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控小组工作记录(2月)(共4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二月份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时间:2015年3月5号地点:儿科二区办公室主持人:孟庆军副主任医师参加人员:公方伟主治医师、郭艳主管护师、齐翠住院医师、刘成娟住院医师、牛和红住院医师、王萍住院医师、周文龙住院医师记录者:孟庆军活动主要内容:1月份发现的问题2月份整改追踪评价1.2月份抗菌药物使用率88.4%,低于1月份92.37%,仍高于医院规定85%,使用强度68.88,高于1月份62.72 ,高于医院规定数50,微生物送检率13.12%,高于1月份送检率11.68%。病历自查,病历书写较前及时,签字率提高,内容较丰富,详细,化验检查完成较好。总体情况较前好转。总体情况改进较好。本次活动内容:一、2月科室部分质量与安全指标完成情况:项目科室目标值当月完成情况一.科室质量与安全指标1.科室平均住院日(天) 76.322.出院患者总数3243.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病情分析率100%无4.科室安全(不良)事件上报例数20例/百床/年25.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入组率50%6.符合进入临床路径标准的患者入组后完成率70%二.合理用药指标7.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药占比)59%48.35%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85%88.4%9.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50DDD以下68.88三.住院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能送检的必须送检)10.使用抗菌药物总体送检率20%13.12%11.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送检率50%11.26%12.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送检率80%无四.病案质量指标13.甲级病历率(无丙级病历)90%100%14.出院病历3工作日内上交率100%98%15.病案首页主要诊断正确率100%100%五.护理质量与安全指标16.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率下降无17.医院内跌倒/坠床发生率及伤害严重程度(%)比率下降无六.医院感染控制指标18.医院感染发生率10%0.3%由上表可知,本月出院患儿仍较多,工作量较大,部分指标完成较好,如平均住院日,药占比等。抗生素使用率,使用强度超标,微生物送检率仍然较低,较1月份好转,改进效果仍不理想,原因如下:抗生素应用指征不强,存在不合理联用,应用时间较长,感染控制,未能及时停药,能送检标本而不送检问题。临床医师的惯性思维,习惯于经验用药。认为微生物学标本,尤其是培养,所需时间较长,且阳性率不高,对临床指导意义不大,以至于送检率偏低。患儿取标本较困难,家属不同意,依从性较差,致使培养率低,另外,科主任要求不严。下一步应加强抗生素管理,做到合理用药,提高微生物送检率,提高应用指征,避免盲目应用。二、2月自查发现的问题(总结要点):(一)1.药物应用管理:抽查病历10份存在问题如下 (1)适应症不合理(病历号)。(2)治疗用药不规范用药频次不足,单次剂量过大病历号,。(3)联合用药不合理(病历号,)。(4)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低(其中4份病例未做细菌培养)2.病历自查:(1)病程记录中缺少医患沟通内容(病历号,)(2)入院记录无病人家属签字,(病历号)(3)部分化验未完成(病历号)。(5)出院记录内容过于简单(,)。 2.科室质量与安全指标未完成情况: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68.88;使用抗菌药物总体送检率13.12%。(二)原因分析: 1.抗菌药物的选用及给药方案欠合理;2.未重视微生物标本送检,指导用药;3.关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不到位;4.科室层面关于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的培训力度不够。5.医师未重视医患沟通内容书写,部分医师工作欠认真,住院患儿多,医师工作量大,科主任要求不严。(三)整改措施:综合上述因素,制定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2)加强对年轻医师应用抗菌药物的监管。(3)避免不必要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4)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5)科主任严格要求,认真书写病历,加强医患沟通内容书写。三、2月医院督导反馈的问题:(一)1、病案号,病程中未详细记录并分析重要检查结果;2、病案号未体现足够的诊疗方案的沟通,不报销药品知情同意书无患方签字;3、病案号出院记录中诊疗经过过于简单;4、无病历质量自查总结分析,危急值缺少季度统计;(二)原因分析:1、个别医师书写病历欠认真。记录欠详细。2、儿科患儿以普通病号为主,可选择方案较少,未能体现不同治疗方案。不报销药品签字不及时。3、出院记录模式化,较简单。4、评审结束后思想上有所放松,科内督导不及时,病历自查未及时总结分析,危急值未及时季度分析。(三)整改措施:1.督促医师认真及时书写病历。2.注意加强与患儿及家属沟通,并在病历中体现。3.认真书写出院记录,详细书写诊疗经过。4.及时督导,按时完成病历自查分析,危急值季度分析。四、2月质控重点:加强首诊医师负责制,减少医患纠纷,保证医疗安全。存在问题:1.对首诊医师的内容,责任认识欠清楚。2.个别医师责任心不强,查体不细心,解释病情不详细,沟通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3.对重病号未能及时请会诊。4.病历书写不及时,交班不详细,交班记录有漏交现象。5.较多门诊电子病历未书写。书写的病历拷贝现象严重。原因分析:1.未认真学习首诊医师负责制。2.业务能力有限,未能及时发现潜在危险3.就诊患儿多,工作量大。病历书写不及时。改进措施和目标:认真学习首诊医师负责制并在工作中自觉遵照执行。加强督导检查。使每位医师都按首诊医师负责制的要求去做。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和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会诊、转院、转科等工作负责。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恰当的治疗,并认真书写病历。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积极抢救。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及时请相关专业医师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和住院者,首诊医师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五、多发伤或涉及多科室的危重患者抢救,在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除首诊科室负责诊治外,所有的有关科室须执行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协同抢救,不得推诿,不得擅自离去。各科室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及时做病历记录。六、凡在接诊、抢救患者过程中未执行上述规定、推诿患者者,要追究首诊医师、当事人和相关科室的责任。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