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共36页).doc

    • 资源ID:16703667       资源大小:343.50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共36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要素构成。本标准对总体设计要素选用以及总体设计中使用的方法给出了指导性意见。本标准适用于电子业务系统的总体设计,包括系统顶层需求分析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其他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72006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GB/T 19487-2004  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系统体系结构system architecture    一个系统的基本组织,表现为系统的构件、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构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设计和进化的原理。3.2构件component  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是子系统、硬件部分或软件部分。4一般要求4.1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目标是:确定系统所支撑的政务活动的范畴,明确系统在其所属电子攻务框架中的位置与作用,给出满足系统需求的一种解决方案,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无缝集成和预期目标的实现。4.2系统总体设计开展时机    在进行大中型或综合性(含多种软件和或硬件成分)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时,应按照业务应用的要求,在下述时机开展系统总体设计:    a)在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时进行立项阶段系统总体设计,    b)在批准立项后进行实施阶段系统总体设计。    立项阶段系统总体设计与实施阶段系统总体设计应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根据实际情况,可将其简化为一个过程。4.3 系统总体设计范围    系统总体设计范围包括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两方面:a)系统需求分析要素    1)业务组织结构;    2)系统业务功能;    3)部门业务关系;    4)系统信息资源;    5)安全保密要求;    6)系统性能要求;    7)系统设施与环境要求;    8)系统质量要求;    9)标准与规范要求;    10)系统验收要求。    b)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系统体系结构设计要素    1)技术体系框架;    2)系统设计策略;    3)系统构成;    4)系统运行模式;    5)构件接口关系;    6)系统部署形式4.4与系统总体设计相关的电子政务特点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应充分考虑下述特点,以便在系统投入使用后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a)整体性:电子政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整体出发提出解决方案,系统的建设需遵循整体规划要求,注重整体效能的发挥。  b)协同性;电子致务需要不同部门的协同配合,需要跨域运作和资源整合。进行系统总体设计时应具有系统的集成能力、信息共享和交换能力、外部接口能力以及对标准规范的支持能力。  c)阶段性:电子攻务工程的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其系统总体设计需注重总体目标的实现,并合理规划阶段的建设目标,为后续建设奠定可延续的基础。  d)继承性:电子政务工程应在完成阶段性目标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总体目标,充分利用已有的成果,为公众提供连续的服务。  