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专题调研报告(市农工部)(共20页).doc
-
资源ID:16648609
资源大小:52.50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巴彦淖尔市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专题调研报告(市农工部)(共20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巴彦淖尔市农牧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专题调研报告一、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情况目前,我市农牧业产业化加工能力:年加工小麦80万吨、玉米40万吨、油葵50万吨、番茄制品年加工能力40万吨、食用向日葵年加工能力15万吨、脱水蔬菜年加工能力2万吨、羊肉制品18万吨、乳制品设计加工能力80万吨,无毛绒加工9000吨、纺纱750吨的生产能力。2014年,主导产业的基地建设情况:乳产业:全市奶牛存栏12.05万头;肉产业:全市肉羊存栏892万只;番茄产业:番茄种植面积16.6万亩;脱水蔬菜加工:脱水蔬菜种植面积7万亩;油料加工:油葵种植面积预计25万亩。尽管我市农畜产品资源丰富,但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还相对滞后,部分原料阶段性供求趋紧的矛盾日益突出。基地建设滞后、原料供应不稳定,是制约我市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1、原料紧缺,企业开工不足。以番茄为例,由于我市番茄绝大部分是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农户科技意识、田间管理水平千差万别,加上农作物轮作倒茬比较困难,直接导致番茄病害呈现日趋严重的趋势。由于病害增多,农药使用比较频繁,并且也不够规范,又导致农药残留现象,再加上采摘不规范,直接导致番茄原料品质下降。2009年最高峰时年处理鲜果230万吨,生产番茄酱32万吨。2013年因原料不足,全市41个加工厂22个开机生产,启动生产线24条,生产期一个月左右。许多工厂已连续停产两年以上,大量资产闲置。其中中粮屯河、富源等十几个企业设备先进,投资均在亿元以上。一些企业之间距离过近,布局不太合理,也加剧了原料争夺。2、基地建设分散,标准化程度低。目前全市1000亩以上种植规模经营面积35.6万亩,仅占种植面积的0.36%。多数农民仍然用种植的多样性来应对市场的多变性,把种植“花花田”作为应对市场的主要选择,集中连片少、集约化程度低。养殖方面,肉羊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63%。总体上种、养殖规模化程度不高。这种“小而全”的分散种植模式难以实现专业化、标准化、机械化,土地和水资源浪费多、生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在现有的基础上很难实现,也增加了农企有效对接的难度。3、基地建设不稳定。大部分原料生产受当年市场价格影响,原料种植面积波动较大,企业不同程度存在原料短缺或过剩现象。4、订单履约较差。近年来,普遍采取的公司+合作社(或经纪人)+农户+订单的模式在利益的考验下多次失灵,各旗县区政府、协会、加工企业在原料收购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成效不太明显。以番茄为例,当番茄原料供大于求时,不能及时交售,农民排队等候好几天,鲜果成了烂番茄,既造成环境污染,又影响番茄制品质量,更影响茄农收入。农民交售番茄很辛苦,遇上下雨停电,更是受罪,甚至还因为交售番茄出现过人员伤亡。企业压等压价,农民利益受损。当原料供小于求时,企业竞相抢购,农民唯价是论,造成双方互不信任,矛盾越积越深。许多企业在订单上下的功夫不够,订单约定不细,存在投机心理。多数农民在种植安排上仍是押宝式种植,存在侥幸心理。农企双方没有建立起互信、互利和风险共担的良好机制,种植基础不牢,订单对双方的约束力有限。5、产业化经营层次低。一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弱。二是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接不紧密。突出表现在订单履约较差。当原料供大于求时,企业压等压价,农民利益受损;当原料供小于求时,企业竟相抢购,农民唯价是论。许多企业在订单上下的功夫不够,没有与农民建立起互信、互利和风险共担的良好机制。三是缺乏统一品牌,产品种类少,品牌影响力有限,更缺乏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统一品牌。二、龙头企业与原料基地、合作组织、农牧户利益分配现状龙头企业与原料基地的联结方式主要有:企业自建规模化原料基地、开展订单、土地入股、反租倒包等多种形式。内蒙古圣牧高科奶业有限公司自筹资金建成有机饲草种植基地20万亩,年产有机牧草20万吨;建成牧场12座,现有优良荷斯坦奶牛28000多头,日产鲜奶量500多吨,其中生产有机奶约2万吨。云海秋林公司自筹资金建设有机饲草料种植基地30万亩,建设有机奶牛场18个,存栏奶牛3万头,年产有机鲜奶达到10万吨,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销售利润1.38亿元。在农牧民合作组织建设上,越来越多的农牧民专业合作从单一的产前、产中等生产合作领域,逐步向流通、加工、基地建设等领域拓展,肉羊、粮油、瓜果、蔬菜等一些优势特色农畜产品,实现了农资供应、质量标准、生产技术、品牌包装、市场营销、基地认证等统一服务,合作层次不断提升发展,合作效益不断显现。目前,全市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1770家,合作社成员5.5万户,占家庭承包经营总户数的20%。