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共2303字).doc
-
资源ID:16483855
资源大小:1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共2303字).doc
高中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共2303字)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从事的教学活动就是在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拥有更多的知识,有更高的道德素养和审美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在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情的熏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现代素养和创新素养等综合素质。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目前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要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哲学思维,理性批判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的灵魂所在,处处彰显着自由与果敢,植染着进步与提高,追求着正义与平等,回归了人性的善良与包容。这首先就在于人文精神对世界本体的哲学探索,切合了人类固有的哲学思维与理性批判。人文精神中的哲学思维具体落实到语文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思辨与启智的课文承载其内涵。在高中语文课文里,体现这类目标的课文不在少数,其中有展示了宇宙法则、穷本探原精神的老子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形象的描述了老子哲学思维的起点;有揭示了生命伦理、社会意蕴精神的论语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便蕴育了当时提倡的社会治学发展;有体现了天人合一、铺张扬厉精神的鹏之徙于南冥也、逍遥游等课文,“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展示了庄子恣肆的世界图景;还有展现了学理探究、思辨求索精神的劝学、师说等文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确了荀子的内省达明的哲学理念;更有揭示了经世致用、进取不懈精神的泌园春长沙、我有一个梦想等课文,“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指明了“学明于理止乎事”的学子情怀。这些文章中反映出来的哲学意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改变学生对于自身以及这个世界的看法。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哲学理性批判思维,也是学生形成思想个性和健康精神的动力所在。道德情操,提升品质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对学生的道德情操进行培养,是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任务之一。“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等观念决定了语文课程有着不可替代的育人使命,擅于挖掘,便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道德进行培养。高中语文课程中包含了许多直接涉及思想品质教育的课文,如曹操的短歌行,格调高远、感情丰富,集中展现了作者曹操作为一名英雄主义者的满腔豪情和一代果雄贤才难求的烦忧,让学生知道成功需要什么,让他们明白再伟大的事业也需要别人的帮助,学习曹操在壮志难酬时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把“游山”和“治学”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用游山的经历来说明处事、治学都要尽志、深思的道理,让学生学习一种百折不烧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硬汉桑迪亚哥永不屈服的精神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启示: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这些篇章都是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绝好教材。除此之外,高中语文课程中还有大量揭示亲情、生命、自然等主题的文章也都间接涉及到了人们对于道德观念的拷问。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蒙田的热爱生命、鲁迅的祝福、和契河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等等。课文的这些内容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改善学生的思想品质,而且对于丰富学生知识、坚强学生意志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人生态度,积极进取人生态度不仅包括让学生形成对人生的观点,还包括在此观点下所作出兴趣倾向与行动可能,人生态度不可能一成不变,也不可能瞬息万变,而是长久稳定的阶段取向。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学生乐观、幵朗、友善、博爱的生活情怀,达到教与育的内在统一,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培育学生的人生态度,从而达到使学生在学习中满足、在满足中幸福、在幸福中生活。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展现出作者登高远望,怀古忆昔时的心潮渗湃,感慨万千,借廉颇自比,表现出在怀才不遇的苦闷中仍然激情燃烧的报国情怀。再比如苏拭综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中所展现出来的超脱矿达情怀、昂扬进取精神,在逆境中坚守人生、稱合希望,对生活和未来的不屈信念与坚定走向等精神,这些都对于中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审美情趣,文质兼美语文课程与美育有着天然的联系,正是因为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意蕴美、人情美、诗意美等审美情趣。我国的语言生动优美,博大精深,表情达意及其准确与细腻,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如高中语文人教版第一册第一单元的诗歌中描述的景物: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俩争流,魔击长空,鱼翔浅底”的“湘江秋景图”;有“丁香一样颜色,丁香一样芬芳,丁香一样忧愁”的“愁怨姑娘图”;还有“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心头荡漾”的“金柳夕照图”。作者用精美的词语描绘出一幅幅精美的画面,让读者尽情发散思维去想象,让语言与物景对象相互烘托,益显其美。总之,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就是要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当做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学生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应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甚至可以成为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终极目标。作者:李青 单位:常德市第七中学阅读次数:人次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