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基坑土方开挖及支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共9页).doc
-
资源ID:16704583
资源大小:68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地铁车站基坑土方开挖及支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实施细则(共9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哈尔滨市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工程深基坑开挖和支撑监理实施细则编 制审 核批 准西安铁一院工程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市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工程监理标项目部二一六年五月1工程项目概况1.1工程建设单位:中交哈尔滨地铁投资建设有限公司。1.2.工程项目名称:哈尔滨市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工程施工监理1.3.工程项目地点:哈尔滨市太平桥站海河东路站1.4.工程项目内容:1.4.1太平桥站3号线太平桥站为二期临时终点车站,车站位于东直路与南通大街交叉路口处,基本呈东西向布置于东直路下。车站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其中,车站CK25+794.891CK25+878.325段土建结构已由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在1号线太平桥站施工期间设计完毕,本段土建工程已施工完毕。CK25+877.662终点CK25+966.129,长约88.466m(中线处长度),为新建长度,采用明挖法施工。为满足3号线二期先期运营及后续太平桥站靖宇公园站盾构始发的要求,在车站西端头设置了临时区间车档和盾构始发井。该段车档长50m,矿山区间长30.7m,采用冻结法超前加固地层的矿山法施工,盾构始发井采用明挖法施工。车站站位主要控制条件为既有1号线太平站、已经施工完成的M3太平桥站结构标高及既有结构接口形式。太平桥站附属结构中3号出入口、2号风亭已经施工完毕,1号出入口、2号出入口、1号风亭和安全出入口为新建附属结构1.4.2 大有坊站太平桥站区间大有坊站太平桥站区间出大有坊站(地下明挖二层岛式车站)后,向北下穿红旗大街,向西穿越滨河文化雕塑园,之后下穿马家沟河向西到达天平桥站(地下明挖三层换乘车站)。本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区间起讫点里程范围为右线CK24+644.683 CK25+794.229,左线长度为1133.489m,右线长度为1149.545m。本区间附属结构包含一座联络通道,联络通道中心里程为右线 CK25+210.000;区间纵向基本V字坡,自南向北坡度依次为-2、-19.61、+5、+11.36、-2(“-”为下坡,“+”为上坡),隧道埋置较深,其结构埋覆土为11m22m。 1.4.3大有坊站大有坊站位于大有坊街与红旗大街交汇处,沿红旗大街成南北布置。大有坊现状为双向两车道,红旗大街为双向6车道加2辅道。车站西侧为滨河绿化带,东侧为红平小区、红河教师住宅小区及红河小区住宅楼。车站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车站采用明挖施工方法,车站站位主要控制条件为沿红旗大街西侧的直径1.8m埋深5m(管顶)的污水管。本站附属结构中1、2号风亭均设置在滨河绿化带内。车站东侧周边建筑物距离既有道路边缘仅有4.6m,建筑物为7层,一层为底商,为了避免拆迁,3号出入口按照近期预留考虑;4号出入口设置在大有坊街南侧的人行道内,1.4.4大有坊站先锋路站区间先锋路站大有坊站区间由先锋路站出发,沿红旗大街到大有坊站,整个区间呈南北走向,同时区间下穿红旗大街,由主道、辅道、人行道和中间绿化分隔带组成,沿线建筑物距离都较。区间右线起讫点里程为CK23+503.525CK24+165.883,长度为662.358m,左线为661.945m,采用盾构法施工;其附属结构含1个联络通道,联络通道中心里程为右CK23+830.000,并且区间纵向基本一字坡,自南向北坡度依次为-2、-7.68、-2(“-”为下坡,“+”为上坡),隧道埋置较深,其结构埋覆土为10.7m11.4m。1.4.5先锋路站先锋路站位于先锋路与红旗大街交汇处,沿红旗大街成南北布置,车站横跨先锋路。先锋路现状为双向十车道,红旗大街为双向6车道加2辅道。车站西北方向为待开发地块,东北方向为庆丰加油站,西南方向为嵩山小区,东南方向为哈尔滨市综合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车站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采用明盖结合施工方法,其中站位主要控制条件为沿红旗大街路中的雨污合流管,及位于红旗大街与先锋路交汇处东北象限的庆丰加油站的地下油库。先锋路站附属结构中1号风亭设置在先锋路与红旗大街交汇处西南象限,位于嵩山小区前绿地内;2号风道位于先锋路与红旗大街交汇处西北象限,贴道路红线设置;1号出入口位于红旗大街西侧,沿先锋路南侧道路红线设置;2号出入口位于红旗大街西侧,沿先锋路北侧道路红线设置;3号出入口为预留出入口,位于先锋路东侧,沿红旗大街北侧道路红线设置;4号出入口位于先锋路南侧,沿红旗大街东侧道路红线设置1.4.6海河东路站先锋路站区间海河东路站先锋路站区间自海河路站起,自南向北沿红旗大街敷设至先锋路站止。