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精选心得体会.doc
小学国学精选心得体会小学国学精选心得体会第三届西北小学国学经典课程规划教学观摩教育成果汇报演出精选心得体会暑假开始便已充电,很荣幸在自己学校听取了西北小学国学课程的汇报课程和讲座,感受颇深,久久无法忘怀。聆听了李灵玲博士关于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的专题报告后,我被其专业的理论、一丝不苟的精神、平易近人的风格深深吸引,这使我联想起了于丹和李清照,也为自己的学术水平而感到羞耻。李博士从国学与小学国学经典教育、课程如何构建、课程设施、辅助资源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使我清楚了国学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明白了小学国学的框架结构,如低段蒙学;中段四书;高段子史集。同时也对我校使用的国学教材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教学方法给予了指导,演示了配套软件的操作使用,使我受益匪浅。钱爱萍老师执教的昔仲尼,深入浅出,采取了多种方法,如听一听、读一读、唱一唱等。在朗读时,采用了跟读、齐读、开火车读、拍手读、打节奏读、男女对读等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去理解与感悟。同时通过讲故事来使学习内容简单化、兴趣化。一节课下来,让人感觉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颇有风趣。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速度法。这让我想起了李阳疯狂英语倡导的一口气法。当然这个方法我也经常在用,效果还不错,可以化繁为简,强化口语或记忆能力。与此同时钱老师的一些提法也很好,比如潜读、悦读,背活、背乐。总观钱老师,有学问、气质佳,课堂把握能力强,语言准确,思路清晰,能贴近学生。王宏斌老师执教的高段破釜沉舟时,字迹优美,图文并茂,语言风趣。从导入到正音,到解其意,再到熟读成诵,环环相扣,思路清晰。当然王老师也有点放不开,课堂前后紧中间松,半节课后学生状态不佳,教师思维断断续续。当然他的计时读、限时读、挑战读让人耳目一新,实为亮点。曹永川校长关于传统文化和职业素养的报告虽然有些枯燥,但还是很有味道的。曹校长知识渊博,文化底蕴深厚,可见长安文化气息之重也。激情澎湃、理论丰富、观点新奇,与现实紧密联系。思维活跃,归纳能力强,精气十足,气势赢人。讲座内容的确传统,对传统道德总结到位,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人爱和平”,再如“孝心”始于事亲,终于事忠。这些都使我联想到当下社会的种种问题,人们浮躁化、功利化,贫富差距太大、仇富心理严重,抢劫、强奸、杀人等恶性事件不断增加。看来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是文化发展更加重要。柏杨啊柏杨,看看你写丑陋的中国人后的今天,已为几十年后,却依然变化甚小。这让我禁不住想问一句:“中国人,我们到底怎么了?”我校老师刘蓉执教五歌十分精彩,自信大方、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可以看得出她准备充分,是位语文教师。这节课像国学,也像语文。当然知识性错误多,可能技能强于文化吧。不过我始终相信她终究是一名十分优秀的老师。李博士最后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讲座,让人羡慕。如若设计都能真正实现,那该多好啊。由此,我想到了某些学校不像学校,设计师似乎不是为孩子们而设计,成人化严重,校园全无童趣可爱之处。听说一名石油工人当了医生,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时间就如同几天后的滚滚延河,很快就流逝了。我为能参加这样的活动而感到自豪和庆幸。自豪的是我是名校的一线教师,庆幸的是我还不算老,有时间去努力做一名真正的、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扩展阅读:二溪小学国学经典精选心得体会读论语所感二溪小学何荣自学习国学经典以来,我有了许多收获。正所谓“读书可以怡情”,作为一名教师,生活虽然比较清苦,但是闲暇之余捧着这些令人耐人寻味的文字,总是感到一种沁人心脾的芬芳。在这次学习活动中,我对论语体会较深,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1.立志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带给我们启示: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回想自己从教九年的经历,我也曾经浮躁过,看着和我一样的同龄人他们过着一掷千金的生活,而我只能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心理难免不平衡。但是想着我们从事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有时候觉得这种牺牲本身就是一种幸福,而且是最大的幸福,我便心潮澎湃。作为教师,我们的第一志向便是教书育人,我们得把自己的有限的时间安排好,多学一些教育理论知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九年来,我通过自考让自己完成了由中师生向本科生的蜕变。自考是自己考自己。我的语言匮乏,这让我下定决心学习好语言。我对汉语言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外国文学尤其喜欢。虽然有了决心和兴趣,但是自考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我时常感到学习的孤独,每次学习时我觉得自己如同一位盲人在黑暗中穿梭。然而,我始终没有放弃,自考逐渐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年的4月、10月我会很自然的调节自己的生活节奏,投入到复习迎考中去,考试已经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习惯。我体会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不仅仅是我获得文凭的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参加这样的考试,从而培养我认真细致,谨慎持久的学习态度,以及让我实实在在做事、做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理念。自学考试的文凭不应该是我追求的终点,而是我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新的起点.2.自省孔子主张遇事要善于进行自我省察,这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孔子教育学生随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避免继续犯错误,这样就起到了自我监督的作用。他的学生曾参从老师的教育中悟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生活中,我们每天也应该反思自己是否与同事团结协作,是否热爱学生,是否平心静气地去工作,是否和颜悦色地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从教到现在,我坚持写日记,记录下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那些美好的青春。