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标准化发展规划编制说明(共17页).doc
-
资源ID:16649523
资源大小:30.50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标准化发展规划编制说明(共17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标准化发展规划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十二五”时期是北京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推进首都标准化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北京市“十二五”标准化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社会管理、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的战略作用,对于瞄准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加快实施“三个北京”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为推进首都标准化发展战略实施,促进标准化工作有计划、有重点、科学合理地开展,按照“三个北京”建设要求,结合北京市标准化工作实际,制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标准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导未来五年北京市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二、编制过程规划编制工作从2010年3月启动,到2011年3月底形成规划报审稿,历时一年,分为五个阶段。(一)成立编制组,启动工作2010年3月,成立了由市质监局牵头组织,北京市各相关委办局、北京市标准化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长城战略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参与的规划编制组,形成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制发关于开展北京市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十二五”标准化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京质监标发【2010】95号),并于4月8日组织召开了北京市各相关委办局标准化负责人员参加的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明确了规划编制的要求。(二)形成规划草案2010年4月-2010年7月,标准编写组共收到本市12个行业主管部门提交的本行业的“十二五”标准化发展规划,同时收集参考了国家标准化战略纲要(征求意见稿)、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三个北京”行动计划等材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规划草案。明确了规划的框架结构由“序言”、“ 展望回顾与面临的形势”、“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五部分构成。(三)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2010年7月-8月,共召集召开6次专题讨论会,对规划草案进行了反复的修改、补充和完善,六易其稿,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四)全市公开征求意见为使 “十二五”期间标准化发展规划能与全市其他各专项规划紧密衔接,保障各专项规划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及重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有标准可依,于8月30日9月1日分别召开4个征求意见会。邀请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委、市科委等40多个委办局、57个全市“十二五”专项规划主要编制人参加了征求意见会,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200余条,根据这些建议和意见的内容,编制组组织专家于9月15日-9月17日进行集中讨论,并对规划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和调整。2010年9月28日,编制组召开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标准化发展规划专家讨论会”,邀请国家标准委等行业内11名专家对修改后的规划(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各与会专家对规划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宝贵中肯的意见。指出规划要配合首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实施,突出北京特色,从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制定,内容结构要进一步调整完善。(五)形成规划报审稿2010年10月-2011年3月,编制组根据专家意见以及各行业陆续形成的各自行业领域内的“十二五”规划,参考10月底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整体思路以及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初稿),借鉴国外先进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的先进经验,参照英、德等发达国家的标准化工作思路,对规划的内容继续修改完善。2011年3月8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召开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标准化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邀请行业管理部门及产业界代表共九位专家对规划内容进行论证,专家组听取了规划编制组对规划编制情况和主要内容的汇报,仔细审阅了规划送审稿和编制说明,就规划有关内容进行了质询,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专家组一致同意该规划通过论证,建议编制组根据专家组意见修改完善,并按有关要求和程序上报。会后,编制组根据专家论证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并邀请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规划编制专家对规划整体内容进一步理顺,与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及首都标准化战略纲要(报审稿)进行了内容对接,形成了规划报审稿。规划报审稿于2011年3月31日报市发改委审核。(六)形成规划报批稿根据市发改委的审核意见,编制组经征求有关行业的技术专家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后,再次对规划报审稿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目前的规划报批稿。三、规划主要内容规划的主要内容由“序言”、“ 发展背景”、“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五部分构成。(一)序言本部分介绍了规划编制的背景和主要依据。本规划明确了“十二五”期间首都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首都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规划期为2011年到2015年。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以及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本领域标准化发展规划,并参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二)发展背景本部分主要对“十一五”发展成就进行回顾,并展望“十二五”面临的形式。1、“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首都标准化工作卓有成效,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服务管理水平提升,保障了首都重大活动成功举办。截至“十一五”末,北京市现行有效地方标准达到812项,企业产品标准备案数量达53000余项,涉及企业12000余家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1)全市标准化工作推进框架初步建立。初步构建了全市标准化工作推进架构。在交通、环保、旅游、等12个领域建立了标准体系框架,为各个领域标准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规范的科技支撑。(2)标准化自身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建立了“首都标准网”,收录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各省地方标准、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等标准题录36万多条,文本23万多件。筹建了4个国家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和6个市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建立了本市标准化专家数据库,专家数量已超过1000人,(3)标准化引领产业结构升级成效显著。