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华师岗前培训学习要点答案(共7页).doc
-
资源ID:16692682
资源大小:31.5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1年7月华师岗前培训学习要点答案(共7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一、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也称自我,它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包括认知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他是一种具有一种意识性的自我觉察活动,这种意识性不仅表现在个体对自己本身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而且表现在个体对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有比较清晰的理解和自觉的态度。二、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化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发展变化从开始到成熟大致体现出这样一些特征:1、反映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着分化、专门化演变。2、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着随意性、主动性演变。3、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着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4、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着稳定演变。三、挫折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或受到干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和一切社会性行为都有出现挫折的可能。作者从可能转变为现实有三个条件:1、个人所追求的目标是重要的,行为动机是强烈的。2、个人认为目标原本是可能达成的。3、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个人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四、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个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情,去努力完成,最求成功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的原因。成就动机包含三点含义:1、指个人追求进步以期达到目标的内在动力。2、指从事某种工作时,个人自我投入精益求精的心理倾向。3、指个人在不顺利情境中,冲破障碍克服困难分离达到目标的心理倾向。五、归因归因就是寻找行为的原因。当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和失败时,一般会把原因归结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方面。外部原因指环境因素,内部原因指个人本身的因素。六、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指由一定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技能,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大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工人解决生产难题,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都属于问题解决。七、认知-发展说认知-发展说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长期研究知觉与思维方面的认知学习,在教育过程一书中,不怒那阐述了他关于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1、认知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提倡发现学习法: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是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教学部应当使学生处于悲痛地接受知识的状态,应当让学生自己吧事物整理就绪成为发现者。八、人格障碍人格障碍也称病态人格,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是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和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这种人格特征的偏离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而且对环境适应不良,经常影响其社会功能,甚至于社会发生冲突,达到害人害己的程度。严重的人格障碍者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进行矫正,会成为精神病的高发人群。九、需要需要是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需要通常以缺乏感和丰富感呗人们所体验,并以欲望、愿望、意图、理想等心理活动方式反映出来。余姚虽然是一种心理现象,但需要的对象则常包含着客观事物与现象。余姚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十、从众在强大的群体压力面前,很多人都采取了与群体内大多数成员一致的意见。这种个人受群体压力影响,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称为从众倾向或从众行为。从众有两个基本要素:规范压力和信息压力。从众有两重性,从积极的方面讲,从众对个人适应社会非常重要。但是传统中某些有小鸡意义的东西或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也会禅师社会压力,使人从众。这种从众就是消极的,会助长不良传统的巩固和歪风邪气的蔓延。个体是否有从众行为瘦下述因素影响:1、群体的一致性。2、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3、个人特征。十一、定势定势是指重复先前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它有时会促进问题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解决。十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形式,这一模式强调各人从其经验中构建自己的知识,重视从具体经验和个人理解中学习。案例教学是一种在教室指导下,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入角色,再现案例情景,通过案例分析以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它把一个个独特的情景展示给学生,是他们不离校就能在短期内接触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地弥补实践的不足和学习的片面性。案例教学有如下优点:1、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十三、心理冲突心理冲突,又称心理失衡,属于轻微的心理异常。通常不存在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心理冲突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情绪、动机或价值观,个体既不能丢掉一个保留一个,又不能把两者在较高的层面上整合起来,因而产生的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这种矛盾的状态持续的时间较短,一般在半个月之内,反应强度也不太大,没有对学习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十四、动机斗争在动机发生斗争时,人们往往要反复考虑彼此矛盾的动机的是非和优劣,以及自己应该采取的态度。动机斗争有时非常激烈,可以使人心情紧张、行动迟缓。直到作出行动决定以后,这种由动机斗争引起的紧张状态才会消除。动机斗争的过程,是人们权衡动机的轻重、评价动机的社会价值的过程,也是人们克服在困难的过程。对非原则性的动机斗争,人们一般不会耗费过多的精力。但对于原则性的较强的动机斗争,人们往往持慎重的态度,一是自己的意志力得到磨练。一般来说,动机斗争的最后解决不仅受行为目标影响,同时受人的个性品质制约。十五、气质类型说古希腊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这四种体液配合比例不同,构成了四种不同类型的人。约五百年后,罗马医生盖伦进一步去顶了气质类型,提出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1、胆汁质(兴奋型)。胆汁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是强而不平衡。2、多血质(活泼型)。多血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是强、平衡且灵活。3、黏液质(安静型)。黏液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是强、平衡但不灵活。4、抑郁质(抑制型)。抑郁质的高级精神活动的特点是弱且兴奋过程更弱。十六、激励的要素未满足的需要是激励的开端,而需要的满足则是激励过程的完成,即激励是一个满足个体需要的过程。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出发点,也是激励的基础。需要只有转化为动机才能真正激发个体的行为,动机就成为激励的中介机制。诱因是促使需要产生和形成冬季的外部条件。实现目标是激励的最终环节。行为是个体积极性的外部表现,是激励的必经环节和影响目标实现的反应变量。