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精品)初三化学教案15篇.docx

    • 资源ID:16337012       资源大小:58.81KB        全文页数:9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品)初三化学教案15篇.docx

    初三化学教案15篇初三化学教案1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三化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初三化学教案1教学目的:1.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解释和原因分析。2.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水分子的特征。教学起点分析: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条件,相当一部分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自发地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习以为常的不易产生探究冲动。教学的起点应当定位于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绘和原因分析方面。如我们为什么觉察不到水的蒸发的?水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蒸发?在蒸发经过中,水分子发生什么变化?教学经过:师同学们喜欢潺潺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波涛汹涌的大海吗?生喜欢。问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水(水分子)。师水是由什么组成的?生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师你知道一个水分子的大小吗?生不知道。投影一滴水。(只一滴水,就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师这样小的分子似乎是微缺乏道的,然而,没有小小的水分子,哪有晶莹的水滴,又怎么会有奔腾的江河,汹涌的大海呢?设问那水分子有什么特征?为什么有时会幻作朵朵白云,有时又能化做绵绵细雨、皑皑白雪?生状态变化。师水变成云、雨、雪是水的存在状态发生变化的结果。投影第一节水分子的三态变化水的三态变化板书水的三态变化投影出示目的投影封闭在针筒中的水。设想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问请大家猜测一下,在这个经过中,水分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猜测水分子本身变大了?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水分子的数目增加了?水分子受热都冲到针筒的那一端去了?师下面我们来研究同学们的猜测能否正确初中学习方法?先来观察: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问从图中你能够得到哪些信息?(同桌之间互相沟通)(学生众说纷纭)固态的水:水分子有序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液态的水:水分子无序排列,在一定体积内较自由地运动气态的水:水分子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地向空间扩散分子间的间隔不同师小结: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物质在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比在固态液态时要大得多讲明图中的质量是不一样的,图中水分子的个数也不一样,图示的目的仅在于表示分子的间隔不同,所以,同一质量的水在变为水蒸气时,分子本身没变,分子间的距离,分子的排列方式,通过刚刚的研究:大家来小结一下。板书水由固液气时分子数目分子间的距离不变改变分子大小分子的排列方式问这样的变化是变化还是变化?生物理变化投影生活景象(路边斑斑水迹,太阳光照下,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问这是什么原因?初三化学教案2教学目的:1.知道海洋是人类天然的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讲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藏的主要物质。3.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海水淡化最常用的方法。4.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重点、难点:1.知道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讲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2.学会用辨证的思维分析问题,用发展的目光看问题。教学经过:我国的万里海疆,不仅美丽,而且富饶!它蕴藏着种类繁多、储量宏大的资源,被人们誉为“天然的鱼仓、“蓝色的煤海、“盐类的故土、“能量的源泉。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初三化学教案3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处。了解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经过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经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环保问题。教学重难点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经过引入课题播放生活中的图片,设问:1、家庭中炒菜、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2、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3、炼钢厂、热门厂等常使用什么燃料?(配以多媒体播放煤、石油、天然气的构成经过)边看边联络已有生活经历,考虑:柴、煤、煤气。.。汽油、柴油。.。煤阅读教材,观看录像,回答问题。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构成的。使学生联络生活,关心生活从已有的经历入手,引出新知识,强调在学习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络。让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知道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的构成经过和用处。知识拓展1、煤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煤分解的产物有哪些?3、煤分解这个经过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播放录像:煤的用处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1、混合物2、焦碳、煤焦油、煤气3、化学变化,由于反响前是碳,反响后生成新物质:焦碳、煤焦油、煤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1、石油能够直接用作燃料吗?为什么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2、石油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3、石油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炼制的?