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规合一”和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共15页).docx
-
资源ID:16774389
资源大小:24.98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多规合一”和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共15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多规合一”和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多规合一”和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XX年8月被正式确定为全国28个“多规合一”试点,今年年初,我市被纳入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范围,按照国家部委“多规合一”工作及省、市关于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的相关要求,我市专门成立了*“多规合一”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推进“多规合一”和新型城镇化试点实施方案,以及XX年试点工作计划任务,多次组织召开“多规合一”及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推进会,成立8个调研组,分别就户籍制度、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住房保障等方面开展深入调研论证,为我市“多规合一”规划编制、统筹城乡综合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打好基础。一、“多规合一”工作进展情况*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由于油田开发历史长、范围广,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多年积累的一些原来没有明显迹象的继发性影响开始显现。急需通过推进“多规合一”试点,有效实行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确保玉门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两促进。根据国家四部委“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总体部署及省、市相关工作要求,*严格按照既定的工作进度计划,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1、工作准备阶段:组织发改、住建、环保、国土等相关部门,于XX年11月编制完成了*“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于12月分别通过XX市政府、省住建厅及国家环保部审查。客观分析了当前玉门经济发展客观实际,制定了试点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和保障措施,全面指导试点工作的开展。2、工作启动阶段:XX年3月,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规划编制工作。相关单位配合规划编制专家多次开展现场调研、部门座谈,收集大量详实的基础资料,详细了解掌握了我市产业发展、城乡规划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空间管控等方面实际情况,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3、规划研讨阶段:规划专家组通过对基础资料及数据进行汇总梳理,开展多规差异分析,提出初步解决思路,并多次与*相关部门座谈交流,研究可行性规划方案,于XX年5月形成了*城乡统筹发展总体规划初步框架文件和*“多规合一”试点改革方案,5月底通过了XX市政府、省住建厅审查,6月2日通过了省发改委和环保厅审查,*城乡统筹发展总体规划初步框架文件于6月16日通过国家环保部评审,对*“多规合一”试点改革方案作了进一步完善。4、成果编制及汇报阶段:根据评审会议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及多次在*和XX市范围内征求的相关部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专家组又对*城乡统筹发展总体规划初步框架文件内容进行深化,科学划分三类空间,划定生态红线与开发边界,制定协调多规矛盾措施,提出有效的管控建议,编制完成了*空间发展总体规划,修改完善了*“多规合一”试点改革方案,8月24日通过XX市政府审查,于8月28日分别上报省发改委、住建厅、环保厅。10月9日省发改委、环保厅将审定后的*空间发展总体规划及*“多规合一”试点改革方案上报国家环保部。11月20日,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在XX对规划文本进行了审查。两部委领导及专家对我市规划编制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我市继续对规划文本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力争成为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多规合一”试点典型。最近一段时间,中规院又亲自来玉,与相关部门深入对接,广泛交流,对规划文本进行了修改。12月2日,市上四大班子领导和相关部门又专题听取了中规院的汇报,征求了市上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5、规划衔接协调阶段。近期,*认真研究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有关精神,结合*空间发展总体规划的总体要求,对正在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生态保护规划、*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等专项规划进行了的修改完善,认真协调了国民经济规划、环保保护规划与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从文本内容和技术操作层面理顺了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之间的关系,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二、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进展情况1、坚持规划引领,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始终把城市规划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首要工作来抓,坚持用战略的思维、世界的眼光定位城市,优化城镇乡村功能布局,强化区域主导功能,确保城镇布局、产业布局、项目布局、生态布局有机统一。一是不断深化城市规划,XX年,我市就已编制完成了9.13平方公里的城市控制性详规及3.86平方公里的东部扩建区城市设计,确定了“东扩、西延、南改、北拓”的城市发展方向,形成了“一核两翼三片区”城市发展布局。XX年,我市又对玉门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完善,目前,规划修编成果已融入到*城乡统筹总体规划当中正在加快编制,并对中心城区和主要建制镇镇区的用地进行深化布局,对城乡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为我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顺利实现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不断强化村镇规划,坚持用社区建设的理念规划建设村庄,坚持村庄向距离较近的市区和集镇集中,向人口相对集中的村组集中,把村庄建设成为新型农村社区。持续加快推进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在XX年完成12个集镇和59个村庄的规划编制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美丽乡村规划、市域村庄布局规划等村镇规划编制,目前,各项规划正在加紧编制当中。同时,加强建设工程动态监控,定期开展规划执法检查,确保建设项目规划得到有效执行。三是探索建立“多规合一”,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乡规划等“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合理安排市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实行“一套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实施”,实现一张图作业,统筹空间资源配置,完成了*空间发展总体规划成果编制,现已经省发改委、环保厅等相关部门审查,上报环保部。