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

    • 资源ID:16616459       资源大小:52.50KB        全文页数:3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山西师范大学暑假实习报告班级城环学院1001班姓名贾蕙君学号1055010143自然地理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为了配合自然地理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成果,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知识有更加感性直观的认识,我们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10级的同学们在高老师、郭老师和卫老师的带领下,到西部进行了为期13天的自然地理实习。本次暑假实习从8月7日开始,从山西师范大学出发,途径杨凌镇、西安市、兰州市、青海省、中卫市、银川市、包头市,经过了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地貌单元。到8月20日结束,返回临汾市。主要认识了崩塌地貌、堰塞湖、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背斜、向斜、断层、草原、沙漠等,不仅使我们见识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和壮观,也使我们对已学过的地貌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二、实习内容1、翠华山崩塌地貌、冰洞与风洞、堰塞湖翠华山是自然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市南23公里的秦岭北脉,海拔2132米,面积1785公顷。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山崩时,巨大的砾石相互碰撞、挤压、垒叠,在巨砾间留下许多幽深的缝隙。冰洞和风洞就是这类缝隙中最特殊的两种。冰洞和风洞位于翠华峰崩积体的上部,海拔约1200米。冰洞较深,洞内地势低陷,形成形状不规则的外洞与内洞。由于缺少与洞外进行冷暖空气交换的条件,因而洞内外夏季温差可达到23以上,外洞阴冷,内洞结冰常年不化。风洞是由两块巨大砾石呈“人”字形相互支撑而形成的狭长缝隙。洞呈狭长的三角形,长30余米,高15米。洞内常年不见阳光,气流经过时,速度加快,风力变小。游人进入洞内,便觉凉风嗖嗖。山崩地质形迹和地貌类型保存齐全,特别是山崩凌空面及冰风洞以北的崩塌石海区由于巨石相互叠置,高低错落,植被茂密,通达性极差,加之石体本身的耐受性,遗迹保存的更加完好。山崩后山谷两侧形成的垂直断裂面,天然大坝堵截了太乙河上游的山间流水,在坝后1公里处,形成一个面积为0.14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堰塞湖。可划船、垂钓等。此湖有“秦岭明珠”之称,为秦岭72峪唯一一处堰塞湖。2、刘家峡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发育于中上、白垩系红色陆相砂砾岩地层中、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所谓“红层”就是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的岩层叫做“砂岩”。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粤北地区韶关市内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华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3、青海省青海湖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距今20到200万年前形成湖初期,形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胡。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于是青海湖逐渐变成了闭塞湖,加上气候变干,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4、中卫腾格里沙漠、草方格沙障中国第4大沙漠。位于阿拉善地区东南部,介于北纬37°30至40°,东经102°20至106°。面积约4.27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划主要属阿拉善左旗,西部和东南边缘分别属于甘肃民勤、武威和宁夏的中卫市。沙漠包括北部的南吉岭和南部的腾格里两部分,习惯统称腾格里沙漠。沙漠内部沙丘、湖盆、山地、平地交错分布。其中沙丘占71%,湖盆占7%,山地残丘及平地占22%。在沙丘中,流动沙丘占93%,余为固定、半固定沙丘。