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西方经济学》学习笔记(共6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十七章:一国收入的衡量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影响。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一 经济的收入和支出1. 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因为:1.1每一次交易都有卖者和买者1.2某个买者的1美元支出必定等于某个卖者1美元的收入。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1.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要注意:1.1.GDP是市场价值:产出是按照市场价格来评价。 1.2“是所有的。”:GDP包括在经济中生产并在市场上销售的所有东西(但不包括非法生产与销售,未进入市场的东西)。 1.3.“最终的”。GDP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不包括中间物品的价值 1.4“物品与服务”:GDP既包括有型的物品,又包括无形的服务。1.5GDP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和服务。1.6GDP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1.7GDP衡量某一特定时期内发生的生产价值。三、GDP的组成部分一、GDP的构成GDP有四个部分组成: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Y=C+I+G+NX1、 消费:消费是指家庭除了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2、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3、 政府购买: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4、 净出口: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减去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二、真实GDP和名义GDP1.名义GDP和真实GDP 名义GDP:按照现期价格计算的物品和劳务产出的价值量。 真实GDP:按不变的基年价格计算的物品和劳务产出的价值量。2. 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一、 GDP是衡量经济福利的好指标吗?GDP既衡量经济的总收入,又衡量经济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总支出,所以GDP是平均经济福利的衡量指标。GDP并不是衡量福利的完美指标:1. 闲暇的价值2. 清洁环境的价值3. 几乎在所有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第十八章:生活费用的衡量消费物价指数是用来检测生活费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动的。一、 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1. 如何计算?分五个步骤。1.1固定篮子:通过调查消费者并找出普通消费者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来确定权数。1.2找出价格:找出每个时点上篮子中每种物品与服务的价格。1.3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1.4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等于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除以基年一篮子的价格乘以100.1.5计算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2、 消费者物价指数在衡量生活费用中的问题消费者物价指数并不是衡量生活费用的完美衡量指标,有三个难以解决的问题2.1替代偏向:假设一篮子物品是固定不变的,忽略了消费者替代的可能性。2.2新物品的引进。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有反映出因引起新物品而引起的价值的增加。2.3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质量是难以衡量的。这些因素会导致CPI高估了实际的生活费用。3、 GDP平减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GDP平减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并不完全一致,原因:3.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例如一家飞机的交易,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中但不反映在消费者物价指数中。3.2如何对各种价格进行加权以得出一个物价总水平的数字。消费者物价指数是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的这一篮子价格,GDP平减指数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二、根据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校正经济变量1.不同时期的美元数字2、 指数化当某一美元量根据法律或合同自动的按物价水平的变动校正时,就称为通货膨胀的指数化。3、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他们关系是: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第十九章:生产与增长本章内容:一、关于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两个事实1.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用人均实际GDP衡量)差别很大。2.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个国家的生活水平会发生巨大变化二、生活水平差别的原因三、生产率的决定因素四、公共政策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一 生活水平的差异1. 人均GDP数据表明,各国生活水平差别很大。2. 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并不能保证它们将来也是最富的,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也并不注定永远处于贫困状态。二、 生活水平差别的原因是什么?1.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其生产产品和劳务的能力,即生产率。1.1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服务的数量1.2生产率是生活水平的关键决定因素。三、生产率决定的四大因素 2.1物质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设备和建筑物存量,包括用于生产或者修理汽车的工具,用于生产家具的办公楼、工具等。