红旗大街规划红线80m,现状道路宽度4043m。区间右线起点里程为右CK22+656.115,终点里程为右CK23+285.925,区间右线长度629.810m。区间左线起点里程为左CK22+656.115,终点里程为左CK23+285.925,设置短链0.504m、长链0.563m,区间左线长度629.869m。本区间隧道点埋深约为18.8m,正线线间距为14m,共设置2处平面曲线,曲线半径均为R=1500m。在里程CK22+990.317处设置联络通道。1.4.7海河东路站海河路站为地下双层岛式站台车站,站台宽11米,轨道中心线间距为14m。车站主体为地下双层一柱两跨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型框架结构,结构总宽19.7m,纵向柱距一般为9m。车站中心里程处覆土厚度约4.57m,车站纵向顶板覆土厚度3.514.90m,主体结构基坑深度17.7619.91m。车站共设置2组风亭,4个出入口。出入口分别设置于车站主体东西两侧, 1号出入口(1号风亭)设置于海河路北侧,距离国际会展名城A栋约12.5m,2、3、4号出入口分别设于红旗大街东西侧的人行道外侧绿化带内。2号出入口临近辽河小区住宅距离10.8m,3、4号出入口临近住红旗住宅区约10m。 2号风亭地下结构距离辽河小区12.8米。1.5 工程项目工期:本项目土建工程计划工期为44个月;监理服务期限为发包人发出要求开始的日期开始,至工程完工及资料移交完毕、缺陷责任期满后结束。2编制依据2.1 本工程的监理规划2.2 经审批的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2.3 本工程及专业工程的施工图及设计说明2.4 GB50319-2000建设工程监理规范2.5 GB50299-199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6 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7 DGJ08-11-1999地基基础设计规范2.8 DBJ08-61-97基坑工程设计规范2.9 GB50300-2001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3监理工作流程施工合同、施工单位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人员及特殊工种上岗证、安全协议、施工组织设计、专业工程施工方案、设备及材料报验等审查及批复、基坑工程专家评审开挖准备工作通过验收 开工申请批准 分项工程及关键工序质量自检(分包及班组) 不合格整改 合格总包单位质量员对施工质量复检 合格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质量验收总监或总监代表批准转入下一分项工程施工4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4.1 基坑土方开挖控制要点4.1.1 基坑土方开挖前下工作必须完成 基坑围护结构已达到设计强度; 围护结构分幅节头外的防渗漏措施已经完成; 围护结构若采用地下连续墙时,墙底注浆已经完成且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基坑内外地基加固措施已经完成且达设计强度。若坑底以下经计算有可能被承压水顶穿发生突涌时,应事先做好降低承压水或阻断承压水的措施。 基坑内的桩基(含立柱桩)工程已经完成且经过测绘合格; 基坑内的降水井已运转两周以上且出水量正常,观察井水位下降正常; 基坑各项同监测项目已设点且读取过初始值; 基坑土方开挖实施方案已经过监理审查批复,安全技术交底已进行并有记录; 挖土机具和运输车辆经审查已能满足每层开挖时效控制要求; 需要夜间施工的已输好夜间施工许可证; 为防止坑内排水和地面雨水倒流坑内的坑外地面排水系统已完善; 基坑外周地面超载已清退; 基坑开挖应急预案已批准,准备工作已就绪。4.1.2 基坑土方开挖必须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4.1.3 基坑土方开挖必须按经审批的施工方案严格执行,不允许随意改变。若情况变化确须变动,必须重新编制(或补充)经审查批准后实施。4.1.4 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监理人员应对分层厚度、分区流程、分段长度、分段坡度、及时挖槽支撑、是否超挖等进行严格监控。4.1.5 基坑土方开挖应根据监测信息进行动态监控,监理人员应分析研究监测信息,特别关注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支撑的受力状况、坑外建筑物及临近地下管线的沉降、地表裂缝或沉降等情况。4.1.6 基坑土方开挖机械不得碰撞围护墙、支撑、立柱桩、工程桩的降水设施。4.1.7 基坑开挖出的土方不得堆在坑外四周,场地上的堆土应至少离开坑边相当于基坑总开挖深度的距离。4.1.8 坑内的集水应经常抽排。遇雨天时监理人员督促施工单位坑内应挖排水和集水井并及时排除积水。(注意排水沟不能沿围护墙边设置)4.1.9 当开挖至坑底时,监理人员应督促施工单位留2030cm厚土用人工修挖,防止超挖。若遇不慎超挖,应监督施工单位不得回填松土,必须用粗砂或碎石回填整平。4.1.10 在基坑土方开挖中,若发现围护墙体有渗漏水特别是有夹泥沙混水流淌时,监理人员应责令施工单位立即派人封堵。4.2 支撑施工控制要点4.2.1 钢支撑4.2.1.1 钢支撑运至现场后应对钢管壁厚、是否有外表损伤及失圆进行检查,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试拼,在试拼时重点检查轴线偏差和节头质量。