高度一般为10至20米,主要为格状沙丘及格状沙丘链,新月形沙丘分布在边缘地区。高大复合型沙丘链则见于沙漠东北部,高度约50至100米。固定、半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在沙漠的外围与湖盆的边缘,其上植物多为沙蒿和白刺。在流动沙丘上有沙蒿、沙竹、芦苇、沙拐枣、花棒、柽柳、霸王等,生长较巴丹吉林沙漠为好。在沙漠西北和西南的麻岗地区还有大片麻黄,在梧桐树湖一带沙丘间有天然胡杨次生林,头道湖、通湖等地,有1949年后营造的人工林。腾格里沙漠形成的两个主要原因,就是干旱和风。加上人们滥伐森林树木,破坏草原,令土地表面失去了植物的覆盖,沙漠便因而形成。沙漠的形成,除了干旱气候条件与滥伐森林树木,破坏草原外,还要有丰富的沙漠物质来源,它们多分布在沉积物丰厚的内陆山间盆地和剥蚀高原面上的洼地和低平地上。沙源有来自古代或现代的各种沉积物中的细粒物质。如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沙源于古河流冲积物;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和小腾格里沙漠的大部分沙源于古代与现代的冲积物和湖积物;塔里木河中游和库尔勒西南滑干河下游的沙漠都来自现代河流冲积物;腾格里沙漠和贺兰山、狼山-巴音乌拉山前地区的沙丘来源于洪积-冲积物;鄂尔多斯中西部高地上的沙丘来源于基岩风化的残积物。气候终年为西风环流控制,属中温带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终年盛行西南风,主要害风为西北风,风势强烈,风沙危害为主要自然灾害,但光热资源丰富,发展农业具有潜在优势。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在中国的典型应用是宁夏的沙坡头的治理,其治理的起因是为了保护此地铁路线(如附近的包兰线)免受沙漠淹埋。草方格沙障一是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再一个可以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草方格沙障固沙成本高,费工大,但对于保护交通干线非常有效。三、实习总结大学的第一次长途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习中更使我们提高了继续学习的热情。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自然地理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学会基本的考察报告的写法,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扩展阅读:地质专业实习报告河南省宜洛煤田地质填图实习报告目录1.前言11.1实习情况概述11.2实习目的任务11.3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21.4以往地质工作评述42.实习区地质2.1地层52.2构造122.3岩石143.地质发展史164.工作情况174.1工作方法174.2工作量和质量描述215.矿产216.结束语25参考文献271.前言1.1实习情况概述实习时间:2021年9月6日2021年9月30日实习地点: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参加人员: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含地质单招及专升本)全体学生,部分研究生共约250人,另外还有我院十几位资深的带队老师。分组及组织情况:本次实习共分为5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约为9或10个人,另外每个小组选出一位组长。在实习期间,每个大组由1或2名老师负责指导。实习路线及观察内容:1头道沟水库刘家门线路(熊耳群Pt2x山西组P1sh)2齐家门西侧沟谷线路(本溪组C2b山西组P1sh)3王家门东坡线路(下石盒子组P1x孙家沟组P2s)4李沟煤矿1205钻机(孙家沟组P2s二马营组C2t)5化肥厂采石场宜阳煤矿风井(寒武系3g太原组C2t)1.2实习目的任务1.2.1实习目的地质实习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即将书本的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1)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野外现场的反复实践,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2)逐步提高运用基本理论去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3)训练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4)掌握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及有关地质图件的绘制方法。