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教案 .docx
物质的量教案1、摩尔这个概念只适用于微观2、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名称或符号。例:1molH2、2molNa+。3、6.021023只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约字不能漏掉。 计算n=N/NA0.1molH2中,含有molH。2molCH4中,含有molC,molH。3.011023个H2O中,含有molH,molO。0.1molNa作复原剂时,失去的电子数是个。 过渡1mol不同物质中所含的分子、原子或离子的数目固然一样,但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能否一样呢? 复习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以12C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拟所得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例:1个12C原子质量是:1.99310-26kg,1个O原子质量是:2.65710-26。那么,O的相对原子质量=122.65710-26/1.99310-26=16。 讲述由此我们能够看出,1个C的质量与1个O的质量之比是1216。因而1molC与1molO的质量之比是1216。又1molC质量为12g,因而1molO质量为16g。由此推出,1mol任何粒子的质量,就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这个质量就是摩尔质量,即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板书三、摩尔质量1、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2、符号:M3、单位:g/mol4、计算公式:M=m/n 举例课本上例题。 小结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概念。 作业课本P48习题。第7篇物质的量教案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一节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目的概览:一知识目的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mol,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二能力目的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三情感目的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教学经过:温习C+O2=CO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在实验中,我们能够取12gC和32gO2反响,而无法只取1个C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响,那么12gC中含多少个C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学习第三章物质的量。物质的组成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这些微观的看不见的粒子如何与宏观的便于称量的物质联络起来呢?科学上采用物质的量将它们联络的。第一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一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mol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电流强度物质的量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单位米千克秒安培摩尔开尔文坎德拉符号mkgsAmolKcd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表中分别列出了它们的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从中能够看出,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强调: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能够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单一粒子,可以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3、物质的量用符号n表示。正如1kg有多重,1mol有多少个微粒呢?2,物质的量的基准请大家从教材45页的第二段中找出答案。阅读提纲:1、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多少?2、多少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与1mol粒子中的粒子数目一样?3、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为常数的值,该常数的符号为,其近似值为mol1。规定: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NA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A,通常使用6.021023mol1这个近似值。:做下面几个练习1.0.5mo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2.2mol水中含有个水分子,个氢原子。3.1molH2SO4中含有个H2SO4分子,个硫酸根离子。4.1molHCl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5.1个水分子中有个电子,1molH2O中呢?讲述: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通过上述练习能否总结出物质的量n,粒子数目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三者之间的关系?3、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之间的换算nN/NA1、1molH2O含个H2O;molHmol质子。2、0.5molH2SO4中含个H,molO,mol电子。3、0.2molH3PO4有一样H原子数的HNO3为mol,有一样氧原子数的H2SO4有个,有一样的分子数的HCl有mol,有一样原子总数的NH3mol。4、0.2molNaOH含Na+mol,含OHmol,与molBaOH2所含OH-一样。5、在MnO2+4HCl=MnCl2+Cl2+2H2O中制取2molCl2,需molHCl,其中有molHCl被氧化。第8篇物质的量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老师,经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欢迎大家共享。一学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稳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2、经过与方法目的: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二学法点拨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利用公式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毫升mL,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单位的。1mL=1cm3。同很多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一样,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规则形状物体能够用直尺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能够用量筒测量。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溢杯法: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量筒内水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测量石蜡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能够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教学经过一、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如何计算物质密度?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如何求出铁块的密度?