e)安全性: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至关重要,影响到政治安全、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进行系统总体设计时应注重信息的保密、完整、可用的需求及实现。  f)服务性:电子政务服务主要包括面向公众、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的各种服务。进行系统总体设计时应注重服务的能力、服务的方式以及服务的实现原则。5  系统总体设计要素5.1需求分析5.1.1业务组织结构    业务组织结构将标识出系统的使用者,是业务功能的部署单位。对业务系统中所涉及的组织结构的分析应包括组成范围、工作职责及各组织单元之间的关系。5.1.2系统业黄功能  系统业务功能是系统能力的重要体现,是用户直接可见的部分,也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础。  系统业务功能要素中包括系统应具有的各项功能要求、业务流程以及系统的处理范围,说明如下:  a)将功能分类,形成功能集合或功能子系统,并逐项整理各项功能,分类方法可以组织结构或功能的关联性为依据;  b)按业务流程表述业务输入的信息、处理的过程、所需的数据、涉及的角色以及输出的结果;    c)通过上述分析,确定系统的处理范围,标识出系统具有的功能以及涉及的外部角色,外部角色可以是外部系统、各种类型用户或外部设备。    5.1.3部门业务关系    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明确部门间的业务协同关系。部门间的协同关系主要表现为指示与汇报、请求与服务、信息共享与交换。应给出协同业务名称、协同类型、协同发起部门、协同响应部门及协同描述等,说明如下:    a)协同业务名称,标识各协同关系;    b)协同类型,如指示与汇报、请求与服务、信息共享与交换等;    c)协同发起部门,即服务的请求方、信息的发送或提供方;    d)协同响应部门,即服务的响应方、信息的接收或读取方;    e)协同描述从业务应用的角度简要描述服务的内容或共享信息的作用。    5.1.4系统信息资源    全面分析系统引入或产生的信息资源,包括信息资源清单、数据描述、接口要求、数据流程及信息管理要求等,说明如下:    a)信息资源清单,包括信息资源名称、分类、来源及主要用途等;    b)数据描述,对主要数据内容进行简要描述,包括名称、数据类型、格式、单位、范围等,可引用其他文档(如;数据字典、通信协议标准、用户接口标准);    c)接口要求,包括信息传输、WEB页面、API调用等接口方式及限定条件;    d)数据流程,包括系统对引入信息的数据使用过程,以及系统产生信息的数据加工过程;    e)信息管理要求,包括信息的采集、更新,管理的职责、方式和要求。  5.1.5安全保密要求    系统的安全保密遵循电子政务保密标准体系的要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系统安全要求;    b)信息安全等级要求;    c)系统容灾备份要求;    d)系统应急使用要求;    e)系统使用限定;    f)效据存储与传输的保密约束。  5.1.6系统性能要求  5.1.6.1性能指标    系统性能将影响系统使用的效果、系统资源的需求和系统设计的策略,应给出明确的性能指标规定系统性能包括系统工作效率指标、信息共享能力、信息维护能力、系统使用能力等,说明如下:    a)系统工作效率指标,可包括系统启动时间、各种响应时间、业务周转时间等;    b)信息访问能力,可包括信息访问最大用户数、信息交互用户数等;    c)信息维护能力,可包括信息的准确率、完整率、更新周期、更新及时率等;    d)系统使用能力,可包括可持续使用时间、容量、吞吐量或速率等。  5.1.6.2性能指标详细说明性能指标的详细说明如下:a)启动时间,即启动系统或应用所需的时间;b)响应时间,即系统响应一项规定的操作所需的时间,可包括平均响应时间和最大响应时间;c)周转时间,即从发出一条指令开始到一组相关的功能完成,所经历的等待时间,可包括平均周转时间和最大周转时间;d)信息访问最大用户数,即允许对系统同时进行信息访问的最大用户数量;e)信息交互用户数,即发生信息交互关系的用户数量;    f)信息准确率,即信息正确的项效与信息总项数之比;    g)信息完整率,即信息已采集项数与应采集项数之比;    h)信息更新周期,即需随时间变化的信息对其进行修改的时间间隔;    i)信息更新及时率,即在规定的周期内及时更新的项数与需更新总项数之比;    j)可持续使用时间,即保持连续不间断使用的最短时间;    k)容量,如允许用户效、数据存储量、信道容量等;    1)吞吐量或速率,即在给定的时间周期内成功执行的数量。  