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返乡创业融资难的问题探讨(共12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农民工返乡创业融资难的问题探讨XX大学 XX学院XX班 XX指导老师:XX中文摘要: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下,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农村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所以如何才能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部门开始鼓励农民自己创办微小型企业,然而农民创办企业的资金从何而来呢?所以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成为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广大农民工的强烈愿望。本文就农民工返乡创业融资难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农民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关键词:农民工创业 融资难 原因 对策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the growth of rural economy has become top prior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construction. Therefore, how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The government has set a road to encourage the farmers to start their own small business; however, how can the farmers get the start-up funds needed to establish enterprises? Hence the pressing demand for expanding the rural economic society, as well as the strong desire of the migrant workers, is to solve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reasons of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now facing the migrant workers who returning home for starting busines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 the financial problems.Key words: start-up of the migrant workers financing difficulties Reasons solutions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的经济也持续上升,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但时至今日,相比较而言,农村的发展速度远不及城市经济。为了解决我国经济这种不平衡发展,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然而当前的国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遇到了瓶颈,就是农民融资难的问题。农村市场的资金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之间一直存在较大缺口,融资难已成为农村金融市场上一个不争的事实。一、农民工创业融资难的现状分析1、信贷资金供给主体的缺位与信贷品种的单一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村金融市场上唯一的资源供给主体,不但其信贷资金供给的垄断地位较为突出,且难以满足农村日益多样的金融需求。不难看出,农村信用社在扮演主力军的角色下,其自身的包袱沉重,实际支农能力有限,其他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缓慢。农民融资难一直困扰着农民的创业发展,突出表现为资金实力不足、信贷品种单一等特点。2、财政资金供给能力不足与地区差异大尽管国家及地方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但由于我国农民的基数较大,且弱势群体所占比重也较大,因此,财政资金供给与农民需求相比仅是“杯水车薪”。从扶贫资金在国定贫困县的使用情况来看,以县为单位,2008年平均每个县得到的扶贫资金为5911万元,这四千多万的投资相对于一个县来说,数量其实并不算大;在国定贫困县里,平均每个村当年落实的到村到户资金4.5万元,其中扶贫贷款1.5万元,平均每个农户当年直接得到资金65元,其中扶贫贷款40元,当年直接得到资金的农户占全部农户数的8.0%。下表显示了直接得到资金的农户使用资金的强度,其中分布比例最高的为100到200元和500到1000元之间:直接得到资金的农户的资金使用强度资金强度(元)100以下100-200200-500500-10001000-20002000-50005000以上比例13.9%20.4%17%27.9%15%7.5%1.5%资料数据来源: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08另外,资金强度在省区之间也有较大差异,扶贫重点村平均每村当年落实的到村到户资金超过6万元的有黑龙江、云南、内蒙古、青海、宁夏、江西、海南、湖南、重庆、四川等,其他省区不到6万元;扶贫重点村农户户均当年直接得到的到户资金超过120元的只有宁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和陕西,其他省区不足120元1 资料来源于中国农村经济统计年鉴,2008。贫困地区有限的地方财政投入,限制了贫困地区农民的扶贫脱困进程,并制约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使本来发展都不均匀的中国经济更加拉大了地区之间的差异,贫富差距加重。3、农民工自身素质普遍不高创业有风险,对创业者本身来说,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和能力,并不是所有的返乡农民工都适合自主创业。调查显示2资料来源于湖南省统计局,根据调查数据整理。代表国家或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创业的返乡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并不高,大多集中在高中文化层次上,本科以上文化水平的仅为极少数人。虽然返乡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的积极性大,创业愿望强,但部分返乡农民工文化素质不高,学习知识的吸收能力弱,一部分返乡农民工对企业知识缺乏了解,企业管理能力较差,创业时盲目性大。