4.2.1.2 预埋在围护墙上的钢板尺寸大小、板厚、平面位置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斜支撑的钢板支桩构造应根据支撑轴力进行验算,监理人员应查看验算结果是否满足垂直和水平分力的强度要求。支撑座、接头箱如埋入内衬墙,必须加焊止水钢板。4.2.1.3 钢支撑安装时,监理人员应查看预加应力和复加预应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当昼夜温差过大导致支撑预应力损失时,督促施工单位立即在当天低温时段复加预应力至设计值。当围护墙水平位移速率超过警戒值时,可适当增加支撑轴力以控制变形,但复加后的支撑轴力和围护墙弯矩必须满足设计安全要求。对施加预应力的设备是否在校验有效期内进行查验。4.2.1.4 支撑与立柱的连接构造应对支撑有三个方向(X、Y、Z)约束作用而又不影响施加支撑预应力。监理人员应对此认真检查督促4.2.1.5 钢支撑的换撑、拆除顺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4.2.1.6 钢支撑安装的偏差值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监理应实测实量。杜绝偏心受力、杜绝活络头与预埋钢板不垂直不均匀接触情况。4.2.1.7 钢支撑上不允许放置建筑材料和其它重物,开挖土方时不得受到碰撞。4.2.1.8 监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有关支撑轴力监测报告并认真分析异常值出现的原因(结合围护墙水平位移监测报告)。4.2.2 钢筋砼支撑4.2.2.1 钢筋砼支撑施工应按国家规范对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和砼工程的规定进行检查验收。4.2.2.2 跨度大于4m的支撑底模板要按规定起拱,底模不能用砼垫层宜用木模板, 架代支撑的节点中心点应位于在各方在立模时向杆件轴线应交汇于一点,监理人员立检查复核。4.2.2.3 支撑砼是否要提高标号和掺加早强剂立根据设计、气温和基坑开挖限时要求确定。4.2.2.4 当每层支撑砼不能一次浇筑完成时,垂直施工缝位置立在受力较小处并征求设计人员意见。4.2.2.5 每层支撑砼浇筑时现场应留置不同时间试压的同条件养护试块。留置的组数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4.2.2.6 除设计确定行架对撑作为咱栈桥使用外,任何支撑不得承载重物或挖土机械设备重压。4.2.2.7 钢筋砼支撑底模拆除时间必须满足设计对支撑砼设计强度的要求。4.2.2.8 随着地下结构施工要求拆除支撑时,必须满足设计对地下结构砼设计强度的要求和设计要求的传力措施的可靠实施。4.2.2.9 钢筋砼支撑的拆除方法要考虑环境对噪声和扬尘的限制要求。4.2.2.10 钢筋砼支撑拆除时必须避免对地下结构楼板等造成危害。4.3 监理控制目标值:4.3.1 围护墙水平位移报警值、围护墙顶水平位移、垂直沉降设计控制值。4.3.2 基坑外周边地面沉降报警值。4.3.3 支撑轴力和挠度设计控制值。4.3.4 立柱桩隆沉设计控制值4.3.5 坑外建筑物和地下管线沉降、差异沉降、倾斜、水平位移设计控制值。5. 安全监理措施5.1 基坑工程安全监理控制要求5.1.1 围护墙体入土深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偏差值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5.1.2 基坑底不允许出现隆起现象,控制值按设计要求。5.1.3 基坑底不允许出现突涌和流砂现象,施工单位必须通过难处确认并事前采取可靠措施(降水或满堂地基加固)。5.1.4 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围护墙水平位移、钢支撑复加预应力、坑底加固土体的宽度和深度及加固土体强度。5.1.5 坑外周地面不允许有超过设计规定的荷载。5.1.6 基坑不惑之年和地下室施工过程中不允许碰撞围护墙体、立柱桩、支撑及降水井管等,支撑上也不允许堆放重物。5.1.7 钢支撑安装和现浇支撑立模均必须确保支撑不偏心受力并能可靠垂直受力。5.1.8 基坑开挖必须坚持“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5.1.9 基坑工程施工前必须有应急预案并准备好预案中规定的材料和设备。5.1.10 基坑施工必须实行信息化施工。5.1.11 基坑降水过程中必须对坑外可能引起的坑外周土体围绕沉降危害程度密切关注。管井拆除时间应按照设计要求。5.1.12 向基坑内传递工具、设备及材料时必须用绳索或吊运方式,严禁向下任意抛。5.1.13 人员上下基坑必须通过梯道,严禁攀爬钢筋和模板。5.1.14 动力用电与照明电应分开,各类设备接地要良好,实行一机一闸一保险一漏电保护,三级配电二级保护。5.1.15 基坑周边应用1.2m高围拦闭合围护。大型机械作业完成后应离开基坑边。5.2 施工现场安全监理控制要点5.2.1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并扣好帽带。5.2.2 施工现场道路应畅通,不得在道路上堆放材料和设备。5.2.3 施工现场消防设施应齐全。5.2.4 进场的施工机械必须经过安全检查验收,不符要求的不得使用。5.2.5 吊装、挖土机械作业半径得以内不得有人员进入。5.2.6 特殊作业工种必须持证上岗。5.2.7 施工临时用电必须有专项设计方案并按批准的方案实施。5.2.8 脚手架的搭拆必须由专业工种施工,并经验收合格后掛牌才能交付使用。5.2.9 大型的起重吊装作业(如盾构机吊装、挖土机械吊装等)必须有专项吊装方案,方案应按程序报批。5.2.10 施工现场动火作业必须办动火许可手续。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