做教师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开始,我就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没有任何教学经验的我遇到了一个糟糕的班级。学生普遍对课堂感到索然无趣,当你一再暗示他们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他们却一再开小差,还洋洋得意。外表沉静的我常常会像一头猛狮一样疯狂,我的暴躁的情绪像一场场瘟疫一样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学生。我以为用我的真诚地付出就能让他们回心转意,然而当学生的厌恶已经成为某种习惯,教师再多的努力也只是枉然。因为在他们看来,学习已经成为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没有放弃,我深深地知道,越是难教的班级对我来说就越是很好的锻炼。有一次,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大搞“地震”,我大声批评他之后,他竟然又“海啸”起来,那一刻我甚至想到了体罚。虽然我最终没有下手,但是这种“以暴制暴”的方法,结果适得其反。他直截了当地对我说:“他不喜欢上语文课”。我一开始很生气,后来镇定下来问他为什么,才知道他觉得我太嗦,他觉得一篇文章没有必要解剖得那样细致。后来的教学中我尽量做到吃透教材,精讲多练。渐渐地那个连及格都困难的孩子竟然考了八十几分,那个班的成绩也有了大幅度提高,这就是反省的力量。3.博爱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是一个教师成功的必须具备的条件。孔子说:“仁者爱人”、“智者知人”论语颜渊)。孔子关心学生品德、学业的增进以及学生们的生活与健康状况,他和学生有深厚的情谊。他看到他的学生闵子骞、子路、冉有、子贡的表现,感到由衷的高兴;原宪家贫,他常接济;冉伯牛有病,他去看望,并十分伤感;颜渊、子路死了,他非常悲痛。他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不溺爱、不袒护,这才是教师对学生真正的爱呀。他说:“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否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论语述而)。意思是:学生以为我会隐瞒什么吗?我对你们是没有任何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不告诉你们的,这正是我孔丘的为人。这说明孔子对学生传授知识毫无保留,做到了“无私无隐”。我们常常说对于学生要因材施教,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关键在于对学生要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准确掌握学生的特点。孔子十分注意观察、了解学生,对学生的个性、特长、优缺点了如指掌。然后,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和教学,对于学生所问的同一问题,常因发问者的个性、需要而给予不同的问答。如论语先进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比起孔子我当然自愧不如,但是我总是尽量去爱每一个学生。这学期我任教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个孩子:他虽然爱捣蛋,但是他声音洪亮,爱接嘴。我经常找他谈心,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我发现他其实特别孤独,特别需要爱。一次,我封了他一个“超级男声”的称号。以后我常常抽他朗读课文,并适时适度表扬他,一次又一次地锻炼让他比原来读得连贯了许多。后来,在一次语文测验中竟然能答对90%。通过这件事情我有了两点收获:一是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就能“重心做人”;二是教师一定要多一点耐心,才能够让顽石点头。佛教强调众生平等,也就是不管美与丑,不管贫与富,我们对待他们的态度都应该是一样的。作为教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树立这样的一种观念,不管对于哪一个学生都要把他们当做我们自己的孩子,或是自己的弟弟妹妹,教师只有具有这种真诚,才能换取学生的真诚,从而改善师生关系,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4.诱导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认为掌握知识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索领会的过程,因此他在教学实践中特别重视学生的主动性问题。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启发一词也由此而来。宋代朱熹对这句话做了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就是说只有当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才适时地诱导、引发,“开其意”,“达其辞”。“愤”、“悱”站在教师的角度讲是启发的契机条件,“举一反三”是启发的结果。站在学生角度看“愤”、“悱”是能“思”,“举一反三”是能“悟”。善教者启之待时,因势而利导,“引而不发,跃如也。”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孔子认为,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他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教师要做不失言的智者,这样才能使学生闻一知二,闻一知十,既能主动获取知识,又能发展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必须学会等待,不能刚刚提出一个问题就让学生立即回答,这样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打开,大脑皮层还没有处于兴奋状态。如果超之过急,学生必然会哑火,教师如果抽另外的学生回答或是自己回答,都会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巨大的伤害。这就要求我们要具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去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穿针引线,就像打篮球一样,不能只是教师单干,要尽可能地“助攻”学生。论语教给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对我的教育教学也有巨大帮助,它和其他国学经典一样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奇葩,我一定会进一步加强国学经典的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