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柿竹园柴山尾矿库综合治理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共56页).docx
-
资源ID:16681988
资源大小:4.06M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湖南柿竹园柴山尾矿库综合治理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共56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湖南柿竹园柴山尾矿库综合治理工程竣工验收调查报告(送审稿)郴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二一四年十二月名称:湖南柿竹园柴山尾矿库治理工程竣工验收调查报告编 制 单 位:郴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单位资质证书等级:环评乙级单位资质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2723号单位资质证书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单位法人代表:王 昂项目负责人:李毓阳主要编写人员:刘浩然专心-专注-专业目录附件:附件1委托书附件2备案通知附件3竣工验收监测报告附件4公众参与调查表附图附图一柿竹园公司柴山尾矿库区治理范围示意图附图二环境质量监测布点图附图三项目水系图尾矿库坝底加固工程水处理进水管道工程事故池工程前 言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柿竹园公司” )是一个集采矿、选矿、冶炼三大生产系统的国有大型联合企业,于2001年8月由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矿依法整体改制而成。占地面积17平方公里,采矿权面积35平方公里,下辖两个矿山井下生产单位(铅锌采选场和多金属采场),四个选矿厂(野鸡尾选厂、380选厂、梅子垅选厂、柴山选厂),四个尾矿库(柴山尾矿库、野鸡尾尾矿库、千吨尾矿库、高湾丘尾矿库(在建),一个铋钼冶炼厂、一个发电厂、五个独立核算单位(综合服务公司、机修厂、运输公司、工程公司、综合畜牧场),一个控股公司(萤石公司),两个参股公司(郴州钻石钨制品有限公司、郴州市福源科技投资开发公司)。其中四个选厂中的柴山选厂已由铅锌选厂改为多金属选厂,目前生产能力800t/d,选矿废水随尾砂进入柴山尾矿库;野鸡尾选厂也为多金属选厂,目前生产能力为500t/d。由于野鸡尾尾矿库即将闭库,野鸡尾选厂选矿废水及尾砂现经泵也输送到柴山尾矿库;此外柴山尾矿库西侧有一个生产能力为600t/d的铅锌矿民营选厂和配套的尾矿库,其尾矿库中的水有部分渗入到柴山尾矿库。柴山尾矿库全名柴山烟冲沟尾矿库,投入使用时间为1965年,已运行40余年,设计库容为750万m3,现已堆存尾矿600万m3。据湖南柿竹园柴山尾矿库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于该尾矿库相关坝体及排渗、排洪系统设施经过多年运行,以及地质变化的影响,存在堵塞、断裂情况,导致坝体浸润线升高,同时现有主泄洪道穿过地质断层,存在沉降不均匀现象,排洪能力不能满足原设计要求,影响坝体的稳定性。此外,柴山尾矿库溢流水目前未回用,经无名小溪直接排入东河最终汇入湘江。通过对该外排废水水质的监测发现,废水中的重金属锌离子出现超标,对东河和湘江水质带来污染。为确保尾矿库的安全运行,保护东河及湘江流域水体水质,柿竹园公司拟对柴山尾矿库进行综合治理,并将尾矿库的溢流水处理后回用于选矿,多余废水达标外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61号)要求,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治理流域重金属污染问题的指示精神,柿竹园公司委托中元国际投资咨询中心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湖南柿竹园柴山尾矿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年3月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对该项目准予备案,并以湘发改环资2011226号文件进行了备案通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第13号令)等有关规定,为保证生态影响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工作质量,加强和规范生态影响建设项目的“三同时”检查工作,按照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的要求,为查清该治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设计文件和环境影响报告书所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的落实情况,调查分析该工程在建设施工和试运营期间对环境已造成的实际影响及可能存在的潜在的影响,以便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补救和减缓措施,全面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为工程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依据。