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医疗卫生事业三年度行动计划暨2013年度建设年度活动实施方(共12页).doc
-
资源ID:16638398
资源大小:42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漳州市医疗卫生事业三年度行动计划暨2013年度建设年度活动实施方(共12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漳州市医疗卫生事业三年行动计划暨2013年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病有良医”目标,始终贯彻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重预防方针,以规划为先导,以项目为抓手,以改革为动力,以招商为重点,着力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着力夯实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发展目标近期目标:医疗资源有效扩充。2013年,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方便性进一步增强,群众对医疗卫生的满意度提升,“看病贵、看病难、看病烦”问题有效缓解。新增病床位2000张以上,新增卫技人员1000名以上,培训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4000名以上。实施市级医疗卫生十大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9.47亿元,计划完成年度投资2.46亿元,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开工或建成投入使用;社会力量办医取得积极进展,引进社会资本投入,建设1-2家病床位在300张以上的高端综合性或专科医院落户漳州;实现县级以上医院达标建设,做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三年目标: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医院管理更加科学有序,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医疗服务费用合理透明。经过三年的努力,到2015年,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即:全市新增病床位5920张、执业(助理)医师3276人、注册护士4431人。全市千人均病床位数达到4.02张,总量达到20489张(其中全市非公立医疗机构病床位数达到全市总病床位数的20%);千人均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1.88人,总量达到9325人;千人均注册护士数达到2.07人,总量达到10263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覆盖城乡居民的市县乡三级医疗卫生体系更为完善,基本建立与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同步、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三、主要任务(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医疗资源1.加快中心城区医疗设施建设。编制漳州市中心城区医疗卫生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充分利用中心城区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建设以现代化大型综合医院为核心、专科医院为补充的医疗卫生设施,形成完善的市级、区级和社区三级医疗卫生体系,逐步调整老城区与新城区医疗机构比重。推动市中医院病房综合楼2013年底投入使用,市医院外科大楼2013年底主体工程封顶,市妇幼保健院 市儿童医院项目2014年底投入运营。确保中心血站云霄分站标准化采供血库房投入使用。2.完善县(市)、开发区医疗设施建设。编制各县(市)、开发区医疗卫生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各县(市)均规划设置1所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实现县级以上医院达标建设。3.推进乡镇(社区)医疗机构示范建设。推进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建设,做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重点扶持芗城区建设一家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龙文区、诏安县、南靖县、平和县各做强一家示范中心卫生院。全市乡镇卫生院及乡镇所在地村卫生所医疗废物全部实行集中处理。(二)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形成多元办医格局1.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鼓励社会资本在金峰开发区、圆山新城、古雷新港城、台商投资区等新兴城区以及各县(市、区)、开发区医疗资源薄弱地区举办医疗机构。支持境外资本以合资、合作形式举办医疗机构。支持民营医院加快发展,推动正兴医院2013年上半年投入运营使用。支持福建中医药大学投资公司投建漳州高端妇产医院。引导社会资本通过合作、兼并、收购、托管等多种方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对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在医保定点、人才引进、职称评定、科研立项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有同等待遇。2.鼓励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总体框架下,按照适度灵活的原则,按照福建省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和执业医师法要求,鼓励符合条件的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或坐堂医诊所。3.引导公立医院支持民办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推行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制度,鼓励引导公立医院利用优质的医疗技术团队与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医疗技术服务,盘活资产资源,实现利益共享。(三)强化医疗服务管理,提升优质服务能力1.优化服务流程。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化和标准化,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医疗卫生系统服务标准化体系。推行预约诊疗制度,医院患者月平均复诊预约率达到50%以上,口腔、产前检查月平均复诊预约率达到60%以上。推行节假日门诊制度,开展延时门诊、夜间门诊等服务。试行开展市级医院与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制度。合理设计医疗服务流程,做到流程有序、便捷、快速。