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共11页).doc
-
资源ID:16731173
资源大小:32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共11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江西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关于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书面)编辑: 孙洁 来源: 江西省人大宣传处 : 2009-06-22 11:07 按:今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对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开展了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5月11日送省人民政府后,吴新雄省长高度重视,即日作出批示:“省人大调研五个方面十七条意见建议非常中肯、实在,可操作性强。请孙刚、盛文副省长研阅。为加强协调,请孙刚、盛文副省长负责,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联席会议制度,具体组织领导、协调推进此项工作。”随后,孙刚副省长作出批示:“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对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调研,认真深入,分析深刻,尤其是对省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25条措施的落实情况逐一梳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操作性,我们要按吴省长批示认真研究落实。有关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事宜,请教育厅尽快提出意见。”熊盛文副省长作出批示:“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照提出的政策,抓紧落实本部门的相关政策。”5月15日,蒋如铭副主任作出批示:“最近,教科文卫委就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开展了调研,选题针对性强,工作抓得紧、抓得实。为了推敲意见和建议,专委会认真讨论研究,相关领导同志仔细斟酌修改,调研报告及时转送省政府。由于所提意见和建议确有见地,报告引起了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这进一步说明,专委会在人大监督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调查研究的深度决定人大监督的力度;所提意见建议的质量关乎对政府工作监督与支持的成效。将此调研报告分送常委会各位副主任参阅。”现将调研报告印发常委会会议参阅。省人大常委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社会各界也高度关注。本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的要求,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蒋如铭同志的指示,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在省教育厅的支持配合下,4月下旬组织专题调研组,先后考察了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学院、赣南医学院和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等6所高校,分别与6所高校管理干部和学生代表座谈;召开了南昌地区部分高校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了省教育厅就业办及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中医学院、南昌理工学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先锋软件职业学院等8所高校的情况汇报和意见建议;视察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江西市场服务大厅;分析了赣府厅发200914号文件贯彻落实及实施进展情况。5月5日,召开了省直有关部门座谈会,听取了省教育厅的工作汇报,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公安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中小企业管理局有关负责同志参加座谈,蒋如铭主任亲临会议并讲话。通过上述调研活动,初步掌握了我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了解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提出有关建议供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一、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基本分析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21.9万人,其中博士137人,硕士4514人,本科83075人,专科人,次于2007年(22.35万人)、2008年(28.21万人)而居历史第三位。加上前两年仍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今年我省有将近32万名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因受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影响,不少企业裁员、停产甚至倒闭,用人需求急剧下降。据不完全统计,省外用人单位和就业岗位与前五年同期相比减少50%左右,沿海发达地区减幅严重,达70%左右。从总体上看,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一)总体签约率和就业待遇下降截止5月5日,我省高校毕业生中,博士毕业生签约率为62.04%,硕士为40.67%,本科为30.43%,专科为40.35%;有4所本科层次高校和14所专科层次高校的签约率超过去年同期平均水平。全省高校毕业生平均签约率为36.61%,略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72个百分点,某些学校降幅甚至达到20个百分点。同时,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层次普遍下降,岗位薪酬普遍下滑。据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反映,今年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岗薪平均为每月800元,比去年1200元减少了1/3。(二)高校之间差距悬殊对截止5月5日我省公办高校各学历层次的平均签约率、最高签约率、最低签约率情况的比较分析表明,我省诸校之间签约率差距悬殊。(三)专业结构影响不一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具有传统优势和鲜明特色的专业逆势而上,毕业生仍供不应求。如华东交大的铁道、交通、工程类,江西农大的农科类,南昌航大的航空、材料类,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的生物、园林类,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的旅游、酒店类,江西服装职业学院的服装类,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的外语、商贸类专业等。从总体来看,工科类和服务业类专业就业形势较好,而文科类、财经类专业则较为堪忧。(四)个人素质能力成为关键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素质能力强的应届毕业生,尤其辅修了第二专业(学位)的毕业生,依然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如先锋软件职业学院的曹晓洁同学,同时被日本、印度、美国三家跨国公司录用,被网民称为“史上最牛大专女生”。但仍有不少毕业生尚未转变就业观念,有业不就,无业可就,处于盲目、茫然状态。