郴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承担了该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郴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对湖南柿竹园柴山尾矿库治理工程及各工程周边的环境状况进行了实地踏勘,对该治理工程距离较近的环境敏感点(居民点、农田、饮用水)、受工程建设影响的生态恢复状况、水土保持情况、工程环保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调查,并初步拟定了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的监测方案及生态调查方案,在此基础上编制本工程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并委托郴州市环境监测站对本工程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监测,在此基础上参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 394-2007),编制湖南柿竹园柴山尾矿库治理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第一章 综述1.1 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通过,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通过,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修订通过,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6)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订通过,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9)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29;(10)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1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办法(试行)环发200038号;(1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国家计委、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87)国环字第002号;(1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1);(1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1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1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1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1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19)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20) 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21) 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YS5418-95);(22)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61号);(23) 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验收管理的通知(湖南省环境保护厅,2012年8月22日);(24) 湖南柿竹园柴山尾矿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元国际投资咨询中心有限公司,2011年1月;(25) 关于湖南柿竹园柴山尾矿库治理工程项目备案的通知,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湘发改环资2011226号;(26) 湖南柿竹园柴山尾矿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2011年3月。1.2 调查目的及指导思想1.2.1 调查目的针对柿竹园公司柴山尾矿库区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特点,确定本次竣工验收环境保护调查的目的是:(1)调查工程建设项目的变更情况(如工程量、资金投入),分析柿竹园公司柴山尾矿库综合治理工程竣工后的环境质量现状。(2)调查工程在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落实项目工程环评报告书批复中所提环保措施的执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重点调查工程在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等方面所采取的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措施,分析其有效性,对不完善的措施提出改进意见;对工程其他实际环境问题及潜在的环境影响,提出环境保护补救措施。