播放录像:石油的用处介绍石油的用处。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1、不能够,由于这样会浪费资源,不经济,不科学,应该综合利用。2、混合物,由于其中含有多种成分。3、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来分离,是物理变化。让学生讲出石油炼制的各产品与其用处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过渡投影图片:海上采油和天然起在燃烧引出天然气让学生知道: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几亿年复杂的变化而构成的,所以被称为化石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1、人类大量开采,将使化石燃料最终被耗尽。2、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因而一定要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初三化学教案4回忆实验现象、结论、写出此反响的化学方程式通过温习,温故而之心。用煤炉烧煤取暖。在过去条件不好的时候,冬季人们为了抵御严寒,经常在室内用煤炉烧煤取暖,但假如使用不慎,就会发生“煤气中毒事件,你们能猜想一下“煤气是什么吗?“煤气又是如何产生的?四个人一小组讨论一下,讨论的主题不仅要找到“煤气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找出“煤气是如何产生的?联络生活实际,认识“煤气中毒事件产生的原因。考虑、讨论、回答联络生活实际,认识身边物质的科学知识,结合已有知识和经历分析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认识。2.不完全燃烧O2不充足2CO2点燃2COO2不充足根据“煤气中毒事件产生的原因,可采取什么措施预防此类事件发生呢?含碳元素的燃料燃烧时,假如氧气缺乏都会产生CO,所以,预防“煤气中毒采取的措施之一是:烟道通畅燃气热水器使用时,使室内保持良好通风,有充足的氧气,使燃料充分燃烧。上述碳的可燃性中,碳与氧气反响既可生成初三化学教案5教学目的了解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初步认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大意义。通过采集资料、讨论沟通、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沟通、合作意识和合作探究能力。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激发更多的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重点和难点蛋白质在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实验准备一组精巧图片或制作成多媒体、研钵、滴管、小烧杯、量筒、医用维生素C、蒸馏水、漏斗、滤纸、玻璃棒、石蕊、碘酒、米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吃过饭了吗?我们天天为什么要吃饭啊?为什么光吃饭还不行,还要吃菜呢?学生回首以前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得出我们人类维持生命和健康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群体互动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在生物学和化学中已经知道了不少。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常见的盐,本单元所涉及的无机盐将在下一个课题中进行研究。本课题我们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四类有机物的营养物质。请分组阅读教材p8894,讨论并完成p89、p93两处的课堂练习。沟通汇报各小组汇报小组的讨论成果。稳固提高特殊的蛋白质酶;维生素的音译名:Vitamin-维他命;演示:碘与淀粉的反响:单质碘淀粉显蓝色。组间抢答给我们平常常吃的食物找“家:米饭、羊肉、苹果、白菜、牛肉、花生、糖果、猪肉、黄瓜、鲜奶、鱼肉、玉米、鸡蛋、柑橘、萝卜、蒜苗、雪梨。主要含蛋白质的有;主要含糖类的有;主要含油脂的有;主要含维生素的有。探究辨析抛砖引玉:警方常用“指纹显示来破案。方法一:取一个蒸发皿,参加少量的碘酒后,微微加热,将留有手指印的证物纸张或器皿放在蒸发皿上方,过一会儿可显示出明晰的指纹其原因是手指上的油脂在器皿或纸张上,而碘可溶于油脂中,进而显示出指纹来;方法二:将硝酸银溶液小心地涂抹在案情证物上,再用光照,则在物证上会显示出黑色的指纹来。其原因是手指上的汗迹中含有无机盐NaCl等,与AgNO3反响生成了AgCl,经光照,AgCl分解产生黑色银的微粒,而显示出黑色指纹。学生实验探究维生素C的性质:取3片医用维生素C可以用学生自备的水果、果汁,碾碎后溶于10mL水中并过滤,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入几滴紫色的石蕊试液,观察,可见。讲明维生素C的水溶液呈性,医学上常把维生素C称之为可查阅资料或访问医护人员。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拟稳定,在高温条件下易被毁坏。请想一想,怎样食用新鲜黄瓜,才能充分利用黄瓜中丰富的维生素C。沟通展示“我在维持人类生命和健康中的作用课前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采集四类有机营养物的生理功用每小组负责一类,并用第一人称“我写成汇报沟通材料。警钟长鸣多媒体展示吸烟与疾病。图片:肺癌患者的肺与正常人的肺的比拟。资料:甲醛浸泡的鸡爪和水产品。资料:硫黄熏制的白木耳。市场上销售的毒大米和毒笋。关注生活中所见到的“黄曲霉菌。关注居室装修中的“隐形杀手甲醛、苯。感悟沟通看了之后你们有何感受?学后反思我们应如何关注健康、关爱生命?我们应如何合理安排膳食?调查我们学校的食谱能否符合健康要求,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我们为什么不能偏食、挑食?我们为什么要多吃蔬菜?课后调研你以为“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民间讲法有科学道理吗?建议你做一做下面的调查研究:参考课本p94页习题3中提供的数据,记录本人或别人天天行走多少路,大约消耗多少油脂?根据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之比,制定一个科学的走路锻炼计划,并坚持施行,做好记录,分析结果,在适当的时候完成调查研究报告。点评:本节课从“民以食为天的吃开场,让学生回首已学的生物学知识,进而使本课题顺理成章地导出。在学生互动活动中又设置了一栏:“其他,你感兴趣的内容,更是体现了“以人为本张扬学生个性的理念。值得一提的是滕教师的“课后调研给学生提供了七年级数学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可谓用心良苦。背景资料20xx年11月10日楚天都市报掺有矿物油的大米对人体有致畸、致癌作用。一次性进食了较大量的含矿物油的食物,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腹泻、偶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鉴别掺油大米的简便方法是:用少量热水浸泡大米,手捻有油腻感,严重者水面有浮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p116当代营养学家用身体质量指数来判定人体的健康状况,这个指数等于人体质量千克与人体身高米平方的商。一个健康人的身体质量指数在2025之间;身体指数低于18,属于不健康的瘦;身体质量指数高于30,属于不健康的胖。