(5)培养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热爱地学事业的崇高使命。1.2.2实习任务(1)熟练掌握罗盘的使用方法和野外地质观测的记录方法。(2)了解实习区地层时代、层序、岩性、化石、矿产、厚度和接触关系,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对实习区沉积相、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进行初步分析。(3)肉眼较熟练的鉴别实习区各种沉积岩(碎屑岩、黏土岩及生物和化学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各类矿产,并能掌握主要岩石类型和矿产特征的描述方法。(4)认识实习区沉积岩层中的原生构造(波痕、层理、缝合线、虫迹等),并能应用这些原生构造解决有关地质问题。(5)掌握褶皱和断层等构造野外研究方法和识别标志,认识实习区的构造特征,并能根据实习区褶皱和断裂的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追溯构造演化史。(6)掌握野外原始资料编录方法,学会画路线剖面图(或信手剖面图)、路线平面地质图和露头地质素描图。(7)掌握实测地层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和地形地质图等主要图件的编制方法和绘图基本技能。(9)掌握地质实习报告的编写内容、格式和要求,学会撰写实习报告。1.3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1.3.1交通位置实习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李沟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宜阳县城关镇管辖,北侧与宜阳县城相邻,西至头道沟水库,东至宜阳采石场,南至葛家崖断层,面积约36km2。区内有简易公路通往县城,县城距洛阳市28km,有柏油路面相连,并有洛阳宜阳铁路相通,实习区东距焦枝铁路26km,交通便利(如图1-1)。图1-1实习区交通位置图1.3.2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宜阳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貌特征为“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地理区划大致可分为洛河川区、宜北丘陵区、宜南丘陵区、白杨和赵保盆地、宜西南山区五大区域。宜北属秦岭余脉,宜南属熊耳山系,境内有花果山、灵山、锦屏山等22座知名山峰。花果山主峰海拔1831.8米,为全县最高峰。实习区属宜南低山丘陵区,总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位于兰家门北侧山头,海拔555.2m,最低点为李沟河北端,海拔233.7m,相对高差为321.5m,一般海拔高380450m;剥蚀夷平面约为海拔400m。(2)水文条件区域水系属黄河水系,洛河支流。主要河流北侧有洛河,其支系李沟河、十字河源于实习区。李沟河为区内主要河流,常年流水不断,李沟河自南向北流入洛河;十字河为李沟河支流,属季节性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经实习区西部汇入洛河,洛河经宜阳县城自西向东经实习区北侧外围穿过,水资源丰富。李沟河河床两侧多有第四系冲积层,见下降泉。据宜阳县黄委会水文站(宜阳县城西)观测资料,该处洛河最高洪水位标高202.75米,最低水位标高198.75m,最大流量785m3/s,最小流量10.7m3/s。南侧为伊河,有支系源于高山矿区,支系上游有建设水库及洞子沟水库。据龙门水文站资料,伊河最高洪水位标高154.35m,最低水位标高148.82m,最大流量6850m3/s,最小流量0.60m3/s。(3)气象条件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最高气温43.7,最低气温-18.4,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降雨量694.9mm,年平均蒸发量2106.9mm,平均绝对湿度11.9mbar,全年日照在1847.12313.6小时,日照率为47%,全年无霜期平均228天,最大冻土深度18cm,年平均气压977.8mbar,最大风速为18m/s,最多风向为西及西北风。(4)地震依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2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为0.05g,地震设防烈度为级。1.4以往地质工作评述(1)河南省宜洛煤田区的推覆构造尚玉忠、庞继群、陶自强(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宜洛煤田以其构造复杂而闻名,这是煤田区褶皱发育,煤层产状常常陡立,加之多种断裂对煤系地层错动等情况,在河南华北地台的煤田区是罕见的。