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经济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2).docx
-
资源ID:16372870
资源大小:20.0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1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农业合作经济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2).docx
农业合作经济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具体探究了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对新时期下怎样加速发展农业经济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进而促进其发展,合理利用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活动,逐步提升本身发展效能,进而实现全面发展。关键词:农业经济;合作经济;经济组织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整体国民经济中占比拟大,其不仅影响着人民群众的“食,还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的进步。近年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较大发展,在农业经济中占据主流地位,其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积极作用,下文就结合实际情况对其影响及农业经济加速发展的途径进行具体讲明。1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2007年,我国开场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该法明确提出有关规定,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所谓“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指以小型生产单位为主,以共同发展为目的,按照国家法律和制度自愿结成组织,从事农业合作经营的一种组织形式。组织建立的原则是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利润分配手段以实际交易额为准,有关介入者能够通过民主的方法决定控制权归属,将利润根据劳动奉献率进行分配,股金则按利息进行分配。2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2.1扩大交易市场,提高农民收入“三农问题是我国在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其中农民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在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农民的生产活动较为单一,公有化程度较高,且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不仅导致有关部门经常忽略其市场地位,还影响农民自愿性及民主性的需求1。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一大特点就是“组织性,农民能够自愿进行组织化劳动,通过合理手段扩大交易市场,有效降低单一生产活动带来的风险与困难;与此同时,该组织构造还能够促进资源的分享,为农民提供行业最新资讯和最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应用农业经营的新观念和新技术,进而降低生产成本,逐步提升生产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扩大市场,为农产品销售注入新动力,还能逐步提升本身竞争力,在经济发展中保证农业经济的地位与作用。2.2多元化服务,保障农民经营在传统的市场竞争中,农业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信息、资金及技术的缺乏,严重影响日常经营状况,经济效益并不理想,而在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中这种状况能够得到有效避免。举例来讲,组织能够为每一个个体提供求状况、市场价格及农产品进出口等多方面的信息,并涵盖生产的各个阶段,能够知足生产者的各种信息需求;其还能够推广新兴种植技术及管理手段,全方位提高生产者的技术水平;也能够为生产者提供资金筹措的服务,有效减轻独立经营中的资金缺乏问题,通过合作手段还能降低经营风险。与此同时,合作组织还能提供保险服务,在严重自然灾祸或减产中能保障农民收入,尽可能提高其抵抗风险的能力2。2.3消解生产矛盾,加速农村建设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具有自愿、分享、互利互惠等优点,能够充分考虑到每一个介入者的个人意志,是“以人为本发展的重要体现,此形式下农民不必使用集中化的生产形式,能够自由开展生产活动,盈利水平受劳动奉献率影响,能够有效消解因集中生产带来的社会矛盾。与此同时,该组织形式还具有较强的合作性,从生产及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够进行公平的合作,进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合作气氛,加强农民的集体归属感;还能够构成相互监督的发展态势,进而逐步提升农业经营的合规性、合法性,并帮助有关生产者强化遵守政策法规的习惯及思想,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而促进整体农村发展水平。举例来讲,来宾市在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中就强调了其对农村建设的积极意义,聚焦乡村振兴发展、强化合作与沟通,有效推动了地区农业经济的建设,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获得良好效果,成为省重点示范区。3新时期农业经济加速发展的途径3.1强化原则,详细问题详细分析在新时期,为了解决三农问题,还应坚持详细问题详细分析的原则,将农业合作经济与各地区的实际状况相结合,打造独特的、适宜发展的经济发展形式3。以云南省太平村农业综合开发服务社为例,该社就是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新形式,该社主要种植蔬菜和花卉,自2017年该社成立,至今已有90%的村民在此工作;全村185户建档立卡户入股农业综合开发服务社;通过采取引入外资,建档立卡户每户入股100元,村干部每股两万元的形式,共筹集资金480余万元建设农业大棚;最初大棚基地有108亩,当前正在改造的就有1200亩。此建设举措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农民大范围介入,对于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大有裨益。