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企业财务制度概论(共33页).doc

    • 资源ID:16644748       资源大小:211.50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企业财务制度概论(共33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企业财务制度概论一、经济学家的制度观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它们扮演着什么角色?在每一个经济体系以及经济体系之间,制度又是如何互动的?它们可以通过主动的设计来进行变迁吗?很显然,如果对制度的含义不清楚的话,这些问题是不可能得到解答的,这一点无须多说。经济学家普遍愿意给制度下个多少有些模棱两可的定义。只是到了最近,才有少数经济学家做了一些关于制度的概念化的研究工作。现代社会学的先驱德克姆(Durkheim)曾经把社会学定义为是关于“制度的科学”,把经济学定义为是关于“市场的科学”。主流经济学认为这种任务已超出了经济学的研究范围。然而,在理解制度的本质、起源、作用以及结果方面,经济学家可能会做出其特有的贡献。经济学家首先将经济过程比作一个博弈过程,相应的经济学家就把一种制度当成类似于博弈局中的参与人、博弈规则或是博弈结果(均衡)。 科斯,诺斯,威廉姆森等制度、契约与组织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人们日常交谈中所涉及的制度,通常是指重要的组织机构,如政府、大学、公司等。一些经济学家遵循这种传统,实际上习惯于把一种制度看作为是博弈中的具体参与人。然而,诺斯(1990)提出了第二种观点:制度应该被当做是博弈的规则,而不是把制度当做博弈中的参与人。他认为,博弈规则可分为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根据定义,在参与人进行博弈的过程中,经济博弈的正式规则是不能被参与人所构建(改变)的,而是在博弈之前就被确定下来。如果我们关注制度的起源,那么马上就会产生一个问题:谁来决定经济规则?诺斯对博弈规则和博弈参与人做了严格的区分,即参与人作为制度变迁的行为主体,是规则的制定者。斯科特(Schotter,1981)开创了制度分析中的均衡理论方法,他使用的是重复囚徒困境博弈模型中复杂的均衡概念,或者是长期随机的演进稳定策略均衡概念。笔者基本上认同这种博弈均衡制度的观点。根据一些具体情况,我们或者借助于演进博弈的分析方法,或者借助于重复博弈的分析方法,并且使用相应的不同均衡概念(与完美均衡相对应的是一些演进均衡的概念)。这两种方法有着很强的假设性,事实上,它们的假设处于两个极端。一个在分析参与人的动机和选择时,认可个体参与人的理性;另一个正好相反。这大概反映了博弈论目前的状态,在构建个体有限理性模型中,博弈论还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有限理性是指经济行为人的目的是理性的,但仅仅是在有限的程度如此。因此,研究者可以认为,这两种分析方法在根本上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不论选择什么样的均衡概念,使用的分析工具全都是纳什均衡概念。即:一种制度处于这样一种社会建构的状态,只要其他参与人不偏离这种状态,任何参与人也没有激励这样做。当考虑一种制度的起源时,持博弈规则论(rule-of-the-game)观点的学者们倾向于设计的观点,即规则不论是由立法者、政治企业家制定还是机制设计的经济学家等制定,都是有意识设计的结果。在持博弈均衡论的学者中间,刚开始的时候在这个问题上并未达成明显的一致。那些采纳演进博弈论分析方法的专家们,很明显认同把制度起源当成是“自发的秩序”,或者是具有自发组织性质的组织体系。与此相对照,子博弈完美均衡概念假设个体参与人在认识自己决策与别人决策之间的反馈机制方面具有完全演绎推理能力。然而,特别是存在多重均衡的情况下,单个个体怎样才能共同地选择出一致的战略,并促成一种制度的产生呢?为什么一个确定的制度在某处演进出来,而另一种在其他地方演进出来?对此问题的回答,子博弈完美均衡的概念几乎无能为力。很自然就会想到,即使是那些采纳均衡中超级理性概念(如子博弈的完美性)的人,这样做也仅仅是为了证明:一个确定的战略(实际行动和预期)组合一旦被建立,便能自我实施并可持续存在。博弈论对理解制度的这种自我实施性质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分析工具。然而,它不可能给出一种完全的制度理论。想了解为什么选择某一个均衡而不选择其他的均衡,研究者不仅需要充分利用比较的、历史的资料,也要使用相应的归纳推理。解释制度博弈论的分析方法,该方法把上面两种分析方法的观 点综合于一体:制度既是博弈规则,也是博弈均衡。由于很难把这 种方法简明地描述出来,不妨暂时把它称为“博弈的内生规则(endogenous-rules-of-the-game)”分析方法。在这种观点中,制度的本质特征被认为是参与人行动选择的自我实施规则,在重复博弈的状况下,这些规则被认为是重要的,因此,它们能规制参与人持续不断的互动过程。然而,正如博弈规则论的学者所认为的那样,笔者认为博弈规则是在一个相关的领域内参与人通过互动而内生的,因此它们是自我实施的,这与持博弈均衡论的学者们的观点一致。第一,博弈均衡的制度分析方法从内生的角度分析制度的起源与实施问题,这种方法清晰地揭示了制度的双重性质:制度既是参与人持续不断的战略互动的产物,同时又稳定地独立于个体参与人的行动选择之外。第二,在证明特定博弈模型存在多重均衡可能性的情况下,内生博弈规则的分析方法可以揭示制度中“人为设计”的一面,即强调制度不只是生态、技术或文化决定的产物。如果对应博弈结构的技术设定,若博弈只存在一个均衡解,那么该均衡就不过是被掩盖的(disguised)技术条件,而不是制度。