2.改善就医环境。持续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完善大型医院建筑布局规划,改善门急诊和住院设施条件,提供满足患者就诊所需的服务设施设备、候诊排队提示系统,有效改善就诊秩序。3.提升服务质量。完善门诊信息管理平台,以多种方式向患者提供门诊医生出诊信息,积极为患者提供导诊、咨询、叫号、打印和志愿者服务。加强优质护理服务,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现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覆盖面80%以上、其他三级医院覆盖面60%以上、二级甲等医院覆盖面40%以上的目标。探索三级综合医院陪护服务人员的管理措施。积极推进临床路径,三级综合医院至少开展50个病种,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至少开展20个病种,鼓励二级乙等综合医院开展。4.狠抓行风建设。推进医疗机构廉洁风险防控系统化、科学化,着力解决药品回扣、收受“红包”、大处方、大检查问题。对医疗机构领导干部廉洁履职情况、医务人员廉洁服务情况进行考核考评,加大对违纪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对重要岗位人员定期轮岗,对供应商实行诚信管理。完善医德医风建设责任化、常态化,落实“一岗双责”、加强教育警示,强化监督制约,规范大型设备检查、医疗服务收费行为,加强农村药品监管;加大院务公开、服务公开、监督公开力度。(四)健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医疗保障水平1.巩固扩大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居民参保率争取达到96%以上。城镇职工重点抓好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的参保扩面工作。城镇居民重点抓好中小学生、学龄前儿童、新生儿的参保扩面工作,建立居民医保稳定参保机制。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在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水平分别稳定在75%和7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保持在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且不低于10万元。2.稳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积极探索建立以门诊和住院总额控制结算为主体,辅以住院部分病种按病种结算,基层社区医疗机构按人头付费的复合式结算方式,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支出,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3.持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巩固新农合覆盖面,参合率保持在98%以上,新农合政府补助达到省级标准,年度报销补偿标准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年住院封顶额不低于10万元。探索新农合与商业保险协同互补保障机制,切实减轻群众大病负担。积极推进按病种(病组)付费等多种形式的支付方式改革,新农合支付政策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建立分级住院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制度。在本市辖区内,参合农民在市以下的政府举办同级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实行相同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普通门诊统筹报销定点医院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到符合条件的村卫生所。(五)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1.加大设施建设力度。完成市福康医院改扩建工程、诏安县精神病院建设。规划建设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市疾控中心),筹划建设以精神专科为主的漳州市第四医院。推进平和、华安、诏安妇幼保健院完成达标建设。实现龙文、东山、华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搬迁并投入使用。争取芗城、平和、长泰、诏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列入省级和国家级建设项目,确保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A类设备配置率达60%标准,A类检测项目达到65%标准。2.完善医药卫生监管网络建设。建立“三级四层”医药卫生监管网络,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设立医药卫生监管机构,并在各行政村建立医药卫生监管点。3.提升卫生应急防范处置能力。规划建设市急救中心。各县(市、区)应设立卫生应急专门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落实卫生应急日常工作经费和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经费,全面推进以组织体系、指挥体系、预案体系、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风险评估、社会动员为主要内容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八大体系建设,切实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风险防范和紧急医疗救护等应对处置能力。(六)创新人才引进机制,营造人才兴医发展环境1.拓宽人才招引渠道。继续开展专项招聘,落实省(市)定乡镇卫生院医(药、技)师(士)及特岗医师招聘指标任务,市级招聘指标每年安排100名。县(市、区)直医疗卫生单位招聘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乡镇卫生院招聘全日制专科及以上学历急需紧缺医疗卫生专业毕业生,可通过采取考核办法进行公开招聘。对县(市、区)直医疗卫生单位调入副高以上职称或急需紧缺岗位中级职称卫技人员、乡镇卫生院调入急需紧缺岗位中级以上职称卫技人员,由县(市、区)卫生主管部门会同人事编制等部门直接考核入编,报市卫生主管部门备案。急需紧缺专业目录由县(市、区)卫生主管部门制定发布。2.强化人才教育培养。目前,全市医疗卫生机构需定向委培紧缺卫技人才约400名,我市将向省卫生厅、教育厅申请委托省内高等医学院校定向培养,市县两级财政按实际招生数,本科生每人每年不低于6000元、专科生不低于4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设立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分期分批分类举办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和骨干力量培训班,切实提升医疗机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3.稳定基层人才队伍。