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下的电影声音空间塑造(共3414字).doc
-
资源ID:16475449
资源大小:1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新技术下的电影声音空间塑造(共3414字).doc
新技术下的电影声音空间塑造(共3414字)摘要:在新技术推动视听艺术高度发达的当下,人们越来越推崇让人全身心投入、极具身临其境之感的“沉浸式”观影方式。全景声技术给电影工作者带来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也为观影者营造出顺应自然之道的逼真体验,沉浸式观影体验使观众产生更多与电影创作者相通的情感共鸣,从而更深入地体会电影表达的意境。关键词:空间感;全景声;全息美学;意境一、空间感是电影声音的基本属性人们普遍认为声音是线性的时间艺术,没有凝固的视觉形象,稍纵即逝,随生随灭。其实声音并非纯时间的艺术,虽然不可触摸,却是时间流动过程中的物化现象,虽然没有物理空间,却拥有强大的空间属性。每个声音都有独特的空间色彩,同一声音在不同地点也会带有不同的空间特质,这就是赋予声音再现环境,塑造听觉空间的功能。在影视作品中,声音的空间属性可以给观众造成三类听感艺术效果方位感、环境感和透视感。人耳就像一套精密的声像定位系统,人的听觉具有全方位的立体定位功能,并能准确判断声源的运动方向,而人的眼睛却有一定的方位限制性,只能看到正前方120°范围内的东西,所以声音的空间定位设计可以弥补视觉上的局限。另外,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通过声音分辨出各类空间环境的声音特点,影视作品可以通过声音塑造出作品所要表现的画内画外空间。众所周知影视镜头有“景别”之说,声音也可以营造一定的景别特征。声音通过强弱、远近、深度和方向等空间特征,以及清晰度、层次感、透视感、色彩感和明暗感等具体感觉,勾勒出类似于画面的“近景”“中景”和“远景”的电影声音景别。这种声音的透视感可以用来营造真实的空间感觉,让观众更充分地感受环境的存在感和真实距离感,从而更容易进入角色的内心,更深入地体会作品营造的艺术氛围。综上所述,声音的空间感设计给电影带来了强大而独特的表现手段,它与画面的相互融合,让人们通过多重感知来加强对影片的理解,由此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二、新技术语境下的“声”临其境电影是一种技术性与艺术性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新技术的出现必然会对电影作品的表达方式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近几年来,在好莱坞电影的引领下,沉浸式声音(Immersivesound)技术向全球电影业快速传播发展。在中国,DolbyAtmos(杜比全景声)也已逐渐走入观众的视野范围,目前各大影城不约而同地建立或升级为杜比全景声影院,众多采用此技术制作的影片也已陆续上映,影院的观影声场被来自各个方向的声音填满,给人们带来无与伦比的声音体验,让观众们充分感受到电影声音巨大的魅力。电影从默片到有声,从单声道到立体声,再从传统意义上5.1和7.1环绕声道三维全方位环绕声格式,每次技术上的变革都意味着电影声音创作空间与电影体验方式上的飞跃式前进。现在的观影群体对电影音响效果的期待逐渐提高,这给电影声音工作者带来更多要求与挑战,而令人身临其境的沉浸式声音则面临着艺术和技术的双重突破。技术与艺术是当下比较热门的话题,技术工具的迅速发展与介入并不意味着创作主体会沦为技术的奴隶,相反,是创作主体对工具有着十分宽广的支配空间。杜比全景声技术诞生以后,电影的音频语汇系统发生了变化,在观影审美体验上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听觉的空间感增强;二是声音的细节表现力更突出,物体的定位感更为精准,物体的运动轨迹在听感上也就更为明晰;三是多次反射和共振能够创造更为宏大听感的音响和音乐。另外音频语汇的变化还有可能创造出新的电影语言表达的可能性,并有可能因此改变影片的拍摄手法。总而言之,全景声技术的出现对电影的艺术表现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为电影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三、沉浸性体验与“天人合一”的全息美学在新技术推动视听艺术高度发达的当下,人们越来越推崇让人全身心投入、极具身临其境之感的“沉浸式”观影方式。这种沉浸性体验使得影片的感官效果更具冲击性,增强了观众的带入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体验者沉溺其中。这样一来电影观众就不仅仅是一名观看者,而更像是一位参与者。