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推进。形成了标准化、地理标志保护和农资监管长效服务机制。建成市级农业标准化基地共1020个,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9个,全市农业标准化基地果蔬农残及有害金属监测合格率达到99.7,保障了农产品安全。工业标准化升级逐步开展。支持与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移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产品和数字电视五大产业链相关的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促进了北京工业产业升级。全市采标产品数已累计达到3323个,采标产品标志证书的产品累计达到1025个。组织开展了11家国家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工作,成果显著。服务业标准化领域不断拓展。积极推动运输服务、人才服务、会展服务、旅游业及其配套服务的标准化工作,实施一批家政服务、餐饮、洗染、物业服务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业相关地方标准,实施了人文景观、城市管理、人才行业服务、养老服务等标准化试点工作。主导编制了服务业标准体系相关国家标准,推动了服务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4)标准支持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高。标准制定走在全国前列。北京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数量和质量均居于全国前列。现行有效国家标准23000余项,北京地区各单位参与制修定的国家标准超过50%,行业标准77000余项,北京地区各单位参与制定、修订超过30%。自主创新成果标准化资助政策发挥作用。从2007到2010年,对符合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技术标准领域和重点标准方向的590个标准项目给予了资金支持,激励了更多企业参与技术标准创制活动。标准创新试点工作初见成效。中关村企业共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1669项,其中国际标准68项、国家标准961项、行业标准581项、地方标准59项。涌现出了一批标准创新的典范,如天元网络制定了10项国际标准、闪联制定了3项国际标准,TD-LTE-Advanced技术方案正式被ITU列入4G全球技术标准之一。由企业主导制订的40项标准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围绕核心技术和标准成立的产业技术联盟达到48个,产生了手机电视标准、OASIS标准等一批先进联盟标准。承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14家,在36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担任职务。(5)标准化支撑城市建设管理作用明显增强。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北京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实现了原材料的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贮运、物流配送、标识标注、检验检测和追溯等各个环节标准规范的全覆盖,保障了食品安全。建立了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在建筑施工各个环节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使得一大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标准应用于首都建筑,出现“鸟巢”、“水立方”等一系列现代建筑精品。实施了一批“绿色北京”相关标准。制修订涉及公共机构节能、建筑节能、太阳能、生物质等新能源利用、取水定额、节水、污染物排放与控制等方面的47项相关地方标准,完成了水污染排放标准的评估以及10个重点行业VOC排放标准执行情况的分析研究。另外在城市安全运行、交通、商业服务、民政、卫生、体育等方面等领域制定并实施了一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标准,为民生改善提供了保障和支持。(6)有效保障了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建立起13个类别4826项标准的北京奥运标准体系,保障了奥运会、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等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2、“十二五发展环境”规划的编制要正确分析现阶段标准化工作面临的形势,顺应北京市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制定未来五年合理的标准化工作任务。“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标准化工作面临四大形势:(1)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以及经济竞争力的提高需要标准化来推动。(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需要标准化来支撑。(3)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需要标准化手段来化解。(4)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实现需要标准化手段来支持。(三)总体要求本部分提出了规划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1、指导思想在“指导思想”中,突出了“围绕两个率先,坚持统筹、创新、服务的标准化发展理念”,指出要“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基础保障、创新推动和技术引领作用,努力增强标准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构建国际协作、央地协力、区域协同的首都标准化发展格局,全面支撑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2、指导原则“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标准化工作开展主要按以下四大原则进行: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相结合;坚持统筹规划与分工协作相结合;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近期规划与长期发展相结合。3、发展目标首先,从宏观层面提出北京市标准化工作要实现的愿景。“将北京初步建设成为先进标准创制的引领区,城市管理标准化的示范区,高端标准化人才的聚集区,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活跃区。”其次,从标准化对首都创新发展的带动、对民生改善和政府精细化管理的支撑、对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引导等方面提出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最后,提出标准化基础建设方面要完成的目标。(四)重点任务 配合“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标准化工作要完成的任务主要由“促进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注民生,支持城乡社会服务改善”;“强化管理,保障城市运行安全高效”;“搭建平台,实施中关村标准创新试点示范工程”;“注重实效,推动标准实施与应用”;“集聚资源,深化交流与合作”六大任务构成:1、“促进创新,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标准化工作,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工作以关键技术突破和标准创制为切入点,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标准化对科技研发的支撑作用,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标准,形成一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自主产权标准。配合物联网、云计算、电动汽车等重点项目的实施,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促进北京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推进现代服务业标准创新扩大服务业标准化的覆盖面,加强标准对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力度。围绕拓展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加强标准研制,提高服务标准的市场适应性。在现代服务业中选择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会展服务、流通服务、电子商务、旅游服务、科技服务、服务外包重点领域进行创新性标准化工作,构建现代服务标准体系,推进服务业精细化管理,支持“北京服务”品牌打造,驱动产业创新,规范产业健康有序发展。(3)拓展农业标准化领域通过农业标准与科技、服务的结合,促进农业发展向产业融合方式转变,提升农业创新能力。支持农业与服务业相结合的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健康发展,促进产业延伸与融合,打造农业高端产业。