对已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内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核拨。对年度绩效考核优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技人员予以每年不低于2000元的奖励。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出台相关政策,为基层卫生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七)推进卫生信息化进程,实现区域卫生管理一体化1.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建立市卫生信息中心,建设市级网络平台,把分散运行的居民健康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新农合信息、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卫生监督、药品监管等系统逐步纳入平台,实行统一管理、实时监控。完善市、县、乡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并在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院安装使用。2.优化资源开发利用。运用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形成电子病历,实现四级医疗机构信息共享。预防接种、预防保健、体检记录、计划生育等模块安装到位并传送上网。逐步推广患者持社保卡就诊,实现即时结报。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漳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许荣勇担任组长、赵静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全程负责活动的指挥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市卫生局,负责日常协调管理和督促考核。各县(市、区)、开发区也要成立领导小组。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建设的若干意见(漳委发20126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统筹协调好建设年活动相关工作。市发改、财政、国土、环保、住建、规划等部门要全力支持各级各类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改扩建和新建项目。编制、人事、卫生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合力做好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和留住人才等工作。2.完善投入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加大对公共卫生、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落实公立医院补助政策、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经费,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探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直接补助需方等多种形式的政府卫生投入方式,促进医疗卫生投入机制转变。3.强化市场运作。建立医疗卫生资源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年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召集有关单位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医疗卫生资源建设招商谈判和规划建设等有关工作的具体运作,为快速扩充资源做保障。充分利用医疗优质资产和技术资源,盘活资源资产,拓宽融资渠道,激发卫生事业发展活力。 4.加大宣传引导。广泛开展建设年活动舆论宣传,做到卫生惠民政策家喻户晓,及时总结推广建设年活动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和参与医疗卫生事业建设的良好氛围。5.注重督促考核。根据建设年活动方案,抓好工作分工和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任务落实到位。支持医疗卫生事业项目列入民生工程战役项目组织实施,开展全市医疗卫生事业竞赛活动,各县(市、区)、开发区都要确定一批重大医疗卫生建设项目参与竞赛。设立专项基金,补助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开展重点工作。年底组织考核评比,全市前三名给予奖励表彰,未按要求落实措施和完成任务的追究领导责任。2013年卫生重点项目(市级)1.市医院外科大楼:总建筑面积为5.45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57亿元,2013年完成投资 8000 万元,主体封顶。2.市中医院病房大楼:总建筑面积为1.6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1亿元。2013年完成投资5000万元,年底投入使用。3.市120急救中心:拟在市区选址征地6600平方米,建设面积80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2013年完成项目立项、选址征地、设计。4.市妇幼保健院 市儿童医院:(总建筑面积为6.67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4.25亿元。2013年2月份封顶,2013年完成投资1亿元,年底完成外装修落架,2014年上半年投入试运营。)5.市福康医院改扩建工程:总投资4320万元,改扩建面积1.4万平方米,建成床位达500张,增加床位到300张。2012年元月5日开工,预计2013年上半年可竣工投入使用。6.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建筑面积为1.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6千万元。2013年完成投资 400 万元,完成规划设计、年底奠基。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建设:推进市区五家未达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标建设。8.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建设:重点扶持芗城区建设一家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扶持龙文区、诏安县、南靖县、平和县各做强一家示范中心卫生院。9.完成中心血站云霄分站标准化采供血库房建设,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项目投资200万元。10.市精神病院:总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项目规划总投资4千万元。2013年完成项目立项。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