第三,制度的内生博弈分析方法给出了一个分析经济中各项制度相互依赖关系的理论框架。当商人们出于国外实际竞争的考虑而设计了一种组织形式,或者政府为引进一项“新”制度而颁布法令,它们的实施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下经常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第四,制度的内生博弈规则分析方法具有可以澄清制度多层面的作用。一种制度常常被定义为关于参与人行动选择的约束。但在一个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世界里,一种制度也可以促使有限理性的参与人在做决策时节约信息。第五,制度的内生博弈规则分析方法,为分析制度变迁的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正像只存在不完全信息的市场集一样,任何以简单形式传递变化的环境和代理人的战略信息制度的能力也是不完全的。但是,对于那些处理信息和计算最佳选择能力有限的参与人而言,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这些不完全信息对于他们做出合理、满意的决策是足够的。然而,当存在着一种剧烈的环境、技术与人口的变迁时,或者在参与人博弈出的结果当中,不断变迁的路径内生地产生了一种内部危机时,决策就存在着一定的主观问题。个体参与人从而就会认为原来理所当然的制度安排是不可行的,因此他们在收集信息、学习和实验等基础之上,开始寻找一种新的行动选择规则集合。作为一种个体搜寻结果的汇集,参与人的推断和他们对经济(或其子领域)内外状态的知觉会逐渐地收敛集中起来,并且演进出一种新制度。最后,而且很重要的是,对于相关领域,究竟把构成制度的博弈规则看成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对公共政策的角色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赞成制度是由政治组织决定的规则构成,而不包括非正式规则,那么制度对经济绩效影响重大,那么这意味着绩效不佳的经济可以而且应该通过设计来完善其规则,并尽可能从别国借鉴更好的实际经验来对之加以改善。如果做不到,就应惟政治家是问。二、现代制度的功能(一)预期功能现代社会生活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内在地决定了通过制度建立和维持稳定预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首先,通过制度建立和维持稳定的社会预期,这是自由的内在要求和根本条件。自由的基本含义是意志自由,即不受他人意志任意支配的自由。从这种意义上讲,客观上就要求一种有效的预期机制,将他人的主观意志转变为可以预期的客观对象;而这种机制的形成和建立,正是现代制度的首要功能。其次,社会互动的增强,生产和消费之间中介环节的不断增加和中间链条的无限拉长,客观上需要一种周全的制度体系来克服这种距离障碍和信任风险,以便建立起必要的社会秩序。再次,从秩序的含义看,所谓秩序,实质上就是“可靠的预期”,它使人们可以“根据过去的经验对未来作出可靠的推断”,从而使我们可以从他人那里获得对不确定未来的起码安全感。为此,需要有一种有效的预期机制,否则,自由主体之间的互动就难以进行。满足这一客观需要的任务,落实到了制度上。由于人的自由和解放,由于社会的多元化和分层化,而多元化与分层化又决定了自由人可以同时生活在多个不同的生活领域和社会层次上,现代人的互动和交往频度加大、范围扩展、中介增多、时间拉长,从而极大地增加了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地克服或限制,就会造成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就不可能产生井然有序的社会。进一步说,现代制度最重要的特征是“法治”。在现代社会,一切正式的、重要的制度,在形式上都是法律的,一种制度只有取得了法律形式,或者合乎特定社会的法律规定,才能成为普遍有效的制度形式。从这种意义上说,制度是“现代的”,就是说它是“法律的”。法律制度的本性,决定了它能充分满足现代生活所需的预期机制的要求。因为,作为“法治之法”,现代法律制度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和优点:一是一般性或形式化,这既体现在它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上,又体现在它形式地针对不确定的人与事上,还体现在它的普遍有效性上;二是确定性,即一切法律都“应当是公知的且确定的”;三是平等性,每一项法律都应当平等地适用于所有的人,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现代制度的这三个特征,决定了它能够有效地建立和维持客观、公正、稳定、安全的预期机制。(二)激励功能新制度经济学重新诠释和解答了最早由福利经济学家庇古提出的“外部性”问题,使人们触目惊心地发现解决外部效应问题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所谓外部性或外部效应,就是进行交换或交易的相关主体之间的行为和互动,在结果上构成的对第三者或社会整体的各种有害或有益的影响。造成有益影响的外部性(即“正外部性”)虽然对社会和他人有好处,但由于它使那些无所付出的人也得到了好处,其结果是努力与不努力一个样(或者差别不大),因而无法对那些努力的人们形成有效的激励,使人们不愿意冒风险和努力;造成有害影响的外部性(即“负外部性”),直接损害了他人和社会的正当权益,不利于整个社会的总体发展和整体进步。