其中,种植业类191家,养殖业类408家,种养结合类 88家,流通类871家,工类12家。合作社成员达5万户,带动农牧户13万户。同时,我市共培育了60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其中市级示范社30个,自治区级示范社20个,国家级示范社10个。杭后康尔徕绿色食品专业合作社,建成占地300多亩、建有温室大棚168座的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形成了春提前、夏排开、秋延后、冬生产的“四季青”格局。合作社每年带动的基地面积达2.3万亩,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户1.12万户。合作社内农户户均年纯收人在12万元以上,人均纯收人高出全旗农民平均纯收人3倍。乌拉特中旗德岭山镇万联泰种养殖合作社投资650多万元建起了2600平方米的养殖园区,养殖红公鸡、大雁、贵妃鸡、野鸡、孔雀;建成肉羊养殖标准棚圈10套,基础母羊存栏达600只。目前,万联泰种养殖合作社的红公鸡存栏1万只,每月可出栏1000只左右,年存栏量将达5万只。仅红公鸡一项纯利润60多万元。三、产业化中利益联结的类型和特点1、市场交易型。这是我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应用较普遍的利益联结方式。如粮油、炒货、饲草料加工等行业。杭后和平面业公司采取“专业粮仓”的办法收购原料。“专业粮仓”是由粮食企业主导推行,粮食行业主管部门监管的一项为农民储存粮食的业务。每年新粮刚收获时,粮食价格相对较低,农民不愿意出售,先将粮食交给粮食加工企业,自己拥有粮食的所有权。企业向售粮农户发放一本类似银行存折的小本子,记载所售粮食的品种、数量、品质等信息,售粮农户可以随时在自己认为粮价满意的时候将全部或部分所售粮食折算成现金与粮食收购企业结算,粮食收购企业相当于农户的“粮食银行”。这就是典型的市场交易型。2、订单契约型。我市番茄产业、乳产业多采取这种模式。番茄产业一般采取“企业+经纪人+农户”的模式。年初,各番茄加工企业根据自己的产能、市场行情、销售情况等综合考虑,确定订单种植面积,由经纪人落实到每个农户并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划定各番茄加工企业的原料收购半径。同时,出台最低收购保护价。到加工期,企业按照合同优先收购订单内的番茄,订单以外的得不到保障。乳产业也是采用这种办法收购原料。乳品加工企业与奶站、养殖户订立收购合同,约好收购价格、原奶质量、结算方式等,实行订单收购。这种方式从表面上看,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农牧户经营的不确定性因素相对减少,能有效地调动农牧民发展优质农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较好地保护企业和农牧户的利益。但在实践中,随意性和非规范性特点比较突出,缺乏法律对双方的有效监督,双方都容易出现违约行为,由此引发了纠纷。3、紧密联结型。这种方式有三种模式:一是最低保护价加二次结算。这种联结机制的最大特点是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较为紧密。企业收购原料后,如果原料价格上涨,企业将按照高出的市场价给农牧户二次结算,补齐差价,使农牧户不因早出售原料而受损失,双方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了。维信羊绒公司在原料收购上采取“最低保护价,二次结算,低补高不退”的收购方式,先后给牧民补贴收购资金达6800多万元,最大限度保护了牧民的经济利益,从而在国内羊绒生产经营企业中率先结成工牧直交、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解决了牧民卖绒难和企业原料收购难的问题。这种作法有利于稳定市场物价,避免羊绒大战和参杂使假。对于牧民来讲,产品以市场价找到了买主,不用担心卖绒难,不用担心上当受骗,避免了“绒贱伤牧”,确保牧民有稳定可靠的收入。对于企业来讲,可以按计划收购到稳定优质的原料,保证正常生产。二是组建合作社、行业协会或其他合作组织。农牧户通过组建合作社、行业协会或其他合作组织,以团体的形式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从而达到实现自身利益、提高谈判地位、增强市场影响力的目的。这种机制有利于农牧户和企业关系的沟通和协调。如乌拉特中旗“大众顺巴美肉羊育种专业合作社”,外挂靠企业,内联养殖户。对内为养殖户提供种羊鉴定和调剂、饲料补贴、防疫试验技术、管理服务,对外每年对园区内生产的种羊、肉羊、羊毛进行统一组织销售,具备了为农牧民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功能。但这一方式依然存在强势集团侵占弱势集团利益的现象。三是股份合作型。是在劳动联合基础上的资本联合,农牧民既参加劳动,又集资入股,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农牧民不仅可以获得出售农畜产品的收入,而且可以分享联合体的利润,农牧户在合作型产业化经营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可以参与管理、决策和监督,使得利益机制朝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向迈了一大步。我市土地流转工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按照有利于农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的目的积极稳妥地推进,主要以转包、出租、入股、互换、转让的方式进行流转。土地流转逐步成为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实现利益联结的重要方式。