5.1.7系统设施与环境要求  5.1.7.1系统设施要求    系统设旅要求包括使用或引入蓟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系统设备连接方式要求。对系统设施进行规划的依据是系统业务功能、系统信息资源、安全保密要求及系统性能要求,应指明它们之间的导出关系    a)系统使用或引入到系统中的硬件要求,包括:    1)计算机与服务器;    2)输入输出及存储设备;    3)网络与通信设备;    4)自动服务设备;    5)其他所需的设备    应给出每种设备的类型、数量、特征及能力要求。    b)系统使用或引入到系统中的软件要求,包括:    1)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2)通信及同络软件;    3)实用软件,    4)输入和设备模拟器;    5)测试软件等。    需要时可提出系统物理连接方式要求,包括连接的地理位置、设备配置和网络拓扑结构、网关等。  5.1.7.2系统环境要求    系统运行必须的环境要求包括系统在运输、存储、操作过程中必须经受的环境条件,如:    a)自然环境条件,风、雨、温度、湿度、盐雾等;    b)诱导环境,运动、撞击、噪音、电磁辐射等,    对于车载式、活动式系统或基础设施类系统必须提出系统环境要求。  5.1.8系统质量要求系统质量方面的要求包括以下内容:a)适应性要求,系统运行所依赖的数据环境(如现场的位置、数据记录的参数等);b)可重用性要求,可被多个应用使用的要求;c)可靠性要求,系统不发生故障及故障发生后的处置要求;d)维护性要求,发生问题后易于改正的要求;e)可移植性要求,易于改进以适应新环境的要求;f)易用性要求,易于学习和使用的要求。5.1.9标准与规范要求    为了使系统符合电子政务整体框架的要求并能有机集成,必须规定应遵循的技术标准体系,如工程管理、冈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标准化要求。    在规定通用标准和规范的同时还需规定特殊体系结构的约束(必须采用标准构件、已有构件或用户提供的构件)、特殊设计或实现标准的使用要求。    5.1.10系统验收要求    应规定系统验收时的接收条件和检验方法,确保系统建设的质量    a)  系统接收条件可包括:    1)通过具有认证资格的第三方测评;    2)通过一定周期的典型用户试用;    3)通过规定周期的系统试运行;    4)通过指定级别的评审或审查。    b)在进行测评、试用、试运行、评审或审查时,可采用以下检验方法:    1)演示:运行依赖于可见的功能操作的系统或部分系统,不需要使用仪器、特殊的测试设备或进行事后分析;    2)检测:使用仪器或其他特殊的检测设备运行系统或系统的组成部分,以便采集数据供事后分析使用;       3)分析:对从其他检验方法中获得的积累数据进行处理,例如测试结果的归纳、解释、推断;    4)审查:对系统构件、文档等进行可视化检查;    5)特殊的检验方法:系统的任何特殊合格性方法,如特殊工具、技术、过程、设施、验收限制及标准样例的使用。  5.2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5.2.1技术体系框架    信息系统涉及网络、通信、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等各种相关技术,技术体系框架将从总体上描述不同类型技术构建信息系统的规则和方法,标识出各服务领域及其接口,实现开放系统的分离原则技术体系框架需要反映以下一些共性内容:    a)服务领域的层次结构;    b)服务领域的主题内容与组成;    c)服务领域之同的相互关系;    d)与外部的接口  5.2.2系统设计策略    系统设计策略指为达到系统性能、安全保密能力以及为提供所需的可靠性、可重用性、维护性和可移植性等质量特性而选择的方法,或关键技术实现及其他影响系统组成成分的设计决策。这些策略是系统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在进行系统总体设计时应首先确定。给出设计策略的同时还需说明设计策略与依据的需求之间的符合性。    系统设计策略一般应包括:    a)性能实现设计策略,    b)安全保密设计策略;    c)可靠性设计策略;    d)质量特性实现设计策略;    e)关键技术设计策略等。  5.2.3系统构成    对系统进行分解,划分为若干子系统或硬件构件和软件构件,并将系统功能、性能等需求逐步落实到每个子系统或构件中,分解后的构件存在着关联关系,确定系统组成时应明确以下内容:    a)子系统或硬件构件和软件构件的构成及其功能;    b)构件间的静态关系、关系的种类及必要说明;    c)系统构件的获取途径,如新开发的构件、重用的构件、集成的构件、采购的构件等。  