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共27页).doc
-
资源ID:16321762
资源大小:129.50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沪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共27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单元目标分析年 级五 下单 元第 四 单 元教师姓名单元名称热爱祖国单元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语音,积累词语表中的词语。2、阅读中结合语言环境品味词句。用查工具、联系上下文、了解写作背景和比较句子等方法理解词句的含义。3、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阅读课文,体会爱国情怀,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单元重点1阅读中结合语言环境品味词句。用查工具、联系上下文、了解写作背景和比较句子等方法理解词句的含义。2阅读课文,体会爱国情怀,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单元难点1阅读中结合语言环境品味词句。用查工具、联系上下文、了解写作背景和比较句子等方法理解词句的含义。2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课题16 长江之歌学科语 文年级五下教时1教时教师教学目标1、读准“哺育、乳汁、荡涤、磅礴”的读音,指导书写“磅礴”。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3、利用收集的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4、知道课文通过对母亲河长江的描写与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教学重点体会长江磅礴的气势及母亲般的情怀。教学难点体会长江磅礴的气势及母亲般的情怀。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讲)学生活动(练)调整意见引入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上课之前,老师想给小朋友念几句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2、师:这三句诗描写的都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4、板书课题,听老师背诗。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5、师小结:一个“歌”字,不仅告诉我们这是一首诗歌,一段歌词,更是一曲歌颂长江的壮丽篇章。3、观看长江之歌资料片。学生齐读课题。谈谈自己的感受。过程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1、轻声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3、出示: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哺(b p)育 乳(r l)汁 荡涤(dí dié)磅(pn pán)礴4、交流作者写法。三、研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长江的赞美、依恋之情。(一) 出示:1、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3、板书:赞美 无穷的源泉依恋 母亲的情怀过渡:从哪儿可以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呢?1、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问:这儿的走和奔能互换吗?为什么?随机看图,指导朗读背诵。2、同样写法的还有这两句,出示: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3、指导朗读背诵。(三)过渡:从哪儿可以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1、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2、谁能用你收集的资料来理解其中的一句诗。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3、什么叫推动新的时代?(1)百万红军渡长江: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4月20日晚发起渡江作战,成千上万只木船,以排山倒海之势,浩浩荡荡,横渡长江。他们在强大炮兵掩护下,击破了国民党军水上障碍,至22日,渡江部队均占领并扩大了滩头阵地。至此,国民党军苦心经营达三个月之久的长江防线完全崩溃,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并于23日解放南京。南京的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对中国22年的统治被推翻。(2)三峡水利工程:播放视频。(3)总结:百万红军渡长江,粉碎了国民的统治,把中国人民带入了光明的新时代,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工程更是将引领我们走向安定,走向富强,走向辉煌的明天!4、总结:哺育是母爱,扶携是母爱,激进更是母爱。 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思考问题。2、指名分句读课文,随机正音。学生练习。(把长江称呼为“你”,用了拟人手法;第二节和第一节结构相同。)2、自由读,同桌合作读,老师引读。(二) 默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1)自由读,交流。(不能,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发源时是一条涓涓细流,所以是优雅地走来。;而当它注入东海时已是惊涛骇浪,一个“奔”字体现了它气势壮观。)多种形式的朗读。多种形式朗读,尝试背诵。“哺育各族儿女”: 长江流域共有14个民族自治州,32个民族自治县。全流域50多个民族总人口约4亿人。“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随机朗读)学生读读补充资料。学生观看视频。朗读: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再读: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课堂总结四、小结复习。