虽然正、负外部性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前者是间接的,后者则是直接的,但是,二者的共同结果都是社会的停滞。人们发现,古老的中华帝国长期停滞的原因,就是没能有效地解决外部性问题,相较之下,西方兴起的原因在于创造出了有效的经济组织,从制度上找到了有效克服外部性问题的办法,使个人的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结果,在19世纪的中西方冲突中,中国败下阵来。从根源上讲,这是个人自由在对待个人自己的价值和对社会的价值上存在不一致所产生的必然后果。解决外部性是以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现代国家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就是形成稳定而有效的激励,建立合理而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使每一个人和整个社会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在人们所能想到的各种办法中,只有现代制度能有效地做到这一点。与古代社会制度单纯或直接以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为目标不同,现代社会制度将个人自由和社会发展确立为首要的价值目标,而且它在建立和维持秩序的方式上,也是通过保障和扩展自由的办法来进行的。因此,在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时候,现代制度不是单纯地挤压和收缩主体的自由活动空间,而是通过建立稳定而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利益相关者通过相互竞争的方式来消除或限制外部效应,使之不至于影响社会总体收益的扩展,同时还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讲,现代制度所建立的自由秩序,既是一种以个人自由为基础的秩序,同时又是一种以社会发展为基本取向的秩序。具体分析起来,现代制度建立了三种重要的激励机制:一是有效配置自然资源的市场机制;二是有效配置权威性资源的民主机制;三是有效配置合法性资源的文化制度。现代制度所形成的激励机制是怎样克服外部性问题的呢?要正确回答这一问题,必须牢牢把握住三个基本环节。其一,所谓“现代”,实质上是一个物化的时代,也是一个可量化的时代。由于权力、利益(权利)、地位都可以物化为资源,可以被看成是物化的资源,因而人们第一次明白了他们所要竞取的到底是什么;由于资源是可以量化、可以累积、可以分割的,因而人们的努力可以用有形成果体现出来,这又激发了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其二,现代制度克服外部性的基本思路,就是使个体努力成为私人收益串接近社会收益串的活动。在此,制度主要不是实施统治的工具,而是一种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激励机制。其三,现代制度克服外部性的功能是通过一系列灵活多变的公共政策实现出来的,这要求我们在利用现代制度所内含的激励机制的同时,有针对地把制度的稳定性和公共政策的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个人努力的私人收益率接近于社会收益率,建立起有效的社会激励机制,促使社会高效、稳定、健康、持续地发展。(三)宽容功能现代社会之所以需要宽容,主要基于三方面的理由:首先,自由竞争和社会交往客观上要求人们之间相互宽容。其次,宽容是现代社会中多元共存事实的必然要求。再次,现代社会之所以需要宽容,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宽容是自由主体之间形成秩序的前提条件。在现代社会,自由意味着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意味着不受他人的奴役和任意性的支配,意味着一个人获得生命、人身和财产的自由权利。自由的人们如果不能在道德上、信仰上、趣味上、观点上、生活方式上相互宽容,他们必然会陷入人对人像对狼一样的境地。从这种意义上说,宽容是形成自由秩序的必要条件。然而,现代社会能获得它所需要的宽容吗?答案存在于现代制度之中。正是现代制度,才真正使现代宽容得以成为可能,并为自由秩序的生成勾画出可能的空间。正是现代制度的宽容本性,使现代制度成为现代社会确立宽容价值、形成自由秩序的基本途径。具体分析起来,现代制度的宽容本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现代社会,“制度只能存在于价值态度的多样性和对不同价值的容忍基础上。”现代制度作为自由的制度,本身就是宽容的产物,是宽容精神的体现。第二,从现代制度的形式特征看,现代制度充分体现出制度的宽容意蕴。现代制度是由逻辑上相互协调的一系列规则构成,并通过严格的形式化司法得到实施。这种制度在价值观上具有中立性质,是对多元主体及其价值信念的整合机制,因而在本性上是宽容的。第三,现代制度所具有的“对物”性质,内在地包含着对他人的宽容。在现代社会中,虽然自由主体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相互沟通、相互连接的中介和信道,这就是对物的共同依赖。现代制度正是通过对中介化的物性关系的调整,去协调相互独立和自由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它一方面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各人都能在自己的自由空间内思想和行动,不受他人的强制和压制,因而获得他人的宽容,正如德国社会学家藤尼斯所说,“面对金钱,任何人都是自由的和不受约束的”;另一方面又通过客观、公正、长期、稳定的非人格化制度;把共同依赖于物的自由主体扭结起来,相互交换物品、信息和劳动。