农户将土地流转给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种植能手,以入股分红或收取租金的形式获得基本的利润,然后以产业工人的身份优先进入企业务工,获取工资实现利润。4、一体化型。即龙头企业自己建立原料基地或者有条件的基地自己创办加工企业。近几年,我市农牧业产业化为了可持续、健康发展,龙头企业纷纷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如肉产业草原宏宝、草原鑫河、蒙鑫伊族、蒙福肉业等先后建立了养殖基地;面粉加工业,兆丰公司、恒丰公司在前旗、杭后等地建立了原料基地;乳产业,最具代表性的是圣牧高科,公司成立了生态草业、牧业养殖、有机奶业三个公司,形成了种草、养殖、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一体化经营。四、利益联结机制典型示范(一)巴彦淖尔市圣牧高科打造全球有机奶产业龙头1、基本情况内蒙古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于2010年1月成立了巴彦淖尔市圣牧高科有限公司,包括巴彦淖尔市圣牧生态草业有限公司、巴彦淖尔市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圣牧高科奶业有限公司三家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牧场运营、有机饲草料种植及加工、有机畜牧养殖、有机原奶生产和销售。经过4年的时间,通过不断的建设和治理,现已经形成了良性绿色循环,把有机物 “过光转化,过腹转化,过设备转化,过市场转化”后,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按照这样循环发展,沙漠得到了不断的治理和改良,我们打造了一个全闭环的有机循环产业链。2、产业化运行模式公司通过养殖、种植、生态循环一体化运作,最大限度地将产业链与农民的就业链相融合。合作模式分两种:一是草业公司收购无法耕种的荒漠,通过牧场进行改良,改良后返租给当地农户;二是奶业公司及牧业公司雇佣当地农民,直接解决当地900人员的就业问题。在产业化经营方面,农户返租公司流转土地实施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经营,主要种植的青贮、苜蓿等有机饲草料,公司订单收购,确保农户受益。牧场将奶牛粪便进行干湿分离,再利用好氧堆肥法进行堆肥处理后,用于租地农户的租种农田施肥。通过草畜肥田草的有机循环方式,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化升级,实现养殖规模化、有机化,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公司成立至今利用这种封闭有机循环模式,不断在改造荒漠,改良土壤,为改善当地的气候环境、经济环境、解决当地就业压力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预计到2018年项目建设拟通过有偿带牛入场的方式将奶农吸收转变成为现代牧场、草场的员工。这些员工的待遇、福利及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都高于周边城市就业员工的平均水平。按照这种方式,项目第一步目标完成后可帮助3万农民转入现代牧业产业化员工体系中就业,第二步目标完成后可帮助10万农民转入新型的现代牧业产业化员工体系中就业,帮助农民实现长期稳定的富裕收入。(二)内蒙古富川饲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农牧业产业化情况1、企业简介内蒙古富川饲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畜禽饲料、现代养殖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技术推广为一体的产、学、研综合型高科技民营企业。公司创始人陈怀森于1999年注册10万元创办了巴彦淖尔盟富川畜牧兽医实用技术研究所,于2004年先后注册2000万元创办了如今的内蒙古富川饲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注册2000万元、创办了内蒙古富川养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富川饲料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投资1.2亿元建设了肉羊产业化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区。上述三个实体总注册资本4010万元,企业总资产 2.05亿元。2013年销售额达26421.78亿元。银行信用等级为AA级。2、实现科研、创新、生产、销售一体化经营(1)坚持科研、创新技术。公司现有科研人员60多人,先后与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套学院等多所科研院校合作,研发了羊、猪、牛、蛋鸡、肉鸡、鱼、兔7个系列、52个品种、182个规格的高科技饲料产品及高水平的配套技术。创新了现代肉羊养殖技术模式,为富川饲料公司、养殖公司获得多项科研成果及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实现了科研在先、惠农为本、企业运作跟进的产学研良性循环。此外,富川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合作建立肉羊养殖技术培训中心,与河套学院建立肉羊养殖商学院,拟与蒙羊合作形成产业联盟加大对农牧民养羊的服务力度,促进增收。(2)不断扩大饲料生产规模。内蒙古富川饲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畅销内蒙、山西、宁夏、陕西、河北、甘肃等地区,并出口蒙古国。拥有700多个经销商、500多个技术服务站点、20万农牧民用户,饲料产品供不应求。