二、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措施及成效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我省认真贯彻中央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部署要求,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一)领导高度重视在今年2月初召开的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省委书记苏荣就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当前,尤其要十分关注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4月9日,苏荣书记又亲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江西市场服务大厅、江西蓝天学院和华东交通大学进行调研,强调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3月25日,省政府在南昌大学召开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分析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相关对策措施,省长吴新雄、副省长孙刚出席会议并就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部署。(二)政策及时出台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精神,省政府及时研究制定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赣府厅发200914号),出台了六大方面共25条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可谓“出手快、出拳重、出效好”。(三)部门配合跟进省教育厅明确提出了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1410”计划。“1”是围绕一个目标(就业率达到75%以上);“4”是抓好四个重点(学生、学校、环境、自身);“10”是采取十项工作举措,即:(1)落实“一把手”工程,完善校、院(系)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体制,(2)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编印和下发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南,(3)启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已有68所高校提供了共享就业信息357条,就业岗位5100余个,(4)加大推荐力度,促进毕业生就业,与有关高校联合召开10余场全省性分科类、分层次专场就业洽谈会,利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江西市场,搜集并提供省内外15000-20000个就业岗位信息,(5)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到部队就业,(6)实施引导升学计划,分流就业压力,扩大研究生招生计划和普通专升本计划,缓解11000余名毕业生的就业压力,(7)推出中小学教师补充计划和启动农村教师特岗计划,(8)切实落实毕业生就业状况与招生计划编制、学科专业设置等挂钩工作,(9)实施“双困”毕业生就业援助计划,对3万名经济困难和就业困难的毕业生进行就业援助,(10)推动供需对接,建立高校毕业生资源信息和用人单位需求信息两本台账。经过几个月的认真落实,目前已取得良好效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动服务,提前介入,厅领导分别挂钩联系11所高校,送就业政策、职业培训、用人信息和创业项目进校园,不仅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选聘2800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医、支农和扶贫工作,还首批发放1000名“双困”毕业生免费招聘“一卡通”,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见习、就业培训、就业推荐等工作也正在有序进行。分别由省委组织部、团省委、省征兵办等部门牵头组织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高校毕业生入伍当士官和服义务兵等各项计划也正在进行,目前有的已经发布了招募公告。省国资委动员所属的国有企业增加3000个岗位用于招聘高校毕业生,目前正在搜集就业信息,将于6月初举办专场就业招聘会。省中小企业局已建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46个,动员全省94个工业园区提供10000个就业岗位用于招聘高校毕业生就业计划也正在准备,5月底前可召开招聘会。(四)高校务实工作我省各高校积极应对,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三保一弘扬”的头等大事来抓,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可谓“动员千军万马,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用尽千方百计”,较有成效地抵御了因国际金融危机而导致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风暴。江西农大建立了领导联系制度、就业率通报制度、末位谈话制度、就业工作评估和奖励制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就业工作经费比去年翻了一番;江西理工大学重视毕业生就业辅导员专兼职队伍建设,加强就业指导和市场开拓;赣南师范学院在校园设立大学生就业服务大厅,可供三家用人单位同时进场招聘;江西师大设立就业阅览室、个性化咨询室和信息查询室,实行个性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江西中医学院开设保健按摩师、足部按摩师、保健刮痧师、美容师、营养配餐员等18个职业(工种)初、中、高级技能培训项目,以专项培训促进就业;南昌理工学院实行“订单教育”,通过订单培养输出毕业生近2000人;赣南医学院对被服务西部计划录取的毕业生给予每人1500元的经费奖励,服务期间档案、户口免费保存;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对不景气专业毕业生进行短期转岗培训,通过热销的旅游、酒店专业带动出口;南昌大学、江西财大挖掘校友资源,南昌理工学院挖掘学生家长资源,江西师大挖掘教师资源,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挖掘10条就业渠道,走出去,请进来,广寻就业信息,广辟就业门路。整体来看,已形成“以就业为导向,全校重视、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三、存在的困难与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学生及家庭四轮驱动。从调研的情况来看,高校和毕业生反映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一)已有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赣府厅发200914号)规定的25条措施,包涵六个方面内容,需要多个部门来协同努力进行落实。我们对这些政策措施的主要内容、相关的主要部门及落实进展情况逐一进行了调研分析(详见附件),从分析中得知,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政策措施落实进展情况不一,有的尚未启动。如毕业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涉及人力资源、教育、财政、银行、税务等部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财政贴息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以及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和应征入伍服义务兵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其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可以代偿的政策等,由于缺乏具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难以落实。