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能够用量筒来测量。二、量筒的使用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1、探究如何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3、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4、探究如何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屡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5、探究如何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1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2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三、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2、各小组间沟通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沟通结果对本人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一样。达标自查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填能够或者不能浸没入液体中。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4g的位置。这个石块的质量是,体积是,密度是。4、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制造飞机时,应该选用密度较的材料。5、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学要测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则应选择A、50mL,5mLB、100mL,2mLC、250mL,5mLD、400mL,10mL6、使用托盘天平的时候,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加减砝码的时候,能够用手轻拿轻放B、不允许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C、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D、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7、用天安然平静量筒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A、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B、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D、用天平测出倒掉油以后烧杯的质量8、下面是小明在测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写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序号A、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铁块密度B、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C、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D、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E、根据数据V1、V2算出铁块的体积V9、根据密度的公式,下列讲法正确的是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体积越大,密度越小C、密度是物质的性质,与质量、体积无关能力提高10、在调节托盘天平指针前,发现指针偏向刻度线中央的右侧。为使天平横梁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调节螺母A、向或移动B、向左移动C、不必移动,而移动游码D、以上三种都能够11、给你一台天平、一把直尺、一枝铅笔,测出一卷细铜丝的长度,写出你的方法。12、用铁、木分别做成体积一样的实心立方体,问哪一个质量大?为什么?13、小实验:测量雪的密度问题:雪的密度在任何地方、不同的时间都一样吗?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或塑料筒高约25cm,直径约7cm;两个塑料袋,一架天平,一个量筒。操作经过:1在冬天时将塑料袋装满雪,记下雪的类型例如,湿雪、干雪、干粉状雪等及室外空气的温度;2返回教室内把雪全部倒入一个大碗里;1将一个圆筒称重m1,仔细地装满雪,不要使筒内留下空隙,再一次将圆筒称重m2,m2m1即测得的雪的质量;2取第二个圆筒测量它的体积。方法有二:一是用量具测量;二是将圆筒装满水,用量筒测出其体积,记录下需要水的数量mL3雪的密度等于雪的质量除以圆筒的体积;雪的密度=4在不同温度下重复这个实验,观察雪的密度在不同温度下能否一样。14、为了判定一个铁球是不是空心的,某同学测得如下数据:铁球的m/g水的体积V/mL水和铁球的总体积V/mL7960.090.01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主要步骤如何?2该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第9篇物质的量教案沉着讲课在初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化学中反映物和生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质量的计算。本节是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化学反响中反响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学习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应用于化学方式的计算。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这一节,主要是为了分散前一章的难点,同时,在打好有关知识基础的前提下在来学习本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把握和记忆。本节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和滴定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在理论联络实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学生了解化学反响规律、构成正确的有关化学反响的观点也具有重要意义。因而,这一节的内容在全书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应让学生在学好本节知识的基础上,在以后的学习经过中不断地应用,稳固。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和综合运用,涉及中学化学反响中很多有关的物理量及各物理量间的换算,综合性很强,这是这一节的特点,也是它的重、难点。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边讲边练的方法,在例题中,适当分解综合性,逐步提问,使综合性逐步增加,以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为把握好本节中的相关知识,可适当补充一些不同类型的题作课堂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理清思路。教学目的1.使学生把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2.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响规律的认识。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解、练习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经过第一课时引入新课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我们在初中就已经很熟悉了,知道化学反响中各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通过前一章的学习,我们又知道构成物质的粒子数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可用物质的量做桥梁联络起来。既然化学反响中各物质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那么,化学反响中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之间能否也遵循一定的关系呢?