1、总结: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五、拓展作业。 齐诵诗歌2、小组合作,表演。可以朗诵,也可以歌唱。3、齐唱长江之歌1、背诵课文。2、利用收集的资料,用拟人的写作手法写几句赞美长江的诗句。板书设计16、长江之歌赞美 无穷的源泉依恋 母亲的情怀教学札记16 长江之歌(课后练习)一 辨析组词。采( ) 概( ) 哺( ) 源( )彩( ) 溉( ) 浦( ) 原( )二 造句。赞美_ 课题17 登泰山观日出学科语 文年级五下教时1教时教师教学目标1能自主地学习不认识的字,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词汇。2学习写游记,通过时间和地点这两条线索来描绘景物,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和体会泰山的“高、美、险”的特点,感受日出前后天气的变化。3领略五岳之尊的神秀壮丽,开阔胸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陶冶情操。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泰山的语句。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语句进行复述性的说话。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讲)学生活动(练)调整意见引入一、导入学习1、出示几幅泰山风景图片。2、师: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来到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泰山,一起登上泰山观看日出。3、出示课题:17 登泰山观日出学生简略介绍泰山。学生齐读课题。过程二、初读课文 出示要求:(1)依据课题,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2)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读了“登泰山”和“观日出”这两部分内容之后的感受。板书:雄伟、壮丽三、研读课文(一)品味词句,感受一下泰山的雄伟。1、请学生读课文16小节,思考:作者分别在什么时间,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物?(出示表格)小结:课文16节,作者以时间、地点的变化介绍了登泰山时在中天门、对松亭、南天门、日观峰的所见所感。文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句子描述了泰山绮丽的景色。轻声读课文16小节,用“ ”划出登泰山时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4、交流句子,体会泰山的“高、美、险”的特点。(1)出示句子:山势越来越陡,抬头望去,夜色中的整个泰山就像一堵高大的墙顶天而立给人以天有多高,山有多高的感觉。(2)出示句子:我站在亭前向下俯视,虽有浓浓的云雾,但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雪白的棉絮层层叠叠地飘落在山峰中间,有的像长长的绸带悬在空中,有的撞碎在山崖上,像涨潮时的海水溅起无数朵白色的浪花。出示图片。(3)出示句子:猛抬头一看,南天门正在头顶上,山路宽一丈,像一张瀑布从峭壁上直落而下。我扶住路边的铁栏杆,沿着窄窄的石板砌成的台阶,艰难地向上攀登着。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些句子。6、仿照课文第四小节,发挥想象,尝试写比喻句。(任选一句)出示:(1)山势依稀可辨,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有的如( ),有的如( )。(2)云雾不断地扩展着,飘动着,升腾着,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师:雄伟壮丽的泰山吸引了无数的游人,不仅是年轻人,连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被吸引来了。师生合作读。小结:登泰山最大的快乐是在日观峰看日出,那壮丽的景象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现在让我们先领略一下日出时的美景。(二)品味词句,感受一下日出的壮丽。2、指导朗读:作者笔下的日出是美丽的,是壮观的。我们怎样才能把如此美丽的景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3、在音乐中师生合作读有关的句子,体会日出的壮丽。 1、学生默读课文。2、讨论交流。学生读课文,思考。2、同桌讨论并填空。3、在地图上找找作者到了泰山的哪些地方。学生读课文,划句子,交流。理解泰山的“高”。理解泰山的“美”。正音:涨(zhn)欣赏图片。理解泰山的“险”。多种形式朗读。学生自由选择一句练习,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师生合作读。(从其中一位白胡须继续向上攀登)(观看泰山日出图片)1、默读描写泰山日出的句子,圈出日出的过程中,描写天色的变化的词句。四人小组练习朗读,交流。课堂总结四、小结复习1、连一连。东岳 嵩山南岳 华山西岳 泰山北岳 衡山中岳 衡山师:泰山的日出景观真是太奇妙了,读了课文,大家一定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在我国古代,有许多诗人也赞美过这座雄伟壮丽的山,下面请同学们把搜集的有关泰山的诗或诗句进行交流。2、推荐并出示杜甫的望岳,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泰山的宏伟气势。望岳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五、拓展练习师:游览了雄伟的泰山,看到了日出壮丽的景象,你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受要告诉朋友,告诉家人。那就请你来试一试吧!赶快开始吧。赞美景!朗读课文中的优美段落。 为大家介绍泰山的日出。编一首小诗赞泰山。学生准备,交流。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诗或诗句。学生诵读古诗。学生练习。板书设计17 登泰山观日出 壮丽 雄伟教学札记17 登泰山观日出(课后练习)一 写反义词偶而( ) 扩展( )二 载录文中的词语,并选一个造句。 ( ) -_三你知道“五岳”指哪座五指山吗? 