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说课稿(共5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全等三角形说课稿张市高新区东辛庄中学 郭军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全等三角形。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和教学流程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一)教材分析。针对教材,我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全等三角形位于新课标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之后引入的,它先介绍了一般图形的全等,再从一般到特殊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是用于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方法,是今后证明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而且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渗透全等变换的思想。本节内容也是后面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奠基石,它对知识的联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掌握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基本方法。(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会运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1)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归纳、总结等过程,获得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寻找对应边与对应角的方法。(2)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增强审美意识;在探究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增强自信,感受成功的乐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设计意图:全等是用于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方法,是今后研究几何图形、证明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所以把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为本节课的重点。(2)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寻找规律,能准确地指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设计意图:学生初次接触到全等三角形,对于全等三角形呈现出的各种不同的位置关系,还不能准确熟练地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所以探究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寻找方法,是一个难点。(二)教法与学法优选教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课题,层层深入、互动交流,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他们都能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指导学法古语云“学贵有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新课程改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画图、观察、剪切、比较、交流等活动,学会自己探索知识,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形成勇于探索的意识,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三)教学程序一、情境导入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搭火车游戏,观察图片中小孩手中的三角形能否放到火车中的三角形上?教师演示。然后提出问题,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大小有怎样关系? 设计意图:丰富的图形容易引起学生注意,使他们能很快投入到学习情境中,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课题蕴含其中,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感受了数学的生活化;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二、获取新知活动1、探究全等三角形有关概念(1)学生活动按教师要求把剪出的两个三角形放到一起能够完全重合,由此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随后提出问题:是不是任意两个三角形都全等呢?当然这里面有全等的,也有不全等的,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形状和大小两个方面来辨析:一是形状相同的图形是不是全等形,二是面积大小相等的图形是不是全等形,由学生分别举出图例。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讨论及举例,使学生对于重合概念的理解更透彻,进一步明确了全等三角形的特征,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形成铺垫。(2)试一试:学生把前面得到的一组三角形顶点标上字母后进行如下操作(教师演示课件)如图:把ABC沿直线BC平移,得到DEF把ABC沿直线BC翻折180°,得到DBC把ABC绕顶点 A 旋转180°,得到AEDBACDBAAAACEDF图1图2图3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变换前后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引导得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4)教师介绍全等三角形表示方法以图1为例,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 请你试一试请学生说出前面图2和图3中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动手尝试图形全等变换的过程,形成全等图形的直观感觉,并且分析、总结出图形变换的本质,加深了对图形变换的理解,同时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建立了对应的概念,为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突破本节难点打下了基础。活动2探究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小组动手实践,讨论交流用剪得的两个全等三角形按图中的位置尝试摆一摆,经历图形变换的过程。找出图中各组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组内交流并归纳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和技巧。图5图4图1图2图3BFCDAE图6ABCEFD各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探究成果。(3)归纳补充各组学生总结出的方法规律: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活动教学,结合课件演示、学生讨论等方式进行,目的是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自己发现知识,激活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学会观察、寻找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参与知识发展的过程,并在动手操作的同时,渗透图形全等变换的思想。课堂效果:学生积极活动,讨论热烈,热情交流,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归纳总结,掌握了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规律,能正确识别较复杂的图形,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了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积累了学习经验。活动3、探究全等三角形性质BAAAACEDF(1)(教师演示课件)学生观察、思考:全等三角形位置发生了变化,它们的对应边、对应角是否也发生了变化?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2)学生讨论总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教师举例:如图,若ABCDEF,则有ABDE,BCEF,ACDF;AD,BDEF,ACBF。(3)说出前面图1至图6中每对全等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相等的角。(4)应用拓展,寓思于练如图1,已知ABCDCB,A60°,ACB25°,AB7,则D ABD ,CD 如图2,已知ABEACD,A43°,B30°,求ADC的大小。如图3,有一个池塘,池塘两端A、B的距离无法直接测量,勘测员小王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先在平地上测绘出点C、D、E的位置,使ABCDEC,那么你知道他下一步需要如何测量,才能得出池塘两端AB的长吗?说出你的理由。学生讨论发言,说出自己的见解BACD图1图2图3ABCED设计意图: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本节课重点,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铺垫与渗透,学生比较容易得出性质,所以对于全等性质的灵活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死记知识,而是内化为自身能力来解决问题。在习题的设置上既要有针对性,又要贴近生活,这样巩固了课堂知识,学生也学会了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体验到了数学的成功与快乐三、反思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知识概念、方法运用、情感态度等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感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内容、应用到数学思想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等方面多角度对本节课归纳总结,锻炼学生的综合及表达能力。学生各抒己见,广泛交流,在知识技能、方法、情感等方面都有了收获,在畅所欲言中、在收获的喜悦中结束这节课的内容。四、作业设计(1) 发挥你的想象力,用全等图形设计一个图案。(2)完成课后习题第一部分1题、2题,第二部分第1题。(3) 选做题:第三部分第2题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具有开放性与创新性,体现出创新教育思想;采用分层布置作业,既达到对课堂知识的巩固与拓展,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教材的思想。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