5.2.4系统运行模式    系统运行模式从技术角度反映目标系统的运转方式构件之间的运行模式是构件之间的动态关系,如执行控制漉、数据流、动态控镧序列、状态转换、时序关系、中断处理、异常处理、并发执行等。运行模式可包含以下内容。    a)系统初始化模式;    b)系统管理模式;    c)系统维护模式;    d)系统服务模式;    e)关键性业务处理模式  5.2.5构件接口关系    构件接口关系确定构件为其他构件提供的服务是构件静态关系的具体化,重点描述技术体系框架中各层为上层应用提供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以及同层业务中交互的信息及交互方式。应明确接口的信息内容、信息流向、信息用途、接口实体、接口类型、接口特性及遵循的标准或协议,说明如下:     a)接口关系,可按照信息种类或接口类型分类整理;    b)信息种类,可按业务类型或载体形式进行区分;    c)信息内容,包括名称标识符、类型、格式、单位、范围等,可引用其他文档(如:数据字典、通信协议标准、用户接口标准);    d)信息流向,表明信息的发送者产生者和接收者使用者;    e)接口实体,即交换信息的实体,包括外部系统、各种类型用户或组成构件;    f)接口类塑,如消息传递、数据传输、查询服务、WEB页面、中间件等;  g)接口特性,包括优先级别、时序、频率、容量、序列及其他约束条件,如:是否能更新、是否应用业务规则。  5.2.6系统部署形式    系统部署是确定其组成部分的物理位置及连接关系,包括硬件部署和软件部署系统部署与业务组织结构和应用模式密切相关    硬件部署是对系统所涉及到的硬件设备进行物理布局的规划,并给出网络拓扑结构    软件部署是对系统所涉及蓟的各类软件构件进行物理配置的规划6系统总体设计实施方法    6.1  系统总体设计过程    为了确定系统总体设计要素-需开展相应的活动,这些活动的有序开展构成了系统总体设计过程本标准的附录A给出了电子敢务系统总体设计中推荐使用的过程。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活动进行选用。6.2系统总体设计中使用的方法    在系统总体设计过程中,各相关要素的分析可使用多种方法。本标准的附录B给出了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过程中推荐使用的一些分析方法,并给出了重点要素的描述模型。    描述模型只规定了应具有的基本特征,可以在此基础上扩展和演变6.3系统总体设计要素选用    对于不同类奎的电子致务系统以及不同阶段的总体设计,其涵盏的要素可不同系统总体设计要素选用的推荐方法参见附录C6.4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结果应形成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文档,其内容要求参见附录D    系统需求的描述应全面、完整和准确体系结构设计应描述目标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实现方法,充分体现与需求的符合性设计结构应合理,实现方法应可行,并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附录A(资料性附录)系统总体设计过程系统总体设计过程可以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过程,本标准中推荐以下三种过程:a)完整过程,包括立项阶段系统总体设计和实施阶段系统总体设计两个组成部分,需求分析过程包含在其中,此过程适合于大中型、综合性或复杂系统;b)单步过程,只进行一次总体设计,此过程适合于小型的、简单的或需求明确、实现方案确定的系统;c)分步过程,包括立项阶段系统总体设计和实施阶段系统总体设计两个组成部分,需求分析过程作为独立的过程开展,此过程适合于大中型、综合性或复杂系统。上述三种系统总体设计过程所包含的活动见表A1。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中的过程。过程中各项活动可以是顺序的,也允许局部反复或循环反复。表A.1中“立项阶段系统总体设计”未详细展开,其过程可参见“实施阶段系统总体设计”部分。