东岳()山南岳()山西岳()山北岳( )山 中岳( )山课题18 别了,我爱的中国学科语 文年级五下教时1教时教师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中自觉的复习巩固已学过的字,读准字音,积累“湿润、沿途、悬挂、满盈盈、呈献、放弃、驱逐、毁灭” 8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的含义,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体会作者当时对祖国的依依不舍,以及渴望早日报效祖国的强烈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深入体会“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一句三次出现时分别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深入体会“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一句三次出现时分别表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讲)学生活动(练)调整意见引入一、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郑振铎和写作背景(课件出示)1927年,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4月12日,国民党政府发动政变,进行大屠杀,无数共产党被捕,被杀,本文作者郑振铎,这个爱国的热血青年,积极参与了抗议游行,并发表了给国民党的抗议信,引起很大反响,国民党政府对此恼羞成怒,为避开国民党政府的压迫,郑振铎毅然出国。2、出示课题:别了,我爱的中国。3、作者离开祖国之际,写下了一组感人的文章离别,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从课题中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学生自由朗读补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学生齐读课题。学生简单交流。过程二、整体感知(课件出示)初读课文小建议:(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边读边思考: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在文中出现了几次。(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3、过渡:“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在文中共出现了3次,每一次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让我们边学课文,边体会。三、研读课文(一)学习第1小节1、指名读第1小节,用横线划出作者看到的内容,用曲线划出作者听到的内容。(媒体出示句1)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看着船渐渐地离岸了,船和岸之间的水面渐渐地宽了。(1)老师在句中特别标出了“渐渐地”,谁能再读一读?(2)船渐渐地离岸了,可作者不忍离去,因为码头上有着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作者希望船开得慢点,再慢点,让我们带着这份依依不舍,再读一读。(媒体出示句2)我看着许多亲友挥着帽子,挥着手,说着“再见,再见!”(2)“说着再见,再见!”这能看见吗?作者此时却看见了,这是为什么?(3)作者从亲友的动作中,神情中,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作者舍不得离开他们哪!(媒体出示)我听着鞭炮噼噼啪啪地响着,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的眼泪已经滴在镜面上,镜面模糊了。能用成语来描写这个情景吗?5、小结:作者不忍离开亲友,亲友也不忍离开他呀,可是为了他的安危,亲友们催着他离开,作者体会到了亲友对他的关爱,感动万分!(二)学习24小节2、作者这样对比着写,让你感受到什么?3、小结:祖国是如此美丽,可却被帝国主义的侵占,作者为祖国的前途而担忧。(三)学习第59小节1、出示“作者不忍离了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1)看看课文下的解释条,想想“大时代”指什么?(2)作者应做的工作是什么?2、作者对自己的离开充满自责,他是不是不负责任的人?(媒体出示)(1)作者的决心然而我终将在这大时代中工作的,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呈献我的身、我的心的。(2)作者远行的目的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武器。(3)作者的誓言暂别了,暂别了,在各方面斗争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到你们当中来! 1、组织学生默读课文。 2、交流。(1)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湿润 悬挂 跳跃 暂别 驱逐 毁灭 誓言 血和汗(2)质疑。一名学生读第1节,其余学生按要求划句子。2、交流,体会“看到的”语句。指名学生读,小组读。学生齐读句子。(1)做动作读一读。作者体会到亲友的不舍得。3、交流,体会“听到的”语句。(潸然泪下、泪流满面)4、朗读“看到的,听到的”句子,思考“我”感动的是什么?6、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1、男女分别读第2、3小节,思考:这两小节写的都是启航后,作者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吗?(祖国山河虽美,但被帝国主义侵略,祖国的命运令人担忧。)(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处于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积极参与革命工作;从事文学创作,宣传革命思想)默读课文思考。3、交流(抓文中语句体会)4、朗读课文最后一小节,思考:这里为什么用“!”?(“!”凝聚了作者的决心,誓言;凝聚了作者对帝国主义的憎恨;凝聚了作者对祖国的担忧和热爱)课堂总结四、复习巩固2、读读句子,比较下面带点词语,想想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水面上呈现出一片金光。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呈献我的身、我的心的。五、拓展作业仿照课文第1小节的写法,写一段和亲人离别的情景。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呈现”意思是“显出;露出。”“呈献”文中指“奉献”。)学生写文,交流。板书设计18 别了,我爱的中国对亲朋好友的眷恋郑振铎 对祖国前途的担忧对放弃工作的自责决心 目的 誓言教学札记18 别了,我爱的中国(课后练习)一 照样子写象声词。例:噼噼啪啪 _例:哗啦啦_二 写近义词。倚()悬( )跳( ) 顽皮()三 把词语补充完整。 ()热情再接再( ) 良师( ) 排山( )海课题19 半截蜡烛学科语 文年级五下教时1教时教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绝密”“绝妙”“厄运”等词。 2、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模子三人为保护绝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及行动结果。教学难点半截蜡烛关系到千千万万法国人的生死存亡。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讲)学生活动(练)调整意见引入 一、导入新课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破坏性最强、伤亡损失最惨重的一次武装战争。1940年5月,德国纳粹只用短短的三个星期就闪电般地占领了法国。展开了血腥的镇压与杀戮,面对着凶残的法西斯刽子手,法国人民投入到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就连一向柔弱的妇女和孩子,也带着满腔的仇恨投入了敌后的情报传递。他们在自己的国土上,用热血谱写了一曲曲震撼人心的壮歌! 今天我们就来聆听一个发生在法国沦陷区的惊心动魄的故事。2、出示课题19 半截蜡烛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过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之处?出示第二小节。1、理解“绝密情报”。(1)这一家三口是母亲伯诺德夫人,儿子杰克,小女儿杰奎琳。他们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藏好绝密情报。 (2)理解“绝密情报”。2、理解“绝妙主意”。(1)为了完成任务,更为了打击德国强盗,赶走侵略者,伯诺德夫人怎么保护这绝密情报?(2)理解“绝妙主意”。为什么说这是极巧妙的主意呢?小结:最危险的地方往往可能最安全。这真是一个绝妙主意。3、指导朗读。(二)体会保护蜡烛的重要性1、可是,如果这半截蜡烛在狡猾凶残的敌人面前点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会产生什么可怕的后果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吗?2、出示句子: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3、指导朗读。小结:是啊,半截蜡烛中藏着的秘密一旦暴露,整个情报站会遭到彻底破坏,就连法国战局都极有可能受到影响,同时也意味着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太紧张了!这里真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三)整体把握一家三口保护蜡烛的方法 1、偏偏有那么一天夜晚,屋子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并顺手点燃了蜡烛。烛焰摇曳,母子三人的心一下子就被揪紧了,保护这半截蜡烛成了他们的首要任务。在危急关头,三人分别想出了不同的办法。读读文章3-7自然段,完成填空。出示:为了保住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 (怎么做), (结果怎样)。为了保住这半截蜡烛,大儿子杰克 (怎么做), (结果怎样)。为了保住这半截蜡烛,小女儿杰奎琳 (怎么做), (结果怎样)。3、反馈,随机板书:献灯灭蜡烛;搬柴端走蜡烛;请求带蜡烛。三、研读课文,感悟一家三口的机智勇敢。面对着即将到来的危险,母子三人还能想出巧妙的办法,保护蜡烛,保护情报,你觉得他们怎么样?轻声读课文,你是从哪些关键语句体会到的?自己圈圈划划相关的内容。(一)伯诺德夫人 1、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作为母亲,伯诺德夫人是怎样身先士卒的呢?这就是她的表现,请你仔细读一读,想一想,你从哪些关键词句体会到了她的机智勇敢?出示句子: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里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地把蜡烛吹熄。2、小结:为了抢时间,保护孩子,伯诺德夫人急忙从厨房里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但她急而不慌,镇定自若,轻轻地把蜡烛吹熄。多么勇敢,多么机智!3、指导朗读。(二)杰克 1、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是否真正过去了呢?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面对母亲的失败,面对依然存在的危机,杰克,家中唯一的男子汉挺身而出,他又是怎么做的呢?2、出示句子: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生个火吧。”杰克主动为德国强盗搬柴生火,让他们取暖,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借机端走蜡烛。这时候他心里急吗?为什么还会“慢慢地站起来”?3、面对敌人厉声呵斥、一把夺回烛台,杰克又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句子: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理解“从容”,他在什么情况下显得如此“从容”?杰克默默地坐着,此时此刻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呢?4、指导朗读。(三)杰奎琳 1、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为什么?你想可以用用哪些词来形容当时的情况?2、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小女儿杰奎琳请求德国军人,让她带着蜡烛上楼睡觉,她成功了,我们也如释重负。杰奎琳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她为什么会成功呢?(1)杰奎琳带着商量的口吻“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向德军司令官娇声请求,怎样才是“娇声请求”?(2)杰奎琳用简短的语言说清了要蜡烛的原因:因为天晚要睡觉,因为天黑要蜡烛,要求合情合理,怎么能拒绝呢?方法真巧妙!4、说来也巧,司令官正好有一位与杰奎琳差不多大的小女儿;更巧的是,在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有惊无险的背后,透露出的是一家三口保护蜡烛时的机智勇敢、沉着镇静。(轻声读课文的1、2小节)这是非常机密、绝对不能被敌人发觉的情报。(情报藏在小金属管内;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烛台摆在显眼的桌子上。)极巧妙的主意。多种形式朗读。