能不能把物质的量也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第三节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一)一、原理讲解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粒子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响也是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式能够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响中这些粒子数之间的数目关系。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又叫做化学计量数的关系。讲解并板书2H2O22H2O化学计量数之比:212扩大NA倍:2NANA2NA物质的量之比:2mol1mol2mol师由以上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因此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板书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化学粒子数之比,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师有了上述结论,我们即可根据化学方程式对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进行定量计算。老师进行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须按下面步骤进行:板书1.写出有关反响方程式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3.对应计量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4.根据(一)的原理进行计算师下面,我们就按上述步骤来计算下题。投影例1:完全中和0.10molNaOH需H2SO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讲解并板书2NaOHH2O4=Na2O42H2O210.1moln(H2O4)n(H2O4)0.05mol答:完全中和0.10molNaOH需H2O40.05mol。问请大家口答,上述反响中生成水的物质的量是多少?生0.1mol。过渡实际上,我们在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决问题时,除了涉及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外,还经常涉及到物质的质量、浓度、体积等物理量。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换算。而换算的核心就是物质的量。请大家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填出下列各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关系。板书三、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填写学生板书师请大家根据上述关系,口答下列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投影H2Cl2=2HCl化学计量数比粒子数之比物质的量比物质的质量比气体体积比学生口答,老师把各物理量的比值写于投影胶片上。它们依次是:112;112;112;27173;112师根据化学方程式所反映出的这些关系,能够进行多种计算。但要根据题意,明确已知条件是什么,求解什么,进而合理选择比例量的单位。列比例式时应注意,不同物质使用的单位能够不同,但要相应,同一物质使用的单位必须一致。过渡下面,我们就在把握上述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来系统、全面地学习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板书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练习在上述例题中,计算所需H2O4的质量是多少?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师下面是该题的一种解法,供大家参考。投影2NaOHH2O4=Na2SO42H2O2mol98g0.1molm(H2SO4)m(H2SO4)=4.9g答:所需H2O4的质量为4.9g。师下面,请大家根据本人的理解,用自以为简单的方法计算下题,要求用规范的格式、步骤进行解答。投影例2:将30gMnO2的质量分数为76.6%的软锰矿石与足量12molL1浓盐酸完全反响(杂质不参加反响)。计算: (1)参加反响的浓盐酸的体积。 (2)生成的Cl2的体积(标准状况)。学生计算,老师巡视,并选出有代表性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写于投影胶片上,以备展示师请大家分析比拟下面几种解法。投影展示解法一: (1)MnO2的摩尔质量为87gmol1n(MnO2)0.26mol4HCl(浓)MnO2MnCl22H2OCl24112molL1VHCl(aq)0.26molVHCl(aq)0.087L (2)4HCl(浓)MnO2MnCl22H2OCl2110.26moln(Cl2)n(Cl2)0.26molV(Cl2)n(Cl2)V0.26mol22.4Lmol15.8L答:参加反响的浓HCl的体积为0.087L,生成Cl2的体积在标况下为5.8L。解法二: (1)MnO2的摩尔质量为87gmol1n(MnO2)0.26mol4HCl(浓)MnO2MnCl2Cl2H2O41n(HCl)0.26moln(HCl)1.04LVHCl()0.087L (2)4HCl(浓)MnO2MnCl22H2OCl21mol22.4L0.26molV(Cl2)V(Cl2)5.8L答:参加反响的浓HCl的体积为0.087L,生成Cl2的体积在标况下为5.8L。解法三:4HCl(浓)MnO2MnCl22H2OCl24mol87g22.4L12molL1VHCl(aq)30g76.6%V(Cl2)VHCl(aq)=0.087LV(Cl2)=5.8L答:参加反响的浓HCl的体积为0.087L,生成Cl2的体积在标况下为5.8L。问大家以为以上哪种解法更简单呢?生第三种解法更简捷!师当然,此题的解答经过上还不止以上三种,其中解法一与课本上的一样,这讲明:解答同一个问题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多动脑筋,多想些方法,以促使本人的思维能力能更上一层楼!下面,请大家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计算课本P31五、与P42二、4并与以前的计算方法相比拟。附P31五、P42二、4,可以用投影仪展示P31五、4.6gNa与足量的H2O反响,计算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标准状况下H2的.密度为0.0899gL1)。答案:2.24LP42二、4.106gNa2CO3和84gNaHCO3分别与过量的HCl溶液反响,其中A.Na2CO3放出的CO2多B.NaHCO3放出的CO2多C.Na2CO3消耗的盐酸多D.NaHCO3消耗的盐酸多答案:C学生活动,老师巡视问通过做以上两题,大家有什么体会?生用物质的量计算比用其他物理量简单!师对!这也是我们学习本节课的目的之一,即把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使计算简单化。也是我们中学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本节小结本节课我们运用化学计算中的一个基本规律: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对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学习中除了要用好上述规律外还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作业习题:一、3、4二、3、4三、2板书设计第三节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一)一、原理2H2O22H2O化学计量数之比:212扩大NA倍:2NANA2NA物质的量之比:2mol1mol2mol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化学粒子数之比,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二、步骤1.写出有关化学反响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2H2O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213.对应计量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0.1moln(H2SO4)4.根据(一)原理进行计算n(H2SO4)=0.05mol三、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教学讲明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知道了化学反响中反响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并学习了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质量的计算。