因此,年代的煤田勘探工作者曾为之困扰,以至于被当时的苏联专家定为最复杂的煤田勘探类型。近年来笔者等发现沿海南东秦岭北印山麓存在着区域性的逆冲断层带,宜洛煤田正处于该山麓逆冲断层带内,且整个煤田处于外来逆冲岩席之中。这里基岩出露良好,一些构造推覆现象颇为典型,是研究东秦岭山脉北部前锋带构造理想的地方。同时,整个山麓逆冲断层带是我省重要的隐伏煤田分布区。因此,研究宜洛煤田推覆构造对于指导我省地台南缘隐伏煤田的普查找矿工作有着重要意义。(2)宜洛煤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沉积环境分析列彬堂(河南省义煤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摘要:通过对宜洛煤田主要含煤岩系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的沉积特征分析,指出了该区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和成煤机理,对煤炭生产和寻找后续煤炭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含煤岩系是成煤古地理环境的综合反映。通过对宜洛煤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含煤岩系分析,弄清成煤时的古地理环境,找出煤层分布规律对指导煤炭生产和寻找后续煤炭资源具有很重要的意义。(3)河南宜阳石千峰植物组合的发现及其意义张海清、刘印环、林德超(中国区域地质1987年04期)摘要:关于河南省二叠系时期石千峰组(相当于孙家沟组)很少具有时代意义化石的报导。近年来,笔者在编写河南省区域地质志过程中首次在宜阳县南天门煤矿附近的石千峰组采到了植物的化石、动物的化石的肢介,经地矿部天津地质研究所王自强鉴定,确认是晚二叠系的重要植物。(4)1954年中南煤田地质局勘探了宜洛煤矿,1956年建矿。此后六十年来,河南省地质局、地质研究所进行了地质填图及各方面的专题研究。由于宜阳县锦屏山一带一个范围不大的地层内,集中了华北地台广大区域内的元古代中新生代的地层,又荟萃了比较齐全、丰富多彩的古生物化石和有一定典型代表意义的地质现象。所以宜阳地区是进行野外地质教学实习的良好场所。(5)1987年西安地质学院地勘系建立了实习站。这些年一批又一批师生在宜阳地区得到了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初步训练。2.实习区地质2.1地层2.1.1区域地层区域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地层分区陕渑地层小区。区域地层除缺失寒武系上统长山组至石炭系下统及侏罗系、白垩系外,自元古界熊耳群至新生界第四系均有出露(中间有缺失地层)。元古界地层主要分布于陈宅沟断层以西;寒武系地层主要出露于煤田北部及李沟向斜的西翼,南部高山矿区亦有零星分布;石炭、二叠系主要出露于宜洛矿区和高山矿区诸井田之内;三叠系则大面积分布于李沟向斜轴部及殷桥断层以东;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广布煤田的中部和南部。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中统上、下石盒子组和上统孙家沟(石千峰)组(如下表2-1)。表2-1区内地层一览表地层单元第四系三叠和尚沟组下系统刘家沟组中二马营组统厚度两极值主要岩性(m)平均厚度035.00>302.73360.98113.40145.50182.29163.90111.29196.15142.38236.59257.09246.8562.3897.0777.48103219.38019.186.69含钙质结核粘土、亚粘土、砾石煤段划分泥岩、砂质泥岩、钙质粉砂岩及细粒长石砂岩泥岩、粉砂岩、中细粒长石砂岩中细粒石英砂岩夹薄层泥岩、砂质泥岩局部含砾泥岩、钙质泥岩、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及中粗粒石英砂岩,底部含砾及泥质条带泥岩、紫斑泥岩、砂质泥岩夹中细粒八煤段长石石英砂岩及薄煤层七煤段六煤段泥岩、紫斑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五煤段及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薄煤层四煤段三煤段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中细粒长二煤段石石英砂岩、炭质泥岩夹煤层泥岩、灰岩、中细长石石英砂岩,含一煤段薄煤层铁铝质泥岩、铝土岩、泥岩,含黄铁矿结核-6-上统二叠系下统石千峰组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石上炭统系本溪组寒上武崮山组统系>30灰色、深灰色微、细晶白云岩,鲕状白云岩2.1.2实习区地层及古生物实习区属基岩裸露半裸露区,地层出露情况良好,特别是公路揭露剖面清晰,易于识别。