(3)对该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管理、运行及其环境治理效果给出科学客观的评估,并提出解决方法或建议,消除或减轻项目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促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4)根据工程环境保护执行情况的调查,从技术经济角度上论证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条件。1.2.2 指导思想本次环境保护调查坚持以下指导思想:(1)认真贯彻国家与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规定。(2)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3)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实用的原则。(4)坚持现场监测、实地调查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原则。(5)坚持对柿竹园公司柴山尾矿库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前期、施工期、运营期环境影响进行全过程分析的原则。1.3 调查方法(1)本调查的技术方法,原则上按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中的要求执行,并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定的方法。(2)环境影响分析采用现场调查、现场实测、公众意见调查以及已有的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工程建设期情况调查以文件资料分析和公众意见调查为主,试营运期情况调查以现场调查、现场监测、公众意见调查和资料分析的方法为主。(3)工程调查采用“以点为主、点段结合、反馈全线”的方法。(4)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分析采用改进已有措施与补救措施相结合的方法。1.4 工作程序该项目竣工验收环境保护调查工作程序见图1-1。图1-1 验收调查工程程序图1.5 调查范围、因子和采用的环境标准1.5.1 调查范围本次环境保护竣工验收调查范围主要为:a) 尾矿库综合治理建设内容:主坝清淤工程、主坝加固、修建坝脚排水沟、子坝加固、新建排渗系统、新建排洪系统等。b) 废水处理及回用内容:在尾砂库溢流水排口旁,建设1个规模为10000m³/d的废水处理站,对柴山尾矿库溢流水进行集中深度处理,并回用于柴山选厂和野鸡尾选厂。(1)环境空气东波居民区,位于柴山尾矿库NE面1km处,所处标高450m480m,低于柴山尾矿库坝底标高约50m。(2)水环境地表水:尾矿库东面的无名小溪和东河。(3)声环境施工场地场界200m之内、交通道路两侧200m范围及声环境敏感点。(4)生态环境 柴山尾矿库区、取土场以及场区外500m范围; 废水回用输送管道线路两侧近距离范围内。(5)公众意见调查范围受工程影响矿区内直接影响的居民、团体单位。1.5.2 调查因子(1)水环境地表水环境:pH、As、Pb、Cd、Cu、CODCr、Cr、Zn、SS;(2)土壤土壤环境:pH、Cu、Pb、Cr、As、Cd(3)底泥河道底泥:pH、As、Pb、Cr、Cd、Cu(4)生态环境调查工程建设时对区域植被、景观的影响。1.5.3 执行的环境标准本治理工程环境保护调查原则上根据湖南柿竹园柴山尾矿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所采用的标准,综合考虑湖南柿竹园柴山尾矿库治理工程的环境影响特点,结合治理工程的环境影响实际情况,确定本次环境保护调查执行的标准如下:1.5.3.1 环境空气(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区域内的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1.5.3.2 水环境(1)水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内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2)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1.5.3.3 土壤环境区域内土壤环境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1.6 调查重点与主要调查对象(1)核查实际工程内容及方案设计变更情况。(2)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基本情况及受工程治理影响情况。(3)实际工程内容及方案设计变更造成的环境影响变化情况。(4)施工期环境影响情况,污染防治措施及落实情况。(5)施工期是否存在投诉。(6)环保规章制度执行情况。(7)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情况。(8)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影响审批文件中提出的主要环境影响。(9)环境保护设计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影响审批文件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效果。(10)工程运营期环境影响情况,污染防治措施及落实情况。(11)工程环保投资情况。本调查的重点是湖南柿竹园柴山尾矿库治理工程建设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影响、水环境影响、大气环境影响和土壤环境影响,分析已有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并提出环境保护补救措施。