2.2人均人力资本:所谓人力资本是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人力资本也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2.3自然资源: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2.4技术知识:社会对生产物品与服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一种是公共知识,一种是私人拥有的发明专利。生产函数:用函数来描述用于生产的投入量和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关系,即:Y=A F(L,K,H,N),其中含义是:Y=产出量,A=可得到的生产技术,L=劳动量,K=屋子资本量,H=人力资本量,N=自然资源量,F()是一个表示投入如何结合起来以生产产出的函数。四、公共政策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一般而言,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的政府政策有1、鼓励储蓄和投资提高未来生产率的一种方法就是把更多的现期资源投资于资本的生产。相关的是:带来收益递减和追赶效应1.1正是因为收益递减,储蓄率增加带来的高增长只是暂时的。1.2指开始时贫穷的国家倾向于比开始时富裕的国家有增长更快的特性。 2、鼓励来自国外的投资利用来自国外的投资是一国增长的一种方法,即使是来自这种投资的一部分收益流回到外国所有者手中,这种投资也增加了一国的资本存量,导致该国更高的生产率和更高的工资。3、鼓励教育和培训人力资本带来正外部性,政府应该大力支持教育,办好公共教育。4、 保护产权和维护政治稳定4.1价格制度发生作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经济中广泛尊重产权。4.2经济繁荣部分取决于政治繁荣。5、促进自由贸易 实行外向型贸易,能够使这些国家的状况变好。、6、促进研究与开发技术进步能够带来更高的生活水平。7、人口增长如何影响社会? 人口增长如何影响社会一直是一个话题,主要观点7.1导致自然资源紧张。错在哪里?人类创造力的增长会抵消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影响。7.2稀释了资本存量。引起工人低生产率和收入的下降。7.3促使了技术进步:如果有更多的人,那么就会有更多对技术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发明家和工程师,每个人都将因此受益。第二十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本章要讨论一金融体系的含义二金融机构的类别三国民收入账户中储蓄投资的核算关系?四 金融市场如何协调储蓄和投资?一。、金融体系的含义金融体系:经济中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外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一组机构。由帮助协调储蓄者与借款者的各种金融机构组成。二、金融机构的组成金融机构分为两种类型: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1、金融市场:储蓄者可以借以直接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最重要的金融市场是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1.1债券市场。债券是规定借款人对债券持有人负有债务责任的证明。债券市场由于三个特点而不同。1.1.1债券的期限:债券到期之前的时间长度,分为永久期限,长期债券、短期债券。1.1.2信用风险:借款人不能支付某些利息或本金的可能性。不能支付成为拖欠。1.1.3税收待遇:税法对待债券所赚到的利息的方式。 1.2 股票市场 股票代表企业的所有权,所以也代表对企业所获得利润的索取权。 出售股票来筹集资金称为权益融资,出售债券筹集资金称为债务融资。2、金融中介机构储蓄者可以借以间接地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这个术语反映了这些机构在储蓄者与借款者之间的作用。两种重要的中介:银行和共同基金。2.1银行:人们最熟悉的中介机构。2.2共同基金: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来购买股票与债券资产组合的机构(这不就是公募基金么?)它的优点有:1,钱不多的人可以进行多元化投资;2,普通人获得专业资金管理者服务。三、国民收入账户中的储蓄与投资 1.重要的恒等式1.1:GDP(用Y表示),分为四部分支出: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则有Y=C+I+G+NX1.2:在一个封闭经济不进行国际贸易的国家,进口与出口正好为零,则有Y=C+I+G1.3:在一个封闭的区域,上述等式可以变为Y-C-G=I,含义是等式的左边是在用于消费和政府购买后的一个经济的总收入,这个量称为国民储蓄,简称储蓄。说明储蓄等于投资。 2.储蓄与投资的含义 投资指设备或建筑物这类新资本的购买。2.1: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 可贷资金的供给来自那些有额外收入并想储蓄和贷出的人。可贷资金的需求来自希望借款进行投资的家庭和企业,投资是可贷资金需求的来源。 利率是贷款的价格。利率上升,可贷资金需求量减少,同样,高利率使储蓄更有吸引力,可以说,可贷资金是需求进线向右下方倾斜,而可贷资金的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利率是指的实际利率。2.2:影响储蓄和投资的政府政策 储蓄激励、投资激励和政府预算赤字与盈余。2.2.1:储蓄激励如果税法变动了鼓励了更多储蓄,结果将是利率下降和投资增加。2.2.1:投资激励如果税法变动鼓励更多投资,结果利率上升而储蓄更多。2.2.2政府预算赤字与盈余政府赤字的变动代表公共储蓄,减少了国民储蓄,利率上升,投资减少,而政府预算盈余增加了可贷资金的供给,降低了利率,刺激了投资。第二十一章:失业与自然失业率 失业分为两种:长期失业和短期失业自然失业率:经济生活中正常情况下存在的失业量。不意味着这种失业率是所期望的,也不意味着它是一成不变的,或者是对经济政策不产生影响的,它仅仅是指这种失业即使在长期中,也不会自行消失。一、 失业的确认1. 劳动力:既包括就业者又包括失业者的工人总数。劳动力=就业人数+失业人数。2. 失业率3. 劳动力参工率:劳动力占成年人口的百分比。4. 失业率衡量了我们想要衡量的内容吗?要区分失业者和不作为劳动力的人非常困难。二、 为什么总有一些人是失业者?在理想的劳务市场中,工资的调整会使劳动的供给和需求量平衡,这种工资的调整将保证所有工人总是充分就业,但现实中,失业率从未降至零。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1. 摩擦性失业1.1概念:由工人与工作相匹配过程所引起的失业。也就是说,工人要花费时间寻找最适合自己嗜好和技能的工作。并不是工资不能使劳动的供求平衡。1.2为什么一些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是因为经济总是处于变动之中,1.3减少摩擦性失业的努力。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可以对其作出改善,主要包括以下方式:1.3.1:公共政策和寻找工作。1.3.2:失业保障。给失去工作的人提供部分保护。三、结构性失业 定义:由于某些劳动市场上可得到工作岗位的数量不足以为每个想工作的人提供工作而引起的失业。1. 为什么会存在结构性失业?如果工资因为某些原因高于均衡水平,就会导致结构性失业。高于均衡工资的原因:最低工资法、工会和集体谈判、效率工资。1.1最低工资法 当最低工资法迫使工资高于供求平衡的水平时,与均衡水平相比,它就增加了劳动供给量而减少了劳动需求量,所以一些工人成为失业者。1.2工会和集体谈判工会工人从集体谈判中得到了好处,而没有参加工会的工人承担了部分代价:提高了工资,引起有工会组织的部分工人失业,增加没有工会组织的其他工人的就业,从而降低了没有工会组织的工人的平均工资。工会对经济是好事还是坏事?讨论1.3效率工资理论效率工资: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