目前正在建设年产24万吨饲料生产线,预计2014年9月份投产,加原有的12万吨生产线,单厂生产能力达到36万吨。(3)大力发展养殖业。内蒙古富川养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了现代肉羊产业化科技示范园区,占地1018亩,集肉羊养殖、林下经济、机械化饲喂、有机肥生产、动物福利饲养为一体。该项目以生产高端羊肉,打造全国第一羊肉品牌为目标,以农牧林绿色生态效应为基点,以引领农牧民共同致富为抓手,以突出科技创新和实用科技普及为亮点,实现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的有机结合和良性循环。现已建成35栋高标准化羊舍、1万青储干草库、道路硬化12万、供水管网13公里、植树10万棵、进口TMR车4套、已具备自繁自育年出栏20万只育肥羊的条件。现存栏种羊、繁育母羊1万只,育肥羊2万只,其所产羊肉胆固醇低、不饱和脂肪酸和瘦肉率高。该园区为全国肉羊养殖现代化做出了示范,特别是在机械化作业、生态养羊、羊肉品质、动物福利饲养、标准化圈舍建造等方面在全国乃至亚洲领先,为规模养殖场实现自繁自育闯出了新模式。3、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富川公司以肉羊养殖科技示范园区为支撑,利用富川700多个经销商参股在巴彦淖尔市建立100个现代肉羊养殖合作社,每个合作社年出栏2.5万只,在合作方式上农户以土地入股、投资人以资金入股,流动资金以贷款解决,富川以提供全方位的科技、管理和统一品牌参与,实现统一标准的饲养模式,形成利益息息相关的产业联盟,共同打造品牌。通过市场杠杆,逐步扩大高端羊肉的比重,引导更多的农户加入养羊合作社,带动散养向现代规模养殖的转型。农民为养而种,不仅实现了以牧促农,以农带牧,农、牧共同发展。简言之,农民通过养羊联盟入股分红、种地增收、养羊挣钱。最终解决一家一户农民进市场难的问题,为城乡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富川饲料公司、养殖公司与农户签订了建立了3.5万亩无公害玉米、苜蓿原料生产基地,全部现款结算,既保障了饲料原料的安全供给,又促进了1万多农户种植增收近600万元。富川以优质饲料、养殖示范,技术推广为支撑,推动内蒙古西部及周边地区肉羊产业化进程,在两个方面带动农民致富。一是农村牧区散养户的科技推动;二是规模养殖场的示范引领和合作带动。以公司+农户+基地的方式建立富川肉羊高效养殖示范基地15处,集中签订技术服务承包合同(涉及2万农户),以保障农户最低收入方式,全程应用富川饲料和养殖技术,年养殖量达到20万只,出栏12万只,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还有以公司+公司+专业合作社的方式,派驻技术服务人员一对一指导养殖企业80家和专业合作社28个(涉及农户1800户以上,户均增收2000元),推动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富川饲料、养殖公司有力带动了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解决直接就业人员2000多名,人均月收入3000多元;间接就业人员近万名,人均增收2000元;带动农户30万户,增收3亿元(户均增收1000元),年创造社会效益20亿元以上。 (三)维信公司抓基地、富牧民实现科牧工贸一体化1、企业基本情况维信(内蒙古)羊绒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维信羊绒集团)建立于1992年,是集科研、制造、贸易为一、体的跨国企业集团。企业主要生产和经营羊绒系列制品,年生产能力羊绒2000吨,羊绒纱600吨,羊绒衫200万件,羊绒围巾、披肩200万条,羊绒粗纺面料50万米,高档羊绒服装8万件。企业被国家八部委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出口纺织品一类企业”。“维信”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2、建立种畜基地,把草原作为集团的第一车间在乌拉特草原同和太牧场建立国家级二狼山白绒山羊种畜基地,已形成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正在申报实施,为发展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做一件实事好事,积极打造巴彦淖尔羊绒成为世界知名民族品牌,成为世界的羊绒帝国。维信羊绒集团从1994年与巴盟畜牧局组建二狼山白绒山羊研究中心,公司投资6200多万元在内蒙古乌拉特草原建立了一个年产50000吨颗粒饲草料加工厂;6个国家标准、国际水平的种羊场;2个饲草料种植基地,并在锡林郭勒大草原建设了一百平方公里的牧场,投资了2200多万元。共引进和培育了60000多只优质种羊,全部实现舍饲、半舍饲,实施种子工程。种公羊实行集中饲养管理,建立个体档案,在使用中注意群与群之间的调换,绝对避免近亲繁殖,防止逐代退化。并保证了企业有优质稳定的原料,为企业生产一流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2012年企业自建饲草料基地种植面积为2500亩,订单饲草料基地种植面积为7500亩,自建基地优质绒山羊的饲养量为42065只,订单基地优质绒山羊饲养量为20000只;2013年企业自建饲草料基地种植面积为2500亩,订单饲草料基地种植面积为7500亩,自建基地优质绒山羊的饲养量为48080只,订单基地优质绒山羊饲养量为20000只。3、实行二次结算,密切与农牧户的联结机制羊绒价格大贵大贱、大起大落的反复折腾,不但给牧民造成了极大损害,同时也给羊绒产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维信公司在原料收购上采取了“最低保护价,二次结算,低补高不退”的收购方式,先后给牧民补贴收购资金达6800多万元,最大限度保护了牧民的经济利益,从而在国内羊绒生产经营企业中率先结成工牧直交、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解决了牧民卖绒难和企业原料收购难。