就此而言,现代制度是一种非人格化的交换机制,它是主体之间获得和给予相互宽容的保障。(四)妥协功能现代社会之所以需要妥协,主要是由现代社会的分化性质决定的。现代社会从整体上被二元化为政治与经济、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然后再细分为不同的利益集团,最后是个人从对共同体的依附中解放出来,成为独立自由的主体。社会越是分化,也就越需要整合;社会中越是相互独立的“分体”,也就越是需要被整合为既相互冲突、又相互依赖的整体。相互独立和自主的“分体”之所以能够得到有效整合,就因为它们之间能够通过交换的中介作用,在共享与分享稀缺价值的过程中达到相互依存。这就需要一种相互妥协的机制,去实现自由主体之间的交换,以实现共享与分享。其一,由于自由主体之间的关系不是依附性的主奴关系或主仆关系,而是平等的、相互的、竞争性的关系,处于这种关系之下的主体要实现对稀缺价值的共享与分享,必须进行相互的妥协和让步;其二,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性的交换社会,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我们所需要的大多数事物都只能以付出某种代价的交换方式来获取,而交换是自由竞争者之间的取予均衡,其实质是相互妥协和共同分享。就此而言,妥协是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交换机制,是自由主体达致社会秩序的基本方式,因而为现代社会所必需。多元主体(包括平等的个体、群体、国家)之间的让步与妥协,还是解决争端与分歧、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机制,这是由妥协的性质和功能决定的。因为,“真正的妥协就是综合对立的势力,并把双方(或几种)观点中的精彩部分以不完整形式保留下来。”因此,我们不能把妥协看成是“披上伪装的有条件的投降”。相反,在妥协中,由于“只有各方准备把自己要求中的各个部分区别开来,在某些部分上让步,以换取另一部分上的满足,才有可能达成彼此满意的协议”。从这种意义上讲,妥协不仅是合乎理性的、是基于理性法则作出的,而且是积极的,通过激发各方参与自由竞争和公平交换的兴致,以使潜在的 预期收益兑现为实在的收益,因而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妥协之所以能够在现代社会获得正当性,从根本上说,这归功于现代社会的特有制度。现代制度本身就是自由主体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它是自由主体之间所达成的最大可能的妥协、协议和契约,是人们进一步作出别的妥协的基本根据,是其他所有妥协得以达成的基本框架。在各种促使自由主体实现相互妥协的制度中,民主制度和市场制度起着最为基本的作用。市场制度作为市场主体进行交换的机制,促使利益上和观点上相互竞争和相互冲突的市场主体,通过公平的市场交换作出相互让步、达成相互妥协。应当看到,市场制度一方面是竞争机制;另一方面又是妥协机制,竞争需要妥协,“竞争越激烈、越充分,竞争者各方就越是需要妥协,也越有可能成功地达成妥协”,而通货和市场制度的存在,又为市场妥协的达成提供了现实的条件。市场制度作为市场主体达成妥协的社会机制,它的高效运行,是市场秩序得以形成的推动力量和重要条件。现代制度的另一妥协机制是民主机制。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有一句名言:“民主的基础是妥协。”事实上,没有自由主体(即公民)之间的相互妥协,没有对作为妥协原则的法律体系的共同承诺,民主制度本身将不复存在。即民主制度本身是自由主体之间相互妥协的产物。与此相关的另一方面是,以妥协为基础的民主制度是个体之间达成进一步妥协的社会机制,它为众多自利的个人和集团提供了一种程序,一个舞台,一种论坛,使他们各自的利益和观点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在相互妥协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利益和观点能够得到对方的认可和尊重,并以自己的让步与承诺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正是借助于这种妥协机制,本来具有“恶性”的“权势欲”,变成了善性的、促进发展的推动力量,因为民主的妥协机制有效地防止了权力恶化为专制、压迫以及不公正的可能性,并对人们合法地竞取权力资源构成有效的激励,以此来促使这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正确而有效的运用。这又大大有利于自由秩序的形成。通过制度化的妥协,现代社会获得了自由主体得以和平共处的基础,这就是公共价值和基本共识的形成。现代社会公共价值的公共性,最为典型地体现在通货的形成上,通货的存在使得市场竞争的核心转变为价格竞争,市场交换就是可价格化的产权交换,正如市场被看做市场主体竞取“货币选票”的机制一样,民主被看作政治家竞取“选票货币”的社会机制。在现代社会不断分化和多元化的情况下,共识的达成显得越来越困难,这就越发需要人类改进和创新已有的各种制度安排,以便通过促成多元主体之间的有效妥协,来实现社会的和平、稳定、安宁和秩序 邹吉忠论现代制度的秩序功能学术界2002(6)。三、财务制度的内涵与功能(一)财务制度的内涵财务制度是一套规范和约束财务行为的程序。它包括财务治理结构与财务法规、准则、办法等。我国的财务制度,目前有以下三个层次。