初三化学教案6教学目的知识目的: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了解并记忆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理解氧化物的概念。能力目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情感目的: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建议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概念的构成及理解。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络。教材分析:本节要求学生学习的概念有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而且概念比拟抽象,需要学生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也比拟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把握程度将是初中化学的学习一个分化点。这节课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课,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去加深理解和稳固,是所学的化学用语、概念得到比拟明晰的比照、区分和归类。化学用语的教学: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本的化学用语,必须将大纲中规定要求记住的常见元素符号记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它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应最好采用分散记忆法,在此经过中,进行元素符号发展简史的探究活动,课上小组汇报。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及表达能力。关于元素概念的教学元素的概念比拟抽象,在教学时应从详细的物质着手,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里能够含有一样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一样:是由于它们具有一样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例如:讲明下面物质是如何构成的?氧气氧分子氧原子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但凡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磷元素等等。这时再让学生本人归纳出元素的概念。进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概念,此时应及时地进行元素和原子的比拟,使学生清楚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络。注意元素作为一个宏观概念的意义及讲法。关于单质和化合物的分类经过中,学生也容易出错,关键在于理解单质和化合物是纯净物这个前提下进行分类的,即它们首先必须是纯净物。教学设计示例课时安排:2课时重点:元素概念的构成及理解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络第一课时温习提问:讲明下面物质是如何构成的?氧气氧分子氧原子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以上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但凡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磷元素等等。请同学们给元素下定义:学生讨论归纳1元素:定义:元素是具有一样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学生讨论考虑a、判定能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是什么?b、学习元素这个概念的目的何在?c、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络?老师引导得出结论:a、具有一样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判定能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但中子数不一定一样。b、元素是一个描绘某一类原子的种类概念,在讨论物质的组成成分时,只涉及到种类的一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c、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于联络:投影片展示元素原子联络具有一样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区别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既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的含义举例用于描绘物质的宏观组成。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讲:“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用于描绘物质的微观构成。例: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所构成的。不能讲:“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的。投影片展示:教材图2-8介绍地壳中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而这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却达三千多万种。2物质分类:学生阅读课本p36前三段,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考虑讨论:我们已经学过的物质中那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哪些是氧化物?布置研究课题:元素的故事。分组布置任务,要求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全班汇报。第二课时3元素符号: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钅旁,汞除外非金属元素:“氵“石“气旁表示其单质在通常状态下存在的状态稀有气体元素:“气元素符号的写法:一大二小的原则:Fe、Cu、Mg、Cl、H等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种类: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粒:知道一种元素,还可查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学生讨论回答: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Fe、2N用卡片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课堂练习记忆元素符号名称及写法、读法。4探究活动汇报:元素的故事。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稳固加深对元素的理解和记忆。4、板书设计:第三节元素元素符号一元素:1定义:元素是具有一样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二物质分类三元素符号1写法:一大二小2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四元素的故事探究活动“元素的故事将全班同学分组,课下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课上选代表向全班汇报。