需要、动机、行为和目标(包括诱因)是激励的四大基本要素。十七、马斯洛需要层次论马斯洛认为,人多需要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爱与归属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上述五种需要是人们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先天的,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和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控制个体行为的力量。十八、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创造性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特殊反映方式,具有复杂的结构。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包括认知因素、动机因素和人格因素等方面。1、认知因素:知识,创造需要知识,但知识与创造性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思维,创造活动需要多种思维成分参与。创造性是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有机结合,创造性也是知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有机结合,创造性还是形象思维和理论思维的有机结合。2、动机因素:一般来说,认知进行创造性工作时,动机是任务中心,不是目标中心,是内在动机,而不是外在动机。3、人格因素:智力,创造性和智力之间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好奇,好奇是创造的萌芽,在创造活动中有出发催化的作用。冒险,冒险和创新是孪生兄弟。因为创造是一种探索性、创新性很强的活动,难免会遇到各种风险。自信,自信是创造的保证,创造性高的人都很自信,他们能够运用自己的长处,有效地避免自己的短处,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顺利地开展工作,他们信心百倍、朝气蓬勃,相信自己有能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冲破困难、勇往直前。十九、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培养的任务是:培养教师教学的自觉意识,使教师形成对教学活动自我评估的习惯和能力,掌握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形成对学生反应和教学策略的敏感性。在具体做法上可以采用以下技术:1、角色改变。2、教学反馈。3、现场指导。二十、知识的分类1、根据知识的意义,可以将知识分为主管知识和客观知识。主观知识是由某些天生的动作意向以及某些意向和获得和改变组成,或者说,是由一定的方式行动、相信一定的事物、说出一定的事物的意向组成。客观知识是由理论、推测、猜想的逻辑内容构成。2、根据知识的表征形式,可以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能被人用语言来陈述和描述,是有关人所知道的事务状况的知识。程序性知识则并不停留在人们仅能说说而已的状态,它是关于人怎样解决问题、如何去做某事的知识。二十一、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能被人用语言来陈述和描述,是有关人所知道的事务状况的知识。可以归结为“6W”: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who(谁)、where(在什么地方)、when(在什么时候)、how(怎么样)。程序性知识则并不停留在人们仅能说说而已的状态,它是关于人怎样解决问题、如何去做某事的知识。因此,程序性知识既可能涉及人们要完成一项任务所需要的运动技能,也可能涉及在一定条件下使用科学原理的认知技能,或者涉及使用已经获得的认知资源的认知策略。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都是人的长时记忆中的重要内容。大部分陈述性知识都能够用语言来表述,而程序性知识却很难被人意识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既存在着差异,同时又是紧密联系与互动的。二十二、人格的基本特征1、独特性。人格的独特性说明了人格的千差万别、千姿百态。2、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是指那些经常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一贯的行为方式的总和。3、整体性。一个人的人格绝非只有一两个特征,而是由多个特征综合而成的整体结构。4、社会性。人格的社会性是指社会化把人由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5、功能性。人格具有功能性。当人格功能发挥正常时,表现为健康而有活力,支配着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当人格功能发挥失调时,就会表现出懦弱无力,甚至人格变态。人格是个人各种稳定特征的综合体,显示出个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的独特模式。这种独特模式是个社会化的产物,同时又影响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二十三、记忆的分类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1、按记忆的内容分类: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动作记忆、情绪记忆。2、按记忆的目的分类:无意记忆、有意记忆。3、按记忆的时间分类: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4、按记忆的知识性质分类:情景记忆、语义记忆。二十四、动机和行为的关系动机与行为的关系十分复杂:1、同一行为可能有不同动机。2、相似或相同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同行为。3、在同一个体身上,行为动机可能多种多样。有的动机占主导地位,成为主导性动机,有的动机处于从属地位,称为从属性动机。由于人与人之间在动机上存在很大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动机体系。人多行为往往不受但一定动机支配,而是动机体系推动。二十五。教师威信的变化教师的威信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随着主客观因素的变化,教师威信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在其他因素作用下,教师威信逐渐降低甚至丧失,或继续发展或提高,就是教师威信的变化。引起教师威信变化的因素,既有客观因素,如社会变迁、学生发展等,又有主观因素,如教师的知识面、生活态度、教育教学技能等。主观因素有以下几点:1、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求知欲弱。2、思想保守、因循守旧、固步自封。3、随年龄增加教育观念变得消极,教育歹毒变得冷淡。如果教师不是经常处于积极的发展状态,行为表现不合乎教师角色要求,威信就有可能降低或丧失。教师想要恢复已经失去的威信,要比最初获得威信困难得多。因此,教师需要注意维护和发展自己的威信。二十六、利用感知的内在规律,促进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利用感知的内在规律,租金陈述性知识的获得。1、设立明确的目的,让知识的感知过程更清晰。2、合理地安排对象与背景的关系,让对象从背景中凸显出来。差异律强调对象与背景的反差对学习的影响。组合律强盗刺激物本身的结构是分出对象、产生清晰感知的重要条件。活动律强调对象活动对感知的影响。3、形象与言语的正确结合,使感知更迅速、更完善。4、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提高感知的成效。二十七、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将如下理念贯穿在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之中。1、教学应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2、关注教学效益。3、关注可测性和量化。4、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意识。5、有效的教学也是一套策略。二十八。教学反思的作用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进而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是一种通常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教学反思的作用:1、教学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2、教学反思有助于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3、教学反思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第二部分: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一、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及培养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1、情境因素:问题本身的一些因素影响问题解决。(1)、刺激模式、(2)、问题的信息量、(3)、问题的具体性。2、心理因素:(1)、认知因素。问题表征,知识、生活经验、定势、功能固着。(2)、情绪与动机因素。情绪、动机。(3)、人格因素。智力水平、人格特点。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1、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2、鼓励学生仔细地界定问题。3、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4、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提出假设。