1企业财务通则企业财务通则是设立在我国境内各类企业财务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是财务规范体系中的基本法规。在财务法规制度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财务通则的制定与实施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财务制度与国际通行财务制度相衔接的需要。企业财务通则是财务法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财务工作的统一依据。财务通则对全国的财务工作、全国范围内的财务行为具有行政或法律上的约束力,是联结国家财经法规、财务政策与企业财务活动的中介。财务通则是制定行业财务制度和企业财务制度的根据。各行业财务制度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要在财务通则确定的共同原则与规范的基础上,结合行业与企业特点,制定出行业财务制度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从而保证财务制度的科学性和逻辑性。2行业财务制度企业财务通则是我国各类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必须遵守的原则和规范,反映国家对各类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最一般的要求。但是,不同行业的企业,在资本筹集、资产占用、成本与费用开支、营业收入与利润构成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为了使财务通则的规定便于全面贯彻实施,还必须结合各行业特点,制定若干具体的财务规定。这些分行业的财务规定,就是行业财务制度。行业财务制度是根据财务通则的规定和要求,结合行业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行业的特点和管理要求而制定的财务制度,它是各行业企业进行财务工作遵循的具体规定。行业财务制度是财务通则的原则规定与各行业财务活动特点相结合的产物,它在整个财务法规制度体系中起基础作用。由于财务通则的制定权在财政部,行业财务制度也应由财政部制定,以便于保持财务通则与行业财务制度的一致性。3企业财务制度企业财务制度是由企业内部管理当局制定的用来规范企业内部财务行为、处理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具体规则,它在财务法规制度体系中起着补充作用。对以上财务制度的三个层次按制定主体不同有广义财务制度和狭义财务制度之分。广义的财务制度是由国家权力机构、有关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内部制定的用来规范企业同各方面经济关系的法律、法规、准则、办法以及企业内部财务规范的总称。这一内涵的内容是: 财务制度制定的主体有国家和企业,相应地按制定主体划分为宏观财务制度(如企业财务通则、行业财务制度等)与微观财务制度(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不同层次的财务制度体现的是不同主体的利益。 财务制度的本质是财务管理者意志的体现,表现了财务主体在财务管理上的能动性,是处理财务关系、约束自身财务活动的基本原则与规范。 财务制度总是与特定的条件和时间相联系,因此,它只能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发挥作用。 财务制度随理财环境的变化而发展,面对多变的外部环境,财务制度的设计与选择对理财主体就越具有决定性意义。狭义的财务制度又称为企业财务制度,是由企业管理当局制定的用来规范企业内部财务行为、处理企业内部财务关系的具体规范。这一内涵的内容是: 明确财务主体的具体范围。即要明确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级次,明确企业内部各经营单位之间及其与企业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又要明确企业与联营单位、投资与被投资单位、内部承包单位的财务管理关系等。 划分内部财务管理的岗位,明确相应责任。具体包括财务管理体制的确立、财务机构的设置、财务管理岗位的设立、内部分工、各岗位责权及其相互衔接关系。 财务管理内容与方法的选择。具体包括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销货与收款、工资、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的管理、牵制办法与程序,以及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费用提取标准等的选择。 规定财务管理与内部责任单位的相互衔接关系。包括责任单位的划分、责任核算、责任控制、责任奖惩等。 规定财务规划与财务评价的方法与程序。具体包括企业进行财务规划和财务评价的程序、方法、时间,各经营单位在规划和评价中的任务和责任等。(二)财务制度的特点1财务制度可分为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正式约束是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行为法则,如在财务领域的企业财务通则以及有关的财务法规就是一种正式的约束。而非正式约束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如财务人员在处理财务活动和协调财务关系中所形成的职业道德等。