选材能够是“元素的发现史,“元素名称及符号的来历,“关于元素的趣事等等。这样既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元素的概念及元素符号的理解和记忆起了促进作用。初三化学教案7课题名称: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二节化学之旅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初三化学教案。2.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活动反思的方法。3.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重点、难点:1.学会提出问题。2.体验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及探究的乐趣。教学经过:创设情景同学们如何才能学好化学呢?一、从问题开场学生阅读体验科学始于问题。学生活动沟通讨论你对“化学之迷的看法。沟通分享把你心中的化学问题讲出来与同学们共享。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擅长变换角度看问题;擅长观察;擅长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老师讲解金刚石、石墨、C60的有关知识拓展。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活动天地以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探究为素材,体会探究活动的各个环节,化学教案(初三化学教案)。化学的探究活动一般包括下面几个环节:1.提出问题。2.猜测与假设。3.制定计划并实验。4.采集证据。5.结解释与结论。6.反思与评价。学生活动请你提出一个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并进行探究活动。多识一点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不仅要“三思而后行,还要“行后而三思。学生自学化学探究实验报告的规范格式。学生活动分析P16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1.较高的蜡烛燃烧时间短;2.同一根蜡烛燃烧时间逐次减短。学生分析上述结果怎样解释?让学生充分的讨论,老师走入学生中倾听讨论。课堂小结本节重点是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体验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课后作业针对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提出本人的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设计出实验,并借助家中的器材进行实验。课后记教材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能在轻松的气氛中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初三化学教案初三化学教案8教学目的知识目的:使学生了解两种碳的氧化物在性质上的差异;通过化学实验及其分析,使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复原性,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过比照和实验,使学生把握CO的主要性质。能力目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对CO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初步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培养学生毒气处理的方法。情感目的:通过对CO化学性质实验的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体验成功,培养化学学习兴趣;通过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现象,对中毒机理进行微观分析,揭示通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通过引导学生对CO的全面认识经过,初步训练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科学态度;强化使用毒气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中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是高中学习的重要生长点。一氧化碳的性质不难理解,又有氢气、二氧化碳的性质作比照、铺垫,学习难度不大,有利于学生探究。内容严密联络实际。此节内容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络严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一氧化碳是学生初中学习的第一个有毒物质,是典型的环保素材、自我保护素材。对一氧化碳的学习,既可知足九年义务教育对知识普及的要求,同时又可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环保的能力。因而,无论从教材的位置看,是从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分析,还是从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出发,一氧化碳的学习作为探究性学习,内容、难度均合适,是高中学习的生长点。课堂引入指导:法一:通过介绍煤气中毒,及其危害的新闻实例引入。突出认识实验应用预防煤气中毒的学习活动。法二:将小老鼠放入盛满一氧化碳的钟罩内,观察一氧化碳的毒性,讲解煤气中毒原理及救护方法,实际救护小老鼠。从兴趣出发,学习一氧化碳性质。法三:单刀直入,碳有两种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析分子式差异,揣测性质,引入实验。知识讲解指导:1.以实验为手段,深化分析,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其一可燃性,其二复原性,特性剧毒性。2.讲解应条理化,有层次。3.注意比照氢气性质与一氧化碳性质的异同。教学建议1突出实验教学的功能实验设计是探究学习中的一种重要验证方式。本节课应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探究学习中的功能,在学生提出假设后,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论证方案及施行验证,以构成知识。在此经过中,使学生充分体现化学实验在学习经过中的重要作用构成知识、应用知识、验证假设、训练思维。2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原则无论在课的设计上,还是在课的组织上,都应特别重视老师和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在设计课时,充分发挥主体性,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乐在其中。学生在上课时,兴趣较高,积极介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探究能力和创造力。3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中在一氧化碳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学生仅仅认识CO有毒的'基础上,通过学习CO其它性质,并引导学生分析CO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重要用处,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辩证的、全面的认识方法去认识客观事物。