又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高校毕业生入伍当士官和服义务兵,以及省国资委所属国有企业增加3000个岗位用于招聘高校毕业生计划、省中小企业局动员全省94个工业园区提供10000个就业岗位计划等政策,由于推进时间比较滞后,与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时间不同步,使这些刺激政策对提高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作用还不能及时显现。再如政府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要将招收高校毕业生作为进人的重点,教育、卫生、农业、民政等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本系统发展需要的基层就业项目,要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青年创业实习基地,建立高校毕业生职业见习制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准入机制等政策,有的尚在酝酿草拟,有的尚在筹备实施,有的无动于衷。(二)现行政策机制不够配套如师范、医学类院校反映,事业单位实行“凡进必考”之后,一是统一考试一般安排在毕业生离校前后进行,有的甚至在8月份以后,滞后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节奏。二是教师、医生等专业性较强的事业单位招聘,在考试内容、选人标准等方面均存在与毕业生就业不适应的方面。2008年底在江西师范大学举办的师范类专场招聘会上,许多市、县教育局没有参与招聘,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用人自主权。三是有关资格证书不能及时发放,如非师范类毕业生报考教师资格证,4月考试,8、9月才能领到证书,而不少用人学校要求应聘者具有教师资格证,使应届毕业生被拒门外。又如现行“服务西部”、“三支一扶”的后续保障政策不明朗、不完善,毕业生完成志愿服务后又陷入新的困境,不利于调动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的积极性。再如现行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学专业毕业生只有在毕业一年后且具有一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方能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导致应届毕业生因毕业时无法取得执业医师证书而难于找到工作,也无法具备一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由此形成逆向选择。还如政策信息透明度低,审批环节繁琐。政府对“双困”生免收招聘报名费,但因审核手续麻烦,有的“双困”生因此放弃而未享受。有的自主创业的学生在申请营业执照中,因不了解有关法规政策,遭致处处碰壁,影响了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三)政府投入相对不足政府公共就业服务的基础建设还比较薄弱,没有建立全省统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以及相应的服务体系,招聘信息共享程度低。目前,只有全省高校间实现了就业信息共享,部门间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信息仍是各自为政,不能共享,且时间不统一,市场又相分隔,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成本。大学生实习、技能培训和创业孵化基地不足,学校和企业合作平台有待完善,迫切需要政府建立对企业提供职业见习的鼓励和协调机制。(四)就业市场不够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一些不法分子、非法单位和中介机构利用学生求职心切的心理和社会经验不足的弱点进行诈骗。就业陷阱、就业欺诈、非法传销等令高校和毕业生防不胜防,损害了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如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某女生反映,某招聘人员要求她晚上七时到宾馆进行面试,吓得她不敢赴约。目前,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正在联合其他部门,准备对有关招聘单位的资质和组织机构代码进行甄别和查询,相关管理部门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数据库开放准备工作。(五)招聘出现敛财行为不少高校毕业生反映,当前社会上各种招聘考试名目繁多,且都要交报名费或变相收取考务费、阅卷费等。如南昌某区今年上半年招聘130余名中小学教师,报名费为每人80元,共有6000余人报名,光报名费收入就近50万元。赣州某些县部门组织的教师招聘考试,收费高达400元。某高校有位来自农村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先后报名参加了多次招聘考试,报名费、交通费等就业成本达1000多元。还有的学生参加某些中介机构组织的“培训就业推荐一条龙”,学费高达万元以上。(六)就业环境不尽公平高校毕业生普遍反映,由于就业形势严峻,“买方市场”逐步成为主导。用人单位一方面提高用人标准,要求毕业生有职业技能和相关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却尽力降低员工待遇,不按劳动合同法的要求,为员工购买“三险一金”等,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属于弱势群体。毕业生反映,有些用人单位存在性别歧视,以种种理由拒绝女性毕业生,或规定三年不得生育。有的单位拒绝乙肝病毒携带者。有些单位吸纳内部职工子女和公开招聘人才实行双重标准。有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第一学历、毕业院校要求苛刻。今年我省招聘1183名公务员,只有1个乡镇岗位招聘专科生,其余均须本科以上。一些地方存在保护主义,在招聘毕业生时优先选聘本地生源的毕业生。另外,毕业生在实习期间缺乏劳动合同法的保护,在实习期间出现人身伤害、财产损害时,很难追究责任,也不利于公平公正劳动关系的建立。四、意见和建议(一)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协调力度1.建立定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商和调度会议制度。目前距大学生毕业已不足两个月,就业任务十分紧迫。政府要切实将促进毕业生就业作为重要的职责,进一步加强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定期调度、及时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真正形成政府统筹协调、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2.加强对已出台政策落实的督促检查。由省政府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参加,及时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赣府厅发200914号)提出的六大方面暨25条措施进行集中梳理,制定具体的任务分解表,明确牵头和协同的部门,落实到位的时间要求。对已出台但没有执行或执行不到位的政策,要加强监督,落实情况要及时反馈到省政府。3.加强有关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计划项目与大学生就业工作节奏的同步。今后“专升本”考试时间及有关执业资格证书考试,应安排在每年1、2月进行;各种到基层、西部及义务兵、士官计划项目,应不迟于每年5月前推出。(二)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经费投入1.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基础建设的投入。