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管理论文】工程项目物资供给链管理浅析.docx
-
资源ID:16362228
资源大小:19.78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9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物资管理论文】工程项目物资供给链管理浅析.docx
【物资管理论文】工程项目物资供给链管理浅析摘要:为适应工程项目对物资供给服务的新需求,在工程项目物资供给中引入供给链管理思维,通过加强物资需求信息的交互式管理,将项目中施工进度所匹配的物资需求进度与生产商的生产计划进行合理匹配,构成以项目需求为驱动的柔性化、多样化、零库存的供给链管理形式。关键词:项目需求;生产计划;柔性化;多元化;零库存工程物资供给领域的买卖交易形式容易导致供给企业出现高库存,时效性、多元化、柔性化等问题无法知足工程物资需求的发展。另外,当前供给形式的价值主要;于物流配送服务和资金垫付服务两个方面,这两项服务并不能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物流配送服务需要前期支付较高的资本支出,投资回收期往往较长,利润率较低;资金垫付服务存在市场利率走低及应收款回款不确定的问题。物流配送和资金垫付业务由于市场壁垒较低,市场竞争充分,企业的主要竞争方式是低价竞争,且时常出现低价恶意竞争的情况,不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企业迫切需要构成更稳定、高效的供给形式,通过提高供给效率和质量,增加供给服务附加价值,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1工程物资供给现状1.1出现供需错配目前工程项目物资的供给形式多为传统的以销定采的买卖形式,物资供给商在获得项目的需求计划后,再去寻找适宜的货源,最后通过物流将货物运送至项目工地,完成物资供给作业。工程项目物资需求往往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工程设计等情况提报,所以物资需求存在多样化、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而生产厂在安排生产计划时,基于成本控制和流水线作业的要求,往往采用大批量的生产方式,各种产品在一段时间内循环生产。需求单位的建设形式和供应生产单位的生产形式截然不同,进而导致工程物资市场经常出现供需错配现象。1.2构成较高的库存物资由于物资的需求与生产之间存在经常性的错配现象,物资供给方为保障工程项目的需求,必须保证一定的库存,以便及时完成供给任务。然而,产销错配易导致物资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进而加大库存物资的价格风险,不利于保障供给。1.3供给时效性不强现有供给形式中供给的起点为终端客户提报的需求计划,从收到需求计划到组织货源,再安排物流配送,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而降低了物资供给的时效性。基建、房地产项目的施工场地都较为有限,难以存储大量物资,物资安排需要较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但目前的供给形式难以及时响应这种需求。1.4多元化、柔性化能力缺乏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逐步提高,工程施工经过中对环保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施工愈加精细和集约,项目物资采购愈加偏向于小批次、多品种,这就要求供给方能够及时响应这种高频的采购形式。目前传统的供给形式更倾向于大批量单一品种采购,无法及时知足柔性化的需求。传统供给形式已难以知足工程项目物资供给新形势的快速变化,供给链形式的低库存运作、高灵敏度以及柔性化设计能更好地降低风险,提高供给的利润率和服务质量。2供给链形式2.1供给链的基本理论供给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场,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给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用户构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构造。以工程项目施工单位的客户需求为导向,建立客户需求快速响应的供给链体系;通过对项目施工进度、物资需求、运输运力、贸易商库存、生产商生产计划、原材料供给等情况的数据处理,构成较为完好的信息处理网络,在准确的地点、以最短的时间为客户提供质优价低的物资。2.2基于供给链管理的思想供给链管理的思想在于资源横向集成、系统化运作、合作共赢、需求驱动、快速响应和同步运作。供给链管理不仅是一条物资流动的链条,更将客户、供给商、制造商、销售商、服务商等合作伙伴连成一个完好的网络,将各个角色联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战略联盟。2.3供给链形式的基本构造供给链形式所表现出的供给链是一个网状的“链,网链上有一家核心企业,上下游各有若干节点企业。作为供给链服务提供商,在整个供给链中起到收集客户需求信息,组织、协调供给链上各个节点企业,完成物资供给的作用。首先,收集、分析客户需求信息有助于及时把握客户的施工计划、工程进度以及物资需求情况,为组织供给链各个节点介入供给提供数据支持;其次,组织、协调供给链上各个节点企业完成物资的原材料供给、生产、运输和交付;最后,保证质量、控制成本,实现从物资的原材料供给、生产、运输到交付各环节的全经过控制,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可简化流通环节、降低库存水平、提高运行效率、不断降低成本。