3.2加强培训,提升农民技能与知识作为农业经济的主要生产者,农民的生产知识与技能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关部门应认识到这一点,采取合理手段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4。举例来讲,金马镇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就注重农民群众的教育,该镇依托金爵红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建立了“金爵红教育实训基地,将教育与经济发展相联络,大力推进当地农业经济建设。该实训基地共占地9400亩,设置了1个教育培训区,还将育苗、蔬菜及花卉栽培与冷库包装加工分开管理,设置4个有针对性的培训“教室,用“1+4带动全体农民的农业知识与技能的增长。与此同时,该镇还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其区种植标兵及本地栽培大户进行授课,针对农民群众日常蔬菜及花卉栽培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集中授课+技术沟通的方式实现农民教育,共带动该区域周边共2500户农民提高专业技能,并发展专业种植,总增收超过1800万元。这就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教育方法,有关地区应切实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知识技能教育,依托合作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培训,全民提升农户的综合素质。3.3加大支持,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一方面,加大技术支持。当今社会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得到有效应用,有关地区应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技术支持,帮助农业地区加强信息建设,加速信息传递。举例来讲,重庆市就加强了对合作组织的技术支持,帮助当地经济合作组织开发“信誉合作管理系统,该应用融合大数据及区块链技术等,能够对社员、土地、资金、供给及销售等多个方面进行管理,能大大提高合作组织的会计核算质量,还能提升管理水平。美亨公社将该系统进行充分运用,与有关企业达成商业合作,还开发出了新市场,将本地的水果销往上海,获得了很好的效益,知名度也有所提升。由此可见,技术支持在合作组织中的地位特别重要,有关地区应加强对技术的关注。另一方面,加大资金及政策支持。结合当前大部分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状态,资金及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地区农业的关注,不断转变本身工作职能,切实为农民办实事、办妥事,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免去后顾之忧。3.4加强建设,促进行业协会合作行业协会是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联合的主要形式,其能够加速各个合作组织的发展,借助资源整合、承接政府职能、促进行业沟通等手段,逐步提升本身社会地位,进而获得行业话语权、提升影响力,在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较为重要。在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指导下,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建设起了行业协会。以广西地区为例,该地区早在2015年就将协会注册成功,包含桂林三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广西国有高峰林场等103家企事业单位构成,培育出了一大批运作规范、组织能力强的农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业竞争力明显提升,是该地区当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要加强协会的积极作用,能够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持续发展行业协会。有关部门应认识到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立足于各地区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以协会建设为重点,扩大辐射范围,争取成功建设一个就发展一个,发展一个就建设一个,不断建设新的行业协会,促进协会本身动能的提高。第二,充分利用现有行业协会。有关部门也应加强对现有协会的管理,不断强化其职能。能够加强对其的引导,鼓励其开展内部调查与研究,分析现有问题,并生成报告交给部门负责人员,讨论下一工作阶段的工作规划及实际需求,并对有关规定提出建议或意见;还应引导其加强对本身的要求,帮助其树立自觉、自主、自律的发展理念,并不断完善相关管理的规范制度,进而促进整体行业的诚信水平的提升,营造健康、公平的竞争环境。第三,促进协会合作。有关部门还应该加强对协会合作的重视,促进同类型不同协会间的沟通,坚持为农民服务,不断提升本身发展及服务的水平,逐步扩大本身社会影响力,为行业发展添动力。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要支持行业协会扩展服务范围,通过技术咨询、技能培训、资质认证及开展展销会等手段不断提升服务的综合性;可以以鼓励其引进或发展协会成员,逐步扩大工作覆盖面,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5加强引导,提升合作经济组织工作水平除了上文中所提到的众多手段,有关部门还应加强对现有组织形式的监督与引导,逐步完善现有体制的推广工作,使其能发挥出其真正价值,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以技术推广问题为例,生产者在参加合作组织后若不能及时获取到新兴技术及信息就会产生滞后问题,进而落后于其他农业生产地区的建设,使其经济效益大打折扣。由此可见,对合作组织工作进行监督也是特别重要的。有关部门应健全该类组织的推广工作体系,并适当制定鼓励制度,促进各地合作组织工作效果的提升。综上所述,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积极作用,有关部门应认识到该种经营形式的价值,采取有效手段予以支持,立足于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坚持原则、加大支持、加强培训,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知识与技能水平,为构建良好的农业发展形态提供帮助,进而逐步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