现将实习区地层及古生物情况从下之上叙述如下:(一)元古界元古界熊耳群主要分布于陈宅沟断层以西,在头道沟水库周边可见。岩性以安山岩为主,间夹凝灰岩。安山岩以灰绿、灰褐色居多,凝灰岩呈杂色出现,明显差异风化现象明显。安山岩中可见大量气孔状、杏仁状构造,气孔大小不一,多在5mm左右,定向排列不明显。杏仁呈黑色、灰色和白色出现。隐晶质结构,内含长石、辉石、角闪石。与上覆寒武系地层不整合接触。(二)古生界1、寒武系()(1)下统(1)灰色、灰白色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偶见竹叶状灰岩、鲕状灰岩呈薄层状分布(图2-1),大多在温暖气候带的海水或湖泊环境中生成。另外见多层紫红色馒头页岩,硬度较小,风化严重。12图2-11-竹叶状白云质灰岩;2-鲕(鱼籽)状白云质灰岩(2)中统(2)灰色、灰白色鲕状、豆状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发育,肉眼可见豆粒的同心层结构,常见泥质条带灰岩或泥质条带状白云岩,岩石中溶洞、淋滤沟等岩溶发育,呈定向性排列,出露地表呈明显的喀斯特地貌。(3)上统(3)灰色、深灰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鲕状白云岩,局部含燧石团块。白云岩表面刀砍状,用地质锤敲击有臭味。由于白云岩性脆,所以在野外露头上通常是破碎的(图2-3)。产Dreanurapremesnili,Blackwelderiasinensis12图2-31-白云岩,露头破碎严重;2-刀砍状白云岩2、石炭系(C)(1)本溪组(C2b)下至寒武系上统崮山组灰岩之顶,上至太原组一1煤底板泥岩之底,平均厚6.69m,顶部为灰黑色铝质泥岩,上部为深灰色铝质岩,具鲕状、豆状结构,下部为灰、灰绿色泥岩或铝质泥岩。偶夹薄煤一层(古占煤一0)。底部夹透镜状黄铁矿。此地的铝质岩在成因上属于古风化壳,它代表了晚石炭世初期海侵开始时的滨海沉积环境,受加里东构造影响,因此与下伏寒武系崮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产Lepdodendronoculus-felis(Abb.)zeiller。(2)太原组(C2t)下至一1煤底板泥岩之底,上至山西组二1煤底板砂岩之底,平均厚19.38m,由灰黑、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细中粒砂岩及石灰岩、硅质泥岩组成,含薄煤58层(一1一8)。太原组顶部为硅质泥岩,黑色,坚硬,剪节理发育。太原组为一套典型的海路交互相含煤地层,与下伏本溪组地层呈整合接触。产ChonetesSp.,TriticitesSp.,Dictyoclostustaiyuanfuensis,Quasifusulinalongissima;SphenonhyllumSp.。3、二叠系(P)(3)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h)本组下自太原组顶界,上至砂锅窑砂岩(Ss)之底,厚62.3897.07m,平均77.48m。与下伏太原组地层呈整合接触。根据岩性特征分为:二1煤层段、大占砂岩段、香炭砂岩段、小紫泥岩段。二1煤层段下自太原组顶界,上至大占砂岩(Sd)之底,平均厚8.28m。由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煤层组成。含黄铁矿散晶及结核,产植物化石,其上为二1煤层。该煤层厚度较大,稳定,煤质良好,是华北地区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用煤。产Planolites,P.anderssonii。大占砂岩段下自大占砂岩(Sd)之底,上至香炭砂岩(Sx)之底,平均厚23.98m。下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细粒砂岩(Sd)。含黄铁矿结核,可见泥质包体及煤屑,层面富集白云母碎片,具波状及平行层理。该层砂岩厚6.978.25m,平均7.61m。上部为灰、深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及中粒砂岩。产EmplectopteristriangularisHalle,Emplectopteridiumalatum。香炭砂岩段下自香炭砂岩(Sx)之底,上至砂锅窑砂岩(Ss)之底,平均厚35.34m。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细、中粒砂岩(Sx),含泥质包体,硅质胶结,具交错层理。该砂岩厚8.1818.59m,平均13.39m。上部为浅灰、灰色砂质泥岩及粉砂岩,具紫斑及铝质。本段砂岩为石英砂岩,质地坚硬,节理发育且夹杂泥岩。产Maripterishallei,Alethopterisnorinii。小紫泥岩段紫灰、浅紫色泥岩、砂质泥岩(俗称小紫泥岩),具紫斑及暗斑。含菱铁质结核及铝土质,局部夹砂岩及薄层细粒砂岩,偶含二5煤层;中部为灰、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细粒砂岩及粉砂岩。厚23m左右。产AnnulariaSp.,Lepidodendronof.oculus-felis。