衰A1  系统总体设计过程    系统总体设计活动    完整过程    单步过程    分步过程立项阶段系统总体  设计 确定系统(初步)需求确定系统初步需求确定系统需求确定系统初步需求确定系统(初步)体系结构确定系统初步体系结构确定系统体系结构确定系统初步体系结构形成(初步)总体设计文档系统初步总体设计方案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系统初步总体设计方案实施阶段系统总体设计系统需求分析 明确业务组织结构     (通过独立的系统需求分析过程形成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或等同文档)  确定业务功能要求梳理业务流程界定业务功能范围       明确部门业务关系     确定系统信息资源     给出安全保密要求     给出系统性能要求     给出系统设施与环境要求     给出系统质量要求         给出标准与规范要求     给出系统验收要求     实施阶段系统总体  设计 系统体系 结构确定技术体系框架         确定系统设计策略         确定系统构成         确定系统运行模式          确定构件接口关系         确定系统部署形式         形成系统总体设计文档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注:表示在过程中可包含该活动,但对于不同类墨的系统是否需要该活动参见附录B附录B(资料性附录)系统总体设计中使用的方法B1概述    系统总体设计过程中,各相关要素的分析可采用多种方法,如GB/T 19487-2004、UML、IDEFO中的描述模型均适用。本附录将给出重点要素的分析方法和描述模型,使用时可对描述模型中的图形表现进行演变,对于这些描述模型可选择相应的支持工具。重点要素包括业务组织结构、系统业务功能、  部门业务关系、系统信息资源、技术体系框架、系统构成、系统运行模式、构件接口关系和系统部署。B2业务组织结构B2.1分析方法    组织具有名称标识、工作职责和关系属性。根据目标系统拟采用的组织形式,寻找出所有可能涉及的部门,确定每个组织部门的岗位及其工作职责,梳理这些部门间的关系。部门间的关系可以为从属关系、协同关系或其他特定关系    各组织部门的岗位在功能描述中应作为系统的外部角色或内部角色出现,所具有的工作职责应反映在与之接口的对象中,在系统部署中应作为其组成单元的部署实体。B2.2描述模型    业务组织结构的组成和关系可通过组织结构图直观地描述,工作职责和关系以配属文字进行说明。组织结构图模板见图B1图中:·  方框表示组织部门;·  方框同的连线表示组织同的关系,可使用不同颜色或线型表示不同的关系类型图B1组织结构图模板  B3系统业务功能  B3.1  分析方法    系统业务功能分析时,需确定系统应具有的业务功能和处理范围,同时还需对系统业务流程进行梳理    系统业务功能是系统实现特定业务目的的能力。功能是可分解的,为了不同目的所描述的粒度和角度也不同功能具有名称标识、内容描述和关系等属性需求分析过程中,从用户使用角度描述所具有的各项功能,一般可将功能分解为23个层次,功能与部门和角色直接关联。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功能间的关系无需定义类型,只表示存在关系,在后续的体系结构设计过程中再确定关系的类型    系统业务功能的全集构成系统的业务功能范围    系统业务流程指进行业务处理的过程,具有名称标识、输入、处理、传递数据、参与角色和输出等属性。系统业务流程体现对于一种输入进行处理并产生输出的过程。对于系统的所有外部输入都需给出业务流程,但可对输入进行分类,处理过程相同的归纳为一类进行描述。业务流程中的处理能力应包含在系统功能中。  B3.2  系统业务功能描述模型系统业务功能可通过功能分解图直观地描述,并以文本的方式分类描述功能的内容。功能分解图模板见图B2。    图中:    ·  方框表示功能;    ·  方框问的连线表示功能的分解关系,一次分解形成一个层次图B2功能分解图模板B3.3业务功能范围描述模型    系统处理范围使用功能组成图直观地描述,其中的功能可使用功能分解图中的第2或3层功能,在描述时需使用同一层次的分解功能。功能组成图模板参见图B3。图中:·  椭圆框表示系统功能;·  方框表示系统处理边界;·  椭圆框问的连线表示功能间的关系;·  小人图形表示系统角色;·  圆角方框表示外部单位;·  小人图形与椭圆框间的连线表示操作使用关系;·  圆角方框与椭圆框向的连线表示信息交互或共享关系图B3功能组成图模板B3.4  系统业务流程描述模型    系统业务流程通过业务流程图直观描述,表示出流程的开始事件及后续的连贯事件,明确事件的触发者、处置者及处置活动,并标明事件携带的业务信息业务流程还应以文字形式进行说明。业务流程图模板见图B4。      图中:    ·  小人图形表示事件的触发者或处置者,是外部单位或系统角色;    ·  箭头表示事件,需绘出顺序号,事件名称及传送的业务信息;    ·  竖条表示处置活动,需给出顺序号、活动名称及涉及的业务信息图B.4业务流程图模板B4部门业务关系B4.1分析方法    部门业务关系表现为部门间的指示与汇报、请求与服务、信息共事与交换等协同关系。    对部门业务关系的分析是对部门开展业务活动时所涉及的领导部f 1、下属部门、合作部门以及协同的业务,协同方式等进行梳理,并给出明确的分类与定义。