这种作法有利于稳定市场物价,避免羊绒大战和参杂使假。对于牧民来讲,产品以市场价找到了买主,不用担心卖绒难,不用担心上当受骗,避免了“绒贱伤牧”,确保牧民有稳定可靠的收入。对于企业来讲,可以按计划收购到稳定优质的原料,保证正常生产。同时,理顺工牧直交关系后,还可以减少原料收购的工作量和中间费用,避免无谓的原料竞争。2012年公司仅二次结算补牧民差价款就达4000万元,同内蒙古二狼山白山羊绒主产区的6个旗县、26个苏木、10000多家牧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赢得了广大牧民的信赖。2012年企业自建基地提供的主要原料货值为51000万元,通过订单采购主要原料的金额为43800万元,通过合同联结带动牧民户数为3000户,通过合作联结带动牧民户数为7000户;2013年企业自建基地提供的主要原料货值为56500万元;通过订单采购主要原料的金额为46800万元。自建基地提供的主要原料货值和通过订单采购主要原料金额合计为万元,超过了总收购资金的70%,通过合同联结带动牧民数超过了3000户;通过合作联结带动牧民户数超过了7000户。4、加快品牌建设,打造完整产业链维信公司在注重原料基地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加快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以管理现代化、产品名牌化、企业社会化为目标,打造“维信”品牌。目前,“维信”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维信”牌羊绒制品是“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原产地标记注册产品”、“中国环境标志绿色产品认证”,连续三年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被评为“中国十大女装品牌”。“维信”牌KVV01、BBC无毛绒在第六届国际山羊大会暨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维信公司品牌建设的定位是:集品牌规划、产品设计、市场运营为一体的世界知名民族品牌;收购和整合了法国著名的“CLERTEM”(克莱汀)品牌;同时还要利用巴彦淖尔市文化局唯一授权维信羊绒集团的阴山岩刻“LOGO”商标,扩大阴山岩刻和“维信”品牌的影响力。联手加快申遗步伐,共同打造“阴山岩刻”、“二狼山白绒山羊绒”、“维信”品牌、“CLERTEM”(克莱汀)品牌,使文化资源优势,产品品牌优势最终变成促进地区发展的经济优势。2013年,维信公司主营的羊绒衫、羊剪绒制品、羊绒围巾、无毛绒等产品出品额13585万美元,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产品出口到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五、存在的问题1、龙头企业规模小。全市年销售10亿元以上的企业为数不多。由于整体水平低,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带动辐射能力弱,在运行中往往忽视农牧户的利益,其联结也是较松散的。绝大多数企业只是从事农畜产品初级加工,与农户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行“二次结算”、建立自己稳定的原料基地,都需要企业自身做大做强,才有可能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2、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低。总体上存在经营规模小、服务层次低、管理不规范、自我发展能力较差、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一些专业合作社与社员联系松散,服务停留在技术培训、农资供应等方面,在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市场网络建设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有的合作社为套取国家优惠政策、项目资金和贷款支持而设立,没有真正创建和运营,致使合作社有名无实。3、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基地、农牧民和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产加销脱节,农牧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的实惠不多,可持续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发挥的不好,有的形同虚设,有名无实。4、利益联结、实现共赢的观念淡薄。一方面企业的观念陈旧,以我为大的思想意识根深蒂固,缺乏长期发展、合作共赢的意识,不愿与农户建立这种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农民思想守旧,没有意识到与企业深度联结的优越性,缺乏与企业同风雨共命运的意识。同时也有对企业经营能力的担忧。订单遇到市场波动违约现象时有发生,缺乏有效约束。订单农业履约率不高,市场价格好时,农民不按照合同卖给企业,市场价格低迷时,企业提高质量标准、限量收购。六、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措施及建议 (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龙头企业是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龙头企业要树立起双赢思想和共同致富、长远发展的利益取向,建立合理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使企业与农牧户之间结成互惠互利的关系。