(4)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下自砂锅窑砂岩(Ss)之底,上至田家沟砂岩(St)之底,厚236.59257.09m,平均246.85m。与下伏山西组地层呈整合接触。根据成煤分布特征划分为三、四、五、六计4个煤段。三煤段自砂锅窑砂岩(Ss)之底至四煤底板砂岩(S4)之底,平均厚75.11m。下部为砂锅窑砂岩,为浅灰、灰色厚层状细、中粒砂岩(Ss),成分以石英为主,含大量暗色岩屑,硅质胶结,具交错层理。上部由灰、灰绿色泥岩、粉砂岩及细、中粒砂岩组成,泥岩含紫斑,具滑面。砂岩含少量黄铁矿散晶及白云母碎片,具交错层理,硅质胶结,夹泥质条带。产ChordritesSp.。四煤段自四煤底板砂岩(S4)之底至五煤底板砂岩(S5)之底,平均厚53.49m。下部为浅灰、灰绿色粉砂岩、细粒砂岩(S4),含暗色岩屑,具平行层理,上部由灰、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及中粒砂岩组成,夹薄煤四层,即四1、四2、四四3上煤。产Chiropterisreniformis,Lobatannulariaensifolia,Pecopteris下3、anderssonii。五煤段自五煤底板砂岩(S5)之底至六煤底板砂岩(S6)之底,平均厚44.54m。下部为浅灰、灰绿色厚层状粉砂岩(S5),含白云母碎片及黄铁矿散晶。上部由灰、深灰色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组成,夹薄煤一层,即五3煤。产Lobonnulariaensifolia,Neuropteridiumcoreanicum,Gigaotonocleahallii。六煤段自六煤段底板砂岩(S6)之底至田家沟砂岩(St)之底,平均厚73.71m。下部为灰、浅灰色厚层状细、中粒砂岩(S6),含泥质包体及石英细砾,具波状及交错层理。上部主要为灰、灰绿色粉砂岩、细粒砂岩,含白云母碎片,具平行、缓波状层理,泥硅质胶结,夹泥岩及砂质泥岩。(5)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本组下自田家沟砂岩(St)之底,上至平顶山砂岩(Sp)之底,根据其含煤特征,分为七、八、九三个煤段,区内仅沉积有七、八煤段,厚145.50182.29m,平均163.90m。与下伏下石盒子组呈整合接触。七煤段自田家沟砂岩(St)之底至八煤底板砂岩(S8)之底,平均厚96.97m。下部田家沟砂岩(St)为浅灰、灰白色厚层状细、粗粒砂岩,含灰绿色、灰黄色泥质包体及石英细砾,硅质胶结,具交错层理(图2-4)。中部为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细砾砂岩及薄煤三层(七1七3煤),其中七2煤偶尔可采。上部灰、灰绿色粉砂岩、细粒砂岩及中粒砂岩,含白云母碎片,泥硅质胶结,具波状、交错层理,局部夹泥岩。产Cladophlebispermica,Chiropterisreniformis,LinnulaSp.,lobutannulariaensifolia,Taenioptaristingia,SpecoiaSp.。12图2-4田家沟砂岩(1-具灰绿色、灰黄色泥砾;2-除泥砾外,还有石英细砾)八煤段自八煤底板砂岩(S8)之底至平顶山砂岩(Sp)之底,平均厚66.93m。下部为灰白、绿灰色厚层状粉砂岩、细粒砂岩(S8),硅质胶结,具交错层理。上部主要为浅灰、灰色中厚层状砂质泥岩,含少量紫斑;局部夹粉砂岩及细粒砂岩。产Splernopterisjinpingensis,psygmophyllummultipartitum,GiantopterisSp.,Chiropterisreniforrnis。(6)二叠系上统孙家沟(石千峰)组(P2s)下自平顶山砂岩(Sp)之底,上至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金斗山砂岩(Sj)之底,厚246.55275.38m,平均260.97m。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分为平顶山段(P2sh1)和土门段(P2sh2)。与下伏上石盒子组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平顶山段(P2sh1)本段厚72.8283.54m,平均78.18m。其岩性为浅灰、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含砾石。硅质胶结,质地坚硬、节理发育。局部夹灰绿色粉砂岩。本段砂岩层位稳定,全区发育,是确定煤系地层的良好标志。土门段(P2sh2)本段厚173.73191.84m,平均182.79m。岩性主要为下部灰绿色、灰色砂岩、泥岩互层,中上部紫红色、红色泥岩、砂岩互层。含白云母碎片,泥硅质胶结,具交错层理,局部夹泥岩及砂质泥岩。(三)中生界(Mz)1、三叠系(T)主要分布在李沟向斜中部,三叠系上、中、下统都有出露。下统(T1)刘家沟组(T1l)本段主要为金斗山砂岩,其厚度约为40至50米,其岩性为紫红色、红褐色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中粗粒结构,泥质铁质胶结。