B4.2描述模型    部门业务关系可使用业务关系描述图进行直观地展现,表示出部门间所有的协同业务并进行标识,明确协同业务发起部门和响应部门并标明协同类型。部门业务关系的协同业务名称、协同类型、协同发起部门、协同响应部门及协同描述等属性可使用业务关系描述表的形式给出详细说明。业务关系描述图模板见图B5,业务关系描述表模板见表B1。图中:   方框表示部门,是协同的主题或对象; 箭头表示协同方向,箭头出发点是协同的发起者,箭头指向协同的响应者,需给出协同业务名称及协同类型图B5业务关系描述图模板  序号  协同业务名称    协同类塑  协同发起部门  婚同响应部门  协同描述      1         2         3         4         5              B5系统信息资源B5.1分析方法    系统信息资源是业务活动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信息,应确定系统所涉及的信息资源的内容、来源、使用或产生方法,并明确其采集和更新职责B5.2描述模型    系统信息资源可使用信息资源清单、数据流程图、数据描述表和伯息管理表等图表形式描述。    信息资源清单列出系统引入和产生的全部信息资源,包括资源名弥、分类、来源及主要用途等。信息资源清单模板见表B2。    数据描述表给出各项信息资源主要数据内容的简要描述(也可以屉全部数据的详细描述),包括名称、数据类型、格式、单位、范围及接口要求等数据描述表模板见表B3。    数据流程使用数据流程图进行描述,从功能和数据的角度,以图形方式刻画对输入数据的使用过程,以及产生输出数据的加工过程。采用IDEF0模型表示。数据流程图模板见图B6。  信息管理描述表给出各项信息资源的采集、更新、管理的职责、方式和要求。信息管理描述表模板见表B4。表B2信息资源清单模板    序号    资源名称    分类    来源    主要用途    1        2        3        4        5         表B3  (资源名称)数据描述表模板    序号    数据名称    数据类型    格式    单位    范围  接口要求    1          2          3          4          5            图中:·  方框表示系统的功能,需给出其名称标识;·  方框左边的箭头为输入箭头,表示输入数据,输入箭头应带有效据名称标识;·  方框右边的箭头为输出箭头,表示输出敦据,输出箭头应带有效据名称标识;·  方框上边的箭头为控制箭头,表示产生正确的输出所要求的控制条件,窿制箭头应带有控制名称标识;·  方框下边的箭头为机铝箭头,表示用于执行一个功能的途径,包括调用箭头特例,机制箭头皮带有机制名称标识图B6数据流程图模板表B4信息管理描述表模板 序号   资源   名称 采集者   采集   方式  采集   要求 更新者   更新   方式  更新   要求  管理者   管理   方式  管理   要求  l            2            3            4            5                        B6技术体系框架B6.1分析方法    技术体系框架的建立一般采用POSIX通用模型,如图B7所示,该模型包含以下内容:a)应用软件实体;b)应用程序接口;c)应用平台实体;d)外部环境接;,e)外部环境    图B7  POSIX通用模型    各系统的技术体系框架在它的基础上进行分解和扩展,表现为一系列的实体、接口应用软件实体一般可分为应用支撑层和业务应用层应用平台实体一般可分为基础服务(如操作系统服务)和建立在基础服务之上的高层服务。外部环境通常为网络、信息交换等基础设施支撑平台    技术体系结构是本系统或本系统依托的父系统完整组成的全面接述,其中的组成部分属于本系统的研制范围,也可以是集成或使用的对象通过技术体系结构的描述,可以清晰的表明本系统的层次结构或本系统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及与其他系统的关系。B6.2描述模型技术体系框架可通过图形的形式表现其层次结构关系,并以文字形式描述各层的目的及组成划分的层数可根据系统具体情况确定,允许在层中划分出子层次。技术体系框架模板见图B8。    图中:    ·  外圈方桩表示层次,需给出层次主题;    ·  小方框表示该唐的组成部分,需给出实体名称,该实体将与系统的组成构件有直接关系;    ·  带圈圈的箭头表示层同的接口,需给出其接口类型圈B8技术体系框架模板B7  系统构成B7.1分析方法  根据系统技术体系框架,逐层分解出组成构件,构件可以是子系统或软件构件、硬件构件,这些元素按照系统体系框架组合形成目标系统。  