2财务制度与人的动机、行为有着内在的联系任何制度都是人的利益及其选择的结果,所有的人都是在现实制度所赋予的制度条件中活动的,人们的任何社会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制度。财务活动也不例外,不管是融资活动还是投资活动,都必须受一定的制度约束。3财务制度反映一种合约关系无论这种关系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是自愿履行的还是强制履行的。财务制度的合约关系规定每个人在财务行为中的权利与义务,界定了人们在财务行为中可以做什么与不可 以做什么,谁违反了这些规则应受到什么样的惩罚,遵循了这些规 则又可以得到什么样的补偿以及如何衡量人们是否违反了这些规则的标准。4财务制度的本质是财务管理者意志的体现,表现了财务主体在财务管理上的能动性,是处理财务关系、约束财务活动的基本原则与规范。5财务制度总是与特定的条件和时间相联系,因此,它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它具有变迁性。6财务制度随理财环境的变化而发展,所以面对多变的客观环 境,财务制度的设计和选择对理财主体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三)财务制度的功能财务制度的功能是指财务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职能。借鉴现代制度功能,我们认为财务制度的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降低代理成本建立科学而可行的财务制度其目的在于通过制度安排来约束代理人的行为、降低代理成本,使代理人的效应函数与委托人的效应函数趋于一致。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但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得合约是不完全的,即难以表明合约人的行为方式和结果。由于信息在合约各方的分配往往是不对称的、风险的分布也不均等、再加上监督的不完全,拥有和支配更多信息,但要尽量规避风险的代理人就可以通过减少自己的要素投入,或者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这种由于代理人采用机会主义行为给委托人所带来的风险就称为“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指在委托人无法识别潜在代理人的条件时,越是劣质的潜在代理人越是容易成为现实的代理人,最终导致“劣车驱逐良车”的现象出现。例如,按理说企业负债规模应与企业的盈利能力正相关,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当利息率高时,盈利企业会停止贷款,依靠内部的积累补充资本。只有那些盈利率差、偿还可能性低的企业才会向银行申请贷款。所以在借贷市场上形成一种怪圈,越是效益好的企业贷款数额越低,而越是效益差的企业,贷款数额越高。正是由于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如何保证委托人的利益,避免委托代理关系层次上的脱节,使代理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统一在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之下,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来得以实现。而财务制度是所有制度中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制度之一。2提供激励与约束相容的机制在财务制度中,激励的目的是为了调动代理人的积极性,鼓励其采取符合委托人最大利益的行为,以减少偷懒和搭便车的现象。我们知道财务运行有其目标,但目标仅仅表明财务活动的方向,如何达到财务目标还有赖于财务激励机制的推动。财务的激励机制就是利用一定的财务手段,例如,所有者根据企业利润或股价提高的幅度给经理人员以现金或股票奖励,以激发经理人员采取维护所有者权益的财务管理行为。从企业内部来看,每个劳动者和责任单位都是一个利益主体,它们有共同的利益追求,也存在着利益差别,从而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形成以群体利益同个体利益、长远利益同现实利益、全局利益同局部利益以及企业利益同社会利益之间矛盾统一的利益结构,形成现实的和潜在的物质利益动力。财务管理利用财务手段,通过财务分配加以激励,使物质动力变为经营和财务活动的现实积极性,是激励机制发挥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激励机制固然重要,但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否则就不可能形成激励与约束相容的机制。如果只有激励机制,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与之相配合是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的。如果企业的财务活动不是受制于财务制度,而是直接受制于经理人员的意志控制,经理人员能够随意地操纵财务,方便地“公款消费”,甚至将企业的资财转移,据为己有。那么,那种较正常的合约规定的激励就不会发生作用。财务约束机制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约束。正式的约束包括财务法规、财务治理结构的约束等。财务的法规约束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立法或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财务行为合理化。