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3篇(共6981字).doc
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3篇(共6981字)(一)缺少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机构目前,我国卫生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大多是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在组织管理上制度建设滞后和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是非常突出的问题,如:一些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措施没有科学性,管理不到位,在预算编制时一味追求超前、高标准,单位之间相互攀比,重购买、轻管理,造成设备使用效率不高,闲置浪费现象严重。(二)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落后一些公立医疗机构的资产管理还是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即由总务部门、器械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管理,没有专门的机构独立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使得国有资产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相互脱节,造成设备使用效率低,极易出现资产流失的现象。(三)国有资产管理信息不准确随着卫生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国有资产的增减速度较快,国有资产总值和结构变动较大,但管理固定资产还是采用报表和账簿方式,这样就不能把资产的来源、购置和使用等信息反馈给管理部门,同时资产的数据缺少事实性和准确性。并且用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管理固定资产,由于资产使用部门未按规定的程序办理资产调配和处置,使得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及时调整账簿中的信息,没有掌握资产的实际状态,直接造成资产信息不准确。(四)资产盘点和报废管理随意性大在国有资产盘点清查管理上,一些单位流于形式对此环节重视程度不够,在报废管理上缺少科学的报废原则和标准,使得报废管理工作随意性较大;还存在资产报废审批过程时间过长,造成长期账实不符;资产报废审批没通过,造成废品处理不当出现浪费严重等问题。二、建立科学的卫生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科学规范的卫生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益全过程监督体系。将卫生事业单位的所有资产纳入监管范围,努力构建“产权清晰、配置科学、使用高效、处置规范、收益统筹、连滚有力”的卫生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新机制。(一)卫生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措施国有资产管理应实行定额制度,实行共享以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应制定制度使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加强国有资产的购置预算管理,卫生单位在购置资产时,预算管理部门应对资金来源进行审核审查其是否可靠。资产管理部门应审核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同时还要分析单位国有资产的现状和需要情况。这样既能提高单位国有资产存量的使用效率,又有利于资产管理的透明化和资源的共享,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二)认真开展集中清查工作要按照财政部关于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国有资产专项清查工作。对单位国有资产的数量、价值、类别、分布、结构等进行清查和登记工作。根据盘点结果与账薄记录情况进行核对,对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的资产等由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查清原因,提出处理意见。上报批准后再调整有关账薄记录。(三)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单位国有资产的总量、构成、分布和变动等情况,应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国有资产进行动态管理。具体做法是应与上级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服务器保持联通状态,开通本单位财政专线,保证资产管理数据通过在线形式上报,进行在线业务流程审批等工作。应该认真核实国有资产信息,按照实际情况,对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和固定资产卡片中的信息内容进行核对和完善。(四)规范国有资产报废、处置行为卫生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不得擅自报废、处置国有资产,应依法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在处置、报废中流失;对应报废、处置的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