速读第3小节,交流。抓住三个“就会”深入感悟后果的不堪设想。男女生分组读。2、学生读课文,完成填空。全班交流。(机智勇敢)学生读课文,圈划有关内容。交流。从“急忙、取、放、轻轻地、吹熄”这些词看出伯诺德夫人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分角色朗读。(没有)交流。显示了杰克身处险境,镇定从容,不让敌人起疑心。从容:不慌张。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各种形式朗读。(蜡烛越来越短,烛光越来越微弱,暗示着秘密就要暴露,一家三口的生命已越来越危险,情况紧急!这还暗示着情报站就要遭到彻底破坏,所有情报员的安危就在这一刹那间,情况万分危急!)(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十万火急、危在旦夕)通过朗读来加以体会。3、学生自由朗读,交流反馈。(娇滴滴的,娇弱的,让人怜爱的)指名朗读,女生读。男生读。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课堂总结四、总结复习。1、一家三口与德军斗智斗勇,伯诺德夫人“殷勤”献灯灭蜡烛,杰克“主动”搬柴移蜡烛,杰奎琳巧妙请求带蜡烛。在他们的巧妙周旋下,秘密保住了,情报站保住了,同时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2、如果此时此刻,你目睹了这一切,你会对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说些什么呢?3、在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他们为什么能表现得如此机智勇敢、沉着镇静?4、小结:本文只是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为了争取民族解放,许许多多的普通人民团结起来,机智勇敢地同法西斯作斗争,经历了无数个这样的惊心动魄,谱写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生命乐章,把强盗们赶出了自己的国土。二战期间,我国同样也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我国人民经历了长达八年的抗战,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把日本鬼子赶出了祖国的领土。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半截蜡烛,因为它是全世界正义力量的最强音!5、出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为了,在德军点燃蜡烛的危急时刻,分别想出了、 和 的办法,最终 。学生准备,全班交流。交流: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向往自由、向往幸福,正义的力量。学生准备。同桌交流。全班交流。板书设计19 半截蜡烛献灯灭蜡烛搬柴移蜡烛请求带蜡烛 (夫人) (杰克)(杰奎琳) 机智勇敢 热爱祖国教学札记19 半截蜡烛(课后练习)一 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传( ) ()恶 ( )( ) ()( ) ()( ) 三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那天晚上,母子三人为保护绝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及结果。1 伯诺德夫人:_ 结果_2 大儿子杰克:_ 结果_3 小女儿杰奎琳:_ 结果_课题20 梦圆九天学科语 文年级五下教时1教时教师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读准“人头攒动、浩淼”的读音,并理解“人头攒动、浩淼、喷薄而出”等词语的意思。2、初步理解“飞船发射成功离不开几代航天人的艰辛努力”。3、理解课题“梦圆九天”的含义。教学重点飞船发射成功的过程。教学难点能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和词语中重点字的意思。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讲)学生活动(练)调整意见引入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2003年10月15日,是个令华夏子孙骄傲的日子,“神舟五号”的胜利升空,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3、读课文1、2节。理解课题的含义。过程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出示学习要求)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3、出示填空:( ),“神舟五号”将在( )升空,( )在人们的欢送下,登上飞船。9时整,( ),几分钟后,得到( )的消息,人们( )。三、再读课文,感悟领会。1、小组学习,读最令自己感动的课文内容,说说令你感动的理由。3、出示“九时整来自你的四面八方”,指导朗读。4、指导背诵。5、出示句子:只有此时几代航天人青丝变白发的艰辛。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1)课文中又提到那些“航天人”?1、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文。2、交流自学情况。学生准备,全班交流。学生小组学习,读课文,讨论。2、交流。指名读、小组读、挑战读、齐读。学生尝试背诵。6、读句。默读课文,划出描写这些专家和工作人员的句子。(2)交流。7、朗读句子,想想课文为什么多次描写了这些人?课堂总结四、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神州五号发射成功,实现了航天人的梦想,更是实现了我们炎黄子孙几千年来的共同梦想。2、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教师引读最后一节 。 师生合作读最后一节。板书设计20、梦圆九天cuán人头攒动 步履笨拙?mio 浩渺 幸福的回忆?教学札记 20 梦圆九天(课后练习) 一 把词语补充完整。灯火()人头()全神()严()待()不自()( )心魄 二 阅读与理解。新闻报道一则独生子女是一个8000万的大问题,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如果这批人不教育好,将影响中国际竞争力,其潜在影响将在未来四十五是年内完全爆发出来。刘西拉委员曾经在课堂上做过一个调查,结果令人惊讶:他教的200位大学生一年级新生开学时,只有不到10%是自己来报名的,其他全部都是父母扛着行李送来的。 1 读了上面这则新闻,说说它主要讲了什么问题。_2 对大学生的这种现象,你是怎么看的?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