他们在选择创业项目时存在着盲目性,没有考虑到立足本地实际、结合自身特点及拥有的专业技能与所能支配的资源,选择的项目不适合自己,创业损失惨重。另据大部分返乡农民工反映,由于受补贴资金限制,在培训基地培训的时间太短,对专业技术的掌握不过硬,掌握的专业知识不能适应创业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业的发展。马驰等3马 驰,喻文婷. 农民创业的 SWOT 分析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12):110-113研究结论也证明了这一点,农民受教育水平偏低、农民创办企业所需要的技能不足、农民自身综合素质偏低等因素对农民创业不利。二、农民工返乡创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1、贷款给农民工面临很大风险农业是弱质产业,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农业生产利润低;另外,农民工市场信息不灵,农产品价格在“暴涨暴跌”之间循环往复,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业的多重风险削弱了农民工还贷的能力,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质量和安全性不高,而大部分经营能力不强的农户也因为害怕风险还不起贷款,不敢冒然向银行借款来扩大生产规模。这两方面制约了农民利用资本市场提高收入。2、政策优惠面窄,融资渠道单一且复杂在农民工总量中,只有极少数的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但大多数农民工返乡时虽然积累了一定资金,但这点钱对于创业只是杯水车薪。流动资金、发展资金短缺,贷款困难,这已成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普遍面临的最大障碍。农民工返乡创业涉及到工商、税务、银行、劳动、农业、城建、公安等多个部门,创业本非易事, 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要想创业就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他们极其渴望有关部门能够为其大开绿灯。然而, 现在各级政府对于专门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配套扶持政策很少。比如在金融信贷方面,目前,农民工创业的融资渠道单一,多是靠银行贷款, 但很多县级银行的贷款权都已经上交, 贷款手续复杂, 周期长, 成本高, 农民工没有担保和抵押, 周围又缺乏金融服务组织, 所以贷到款的可能性很小。国家有对下岗职工创业的小额贷款优惠政策, 却没有针对农民工创业的金融扶助, 而资金难筹措又是农民工创业所面临的最大困扰, 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民工的创业难度。在税收、收费等方面, 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基本没有享受到减免的政策;政府提供创业贴息贷款政策没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办理的极少;免交借读费政策宣传不到位,有的地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孩子上学仍需缴纳借读费。再比如在土地使用和厂房租赁方面, 地方政府要么没有建立标准厂房供创业人员租赁使用, 要么建立的工业区门槛太高, 返乡创业企业无法进入, 而创业人员自行租赁民房进行生产时,安监部门却往往以厂房不合规范或不合理用地为由进行清理或罚款, 致使企业难于立足。缺少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尽管有的地方、有的行业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但有些政策尚不够具体,可操作性差, 缺乏吸引力。还有的因宣传不到位而不被返乡民工广泛了解, 或者因未被认真执行而成为一纸空文, 使得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感受不到政府的更多关心和支持。3、农民工创业贷款信用保险体系不健全在新农村建设中,往往有很多好的项目,但却因业主抵押物难以落实而不得不忍痛割爱,银行对此也爱莫能助。对农业的投入,如对农业产业化、集约经营化、水利设施的投入,生产与回收资金周期长,自然灾害风险大,这就需要保险的服务配套,但在具体实践中,银行与保险的服务“两张皮”结合不够,也阻碍了对农业信贷的有效需求。 目前,农村金融机构为降低经营风险,进一步严格贷款准入条件,强化贷款抵质押、担保措施要求,而农民、农村个体工商户大多是有存款的毋须贷款、要贷款的没有存款,自有房产、承包土地、林地等又很难提供正式的所有权证,难以办理抵押手续,而要找到符合担保条件的公务员又很困难,使得不少需贷农户被挡在“门槛”之外。另一方面,由于历史上少数贷款户弄虚作假,骗贷赖贷,致使本地信用环境不够理想。为了强化资产质量管理,金融机构普遍实行贷款第一责任制与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层层建立清收不良贷款责任制与新增贷款风险考核责任追究制,这种刚性的信贷管理措施,使大部分信贷员存在“多贷多风险、少贷少风险、不贷无风险”的惜贷、恐贷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 4、农村资金外流严重 由于农村金融体系功能的缺失,金融机构储蓄大多如抽水机抽水一般把农村资金抽走。农村资金外流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四种:(1)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及县以下分行渠道。基层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是农业银行的战略调整导致大量农村资金上存而流失。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中心城市战略的实施,一些县及县以下的金融机构从农村甚至县城撤退,信贷萎缩,存贷比率过低。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一些机构,仅仅成为存贷银行储蓄银行,只存不贷、只收不贷,功能单一,仅起到为上级存款的作用,挤占和流失了大量农村资金。大量资金上存外流,削弱了信贷资金功能,不但没有“输血”,相反,导致了农村资金的“入不敷出”。(2)农村信用社渠道。农村信用社将资金过度上存人民银行,根据央行规定,农信社需向人民银行上缴各项存款余额的7.5%作为存款准备金,以及不得低于各项存款余额的3%作为备付金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但除此之外,农信社往往出于寻求剩余资金出路、降低成本以及防范风险的考虑,将更多的资金上存入行。(3)邮政储蓄银行渠道。邮政储蓄的获利途径主要是通过转存资金存款,因此其利用自身的政策优势大量将农民工的资金吸取转存,基本不贷出。在2002年2月21日前,邮政储蓄的转存款利率为4.6008%,较信用社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2.25%高2.3508个百分点,较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利率2.07%高2.5308个百分点,再加上人民银行对邮政储蓄转存款按季结算,邮政储蓄机构可以利用转存款获得巨大的收益,而这种制度行收益是其他金融机构不能获得的。