系统设计时从实现角度描述系统各成分,一般可将系统分解为2-3个层次,需将业务功能分解列各个系统组成构件中,并进行细化,同时根据系统实现的要求添加所需的功能。B7.2描述模型       系统构件可通过系统组成图直观地描述,并以文本的方式描述分解列构件中的功能、性能及其他要求。系统组成图模板见图B9。    图中    ·  方框表示构件;    ·  方框间的连线表示构件的分解关系,一次分解形成一个层次图B9系统组成圈模板B8系统运行模式B8.1分析方法    系统运行模式反映构件之间的动态关系,通过系统运行的控制漉、数据流和状态转换等流程体现。B8.2 控制流描述模型  控制流使用程序流程图(Program Flow Chart)进行描述,从控制过程的角度描述系统运行模式控制流程图模板见图Bl0。      图中:·  圈圈表示人口或出口;·  方抠表示处理;·  菱形框表示判断;·  箭头表示流向;·  平行四边形框表示输入输出数据;·  允许5种控割流程,顺序型、选择型、先判定越循环、后判定型循环、多种情总选择型圈B10控制流程图模板B8.3数据流描述模型    数据流使用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进行描述,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以图形方式刻画从输入到输出的移动变换过程数据流图模板见图B11    图中:    ·  圆圈表示加工处理,与功能对应,需给出处理标识和序号;    ·  方框表示致据的源点和汇点,是系统的外部实体,需给出其名称标识;    ·  箭头表示效据流,即被加工的数据和流向,箭头应带有效据流名称标识;    ·  半圆框表示需储存的数据,需绘出其名称标识。图B11数据流图模板B8.4状态转换描述模型    状态转换涉及事件和状态两个因素,当一个事件发生时将引起状态的变化状态转换图模板见图B12圈中:·  小黑点表示初始状态;·  圈角方框表示状态;·  单向箭头表示状态之间的变化,箭头上标注引起该变馋的事件;·  带有圆圈的黑点表示最终状态,状态转换只能有一个初始状态和一个最终状态图B12状态转换图模板B9构件接口关系B9.1分析方法    在系统功能分解到构件的同时,系统业务接口也分解到相应构件巾。构件接口关系的分析将从实现的角度进行考虑,其接口类型将体现实现的方式,接口实体转化为系统的组成构件,信息用途除业务应用目的外应增加技术目的,还需描述接口的特性。    B9.2描述模型    构件接口的信息流向、接口实体可使用构件接口描述图进行直观地展现。接口的信息种类、信息内容、信息用途、接口类量和接口特性可使用接口描述表给出详细说明构件接口描述图模板见图B13,构件接口描述表模板见表B.5图中:  箭头表示信息流向箭头出发点是信息的发送者或提供者,箭头指向信息的接收者或使用者,需给出信息序号或标识,箭头可以是单向的或双向的;·  圆圈框表示系统组成构件,是接口的实体对象;·  在方框内各构件问的接口,以及构件与系统使用者同的接口称为内部接口如接口1.3、4、5、6、7、8和10;与外部系统的接口称为外部接口,如接日2和9当接口较复杂时可分类描述,如按照信息种类接口类型分别描述。图B13构件接口描述图模板表B5构件接口描述表模板接口序号信息种类 信息用途 接口类型 信息发送者提供者信息接收者使用费信息内容 接口特性     l           2           3           4           5               B10系统部署形式B10.1分析方法    根据组织部门的职责和系统构成,将系统组成构件规划到物理位置中,为相应的组织部门所使用。系统构件包括硬件构件和软件构件B10.2描述模型系统部署可通过部署图和部署配置表进行描述系统部署配置表以系统构件子构件和物理位置为变元形成二维表,是对系统部署的详细说明。系统部署示意图模板见图B. 14,系统部署配置表模板见表B6。图中:  虚线方框表示可进行部署的物理位置;  实线方框表示待部署的系统组成构件;  实线连接线表示构件间的联结方式和关系,可使用不同颜色或线型表示。图B.14 系统部署示意图模板表B.6  系统部署配置表模板序号系统构件名称物理位置1 物理位置2 物理位置n1构件1    2子构件   3     4构件2    5子构件  6     7构件3   8子构件  9           注:表示需要部署附录C(资料性附录)系统总体设计要素选用指南    不同类型的电子政务系统涉及的总体设计要素有所区别,本标准中按照技术体系框架的层次模型将电子攻务系统的类型区分为以下四类:  a)业务应用类系统,面向电子政务业务应用,实现业务应用领域功能的系统,一般多为软件系统;  b)应用支

    注意事项

    本文(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共36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