图绘制主要步骤:1确定所开发的系统的外部项,既系统的数据来源和去处。2.确定整个系统的输出数据流和输入数据流,把系统作为一个加工环节,画出关键图。3.确定系统的主要信息处理功能,按此将整个系统分解差成几个加工环节。4.根据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原则,对上层图中全部或部分加工环节进行分解。5.重复步骤4.6对草图进行检查和合理布局。7和用户进行交流。8.用计算机或其他制图。编辑工具画出正规的数据流图。9将正规的数据流图提交系统分析负责人复审。第五章5.1.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将系统分析阶段所提出的反映了用户信息需求的系统逻辑方案转换成可以实施的基于计算机与通信系统的物理(技术)方案。5.2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从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根据系统分析阶段对系统的逻辑功能的要求,并考虑到经济、技术和运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和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技术方案,合理选择计算机和通信的软、硬件设备,提出系统的实施计划,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5.3系统设计的依据(1)系统分析的成果;(2)现行技术;(3)现行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的标准、规范和有关法律制度;(4)用户需求;(5)系统运行环境。5.4书109页HIPO分层图(2层)。5.5信息处理的方式来看主要有:批处理方式(batch processing) 联机处理方式(on-line processing)。分布式系统都是以网络方式进行相互通讯。 5.6软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原则(1)分解-协调原则;(2)信息隐蔽、抽象的原则;(3)自顶向下的原则;(4)一致性原则;(5)面向用户的原则。5.7所谓模块化,简单地说就是把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模板,每个模板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然后将这些模块汇集起来组成一个整体(即系统),用以完成指定功能的一种方法。5.8快内组合和块间耦合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原则。P117 图5-11.模块之间的耦合形式。5.9 P118表5-1.模块之间四种耦合方式的比较 图5-12.模块内部的组合程度比较5.10 P120 表5-2.模块内部的七种组合形式的比较5.11 系统的深度表示系统结构中的控制层数,宽度则表示控制的总分布,即同一层次的模块总数的最大值。5.12 一个模块控制的直属下级模块的个数称为改模块的扇出;反之,一个模块的直接上级模块的个数称模块的扇入。5.13 模块的作用范围是指受该模块内部的一个判定影响的所有模块的集合,只要某一模块中含有一些依赖于这个判定的操作,那么该模块就在这个判定的作用范围之中,如果整个模块的全部操作都受该操作的影响,则这个模块连同它的上级模块都在这个判定的作用范围内。模块的控制范围包括该模块本身及所有的下属模块的集合。控制范围完成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它与模块本身的功能并无多大关系。5.14 一个“好”的系统设计中,对于模块的控制范围和作用范围,存在着下面两条规则:(1)所有受模块M的一个判定影响的模块应从属于模块M,即对任何一个内部存在判定调用逻辑的模块,起作用范围应是其控制范围的子集;(2)受模块M判定影响的模块最好局限在模块M本身或其直属下级没款,即做出判定调用的模块与属于该判定作用范围的模块在系统的层次上不能相隔过远,否则会增大模块间的块间耦合。5.15 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流图一般有两种典型结构,变换型结构和事务型结构。5.16 所谓代码,就是用来表征客观事务的实体类别,以及属性的一个或一组易于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特定符号或记号,它可以是字符、数某些特殊符号或它们的组合。5.17 代码的作用:(1)标识作用;(2)统计和检索作用;(3)对象状态的描述作用。5.18 代码设计的原则:(1)适应性;(2)合理性;(3)简明性;(4)系统性;(5)稳定性;(6)可扩充性;(7)标准化;(8)便于识别和记忆。5.19 无含义码分顺序码和无序码;有含义码分系列顺序码、数值化字母顺序码、层次码(适用于线性分类体系)、特征组合码和复合码。5.20 代码的校验(计、单)校验码又称编码结构中的校验位。5.21 P134137 看 “范式”。6.1 系统实施的前提条件 系统实施工作必须在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工作完成后,严格按照系统开发文档进行。系统实施是以系统分析和设计文档资料为依据的。系统实施的主要活动 系统开发工作沿着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逐渐推进,经过详细设计阶段后便进入系统实施阶段,这一阶段有编码、系统测试、系统安装盒新旧系统转换等主要活动构成。6.2 P1566.3 P157 图6-1.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6.4 顺序结构(SEQUENCE结构)表示含有多个连续的处理步骤,按程序书写的先后顺序执行。6.6 结构化程序设计中的GOTO语句6.7 标识符是作为文件名、变量名、常量名、函数名、程序名、段名和程序标号等用户定义的名字的统称。6.8 标识符的命名应注意以下几点:(1)命名规则要在整个程序中前后一致,不要中途变化,给阅读理解带来困难;(2)命名时一定要避开程序设计语言的保留字,否则程序在运行中会产生莫名其妙的错误;(3)尽量避免使用意义容易混淆的标识名,如VALUE与VALUES作为两个变量比较容易混淆。6.9 注释是程序编写人员与程序阅读人员交流的重要手段。包括序言性注释和解释性注释。