2.4供给链形式的基本要点供给链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响并整合供给链资源,高效提供质优价低的产品。需要整合相关数据信息,包括客户的需求信息、原材料信息、生产商的生产计划、贸易商的库存情况以及物流运力情况,通过分析、处理这些信息,实现最优的生产供给配送方案。供给链主要在于对供给链各个环节的信息收集处理的经过,通过信息的整合实现对供给链的整合。2.5供给链形式的优势2.5.1信息的网络式传递。在传统物流系统中,需求信息和供给信息逐级传递,上级供给商只能看到相邻层级的信息。在供给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系统中,信息的流量大大增加。需求信息和供给信息是网格式传递,企业通过电子数据交换平台、互联网可较快把握供给链上不同环节的供给信息和市场信息。采取供给链形式,数据平台可及时反映供给链上各个环节的实时状况。若客户发出需求,供给链将及时接收到需求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反响。例如,某工程项目需要100t钢绞线,需要5日后送达,该需求信息进入信息平台后,原材料供给商会根据100t钢绞线需求将足量的原材料运送至钢绞线生产商,钢绞线生产商会根据本人的生产计划,安排相应的产能生产100t钢绞线,物流配送商不仅会安排运力运送原材料至生产商处,同时会根据生产商的生产情况,安排运力将100t钢绞线运送至项目地点,完成交付工作。整个供给链的运作均基于信息的分享,在保障客户及时获得需求物资的同时,降低供给链的库存水平,实现柔性化生产。2.5.2订单采购形式。传统采购形式中采购的目的是为了补充库存,而订单驱动的采购方式在同步化供给链计划的协调下,制造计划、采购计划、供给计划能够并行,缩短了用户响应的时间,采购与供给的重点在于协调各种计划的执行。仍以某工程项目需求100t钢绞线为例,传统采购形式中,供给商为了知足项目100t钢绞线的需求,需实现100t的库存,在完成100t的交付后,需进行相应补充库存的采购操作,以备项目的下一次需求;而供给链形式的订单采购形式则是采取协调供给计划、生产计划、运输计划的方式,以知足客户需求计划为目的,根据客户的需求计划,协调原材料供给商的供给计划、物资生产商的生产计划、物流配送商的运输计划,使得这些计划与客户的需求计划保持一致,进而快速完成从原材料供给到成品物资交付,各个环节库存极低甚至没有成品库存。2.5.3外部资源整合管理。传统的采购管理是项目与供给商之间的买卖管理,是一种交易活动,双方缺乏战略合作意识,未能实现信息分享。而供给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形式则将简单的买卖行为上升到对外部资源整合的战略性管理层面,外部资源整合管理不仅能实现准时采购策略,而且可降低询价成本,提高物资供给的稳定性。供给商、分销商、运输商作为战略共同体,为实现快速知足客户需求的目的,需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供给链各环节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同时,努力降低供给链运行成本,进而不断提高获利能力,加强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3供给链的风险3.1中断风险供给链的中断风险在于供给链中涉及各个环节的配合,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易导致整个供给链出现中断。所以在整合供给链资源,寻求长期合作商的同时,也要及时更新供给商库,不断优化供给商构造,将产能缺乏、经营不善的供给商调整出供给商库,同时做好与供给商的沟通沟通,帮助供给商提高经营能力。3.2延期风险供给链的延期风险主要在于不能及时交货的风险,供给链中某一环节出现延期,便会导致整个交货时间的延期。一旦出现延期,就要对供给链的各个环节重新进行设计和估计,以便找到最合理的交货时间,再不断优化协调,实现供给响应时间的缩短。3.3预测风险预测风险在于对供给链各个环节交付能力的预测出现偏差,包括客户的需求计划、原材料的供给周期、成品生产的周期、运输配送的时间等,一旦实际运行情况与预测情况出现较大偏差,必然会影响供给链的稳定性。所以要分析历史数据,不断修正预测,尽力减少预测偏差带来的风险。3.4应收账款风险应收账款风险主要在于资金回收的风险,由于供给链各个环节企业的财务实力各不一样,一旦发生回款不及时,财务实力较弱的企业容易出现资金周转不畅的情况,进而出现风险。为保障供给链各个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合理开展应收账款管理,适度使用供给链金融工具,保证供给链的正常运行。供给链由诸多环节企业构成,整个链条具有信息互通、风险共担、利益分享的特点,所以供给链相关企业的风险容易随着供给链上下游进行传导,应积极管理供给链风险,不断探索新的供给链构造,有利于构成更为稳定高效的供给链形式。4结束语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由规模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消费者、客户对产品的质量愈加看重。为适应这一变化,各行业对物资采购的要求逐步从低质大量向高质多元转变。构建稳定、高效的供给链渠道不仅是工程物资供给的实际需求,同时也是国家提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围绕核心企业,知足社会客户,通过对行业内各节点需求、物流、资金等信息的整合分析,构建一个高效、稳定的供给链是将来经济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