1.6.1 生态环境影响生态影响调查将重点调查治理工程建设完成后是否产生水土流失、景观破坏等生态影响以及所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和水土流失防护措施,并对已采取的措施进行有效性评估。1.6.2 社会环境影响主要调查工程对周围的社会环境的影响。1.6.3 水环境影响区域周边主要河流为尾矿库东面的无名小溪和东河。水环境影响重点调查治理工程完成后,尾矿库东面的无名小溪和东河的水质状况。1.6.4土壤环境影响土壤环境影响重点调查治理工程建设完成后,河道底泥和河流两岸土壤质量状况。第二章 工程调查2.1 工程建设过程回顾通过验收前期的资料收集与调查可知,湖南柿竹园柴山尾矿库治理工程的手续基本完备,技术资料与环境保护档案资料齐全,符合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第六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中的第一项要求。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资料及现场勘查,项目建设过程的进展情况见表2-1。表2-1 工程建设过程进展情况一览表2010年项目立项2011年由中元国际投资咨询中心有限公司编制了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年3月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准予该项目备案2011年3月工程开工2013年10月 工程竣工2.2 工程基本情况工程名称:湖南柿竹园柴山尾矿库治理工程建设性质:环保治理项目建设地点:柿竹园公司柴山尾矿库区建设单位: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2.3 工程建设内容及变更2.3.1 工程建设内容及变更调查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资料及现场勘查,本工程综合治理实际主要内容与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变化情况如下:(1)尾矿库综合治理建设内容原可行性研究报告:主坝清淤工程、主坝加固、修建坝脚排水沟、子坝加固、新建排渗系统、新建排洪系统等。实际建设内容:对初期坝坝基外的淤泥进行清理;主坝加固;尾矿库下游修通通外下游排水系统的山沟排水沟;修复损坏的坝肩排水沟;对堆积坝进行加高加宽并增设钢管排渗管;对原有子坝坝体进行覆土;采用库区周围山坡绿化植被和砂面喷水结合防尘;修建排洪系统下游公路和有尾矿输送管道道路;增加坝沉降观测标点,在尾矿库周围设置警示标志;对排洪系统进行改造。基本与原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内容相符。(2)废水处理及回用内容原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尾砂库溢流水排口旁,建设1个规模为10000m³/d的废水处理站,对柴山尾矿库溢流水进行集中深度处理,并回用于柴山选厂和野鸡尾选厂。实际建设内容:在尾砂坝北侧下游建设一座处理规模为10000m3/d的废水处理及回用站,采用石灰乳混凝沉淀工艺集中处理尾矿库溢流水和尾矿库坝下的渗滤水。基本与原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内容相符。工艺说明尾矿库溢流水及其坝下渗滤水自流进入调节池,在调节池内进行水质水量的均衡调节,再自流进入混凝反应池,在反应池内依次投加石灰乳和絮凝剂PAM进行反应,再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澄清后的上清液流入回用水池,通过回用水泵回用一部分至选矿车间高位水池,多余部分外排至东河。处理后的废水回用采用总废水全系统返回工艺。沉淀池产生的沉渣通过吸泥机收集至沉渣池,再通过渣泵输送至尾砂库。其进、出水水质见下表:表2-2 废水处理及回用站设计进、出水水质指标pHCOD(mg/L)As(mg/L)Pb(mg/L)Zn(mg/L)Cd(mg/L)GB8978-1996一级标准691000.51.02.00.1进水水质7930400.20.50.20.32.04.00.010.05出水水质79200.50.31.00.05去除率/50/75/2.3.2 主要工程量调查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资料及现场勘查,本工程工程量与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变化情况见下表2-3:表2-3主要工程量变化情况调查表序号工程费用名称原可研工程量实际工程量原可研资金投入实际资金投入单位数量万元万元1尾矿库工程2319.72555.061.1清淤工程m380001700402.51.2修建(修复)坝排水沟9.433.1人工挖地槽m336032000.98.68人工运土m33604001.261.5浆砌排水沟m315124006.0423.22C15混凝土垫层m330301.21.21.3子坝加高(加固)520328堆筑尾砂坝m34000037860280328人工挖地槽m34000001000人工运土m340000014001.4主坝加固79.521.9干砌石护坡m3750305022.521.9人工挖地槽m320005人工运土m320007排水棱体m31500451.5新建排渗系统m1500135470旧井集渗管4800米,排渗管152米,新井集渗管6060米,排渗管452米,新建钢筋混泥土排水井4座1.6覆土植被2400人工装、机械运土m31440001440坝坡满铺草皮m24000009601.7库区周围处理340232.2公路修复km11.2200232.2自动控制喷水管道km3.5014001.8新建排洪系统592.6407.61.8.1排水隧洞569.6273.6隧洞掘进m15201520273.6273.6钢筋砼衬砌支护m740029601.8.2钢筋砼排水井座22201311.8.3消力