1、做强做大龙头企业。这是实现企业与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的前提。鼓励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发展壮大重点龙头企业,集聚相关小微企业与之配套发展,逐步淘汰一批落后的小规模面粉、油脂、番茄加工厂。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从单一品种向多品类发展,从简单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化,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和企业转型升级。2、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原料基地,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结合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整治项目,重点扶持集中连片种植和规模化养殖示范基地。引导有条件的企业采取土地入股、租赁等方式承租农民土地,变农民为农工,按照技术要求进行种、养殖。3、完善企农利益联接机制。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行业协会+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完善企农利益联接机制,真正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经营体系创新推动传统农业新型化1、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提高农民生产经营能力。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农业科技人员从事农业创业,支持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等返乡从事农业开发。2、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鼓励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符合登记条件的可以申领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支持引导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进行整理规划,发展标准化、专业化、有机化生产。3、提升壮大专业合作社。深入开展“服务成员好、利益分配好、管理民主好、经济效益好、示范带动好”的“五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创建活动,从组织形式、内部管理、经营机制、利益分配等方面规范提升现有的专业合作社。4、不断强化农牧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牧户作为农村家庭生产经营单位,是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主体,也是市场主体和要素,是平等的竞争和合作伙伴,都享有各自的合法权益。因此,无论政府部门和企业,都要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以人为本,切实保证农牧民的市场主体地位,维护农牧民的合法权益和应得利益,避免出现扶持龙头企业却损害农牧户利益的现象。 (三)大力优化外部环境1、加大宣传力度。教育企业和农牧民要坚持依法守信经营,自觉运用法律规范企业行为,增强企业和农牧民的契约观念,提高订单农牧业的履约率,共同营造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促进形成统一、竞争、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2、要对利益联结机制好的企业和合作组织给予扶持。对实施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以利益机制作为衡量考核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的主要指标,进行多方面的监督管理,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对利益联结机制好的、确实带动农牧户的龙头企业给予奖励,反之,取消其企业晋级或评奖以及项目资金扶持的资格。3、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涉农项目、资金优先向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倾斜。对晋升为自治区级、国家级龙头企业、示范合作社,新认定的中国弛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给予奖励。对于整合后的全市性农业产业化品牌宣传所需资金,可采取企业与合作组织筹一些、财政贴一些的方式筹集,鼓励其在主流媒体进行品牌营销。龙头企业要强化责任,不断密切与农牧户的利益联结关系,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让农牧民共享产业化经营的成果,确保良性的企农利益联结机制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巴彦淖尔市农牧业产业化管理服务中心2014年6月3日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