虽然人民银行在2002年2月21日将其转存款利率下调了0.2538个百分点,但这种制度下收益依然巨大。邮政储蓄在2003年9月1日之后才结束了“只存不贷吃利差”的经营模式,对农村发放一定的贷款,让一部分资金“回流”。邮政储蓄的经营模式虽然有了一些改革,但其改革后“回流”到农村的资金仍然相当有限。目前人民银行缺乏宏观调控手段,仅原则性地提出了政策导向,对诸如与农信社协议存款等问题缺乏具有约束性的管理办法,难以实现占农村资金相当比例的邮政储蓄资金“反哺”农业的政策意图,对控制农村资金的外流没有特别大的作用。加之改革前邮政储蓄业务“只存不贷”导致资金的全额流出,邮政储蓄渠道也成为了农村资金流失的又一重要渠道。(4)民间流通渠道。民间资本正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失,部分人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拥有巨额资金后,其中有些人把资金作为投资用于本地经济的建设。而有一部分人出于怕税收方面的考虑,将其资金转移外地,到外地投资、外地储蓄、外地消费。寻找相对优越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他们还通过民间借贷、参股公司等等方式将其在农村中积累的原始资本转移到城镇中去,这也成为了农村资金外流的又一渠道。三、解决农民创业融资难的对策1、大力发展农民贷款保险,降低农民工创业贷款风险农业是弱质产业,难以避免各种自然灾害的侵害,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体系将起到分担农村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的重要作用。而农民工返乡创业不能取得贷款的最大障碍是担保问题,因此完善担保制度,是解决融资难的关键。政府、信用担保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来解决:(1)通过一定的财政补贴、货币信贷、减免税收等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和利用商业保险公司资源优势,引导和促进现有商业保险公司到农村设立机构、开展业务、开发适合农村需求的保险产品,充分调动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投保积极性。(2)组建农业担保公司,逐步建立以政策性的保险公司为主、商业性保险公司为辅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3)健全农业再保险市场体系,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各种商业性保险公司农业原保险提供再保险支持。(4)建立农村支农贷款保险机制,推行农村保险贷款,引导建立由农民、农村经济组织自愿出资形成的非盈利性的互助保险组织。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商业性涉农保险,以及互助性保险实行与一般商业保险有别的再保险,有效分散农业保险的经营风险。(5)积极探索多方合作的担保机制。把农民、专业合作社、银行、农资供应商、龙头企业等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相关利益者组成一条贷款担保链,形成贷款利益共享、贷款风险分散共担。2、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拓宽农民融资渠道金融机构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强金融产品创新,针对返乡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开发出适合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产品,切实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中资金少的问题:可以开办“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积极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支持他们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服务业,创办农村经济实体,为他们提供一定额度的信用担保贷款,对创业能力强、创业项目好的借款人,贷款额度要适当放宽,利率适当降低;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可以试着运用风险投资、信用卡透支等融资手段,为返乡农民工创业融通资金。金融机构还要在对返乡农民工的个人能力、技术水平、经济状况、创业条件、创业项目和资金需求逐户进行摸底调查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业务品种,提高电子化服务水平,完善网络化服务,为创业者提供信贷、结算、代理、咨询和风险管理等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并利用自身信息灵、渠道广的优势,搭建返乡农民工与外界联系的桥梁,帮助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针对返乡农民工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政府、金融机构及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从不同角度解决资金供给中的难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相关配套政策,注重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配合,如可以出台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税收减免或费用补贴的财政政策,推行返乡创业贷款贴息制度,吸引金融机构增加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信贷投入。在民间资本比较充裕的地区,还可以引导和吸收民间资本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各类金融机构要拓宽信贷服务领域,加大信贷产品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制度,适当提高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增加农村资金供给。3、对农民工融资采取适度倾斜政策,建立资金回流机制(1)人民银行要加强对信贷体系活动的宏观调控,增加流入农业的信贷资金总量,扩大农户受益面,保障农业资金投入。特别是对于县及县以下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要明确规定一定比例的资金必须用于支持当地经济发展。(2)明确农村信用社社区金融的市场定位,绝大多数的资金要用于支持当地经济发展,严禁联社抽调基层社的资金集中投放。(3)对农村金融机构给予财政贴息,补贴金额可以随金融机构农业贷款的增加而增加。