6.10 进行程序注释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释一定要在程序编制中书写,不要在程序完成之后进行补写;(2)解释性注释不是简单直译程序语句,而是要说明程序段的动机和原因,提供的是从程序本身难以得到的信息,说明“做什么”;(3)一定要保证注释与程序的一致性,程序修改后,注释也要及时做相应的修正,因为不正确的注释,比没有注释更糟糕。6.11 系统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源程序,而应是整个软件,它把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以及程序设计各阶段的开发文档,包括需求规格说明、概要设计说明、详细设计说明以及源程序,都作为测试的对象。6.12 测试的目的就是发现软件的错误。6.13 系统测试的基本原则:(1)测试工作应避免由原开发软件的个人或小组来承担;(2)设计测试方案时,不仅要包括确定的输入数据,而且应包括从系统功能出发预期的测试结果;(3)测试用例不仅要包括合理、有效地输入数据,还要包括无效的或不合理的输入数据;(4)不仅要检验程序是否做了该做的事,还要坚持程序是否同时做了不该做的事;(5)软件中仍存在错误的概率和已经发现错误的个数是成正比的;(6)保留测试用例,作为软件文档的组成部分。6.14 对软件进行测试主要方法为:人工测试(包括个人复查、走查和会审)和机器测试(包括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6.15 系统测试的步骤: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P175 图6-15.系统测试的步骤。6.16 在单元测试前必须通过编译程序检查并改正所有语法错误。进行单元测试是采用白盒测试的方法。6.17 辅助模块有两种,一种是驱动模块,用以模拟被测模块的上级调用模块;另一种是桩模块,用以被测模块的下级被调用模块。6.18 (1)非增式测试:在对所有模块分别进行了基于辅助模块的单元测试以后,按程序结构图,将所有模块联接起来,报联结后的程序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测试;(2)增式测试:增式测试实际上是把单元测试与组装测试结合起来。每次测试把下一个待测试的模块与已测试过的那些模块结合起来进行测试。6.19测试用例设计技术:逻辑覆盖法、等价类划分法、边值分析法、错误猜测法、综合测试法。6.20 等价类划分法属于黑盒测试方法,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的情况下,只根据程序的规格说明设计测试用例。6.21 所谓最佳效果是:通过较小的测试成本把未暴露的错误降低到最低。第七章 系统维护与管理1.系统维护的目的就是保证管理信息系统正常而可靠的运行,并能使系统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以充分发挥作用。2.系统维护工作的内容:系统应用程序维护、数据维护、代码维护、硬件设备维护。3.系统维护的类型:纠错性维护(诊断和修正系统中遗留的错误);适应性维护(为了使系统适应环境的变化);完善性维护(满足用户不断提出的要求);预防性维护;根据对各种维护工作分布情况的统计结果,一般纠错性维护占21%,适应性维护占25%,完善性维护达到50%,而预防性维护以及其它维护仅占4%,可见系统维护工作中一半以上的工作是完善性维护。4.系统维护工作的特点:采用结构化开发方法与否对系统维护工作有极大的影响;系统维护具有很高的代价;系统维护工作对维护人员要求很高;系统维护工作的对象是整个系统的配置;系统维护中经常遇到问题5.影响系统可维护性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可理解性(表现为对外来读者理解系统的结构、接口、功能和内部过程的难易程度);可测试性(对系统进行诊断和测试的难易程度);可修改性(对系统各个部分进行修改的难易程度)6.维护就意味着对系统进行修改,修改对于系统来说是有副作用的,即由于修改而出现的错误或其它不合要求的行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对源代码的修改可能会引入新的错误,一般可以通过回归测试发现这类副作用;第二,对数据结构进行修改,可能会带来数据的不匹配等错误,在修改时必须参照系统文档中关于数据结构的详细描述和模块间的数据交叉引用表,以防局部的修改影响全局的整体作用;第三,任何对源程序的修改,如不能对相应的文档进行跟新,造成源程序与文档的不一致,必将给今后的应用和维护工作造成混乱。7.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信息系统质量的两个最重要的性能要求8.提高系统可靠性的主要途径是使系统具有容错能力,要具有这种能力,系统应具有如下三方面的功能:一是故障约束功能,二是故障检测功能,三是故障恢复功能9 实用的可靠性技术有一下几种:设备冗余技术、负荷分布技术、系统重新组合技术、数据冗余校验技术、系统数据保护与恢复技术、系统动态检测 诊断 自动校正软件。10.技术性安全措施是指通过与系统直接相关的技术手段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11.防止对系统资源非法使用的主要途径是用户身份的确认与检验。信息资源的安全行分为动态安全性和静态安全性,动态安全性是指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取操作过程种的控制措施,静态安全性是指对信息的传输、存储过程中的加密措施。12.信息系统工程的组织和管理与一般的工程系统或项目相比,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人不仅是系统开发的主体,也是系统运行的主体,且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效果要受到硬件设备、应用软件、用户、信息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管理工作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信息系统的开发既具有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又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征系统开发的成果除了硬件设备以外,主要的构成成分是不直观的逻辑部件,因此质量的保证、进度的控制都有一定的难度人为因素对系统开发工作的效果影响很大。