池座11331.9尾矿输送系统250940砂泵台4410540管道道路修复m200040002404001.10增设观测设施113.2119.76水位等监控报警系统套114932电子经纬仪监测系统套1145.665.2大坝观测检测点套18181822大坝警示标志套660.60.562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1196.511949.72.1总图工程64.6763道路及停车坪m255048012.112人行道m25156007.739绿化m292012005.527.5固化面积m22605102.65.1土方工程m367401600020.2226.4拆除面积m2300420610.5围墙m300010.502.2废水处理回用系统1131.841886.7调节池m396034095.350.5混凝反应池m3432Jccw一体机60.16288沉淀池m311202400126.7471.2回用水池m34802565.910沉渣池m35638014.4821提升泵房m25435286.188药剂车间及配电间m2108288216.2576回用管道DN350m40001800272216回用管道DN300m2000100011666厂区工艺管道项113750厂区电缆项1142502.4 工程实际投资额项目总投资为4504.76万元。(1)公司自筹资金3884.76万元,占建设投资的86%;(2)申请国家专项资金620万元,占建设投资14%。项目的建设得到了国家、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设条件具备,建设方案可行,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第三章 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文件回顾3.1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该工程的主要内容有:1、尾矿库综合治理内容:主坝清淤工程、主坝加固、修建坝脚排水沟、子坝(加固)、修建排渗系统、修建排洪系统等;2、废水治理和回用内容:在尾砂库溢流水排口旁,建设1个规模为10000m³/d的废水处理站,对柴山尾矿库溢流水进行集中深度处理,并回用于柴山选厂和野鸡尾选厂。3.2 施工组织1.施工条件库区位于南岭山脉中段北缘的低山区域,地势为南高北低,尾矿库区域内最高海拔为800m左右,区内浸蚀基准面东河标高为480m,尾矿库所在冲沟为东河左岸一个大型冲沟,冲沟内有常所流水,水流自南流向北。冲沟两岸多为陡峭的岩壁,部分为坡地,坡地植被发育,属中低山溶蚀构造地貌。公路路况较好,能基本满足本工程交通运输需求,通往各治理工程均有砾石路相通,基本能满足本工程施工的交通需求。在施工期内用水可以取自东河,施工用电由区域内已有的变电站引接,生活用电可就近从施工区域的农民家中引接,无需设置变电站。移动网络已覆盖该区域,施工通信可用移动电话解决,能满足要求。施工条件适宜。 2.施工总布置施工总平面布置包括施工辅助设施、施工道路、各种仓库和临时堆料场、施工机械设备停放场、场内供水、供电系统等的布置。大型设备,小型设备可就近停放;用水可以取自东河。混凝土采用临时拌和站。3.施工顺序及时间安排(1) 施工顺序根据各单项工程的施工特点,以及各分项工程量、相互干扰因素和施工难度,建议各分施工项目按以下程序进行:即建筑垃圾清理矿区平整坡面素喷混凝土砌筑坡脚挡土墙、排水沟修筑后缘截水沟、引水沟覆土绿化。上述项目施工中,各程序应妥善安排,减少相互干扰,建筑垃圾清理、场地平整施工由于工作面大,应予单独开展,其余各项工作可交叉进行。(2)施工进度安排施工总工期安排为30个月,分三个阶段,作业面交叉施工进行:第一阶段安排15个月,主要完成施工图设计、施工准备工作;第二阶段安排9个月,完成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工作;第三阶段安排6个月,完成设备调试和竣工验收等工作。3.3 环境影响分析工程建成后,将有利于改善柿竹园公司柴山尾矿库区水环境质量,减轻水质污染,改善流域生态,有利于提升广大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重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施工期存在的一些不利的环境影响,可以通过加强环境监管,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加以减免。(1) 工程施工期对水质影响分析本工程是一项环境保护治理工程,施工场地分散,对河流水质产生影响的主要是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通过合理布置施工区和生活营地,尽量就地租用民房作为施工人员办公、生活用房,生活污水通过原有排污系统排放,减轻对河流水质的影响。(2)工程施工期对声环境与空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间机械、运输车辆等都是噪声污染源,对施工项目所在区域及周边环境(人和野生动物等)造成不利的影响。而机械、车辆排放的废气,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扬尘,都会造成空气环境质量的下降,亦对施工人员及周边居民造成不利影响。本项目施工一般较分散、规模不大,且多数离居民区较远受噪声危害人员相对较少,程度亦较轻,施工结束后以及工程运行期,上述影响消失,较为宁静的声环境与较为洁净的环境空气将得到恢复。(3) 工程施工期水土流失分析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开挖、弃渣、清草皮、堆料占地等等会破坏原地貌的水土保持功能,松动土层,扰动地表和地下径流系统,降低了土壤抗蚀性、抗冲性;若不按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应对,均将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此外,淤泥、弃土石渣处置不当将成为次生的水土流失源地。