本节课主要揭示了化学反响中反响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关系,并运用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这一规律,教学中把物质的量,以及物质的量浓度等应用于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进而使同学们充分意识到运用物质的量进行计算的简捷性和广泛性。参考练习1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H2SO4与NaOH溶液混合后,滴入石蕊试剂后溶液是()A红色B紫色C蓝色D无色答案:A2在标准状况下,112LCH4在足量O2中燃烧,反响后生成的气态物质所占的体积为()A11.2LB5.6LC22.4LD16.L答案:A3物质的量相等的Na、Mg、Al分别跟足量稀H2SO4反响,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l:lB1:2:3CI:3:3D3:2:1答案:B4一样质量的Mg和Al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响,所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比是()A2:3B1:1C3:4D24:27答案:C5O.2molNaCl和O.1molNa2SO4混合,配成1L溶液,所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O.2molL-1B0.3molL-1CO.4molL-1DO.5molL-1答案C第10篇物质的量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目的:1、量变、质变的含义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以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讲明为什么要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失机会地促进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二能力目的:本框题的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理论的能力为主,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擅长联络、联想的考虑能力。三德育目的: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分析问题为下一框题进行正确的方法论、人生观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重点和难点】1、量变和质变的概念2、量变和质变的辩正关系3、量变和质变的方法论意义【教学经过】导入:传讲,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出人意料的是这位发明人的胃口并不大,他只要求国王在棋盘的第一格放一粒麦子,第二格放二粒,第三格放四粒。照这样每格内比前一格加一倍。把棋盘的64格放满就行了。国王听完后便欣然答应。谁料还没放到第二十格麦子就已经空空如也。国王很快就看出来,即使把全印度的麦子都给他,也实现不了他的诺言!我们来计算一下,这位发明者所要的麦子究竟有多少:1+2+22+33+44+262+263在数学上这叫几何级数,计算的结果是:18,446,744,073,709,551,615(粒)这个数字的麦粒,大约是四百多万亿斤,相当于全世界两千年生产的全部小麦!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看出聪明的国王犯了一个大错误:忽视了量变,不懂得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在看来似乎微缺乏道的数字面前吃了大亏。所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唯物辩证法的第一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讲授:一、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同学们一定看到过庄稼生长的情形,假如你蹲在旁边观察它一天,你根本就发现不了它在生长,甚至第二天,第三天你去看,还是没有丝毫变化,那么它是不是真的停止了生长呢?答案当然不是,其实它无时无刻不在生长,只是很不明显,不容易被我们觉察罢了。这种变化就是量变。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逐步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那么什么是质变呢?假如你两个月后从旁边走过,你会发现过去绿油油的禾苗如今已金黄的一片,显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即将收割了,这种变化是根本的明显的,就是质变。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质变。区别量变的质变的根本标志。量变和质变具有不同的特点,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事物的变化能否超出度的范围,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是质变。例如:P60二、量变的质变是辩证统一的。能够讲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既有量变,又有质变,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荀子讲: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古代有一幅对联: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冰冻三尺非一日这寒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任何事物的量变都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突破事物存在的度,引起事物的质变。量变引起质变的一种情况是事物数量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质变。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量变引起质变的另一种情形是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构造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例如:金刚石、石墨音乐符号1、2、3、4、5、6、73、质变体现和稳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场的,当量的积累到达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但是,一次量变到质变的经过,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新的事物又开场了新的量变,量变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引起新的质变,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样的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三、质变和量变的方法论意义。1、要重视量的积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愚公移山2、要不失机会促进飞跃1、要把握适度原则小结:略材料一:要不失机会促成飞跃七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材料二:要把握适度原则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寓言(杰米扬的汤)讲的是热情好客的主人杰米扬用鲜美的鱼汤教待客人,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他一盆接着一盆地请客人喝,没有停止,最后客人忍无可忍,纷纷拂袖而去,再也不敢登门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办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鲜美的鱼汤无疑是待客佳品,但过了量,就会适得其反。物质的量教案这篇文章共77241字。(幼儿园教案):幼儿园教案第1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太阳),欢迎阅读与珍藏。活动(金色的草地教案):金色的草地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金色的草地)记叙了一个小男孩由无意中发现了金色的草地会变颜色,到开场注意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与蒲公英成为朋友的经过。课文语言通俗,内容粗浅易懂。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