和尚沟组(T1h)本段厚度约为360.98米,其岩性为紫红色、土红色砂岩、泥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等互层组成。底部泥岩中出现白色同生砾岩,砾岩成分为钙质,为风暴沉积的产物。中统(T2)二马营组(T2e)紫红、红褐色、灰黄色泥岩、砂质泥岩、钙质粉砂岩及细粒长石砂岩。剖面上红色约占2/3,灰黄色约占13。上统(T3)区域上厚度大于1040m,下部岩性主要是灰、深灰、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及中细粒砂岩,夹粉砂岩、粗粒砂岩及煤线。上部岩性主要为灰、浅灰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间夹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薄煤线多层。(四)新生界第四系(Q)厚054.30m,平均24.02m。上部为浅黄、黄褐色耕植土夹砾石,下部为黏土及砂质黏土,含钙质结核。与下伏各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2.2构造2.2.1区域构造特征实习区位于华北板块南部的近边缘地带,隶属华熊构造区的西北部。构造运动集中发育于燕山期,构造格架以北西和北东向两组断层为主,并发育了受北西向断层制约、轴向近北西的背、向斜。矿区划分以葛家崖断层为界,分为北部的宜洛矿区(宜洛区)和南部的高山矿区(高山区)。宜洛矿区由于李沟向斜和沙坡背斜的发育,使近东西向的地层褶皱成反“S”型,总体南倾,倾角2045°。高山矿区地层总走向近东西,南倾,倾角2235°。2.2.2实习区构造特征实习区构造形态基本为一不对称向斜构造(李沟向斜),地层总体走向81179°,倾向17189°,倾角2545°。区内发育褶曲和断裂构造,总体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现将区内主要构造叙述如下。1、李沟向斜属于实习区主体构造,轴向133°,轴面微向南西倾斜,整个向斜轴向北西方向翘起,向南东方向倾没,倾伏角6-14°。北西端及南西翼受断裂构造破坏,北东翼地层完整。翼部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核部为三叠系地层。南西翼地层走向163179°,倾向7389°,倾角2548°;北东翼地层走向81110°,倾向171200°,倾角2545°。李沟向斜剖面图见2-5。+200马33280.26马31277.7637605500李B27234.416.333760650037606000李29238.71NE20°PP.261sh2x+20210+100P2xC0.05+100P±01sh二1煤±0P2xC-6g8-200CN15P1shH16.3=0-1000m一煤-100-200-3003g-300图2-5李沟向斜构造剖面图2、葛家崖正断层(F2)位于实习区南部边界,属宜洛煤田宜洛矿区与高山矿区的分界断层,在区内延展长度约16km,走向近EW,倾向NNW,倾角40-60°,落差17503000m。主要证据:郭庄东北山脊断层面南侧见灰白色鲕粒白云岩,形成断层面,产状355°46°;断层面北侧为二叠系碎屑岩系,风化严重。山脊东侧谷地发现上升泉,位于断层带边缘,流量0.5L/s。断层面向东间断出露,一直延伸至木兰沟。3、陈宅吕沟逆断层(F40)位于实习区西南部边界,走向130137°,倾向220227°,倾角4550°。上盘为熊耳群的火山岩,下盘为寒武系。4、兰家门逆断层(F3)位于实习区中部,走向115135°,倾向205225°,倾角约50°。主要证据:两盘地层沿走向错位。逆冲断层面以下裸露有80m厚的构造破碎带。带中的基质主要是本溪组的铝质岩,少为太原组的铝质泥岩、山西组的泥岩和煤层,泥岩揉皱及片理化、劈理化强烈。局部的鸡窝状煤已被前人开采。破碎带中的岩块为太原组及山西组中的灰岩、砂岩、燧石层、铁质铝质矿层。还有不少寒武系灰岩、白云岩块。最大的岩块长达2030m,且多呈棱角状。破碎带中铝质岩基质的厚度大大超过本区本溪组正常地层中的铝质岩层厚度。表明有非原地的外来物。逆冲断层下盘为上寒武统白云岩及中寒武统张夏组灰岩。近断层处有明显的构造牵引现象,指示上盘向北逆冲。上盘的白云岩中发现有底辟穿剌现象。脉体为黏土岩和煤层,以致一些民采老窑沿“煤脉”开采,而下盘见不到底辟穿剌构造。兰家门断层的南侧有一小分支断层,为向南西缓倾斜的逆掩断层。上寒武统灰岩呈低角度覆于山西组之上,灰岩底部破碎,且具底辟穿剌构造。下盘布有开采二1煤层的老窑。5、水河沟正断层(F4)位于水河沟王家门之间,在水河沟水库坝基北侧见断层面,断层面倾面向NE34°,倾角66°,落差大于1500m。上盘为灰黄色、灰绿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砂质泥岩互层,属三叠系中统油坊庄组;下盘为北大尖组变质石英砂岩。6、区内可见规模较小的次要断层见表2-1。表2-1次要断层一览表编号位置产状(°)断长度落差层性控制依据(km)倾向倾角(m)质控制程度小雨伦焦270-F13.60家洼280F2许家门王1.03家洼28860-80二维地震L1、L2测线控12-1初步查制,地表地层错断迹象明10明显。