对农业贷款要逐步推行低利率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体现国家对弱势群体的扶持。(4)逐步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特别是对于邮政储蓄,尽快确定制度设计方向,实行邮政业务与储蓄业务的分业经营,切断利益贴补。建立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制度,对邮政储蓄资金通过再贷款或专项贷款等方式,按比例返还当地金融机构使用。(5)鉴于农村信用社目前仍然承担的大量政策性任务,建议在政策上除了享有和四大商业银行一样的待遇外,还应赋予其一定的特殊优惠政策。如帮助其化解历史债务包袱、对农业贷款免征营业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4、加强农民工创业的培训,提高农民工创业能力(1)充分调研市场,慎重选择项目,要有明确的盈利模式。农民工返乡创业,最大的风险是市场风险,最大的难题是市场难寻。国家可以制定优惠政策改善创业环境,解决服务难、贷款难、用地难、技术难等问题,但对市场却有点爱莫能助,需要创业者自己去挖掘。所以,农民工在创业时一定要对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进行认真分析,并多方面咨询,要花大力气去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选择细分市场,确定市场定位。在创业过程中,许多农民工没有很好的市场调研,对市场形势缺乏足够的分析判断,容易形成看到别人发展什么产业,自己也跟着发展,在选择创业项目上,有一定盲目性,结果造成市场供大于求,恶性竞争,影响资金回收及运作,创业信心受到打击。选择项目一定要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仔细进行盈亏核算,详细制定创业计划书,反复论证。(2)量力而行,逐步扩大。创业投资,一定要量力而行,逐步扩大,不能超出自己的资金承受能力,不要一次性把全部资产都投进去。创业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再细致的预算也不可能考虑的很完善,往往要在创业过程中追加投资,或者在发展中面临暂时性资金短缺。据报道有一个返乡农民工,一口气租下50亩搞散养鸡场,因为场子太大,租地要钱,圈舍要钱,还准备新开挖一口水塘,动工不到三个月,就投入资金近十万元,远远超出了预算和自己的资金承受能力。(3)充分利用政府政策优势,减轻创业资金压力。各级地方政府都制定了很多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农民工在创业时一定要把这些优惠政策吃透、用足,多咨询联系地方政府,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比如进入农民工创业园创业,享受创业一站式绿色通道,申请小额优惠贷款,减轻创业资金压力。(4)加强学习。创业与就业对农民工的要求有很大不同。打工就业仅要求农民工自身有一技之长即可,比较单一;而创业当老板要求农民工不但自身要有一技之长,还要求创业农民工要懂市场,学会分析市场,判断市场,开拓市场;要善于管理,光管好自己不行,还要管好整个创业团队;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比如工商、税务、警察等政府机关以及银行、供应商、客户等。5、注重宣传,提升创业者的金融知识 为使返乡农民工享受到金融机构的贴心服务,金融机构必须在宣传上下大工夫,把金融知识、金融政策传达到每一个人。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于2008年提议“开展农村金融教育”以来,各家金融机构都大张旗鼓地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但在宣传活动中往往出现“城里热,农村冷的现象”,特别是在交通不畅的农村,这种现象更是严重,不少农民不知道怎样贷款,不知道农业保险是怎么回事。在这里政府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宣传金融知识:一方面,可以组织基层信贷人员走进返乡农民工家中,向其讲解在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方面的金融政策法规,介绍推出的惠农特色金融产品,确保返乡农民工及时了解信贷政策及相关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宣传栏、网络等形式,把金融知识、金融政策送给返乡的农民工,提高他们的金融意识,使他们从新的角度认识金融、理解金融,能够自觉地运用金融知识服务自己的创业。通过开展农村金融教育,可以极大地丰富农民金融知识,增强农民诚信意识,激励农民正确申请和有效运用支农贷款和农业保险,促进金融产品与农民生产生活的结合,从而提升地方金融支农的效能,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发展,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参考文献1、费 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J.行政与法,2008,(9):48-50.2、杨宜勇,杨欣波.青年农民工创业:困境与脱困J.中国发展观察,2008,(2):42-44.3、张广花,苏新林.提升农民创业能力途径的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2010,(8):177-179.4、张广花.优化农民培训模式的实践与对策以徐州市农民创业培训重点班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3):188-189,193.5、李晖,胡舜.金融危机背景下返乡农民工就业机制的思考基于湖南返乡农民工的调查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40-41.6、马驰,喻文婷.农民创业的 SWOT 分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12):110-113.7、曾凡慧.金融危机背景下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欠发达地区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1):19-20.8、潘锦云,李晏墅.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工促农的产业路径J经济学家,2009.9、郭志仪,金沙.中西部地区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制探索J.中州学刊,2009 (3):106-108.10、孙远太.回归与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双向建构J.前沿,2009(5):107-110. 11、张善柱.变农民工返乡潮为创业潮金融危机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路径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 (2):45-48.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