3.4 方案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1) 防止施工期水污染工程对施工河段水质产生影响的主要是施工机械冲洗废水和施工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由于施工以机械为主,在机械、车辆的检修、冲洗中,会产生一定油性废水。含油废水如随意排放,会污染检修场附近水域或土壤,破坏土壤结构,不利于施工区域的土地恢复,并可能影响水质。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区后,短期内各工区人员密度将相对增加,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和SS,如果随意排入附近河段,将会使河流水质进一步恶化。在施工机械、施工区临时油库、车辆维修停放场布置废水收集系统,集中清洗车辆。含油废水经处理,石油类含量小于5mgL后,可就近排入沟渠。生活污水可就近排入农田灌溉渠系统。(2)环境空气及声环境保护施工机械及运输机械产生的噪声、施工中产生的粉尘、扬尘对交通道路两侧的局部地区声环境、大气质量有一定影响。对此,应该采取措施加以治理。在施工区,加强交通噪声的控制与管理,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减少鸣笛,并限速行驶,做好运输车辆、施工机械的维护检修,控制与减少噪声污染。为了保护空气环境,应对施工区内干道车辆实行限速控制,干旱、多风季节每天洒水不少于两次;加强车辆的维修和保养,使用优质燃油,减少有害尾气排放。(3)其他环境保护措施业主单位应安排专人负责施工中的环境管理、监理工作,并对施工区水质、环境空气、噪声和人群健康定期监测。3.5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1)取土场和工程场地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建设取土场、施工场地和施工便道时应尽量少破坏植被。在取土场取土时,应规范取土,设置临时排水沟、临时沉砂池、挡渣堤,临时堆土增加覆盖塑料薄膜。取土完毕后,对取土形成的边坡进行修整、普通喷播或是改良型喷播植草防护。取土后应及时植草并加强抚育管理;对地质条件较复杂的不稳定边坡,应采取包括工程措施在内的治理方案。治理工程完工后,对废弃的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等进行植被恢复。(2)施工过程中临时防护措施施工工区在建设和使用期间,因土地被占压,水土保持措施以工程措施为主。施工阶段的水土保持措施由各施工单位在工程实施中完成。现仅对建设、使用、拆除过程提出以下水土保持要求:施工单位动土工程尽量避开雨天。施工单位必须设置弃渣场并作好防护,建设过程中的废土、石应运至集中堆放地点。在工程完工后,在弃渣场上进行草籽播撒,草籽的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及土壤特点选择易成活、生长快的种类。做好施工工区的排水工作。拟建工程建设完毕后,施工单位必须将地表建筑物及硬化地面全部拆除,废弃物及时运至集中堆放地点。第四章 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4.1 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调查根据现场踏勘和深入调查,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按照湖南省环境保护厅的批复要求采取了各项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见表4-1。表4-1 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序号湖南省环保厅批复中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1严格施工期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在土地开挖、平整、取土、覆土以及建筑材料装卸、运输易飞散物料时,采取防风遮挡措施以及必要的扬尘防治措施;在容易起尘的道路上。大型载重车辆要限时限速行驶,并注意施工方式,配备洒水车定期洒水,防止扬尘污染。对施工区内干道车辆实行限速控制,干旱、多风季节每天洒水不少于两次;加强了车辆的维修和保养,使用优质燃油,减少了有害尾气排放。本项目施工采取围挡、洒水、冲洗等一系列降尘措施后,扬尘量有所减少。2强化施工垃圾和弃土、弃石的管理,注意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在排水沟开挖以及尾矿坝加固清基时产生的弃土和废石用于尾矿库坝坡面覆土和坝体的加固,不得随意丢弃。建设取土场、临时施工场地时应尽量减少破坏植被,在取土场取土时应规范取土,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减少生态影响;对取土场地质条件较复杂的不稳定边坡,应采取包括工程措施在内的综合防治方案。工程完工后,对取土场、废弃的施工临时占地、施工便道等应及时进行植被恢复。规范取土场取土,设置临时排水沟、临时沉砂池、挡渣堤,临时堆土增加覆盖塑料薄膜。取土完毕后,对取土形成的边坡进行了修整、植草防护。取土后及时植草并加强抚育管理;对地质条件较复杂的不稳定边坡,采取了包括工程措施在内的治理方案。治理工程完工后,对废弃的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等进行植被恢复。3施工过程产生的泥浆水和设备清洗水经沉淀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3838-2002)中一级标准后排放。