12地表迹象明显大致查明85断78-82层72-85庙上杏树F33.33坪F4白家门小1.69石门1.00280二维地震L2测线控制,60-1初步查地表迹象明显,ZK401孔30明穿过。55二维地震L2测线控制,初步查地表迹象明显。明287F5灯盏窝77二维地震L2测线控制,20-5初步查区内覆盖,区外地表可0明见。平移断15层区内覆盖,区外地表迹大致查象明显。明F6冯家沟1.00602.3岩石2.3.1岩浆岩在实习区范围内,岩浆岩较少见,仅有元古界熊耳群中出现岩浆岩,即以安山岩为主,间夹凝灰岩。其中安山岩为喷出岩,凝灰岩为火山碎屑岩。安山岩以灰绿、灰褐居多,凝灰岩呈杂色出现,风化差异明显。安山岩为亚碱性,是板块聚敛边缘的典型岩石类型。安山岩为斑状结构,斑晶为浅绿色的绿泥石,基质为长石、辉石、角闪石。其中可见大量气孔状、杏仁状构造,气孔大小不一,多在5mm左右,定向排列不明显。杏仁呈黑色、灰色和白色出现。凝灰岩主要由粒度小于2mm的火山灰组成,可含晶屑、玻屑与岩屑。2.3.2沉积岩(1)陆源碎屑沉积岩馒头页岩形成于寒武纪,紫红色,泥状结构,页理发育,含有少量白云母,硬度较小,易风化,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大占砂岩形成于晚二叠统,灰色、浅灰色,中厚层状,细粒或中粒结构。局部为粉砂,层面富含定向排列的白云母片,含菱铁矿结核,为二一煤层的直接顶板。具波状及平行层理。香炭砂岩形成于二叠纪,但晚于大占砂岩,灰白色,细中粒结构主要成分为石英,含量可达95%以上。质地坚硬,节理发育,含菱铁矿集合体及结核,局部夹杂薄层泥岩。小紫泥岩形成于二叠纪,但晚于香炭砂岩。紫灰色或浅紫色,砂岩成分达25%至50%,并含有少量白云母片。泥状结构,块状结构,具紫斑及暗斑。与下伏香炭砂岩岩段呈整合接触。砂锅窑砂岩形成于中二叠统。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结构,成分以石英为主,可达95%以上,含较多暗色岩屑,硅质胶结,质地坚硬,巨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底部常见泥质包体。田家沟砂岩形成于上中二叠统。风化面为灰黄色,新鲜面为灰白色,中粗粒结构。主要成分为石英,其次为长石,硅质胶结,巨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底部含砾石,其成分主要为石英且颗粒粗大。局部含有灰黄色、灰绿色泥质包体。平顶山砂岩形成于上二叠统。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石英,其次为长石,硅质、钙质胶结。节理发育,质地坚硬。金斗山砂岩形成于下二叠统。紫红色、红褐色,厚层状,中细粒结构,泥质、铁质胶结,局部含砾。主要成分为石英,其次为长石。(2)生物化学生物有机岩白云岩形成于寒武纪。风化面为灰黑色,新鲜面为浅灰色。砂糖状,刀砍状构造,表面常发育淋滤沟。主要成分为白云石,含量可达50%以上,其次含有少量方解石。局部发育有泥质条带。性脆,野外露头多为破碎。灰岩形成于寒武纪。风化面为灰白色,新鲜面为灰黑色。鲕状、豆状、竹叶状结构。块状构造,细晶致密,局部含有核形石及泥质条带。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可见岩溶现象。白云质灰岩形成于寒武纪。浅灰、灰白色,鲕状、豆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含量约为50%至75%。其次为白云石,含量约为25%至50%。煤本区含煤地层由老至新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统的上石盒子组。灰黑色,条痕深黑色。主要粒级在1mm以下,呈粉末状及鳞片状产出。含黄铁矿结核及散晶,硬度极低。(3)化学沉积岩铝土质泥岩在石炭系本溪组地层中可见,灰黑色,浅灰色,鲕状豆状结构,含黄铁矿结核。(4)火山碎屑岩凝灰岩杂色,夹杂于熊耳群安山岩中。凝灰结构,主要由粒度小于2mm的火山岩组成,可含晶屑、玻屑与岩屑。3.地质发展史一、少林旋回(106亿年)这相当华北地台上的包括青白口纪与震旦纪的间断跨越了上元古代的一段时间,大致相当黄汲清等人的杨子旋回(或称晋宁运动)。此时,在本区沉积了洛峪口群,它是一套“泥岩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从地层岩性的剖面层位、岩性组合及年龄对比,该地层应属于青口群,大约在7.5亿年左右,由于地壳活动盆地缩小,在山岳之前形成一湖成水下冲积物抑或山岳冰川沉积物罗圈组,这就是少林旋回的产物。二、加里东旋回(64亿年)寒武纪以来,本区随着整个华北地台进入了稳定的构造发展阶段。大规模的地壳下降运动形成了广袤无垠的碎屑泥席碳酸盐岩的海相沉积。可能受南侧地槽活动带的影响。地层再次发生了小规模的褶皱、断层和区域上的岩浆侵入。褶皱和断层构造的方向均以北西西向为主。寒武纪后期本区地壳上升,使得本区缺失了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所以该旋回在本期有明显的表现。三、华

    注意事项

    本文(自然地理实习报告.doc)为本站会员(一***)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