4强化知识和能力的整合。通过设计高质量的考虑题,整合知识和能力。高质量的考虑题,不仅能将课堂教学向外延伸,而且能将学生的思维水平引向一定高度。如本节课留的考虑题CO复原Fe2O3,有三个重要作用。其一是引导温习CO的化学性质。其二是应用CO的化学性质。其三是整合实验装置。将可燃性实验、复原性实验、尾气的处理实验整合起来,设计一套实验装置,这不仅是实验的整合,更是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课程结束指导:1.布置学生小结一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再分别与氢气、木炭等进行对照。2.以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由于内容,进行讨论,着重在怎样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和中毒后的处理措施。3.辩证认识一氧化碳,了解一氧化碳的重要用处。一氧化碳中毒及其救治教学设计方案一氧化碳的性质:从CO和的化学式能够看出:CO分子比分子少1个氧原子。由于分子构成的不同,两者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异。构造决定性质。【指导阅读】阅读97页第1自然段注意与物理性质的比拟。1.物理性质:CO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提问:制取CO气体时应怎样采集?归纳:不宜用排空气法采集,因CO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很接近,而且有剧毒。应采用排水法采集。2.化学性质: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热。十分指出:和其他可燃气体一样,点燃CO之前必须先验纯。提问:为什么要验纯?如何验纯?明确:若CO不纯,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因CO的爆炸极限是12.5%74%。验纯的方法同氢气的验纯。讲述: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CO在燃烧时所产生的。引导学生看图课本第97页522。水煤气是CO和的混合气。引导回忆:不仅能与氧气反响,还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如氢气复原氧化铜。设问:CO能否也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演示:指导学生考虑:实验的仪器、药品有哪些?课本上图523、图513、图518有什么明显区别?主要操作步骤有哪些?要求学生观察:玻璃管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澄清石灰水溶液中产生了什么现象?让学生分析有关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归纳并出示小黑板:药品:CO、CuO、溶液。仪器:铁架台、玻璃管、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细口瓶、气球。步骤:先通一会儿CO气体;为什么?点燃酒精灯加热;停止加热;处理采集到的尾气。现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为光亮的红色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CO使CuO复原成Cu,同时生成。在该反响中,CO是复原剂,表现出复原性。2一氧化碳的复原性:强调:CO必须枯燥、纯净。这样有利于反响的进行,也避免了实验事故的发生。增加尾气采集装置是特别必要的。因从导管进入细口瓶的气体中或多或少含有CO,而CO不允许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尾气的处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课本99页图给出了处理尾气的另一种方法。提问:复原CuO、C复原CuO、CO不原CuO,三个反响有何异同点?归纳:反响CuO中均为氧化剂,、C、CO分别作复原剂。前两个反响属置换反响,最后一个不是。讨论:CO有哪些重要用处?提示:性质决定用处归纳并板书:作气体燃料;作冶金工业上的复原剂。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响原理是:讨论:怎样实现CO和CO2之间的互相转变?归纳并板书:与CO之间的相互转变。提问: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讲解: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煤气中毒就是CO中毒。由于CO能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的输氧功能遭到毁坏,进而导致体内缺氧,产生头痛、昏迷,严重时发生死亡。3.CO的毒性:CO剧毒!使用时必须注意安全。讨论:怎样防止CO中毒?讲解:使用时应注意通风、排气。在液化煤气中添加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能帮助人们判定能否发生了煤气泄漏,避免中毒、爆炸事故的发生。提问:空气中有无CO气体呢?假如有,会产生如何的危害性?阅读:99页中间部分。明确:空气中气体污染物有CO、等。CO主要来自汽车排放的尾气等。空气污染的危害性极大,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4.CO对空气的污染。CO危害严重!造成环境污染有很多人为的因素。每个人都应加强环保意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初三化学教案9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知道升华与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经过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老师启发引导下学生自主观察和讨论法。教具准备:试管和试管夹,碘,烧杯,酒精灯,火柴。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经过:一、温故激疑:1、与学生一起回首所学过的四种物态变化。回首时要用多媒体配合画“固、夜、气三角图。2、通过三角图启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在图中的“固和“气之间加以“?。料想结果:(1)固态和气态能够互相转变吗?(2)假如能转变,是需要吸热还是放热?二、猜测假设:1、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回视察。在此经过中老师要观察学生的动向,必要时进行个别启发。2、学生各持己见。老师要鼓励学生尽量把各种猜测都讲出来。料想结果:(1)有可能,固态变为气态要吸热,气态变为固态要放热.(2)可能行,可以能不行,可能吸热可以能放热,还可能既不吸热也不放热.3、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实验验证。此经过要捉住契机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和依靠实验进行探究的学科学法教育。三、设计实验:1、老师介绍实验的器材。指出用来观察的物质是碘。2、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老师巡回视察,必要时加以个别提示。3、采集各组讨论结果,组织全体学生逐一考察分析,选出最优方案,之后再修改成正式的方案。此处要注意强调下面几点:试管加热的正确方法、酒精灯的用法、观察的重点、操作上的合作和实验的安全。料想结果: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碘加热,注意观察能否真的由固体直接变成了气体,而后停止加热再观察气体能否真的直接变为固体.