针对以上特点,信息系统开发计划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制定计划、建立组织、人员的配备与培训、资源保证、指导与调度、进度控制、资金管理、成本控制以及质量检验等工作。13.系统开发的组织机构:在建立开发组织时,一点要注意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的特点,一方面要将具体的责任、权利和效益落实到人,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减少开发人员彼此工作的接口联系。14 系统开发的组织结构方式有基于职能的组织结构(开发人员按系统开发中的各项工作职能划分成专业小组)和基于任务的组织结构(将开发人员按任务划分成小组,小组全体成员自始至终完成该任务的各种工作)。15.软件维护人员是在系统各种开发人员中要求最高但同时又是信息系统中最缺乏的人才。16.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机构有功能组织、产品组织、矩阵组织三种基本形式。第八章 系统开发方法的发展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存在的问题: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是劳动密集型的,绝大部分工作仍然是靠人工做出的系统开发的整个工作费时过长,难以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对用户需求的变更不能做出迅速的响应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各阶段的工作是基于一种假设维护工作繁重专门人才紧缺。2.用户获得应用软件,通常有三条途径:用户使用功能很强又容易使用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工具来开发所需要的应用软件这种工具通常称之为第四代语言当某些用户感到第四代语言技术性太强,使用较困难时,可以聘请顾问或系统专职开发人员一起工作,共同开发合适的应用软件从外部购进用户所需的应用软件包。3.企业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三种方式:当应用方面的需求可以明确提出并且预计某种需求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保持稳定时,可采用生命周期法来进行系统建设采用原型法,原型法的基本思路是用户与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合作,根据用户提出的最基本的问题和想法,先很快建立一个应用软件的骨架作为应用开发的实验模型。原型法是传统方法和用户开发相结合的方法。用第四代工具开发整个应用软件,无需使用程序设计员。4.建立模型系统的基本步骤:第一步明确用户基本信息要求,第二步建立初始的原型模型系统,第三步使用原型系统,进一步明确用户需求,第四步修改和完善原型系统5.继承性是类层次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超类和子类之间共享数据和操作方法的机制。继承性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区别于其他语言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其它语言所没有的特性6.多态性是不同的对象收到同一消息可产生不同的结果7联编是指把一个过程调用和相应调用而需执行的代码加以结合的过程,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中,联编是在运行前即编译期间进行的,叫静态联编;动态联编则是在运行当中进行的,因此一个给定的过程调用和代码的结合直到调用发生时才进行。8.面向对象分析(OOA)是面向对象方法在系统分析阶段的应用。OOA=对象+分类+继承+基于消息的通信;面向对象分析主要由 标识对象、标识结构、定义主题、定义属性与实例连接、定义服务与消息连接5个步骤组成1. 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2. 阶段3. 主要活动4. 系统规划5. 战略规划6. 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发展战略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战略7. 需求分析8. 对组织为实现目标的信息需求进行总体分析,确定系统总体方案9. 资源分配10. 估计系统所需资源,根据应用环境和资源条件确定资源分配方案11. 系统开发12. 系统分析13. 系统初步调查,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系统详细调查,开发项目范围内新系统逻辑模型的提出14. 系统设计15.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处理过程设计、数据存储设计、计算机系统方案选择16. 系统实施17. 软件编程和软件包购置、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购置与安装调试,系统测试,新旧系统的转换18. 系统运行与维护19. 系统运行的组织与管理、系统评价、系统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20. 系统更新21. 现行系统问题分析、新系统的建设2.MIS规划 的三个阶段:战略计划组织信息需求分析资源分配3.BSP法的主要步骤:定义企业目标定义企业过程定义数据类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4组织战略集 MIS战略集 MIS战略规划过程 MIS战略规划过程略图9.在面向对象分析中结构分为分类结构和组装结构,分类结构针对的是事物的类别之间的组织关系,组装结构则对应于事务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系统目标系统约束系统战略计划使命 目标 战略其他战略性组织属性专心-专注-专业

    注意事项

    本文(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共7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