而财务治理机制的约束是指通过明确合约各方的权力、责任、义务,并采取一定的监督措施使各自按合约的有关规定进行运作。非正式约束主要是指道德约束,即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依靠人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引导人们使用善与恶、公正与偏见、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观念来评价企业财务行为,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3财务制度的协调功能 制度是人们在社会分工与协作过程中经过多次博弈而达成的一系列契约的总和,制度的功能就是为实现合约各方的合作创造条件,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前已述及,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会产生所有者与经营者、所有者与债权人之间的矛盾。而企业的运作又不能脱离所有者和债权人提供的资本,也不可能脱离经营者的有效管理,也就是说企业不能脱离各要素而孤立存在,它是各种要素的有机组合。所以,要使企业运作正常就必须使各要素进行通力合作,而制度就是各要素合作的桥梁。所以,财务制度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规范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之间的财务关系,并在财务的治理结构中设计一套有效的信息沟通制度,以减少信息的成本与不确定性,把阻碍合作得以进行的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 宋献中论财务制度的功能与设计原则广东财会2000(5)四、企业财务制度的内容框架企业财务制度是整个财务制度体系中的操作性、基础性财务制度,与其他层次的财务制度不同,它具有以下内涵特性:其一,具体界定内部财务主体的范围,即明确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级次、企业内部各经营单位之间及其与企业财务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与联营单位、投资与被投资单位、内部承包单位的财务管理关系;其二,具体划定内部财务管理的岗位,明确相应的责任;其三,具体择定企业的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方法;其四,具体确定财务管理与内部责任单位的相互衔接关系,包括责任中心的划分、责任核算、责任控制和责任奖惩等;其五,具体规定财务规划与财务评价的方法和程序。企业财务制度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按不同的标准可构建不同体系的财务制度体系。(一)以管理的环节为标准以管理的环节为标准可以分为预算与计划制度、控制与分析制度、考核与评价制度、监督与检查制度。这类制度主要用来确定企业财务活动的方向,调节企业的理财行为,明确企业理财的权、责、利关系,选择企业理财的手段,对企业理财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奖惩的具体规则。(二)以管理的职能为标准以管理的职能为标准可分为内部委托制度、受托责任制度、内部决策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内部结算制度。内部委托、受托责任制度的建立以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基础,同时建立定期检查、考评制度,保护企业内部的资产,特别是国有资产应采用层层负责制,以确定资产的正常运转和有效经营。内部决策制度的建立是以激励机制为措施,促使企业内部组织的每个成员在执行受托责任时的规范化,避免盲目性和不规范性,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各个层次人员积极性的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是以目标成本为核心,为保证目标利润的实现而制定的对目标成本进行控制的管理制度。内部结算制度是以市场价格为准,将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引入企业内部,使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之间采用模拟市场价格进行结算,增强企业内部各单位的市场压力,促使企业内部各单位努力适应市场机制的需要,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制度。(三)以管理的业务为标准以管理的业务为标准可分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制度、资本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收入利润管理制度、财务报告与评价制度。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制度规范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明财务机构的设置办法;二是明确企业领导人、财务负责人、财务部门、各职能部门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职责和权限;三是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条件的规定。