四、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老师巡回视察、指导。五、分析论证:1、各组学生汇报、沟通本人看到的现象。料想结果:加热时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紫色的气体而未看到液体的生成.撤去酒精灯后,紫色气体逐步腿去而在试管壁上出现了黑色固体小颗粒.2、启发学生归纳出结论并且把两条结论进行板书,指出本节课的主题。料想结果: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吸收热量.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放出热量.3、将三角图补充完好。这里要激发学生体会到自然的美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和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意识。六、稳固提高:1、稳固结论:全体学生一齐诵读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此环节要求学生边读边想。2、应用知识:先让学生本人阅读课文,而后让学生讲讲有关升华和凝华的例子(能够是课本内的可以以是课本以外的),老师以放映幻灯片和穿插启发来配合.学生未提到的例子老师补充.3、课堂小结:(1)、学生自发谈本人的收获。尽量顾及到大面积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发言。料想结果:知道了第五和第六种物态变化,以及它们发生的必要条件.知道了生活中的有关现象.研究物理问题离不开实验.事实是检验结论能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大自然是美的,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探索大自然.(2)、老师归纳总结。要从三方面小结。板书设计:4.4升华与凝华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吸收热量。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放出热量。初三化学教案10一、设计思路空气是学生在化学课上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学生们在生活中能够从不同的途径获取有关空气的知识,因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是什么不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我们都知道氧气的发如今化学史和科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由于推翻了错误的燃素学讲,给整个化学领域造成翻天覆地的变化,还由于研究经过中的实验方法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因而“空气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提供一种化学情境,使学生开场了解化学的历史以及化学作为一个学科的意义,了解科学探索的经过,同时遭到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思维方式、实验方法、探究方法的熏陶并逐步学习这些比知识更鲜活的经历。本节课的设计思想是在科学史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性、实用性、创造性三元思维,同时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经过以及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教学流程是:温故知新,了解空气重走科学路,探究空气组成的历史对空气组成的实验设计实践上升为理论探究是指利用丰富的史料,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初步认识到科学家的实验形式,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体会科学的探究经过,并能够模拟此经过完成本人对空气组成的探究实验、做出报告。二、教案课题空气的组成授课人学校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研究空气的实验和自主设计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定性和定量的概念,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把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性质,把握空气的组成。2、经过与方法通过分析、比照不同科学家对空气的研究,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思想并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控制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的设计方法、验证明验的设计方法以及比拟、分类、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并通过设计实验验证空气的组成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经过。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人类对事物的曲折的认知经过,认识到科学发现是经过困难的探索的、任何成功都不是偶尔的,培养从前人经历中获得知识、方法和经历教训的兴趣和愿望,体会科学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1通过分析、比照不同科学家对空气的研究,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思想并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应用前人的经历,设计实验验证空气的组成。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探究的探究教学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仪器、药品集气瓶、橡胶塞、燃烧匙、烧杯、导气管、止水夹、火柴、气球、塑料瓶、试管、水杯、纸团;木炭、硫磺、红磷、铁丝、蜡烛等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温故知新,了解空气。情境:录象(人与自然)片段问题:我们知道没有空气就没有人类,也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请大家讲讲你所认识的空气小结:板书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讲故事:我们对于空气已经了如指掌了,如今我给大家讲一个笑话。一位化学教师在本人的朋友面前大谈氧气的发现。这位教师讲:“氧气是在18世纪才被发现的教师的朋友讲:“既然这样,在此之前,人呼吸什么呢?问题:大家为什么觉得这位教师的朋友很可笑呢?过渡:我们如今所知道的关于空气的这点看起来很简单的知识,但事实上是经过很多科学家经过几百年的研究才获得的。发言:11.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氧气占1/52.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议论:空气本来就存在,只是人们没发现,而不是人们没发现之前,空气就不存在。使用头脑风暴法调动学生回忆已有的有关空

    注意事项

    本文((精品)初三化学教案15篇.docx)为本站会员(安***)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