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施工;合理选择物料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避免运输噪声对居民的影响。施工场地内,临时修建了废水排放渠道,以引流泥浆水、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冷却、洗涤用水至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在施工阶段尽量地采取了必要的减震、降噪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施工,减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和环境敏感点的影响。4做好尾矿库渗滤液收集处理。按报告书要求建设废水处理及回用系统,渗滤液等废水经处理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回用于选矿或外排。建设了废水处理及回用系统,采用石灰乳混凝沉淀法进行处理,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5尽快进行安全评价工作,并按安全评价要求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尾矿库综合治理工程应尽量避开雨季尤其是暴雨、山洪暴发季节施工,防止尾矿库在综合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垮坝的风险;针对垮坝等事故制定风险环境应急预案,确保周边环境安全确保施工质量,严格按设计规定进行建设。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环保措施,加强尾矿库综合治理工程完工后的日常管理,定期对尾矿库、坝的安全进行检查。4.2 环境管理4.2.1环境保护制度落实情况建设单位在前期设计、施工期、试营运期等不同阶段,对噪声、环境空气、污水处理、水土流失、绿化工程及尾矿库安全管理等均制定了管理制度,配备了专人管理。4.2.2 环境管理情况(1)施工期环境管理工作主要通过招标文件和合同,对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执行环境保护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把项目施工期的环保工作列入工程监理的工作范围。 制定环保工作检查处罚条例,使环保工作规范化。 编制项目建设环保投资概算,并列入工程总体设计概算,确保资金的落实。(2)试营运期: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日常的安全监督管理当中,制定了详细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方案。第五章 环境影响调查5.1 施工期环境影响调查5.1.1 施工期对大气环境影响调查本工程的空气环境影响主要在施工期。施工过程中废气主要来源于土方的挖掘、堆放、清运、土方回填和场地平整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如取土场施工便道路况一般较差,土方运输扬尘对周围环境和农作物会造成不利影响;建筑材料如水泥、白灰、砂子等在其装卸、运输、堆放过程中,因风力作用将产生扬尘污染;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造成地面扬尘等。施工期间产生的粉尘污染主要决定于施工作业方式、材料的堆放及风力等因素,其中受风力因素的影响最大。据类比调查,施工现场扬尘污染一般较严重,常超标25倍,但距施工现场150m之外基本不受影响。施工扬尘与天气干燥程度、物料含水率及风速有关,对泥土路面洒水,可以有效地抑制扬尘的散发量,一般可抑制扬尘量的30%。同类工程施工现场扬尘监测结果说明,围挡对减少施工扬尘对环境的污染亦有明显作用,可使被污染地区的扬尘浓度减少1/4,在风速不大时,采取围挡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施工扬尘的扩散。而在运输道路下风向50m、100m、150m处的TSP浓度分别为19.694mg/m3、11.625mg/m3、5.039mg/m3,分别超过GB3095-96二级标准64.6倍、41.2倍、15.8倍。本项目施工采取围挡、洒水、冲洗等一系列降尘措施后,扬尘量将有所减少。由于工程所在地距居民点较远,距离最近居民点东波居民区约1km,因此其影响小。另外,施工扬尘污染随着施工结束而自行消失。5.1.2 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调查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水主要是施工产生的泥浆水、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冷却、洗涤用水以及施工人员少量的生活废水。由于本工程施工人员多为附近农民,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主要安置在附近村组,基本上不会新增生活废水。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水主要是泥浆水和设备冷却、清洗水,污染物较简单,浓度不大,经沉淀后外排,对环境影响不大。5.1.3 施工期对声环境敏感点影响调查尾矿库治理工程的噪声环境影响主要在施工期。本工程施工采用人工施工与机械施工相结合的施工方法,人工开挖噪声值较小,主要噪声源是施工时所使用的各类施工机械如推土机、挖掘机、搅拌机等以及原材料运输车辆运行时所产的各类噪声。参考相关资料,在距离施工机械100m处,大部分机械噪声值低于55dB(A),施工噪声的影响集中于施工时期、施工场界附近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