建立都市型现代农业标准体系,促进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2、关注民生,支持城乡社会服务改善顺应广大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抓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标准化工作,运用标准化手段解决群众关切,强化标准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支撑作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有效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1)加快社区建设服务标准化。加快社区服务标准的研究和推进,加快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加强标准化工作对社区服务的支撑作用,各社区服务站服务标准实现全覆盖。(2)提升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标准化水平。在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方面优先制定一批促进就业的服务标准,不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效率和水平。制定社会保险基础标准,为促进社会保险工作的交流和完善建立统一平台。研究制定保障性住房的标准规范。(3)推进社会公共服务标准化在文化教育方面利用标准化手段推进文化改革创新,研究制定数字文化资源共享与传播标准,促进北京优秀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共享。加强标准化教育,将标准化教程引入大学课堂。在医疗卫生方面开展卫生标准实施情况的评价试点,建立电子病历标准,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全市范围内的应用。在体育服务方面推进体育服务标准化,推进体育场馆公共安全、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等相关标准的建设,建立健全体育服务标准体系,规范和引领体育服务行业的管理和发展。在社会福利方面开展社会福利机构、残疾人服务、弱势群体保障等方面的标准研究制定,体现社会公共服务力量,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3、强化管理,保障城市运行安全高效强化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标准化,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公共交通、信息化、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领域的标准研制和实施。为推进城市功能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衔接,促进城市管理运行更加安全高效、精细智能提供技术保障。(1)强化资源环境领域标准化通过环保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支撑环保法律法规的技术要求,为环境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技术手段;大力开展节能减排、污染排放物控制、水土资源利用、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制定和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治理减排,推动环保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体现绿色北京和宜居城市的要求,谋求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格局。(2)推动城乡建设管理标准化结合北京市城乡建设与管理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针对村镇建设、城市建筑、共用设施、城市交通、信息化建设等领域进行标准的研究和实施推广,加强标准化在城市建设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解决城市建设出现的新问题提供支撑。在村镇建设建设方面,重点关注村镇规划、农村工程建设、农村节能民居等方面标准研究制定,通过标准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在城市建筑方面重点关注工程建设、绿色建筑、住宅产业化、旧城改造等方面的标准研究制定,通过标准化工作推动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在城市公用设施方面供水、供热、电力、燃气、环卫、地下管线等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标准研究制定,通过标准化工作推动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在城市交通方面开展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行业管理、交通科技等方面的标准研究和制定。开展以公共交通安全规划、管理与处置为核心的标准化试点,强化标准在轨道交通、交通快速通勤网络、智能交通中的应用,大力推进北京交通标准化工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重点编制经济运行、应急指挥、人口管理、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社会保障、智能交通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标准。加快研制和完善数字市政建设、网格化管理等领域的技术标准。研究 “三网融合”的相关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3)健全城市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公共安全与应急标准化,提高在治安管理、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安全生产监管、食品安全保障、灾害预警预防等领域的科学管理水平,确立北京在全国公共安全标准化领域的引领地位。在公共安全方面加强治安管理、交通管理、人口管理、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等领域的标准研制。开展火灾防控等级、消防管理等方面的标准研究制定,提升首都消防安全保障水平。重点研究突发事件的预警、监测及控制技术标准,建立突发事件预警和监控标准体系,提高城市安全防范能力。在生产安全方面贯彻实施石油天然气安全生产、化工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机械安全生产、烟花爆竹安全等方面标准,建立和完善北京市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保障北京安全环境。在食品安全方面建立农业标准实施监督机制。加快流通领域标准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级分类、定量包装、包装标识等标准的实施。重点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技术等标准研制。在防灾应急方面建立完善应急标准体系,关注抗震、防火、减灾、防汛、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等综合应急领域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提高城市防灾、减灾突发事件应对能力。4、搭建平台,实施中关村标准创新试点示范工程围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标准科研、标准制定、标准实施等方面的创新试点示范工程,支持企业标准化试点、培育标准联盟试点、打造“中关村标准”。探索标准化促进中关村自主创新发展的有效模式,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全面建设与发展,促进中关村成为世界先进标准创制的引领辐射区。5、注重实效,推动标准实施应用加强对重要技术标准制定的指导和协调,引导产学研各方面共同推进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结合北京市重大专项,围绕重点领域的应用需求和试点工程,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加强标准的实施工作,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推动标准成果的应用。推进企业标准战略实施,通过标准研究、制定、实施的协调发展,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通过对标准实施的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价,加强标准的贯彻执行,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实际作用。6、集聚资源,深化交流与合作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不断加强与标准化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在标准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努力为国内外标准化机构和人员搭建平台,发挥首都优势,汇聚国际标准化服务资源,增强实质参与国际标准化能力,打造国际标准化服务平台,并不断探索首都经济圈标准化协同发展、加强央地标准化交流与合作,形成聚集和辐射效应。(五)保障措施为了确保“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标准化发展规划主要任务的完成,在工作机制、政策法规、人才建设、经费保障、基础建设、宣传培训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旨在促进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提高行政效率,打造标准化服务新模式,鼓励社会各阶层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为“十二五”时期标准化发展创造和谐的环境。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