5、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6、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7、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并给予反馈。二、如何加强知识的保持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方法:1、组织有效的复习。(1)、及时复习。(2)、多样化复习。(3)、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4)、阅读和长时回忆交替进行。(5)、根据个人特点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6)、合理分配记忆材料,避免相互干扰。2、利用外部记忆的手段。为了更好地保持记忆的内容,大学生还可以采取一些外部记忆的手段,如记笔记、记卡片,有时还可以将需要保持的信息输入计算机等。三、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及道德行为的培养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心理解剖特点,其中脑的特性尤其重要。2、环境和教育:(1)、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家庭气氛、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期望、家长的职业类型与文化程度。(2)、学校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学校德育、校风和班风、教师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及自身的楷模作用。(3)、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风气、民族文化、3、主观因素: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将环境分为物理环境和行为环境。物理环境是客观环境,行为环境是个体意识到的环境,因而是主观的。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培养可以从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两方面着手。1、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是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指导学生掌握道德行为的方式可以采用多种途径。训练的重点应放在道德行为的具体规则和步骤上,是学生逐渐形成独立地、主动地和创造性地选择合理的道德行为方式的能力。2、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产生自愿练习的愿望。(2)、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3)、创设重复良好行为的环境,避免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4)、通过各种有益活动使学生在有意练习中明确练习目的与要求。(5)、注意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四、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在大学生激励中的应用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判断,这种判断就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与自信有关,但两者并不相同。自信是个体对自己有信心,属于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的一种积极态度。自我效能感则是人根据自己的以往经验,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从事某一特殊的事物或工作的判断,是人对自己某方面能力的自我评估。人都自我效能感直接决定了人进行某种活动时的动机水平。自我效能感具有如下功能:1、决定对活动的选择。2、决定人对活动的努力和坚持型。3、影响人对困难的态度。4、影响人同环境互动时的思维方式和情绪反映。自我效能论可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例如,“艺高人胆大”。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对具有挑战性的情境敢于冒险尝试。学生偏科的现象,亦可用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去解释:凡是偏科的学科,都是学生有高自我效能的学科量贩式学生不愿学的学科,学生在该学科中自我效能也差。所以,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高自我效能感为目标。五、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复杂多样,既包括生理因素,有包括心理因素;既包括个人因素,又包括环境因素。1、个人因素:(1)、生理因素:遗传因素、躯体缺陷、大脑的器质性病变和神经系统的先天素质不健全、神经系统的先天素质不健全。(2)、认知因素:自我评价偏差、存在不合理的认知方式和信念(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糟得很)。(3)、人格因素。2、环境因素:(1)、学校因素。(2)、家庭因素。(3)、社会因素。六、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1、适应心理问题:主要出现在大一新生中,来到大学以后,生活、学习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会出现一系列适应方面的心理问题。2、情绪心理问题:大学生的负向情绪主要表现为(1)、忧郁。(2)、焦虑。(3)、嫉妒。3、自我认知问题:大学生中常见的自我认知问题主要有(1)、自卑。(2)、自负。(3)、虚荣。4、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际关系不适。(2)、社交不良。(3)、心灵封闭。5、恋爱心理问题:(1)、爱情的困惑。(2)、失恋的困扰。6、性心理问题:(1)、手淫。(2)、过早性行为。7、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1)、“90”后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2)、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3)、毕业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七、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措施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高校应搭理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必要的心理调适技巧,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2、优化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心里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个体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需要专门的心理教育,还有赖于整个成长环境的优化。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校园气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3、建立心理咨询机构。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设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负责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甭为每一个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而且有利于学生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把握未来、更好地全面成长和发展。4、提高大学生的挫折耐受力。大学生是一个承载这社会、家长及自身高期望值的群体,他们自我定位高,成才愿望非常强烈,但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因而正确对待挫折,提高大学生的挫折耐受力,是每个大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总之,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循序渐进,要联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力量,利用和整合已有的资源和优势,建立一个全方位、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从而最终实现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的目的。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八、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1、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2、用积极心态对待外务事务,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外部环境。3、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4、正确看待压力。5、合理宣泄情绪。6、对青春期和性成熟状态的良好适应。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