财政和有关部门要从就业再就业专项经费中列支一部分,由教育部门按江西省就业再就业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统筹用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就业市场建设、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就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高政府就业专项经费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针对性。2.减免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报名等费用。减免或取消应届高校毕业生参加各类招聘考试的报名费等收费,相关费用实行政府财政补贴,并加强对其他收费项目的审批。3.政府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补助经费。采取税费减免或岗位补贴等措施,调动企事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对主动接收毕业生见习实践的企事业单位,给予教育费附加减免或岗位补贴。4.建立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基金。政府财政设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对毕业生自主创业进行支持。也可在高校设立鼓励自主创业扶持基金,由高校组织项目申报、基金发放和项目管理,通过扩大自主创业项目,带动更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自主创业。(三)提高现行政策措施的执行力1.加快促进毕业生下基层就业计划的执行。当前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毕业生就业需要,加快“三支一扶”、“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农村教师特岗、高校毕业生入伍当士官和服义务兵,以及省国资委所属国有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计划、全省94个工业园区提供就业岗位计划等的实施,加快制定符合本系统发展需要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产服务、救助服务等基层就业项目,早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可选择的就业岗位和更多的选择机会。2.加大劳动执法监督规范用工行为。以贯彻落实5月1日起实施的江西省就业促进条例为契机,加强对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的宣传和执行力度,规范用工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建立各地各层次毕业生起薪指导性标准,加快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解除到农村社区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后顾之忧。3.灵活实行“凡进必考”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一些技术性强的专业和行业,如教师、医生等行业招聘毕业生,主管部门要给予用人单位一定的用人自主权。建议省卫生厅选几所医院作为实习医生培训基地,培训后可报考医师资格证,以解决医学类毕业生报考医师资格证的问题。其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导游证、教师资格证等,可委托相关的高校组织。4.想方设法进一步挖掘就业岗位和深造机会。建议将就业见习单位扩展到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进一步扩大高校毕业生升学深造比例,如“专升本”、修读第二专业(学位)等。(四)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1.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专门市场。建议省教育厅在高校区或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的高校中建立一些专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分市场,加强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协调,发挥“两本台账”的作用,使高校毕业生的求职信息和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信息有效对接,形成有公信力的权威的就业信息发布网络。有关部门要在市场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次性、一站式、一条龙的就业服务。2.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准入机制。由省政府牵头,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工商行政管理局、质监局等部门联合制定高校内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准入机制。严禁未经工商注册和组织机构代码认定的非法用人单位进校招聘,加强对用人单位信息的审核,确保提供充分、真实、准确的就业岗位信息,保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质监、工商部门应当无偿向高校和毕业生提供招聘单位资质查询服务。相关部门在进入高校进行就业活动时,应做好与教育部门的沟通协商工作。3.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跟踪服务。一是列为失业人员;二是提供见习岗位;三是进行应用技能培训;四是回炉参加第二专业(学位)教育、学士后教育、研修生教育等。(五)建立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1.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评价和激励机制。有关主管部门要组织力量,积极研究制定适合我省实际,比较科学的能真实反映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考核办法。要尊重人才培养和办学规律,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规模、专业设置等,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和分类指导,通过有效的考评和激励,引导高校理性办学,科学发展,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和劳动者。2.加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高校要加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教育,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和求职技能,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和尽早进行职业规划。高校的教育教学要适应毕业生就业的需要,加强学生的实用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训练。3.进一步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从长远看,到企业、农村、社区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应当成为高校毕业生去向的主渠道。这方面的潜力很大,具有广泛的空间。应当将有利于毕业生下基层和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常态化和制度化,制定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积极提供创业项目和服务岗位、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和创业指导中心、提供大学生实习和培训基地等的优惠政策。加大舆论宣传和政策导向,共同营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和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江西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2009年5月5日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