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教育的结合 (2).docx
-
资源ID:16370445
资源大小:19.7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1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教育的结合 (2).docx
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艺术教育的结合摘要:我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多种多样,是我国劳动人民艰辛奋斗的重要结晶。在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备受重视,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同艺术教育工作结合到一起,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融入到高校艺术教育活动中,丰富高校艺术教育内容的同时培养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高校艺术教育;传承与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作为我国开展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整个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据不容忽视的地位。高校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到艺术教育工作中,丰富艺术教育内容,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与发展性,使学生能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保护者与发展者。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结合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各族人民以大大相传的形式所传承下的一种文化想象,例如民俗活动、民俗礼仪、传统表演艺术、口头传统、传统手工技能、同宇宙和自然界有关的传统知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沟通、维系区域传统、凝聚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还是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重要表现。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国外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带来严重的冲击,在不少社会群体看来传统文化是一种落后、老土的信息,面对传统文化往往采取一种摒弃或者是鄙夷的态度,这一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表现的尤为突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日益深化,我国不少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消亡局面,怎样扭转传统文化逐步消亡的这一结局,成为我国打造文化强国的重要出发点。在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下,怎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紧跟时展的潮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传承工作、发展工作相关的法律体系不断得到完善与优化,财政部门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传承工作以及发展工作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一系列当代化科学技术被陆续运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等工作中,并通过宣传手段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有效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传承工作的开展。“文化生态就是一种“人文环境,“人作为“文化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在“文化生态构建工作中占据不容忽视的地位,需要依靠“人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传承工作作出正确的判定。教育与媒体作为影响“人审美观念、价值取向的直接因素,从教育与媒体入手提升“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与传承意识,使“人能够积极主动的介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以及传承工作中。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是一个庞大的教育组织体系,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浸透到教育体系,创立与非物质文化有关的教育系统、学科体系、教学制度,使教育能够成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施行保护工作、传承工作与发展工作的重要途径。艺术作为记载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不仅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表现方式,通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结合到一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继承与发展。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现状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之间的不断融合,高校艺术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与优化,但是从整体发展视角来看,受教育课程设置、艺术课程实践等因素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在融合经过尚且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工作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传承工作难以顺利展开。一教育课程设置现状现如今,艺术教育工作备受我国大中小学教育组织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我国大中小学长期陷入到“智育第一、“智育唯一的思想下,大中小学校均以智育为中心,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智育教育活动,所创立的教育体系、管理制度均为智育服务。受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校教育工作者无论是在设置课程,还是在组织教学的经过,所运用的教学设备、考核制度均为智育提供服务,与艺术课程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络,完全无法知足艺术课程实际需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不少高校纷纷将现有课程体系为基础,增设艺术概论、美术鉴赏、民乐鉴赏、视唱练耳、形体艺术等艺术课程,这些课程绝大多数均属于非艺术专业的选修课程,学生在专业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根据个人情况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不少高校在设置艺术课程时,并没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其中,未开设民间艺术鉴赏等课程,且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在艺术课程中并没有得到良好的体现。尽管艺术概论、美术鉴赏、民乐鉴赏等课程均涉及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在艺术概论、美术鉴赏、民乐鉴赏等课程中所占据的比例并不大,完全没有知足学生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继承等工作更是无从谈起。二艺术课程实践现状在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个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下,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校内外艺术实践活动关注度极高,大学生时常会参加一些由电视台所举办的文艺活动、由学校所举办的文艺演出、由个人所具备的艺术沟通活动。但是大学生所参加的这些艺术活动均以“流行文化为主导,传统文化元素很少出现,导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遭到“流行文化的侵蚀。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策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是新时期发展的必然需求,这不仅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能够长久的传承下去,还关系到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能否能够突出本国特色。因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工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共同需求。通过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现状,从中我们查找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在融合经过所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想要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与高校艺术教育更好的融合到一起,需要从目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入手,构建一个完好系统的非物质文化教育体系。一目的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老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教育活动时,只要拥有正确的教育目的,才能够到达施行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其根本目的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高校艺术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在设置教学目的的经过,我们需要结合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三维教学目的,分别从“知识与技能目的、“经过与方法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三个方面着手,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工作制定系统、全面的目的,确保目的的可行性与发展性。就“知识与技能目的而言,老师在艺术概论、美术鉴赏、民乐鉴赏、视唱练耳、形体艺术等艺术类课程授课经过,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将专业的传统艺术理念、传统绘画方法、民乐练法、传统演唱方法等非物质文化信息传递给学生,实现对艺术概论、美术鉴赏、民乐鉴赏、视唱练耳、形体艺术等艺术类课程授课内容的丰富与拓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让学生更能够灵敏把握非物质文化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就“经过与方法目的而言,老师在授课经过需要将传统文化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完好的学习经过,正确把握民乐、绘画、舞蹈的技巧与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而言,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想法,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与沟通,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非物质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二内容高校在设置艺术课程时,将民间艺术概论、中国传统歌舞、民族音乐欣赏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课程融入到艺术课程体系中,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课程的开发工作,构建并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体系,对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浸透到艺术教育教学中,将“多元化作为艺术教育导向,将欣赏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的整合到一起,让学生能够正视欣赏课程、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以传统艺术欣赏为起点,学习传统艺术理论,开展传统艺术实践,同时让学生能够在实践经过不断对传统艺术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热情,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介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中。首先,老师在欣赏课程的设置上,需要将我国优秀的传统绘画艺术作品、民间音乐创作成果、民间舞蹈艺术融入到美术鉴赏、音乐鉴赏以及舞蹈鉴赏课程中,运用巧妙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能够通过欣赏传统绘画艺术作品、民间音乐创作成果、民间舞蹈艺术,有效拉近学生与传统艺术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加强学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自主能动性;其次,老师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需要注重对传统艺术理论知识的讲解,灵敏借助多媒体设备,将传统艺术理论知识体系直观、系统的展现到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能够对传统艺术理论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为学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奠定基础;最后,老师在实践课程的设置上,需要与实际的社会生活结合到一起,将当地的风土人情、传统民间手工艺品、建筑遗迹等内容引入到实践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系统引导,让学生能够动手制作民间手工艺品,在实践中领略民间艺术的深厚内涵。三形式高校在选择艺术教学形式时,老师需要将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为媒介组织学生开展艺术教学活动,为学生开展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艺术教育活动中,使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能够成为民族艺术精神的承载体。为此,高校应充分调动现有的人力资源与物力资源,不断丰富高校艺术教育内容,深化高校民族艺术教育内涵,突出高校民族艺术教育的地域特色。例如,学校可邀请民间的老艺人为大学生表演民间“绝活,例如“打铁花、“变脸等,以活动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民族艺术教育的讲服力。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引导学生建设与民间艺术有关的学生社团,例如古筝艺术社团、民间剪纸社团、京剧社团、豫剧社团、黄梅戏社团、民舞社团等。四、结语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校艺术的融合是当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老师从目的、内容、形式三方面着手,将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的人才为目的,不断将传统艺术内容融入到高校艺术课程体系,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民间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参考文献1曾筠毅.高校艺术人才在非物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J.群众文艺,2015,14:211.2安琳.艺术类学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作用研究J.品牌,2015,03:260.3陈又林.高校艺术教育作为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0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