我们知道电影是由戏剧艺术中脱胎而来的一门综合艺术,而戏剧早已提出了浸没式戏剧(ImmersiveTheatre)的概念,率先运用沉浸性的观剧体验进行了尝试和创新。“浸没戏剧”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英国,英国剧团Punchdrunk是浸没戏剧的先驱,从2000年成立开始,就尝试着这种新的演剧形式。这种观演方式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形式演员在台上表演,观众坐台下观剧。观众在观看沉浸式戏剧演出的过程中会与演员互动,成为表演的一部分,在所处的演剧空间里主动地探索剧情,更投入地进入剧场情境。在剧团成立的13年间共推出了16部此类作品,其中最成功的无疑是SleepNoMore。这种新颖的观演形式一经推出便收到积极热烈的反馈,现已在国际上流行,甚至成为主流舞台艺术的一个发展趋势。同样,VR技术和全景声技术为电影带来的这种全新的沉浸式的享受,也将完全打破现有的电影规则。这种崭新的电影表现形式,给电影工作者带来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也为观影体验者带来融入情境和参与剧情的机会。近年来现代数字电影技术飞速发展,电影创作者在电影声音的制作中大量使用了沉浸式音频技术。电影声音的震撼效果和细节表现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电影声音设计的创意空间得到极大的扩展,电影的艺术张力也随之增强。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数字时代的全景音频系统可以使观影者获得沉浸在真实世界的幻觉,仿佛我们在梦境中进入另一种生活情景。我们在具备沉浸式体验条件的电影院全身心投入地观看电影时,仿佛脱离了电影外的世界,让影片直接同我们的内心进行交流,从而让我们更深刻完整地体会电影表现的意境。沉浸式的观影方式是基于一种生理幻觉的体验,很多人会质疑这种“沉浸感”是否适合于中国观众的传统思维。中国人讲究的是中庸之道,即不能“过”也不能“不及”,而沉浸式的观影感受太真实太直接,是不是有些“过”呢?其实这在中庸中也能够找到答案。子思在第一章中就提出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一观点。这其中“中”是无所偏,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无论是不是沉浸式都一定会产生各种情绪,那么“中”的状态就被打破了,若要契合中庸之道,就必将向“和”的方向发展。现在传统的观影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观众最基本的要求,声音的失真也瞒不过大众的耳朵,观众失去立体的视听效果就很难达到“和”的状态。在先进的数字视音频技术营造的沉浸式的观影环境中,观众能够产生细腻丰富且连续的不被打断的观影感受,然后“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因此沉浸式的观影体验是与电影艺术的零距离接触,顺应自然之道的逼真体验,可以让观影者产生更强烈的情绪起伏和对电影表达意境的更深入的思考。全方位声音元素使观影者对电影艺术声音的审美欣赏不再是过去的被动接受,而是沉浸在影院的声场中吸收着电影中的所有声音效果,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着电影呈现的艺术氛围,由此把电影声音的艺术表现与观影者所体验到的效果相互融合。可见沉浸式观影体验能使观众产生更多与电影创作者相通的情感共鸣,从而才给人带来更广阔深邃的意境体验。有研究电影声音的学者提出VR实际上是一种卷入式的审美方式。观众不仅可以旁观欣赏,更多的是参与到对电影作品表现的情境中,深入体验剧中人物的处境。这种审美方式所引领的美学方向被称作全息影视美学。全息美学的理论根基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天人合一”思想,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性就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全息观基础上的。而意境又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所以意境与全息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全景声技术即是通过更接近真实的声音还原电影中具象的情境,从而实现物我两忘的沉浸式体验,以及卷入式的审美方式。这种身临其境的沉浸感让观众更充分地进入电影所营造的艺术空间。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