资本金管理制度主要规定企业资本构成、筹资来源与方式、审批程序、责任归属、权利义务以及资本保值、增值、使用、核算等。资产管理制度主要规定企业货币资金及往来款项、存货、对外投资以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管理方法、程序、权限要求和责任等。成本费用制度主要规定企业内部各支出项目、范围、标准、审批程序、权限与责任等。收入利润制度主要规定收入利润的预测、日常管理、货款的结算与收回以及利润分配的方法、程序、比例及其内部分配的使用范围、标准、审批程序及责任等。 财务报告与评价制度主要规范企业应编制的财务预算、报告种类及格式、内容、报送程序、报送时间以及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财务分析方法的确定、财务指标计算的口径和评价方法等。(四)以管理的内容为标准以管理的内容为标准可分为财产物资、货币资金收支管理及清查盘点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财务管理基本业务程序制度。财产物资、货币资金收支的管理及清查盘点制度,规定各项财产物资的购入、收发、销售、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的有关手续与管理制度;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的使用、维护、修理制度;货币资金的收付手续和牵制制度;定期和不定期的财产盘存制度。岗位责任制度,通过公司章程和内部岗位责任制,明确划分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厂长经理、财务部门和各职能、营业部门的财务管理职权,建立既能确保各部门自主工作、又能相互约束的管理机制,使之步调一致,实现财务管理的高效、有序运转。财务管理基本业务程序制度包括:明确财务计划(预算)的编制、调整办法和程序;资金、成本费用、销售、利润预测的操作和结果反馈程序;资本金管理办法;负债的审批、登记、归还、计息的处理办法;应收账款的登记、核对、清理,应收票据的保管制度;投资方案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程序;立项审批、管理考核制度;成本费用计算与分摊办法;费用的开支、审批程序;销售价格管理、货款结算程序;销售退回、折扣、折让的管理权限制度;目标利润的制定与管理办法;营业外收支的管理制度和利润分配办法;财务分析的内部指标体系、分析方法、分析要求、组织与报告程序。五、企业财务制度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关系(一)企业财务制度与税法的关系税法主要关注应税收入和纳税所得的计算和确定问题,而这必然涉及企业的收入确认、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问题。过去一直是实行税法、财务、会计“三统一”的制度。在财务体制归位后,国家已不可能再通过财务制度去贯彻税法,这样就可能实行三者的分离与脱钩,而同时要加强的是实行应税调整工作。(二)企业财务制度与公司法的关系目前国家财务制度中涉及公司法的主要内容有:出资的规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规定、验资的规定、利润分配的规定、提取公积金的规定,以及企业合并、分离、解散和清算的规定等。这些已在公司法中规定的内容就无须在企业财务制度再予以规定。(三)企业财务制度与证券法的关系证券法规定证券市场参与者的上市规则和交易规则,其中涉及到包括许多财务方面的指标在内的上市标准,这些标准如何处理与财务制度的关系,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认为这些标准可以由企业作为财务制度的内容,以刺激企业按上市公司的标准来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四)企业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关系二者的规范对象并不一致,但目前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在许多内容上是重复的。财务制度回归企业以后,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前提下会计制度也回归企业。要处理好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关系,主要是明确二者规范的内容,既不能留出空白地带,也不能再有所重复 汤业国从财务主体的归属看我国财务管理体制四川会计1995(3)。六、企业财务制度的变迁与启示(一)财务制度的变迁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程序和行为的道德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我国的财务制度则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规范,它旨在约束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过程中的企业财务行为,即约束企业追求最大化利益的企业财务行为。“变迁”一词是指制度创立、变更及随时间变化而被打破的方式

    注意事项

    本文(企业财务制度概论(共33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