2、坚持建管并重,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优化发展。围绕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增强城乡功能,提高运行效能的要求和“城乡统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持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市累计投资50多亿元,先后实施了150多项迁址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七纵六横”城市主次干道54公里,配套建设了公园、休憩广场、上下水、供热、路灯、人行道等基础设施;整合文化、教育、医疗资源,合理布局实施了玉门三中、文化三馆、全民健身中心等社会公益项目;新建了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实现了集中供热和管道天然气入户。二是不断健全完善村镇建设。以中心集镇、道路沿线、旅游景区、产业园区为重点,通过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分类指导、合理规划的措施,累计实施小城镇建设项目460多项,主要完成了集镇村庄道路、村村通公路、绿化、亮化、供排水以及小康住宅建设,乡镇基础设施承载功能明显增强。近年来,全市共计投入资金约14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危房21750户,占全市农宅总户数26999户的80.6%。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完成义务植树77.1万株,新建千米农田防护林73条427亩,建设绿色通道66公里、306亩,铺筑“村村通”油路120公里。三是不断提高城乡管理水平。制定出台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的实施意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城市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扎实开展了“绿美净工程”、“城市管理年”和“讲文明、爱玉门、树形象”市容市貌整治活动,城区重点路段、背街小巷、住宅小区等区域的环境卫生面貌大为改观,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村镇管理按照“五清五改五化”的要求,持续加大连霍高速公路沿线、风光大道沿线、旅游景点沿线和城郊村组、中心村组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市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四是扎实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健全以公租房为主体,满足多层次群体、多元化需求的住房保障体系,目前,全市已累计投资2.85亿元,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15.3万平方米、2170套,完成了老市区资源型城市棚户区翻改建项目2780套。3、坚持产业升级,努力实现城乡经济同步发展。以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为支撑,继续实施“强工兴市、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努力形成城乡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营造了良好的就业和生活环境,实现了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一是着力打造“三大基地”,推动工业经济扩张增量。以打造“百年油田”为目标,始终将玉门油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继续实施石化技改升级项目,大力发展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产品加工业,将玉门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以培育新能源首位产业为目标,继续走风电、光电、火电、水电、生物质能发电等多能并举、互补开发、联动发展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子,积极培育打造新能源首位产业,将玉门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以打造区域大循环的经济发展格局为目标,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园区聚集功能,着力延伸煤化工、黑色和有色冶金、建材非金属产业链,重点实施循环经济产业项目35个,将玉门建设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的循环经济基地。二是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富民产业发展。坚持“扩张基地,壮大主业,培育精品,打造品牌”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发展设施种植、高效林果和设施养殖主导产业,全力抓好顺兴设施农业、恒旺循环农业、赤金万亩韭菜、清泉千亩人参果等10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倾力打造优势农产品品牌,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扩大基地,新建了一批枸杞、畜产品等加工龙头项目,不断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带动了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开辟社会就业新途径。紧紧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机遇,在现有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综合服务业与互联网科技深入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创业园、盛浩建材市场、汽摩一条街等已建成的商业平台,吸引更多商家、连锁店、品牌店入驻,不断提高商品档次,留住消费群体,聚集人气商气,推动三产服务业提档升级。严格执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及各项审批制度改革,实施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登记,调动和激发了万众创业的积极性。4、坚持保障民生,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均衡发展。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竭尽所能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积极推进高效能教育综合改革,薄弱学校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加快推进教育均等化建设,已对全市46个农村学校进行提升改造,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标准通过国家和省上验收。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出台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医院运行机制。筹资XX多万元解决了原市一医院、二医院和中医院欠缴养老金、市属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人员个人门诊账户设立等涉及86家企事业单位、609名职工切身利益的历史遗留问题。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746人,实现转移就业13418人次,实现劳务创收8200万元。高标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断提高,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5412.6万元,有力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新建总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设计床位100张的老年公寓项目,目前已基本完工。大力推进“天眼百卡”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城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以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出发点,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行政效率为目标,加快推进撤乡改镇工作,目前,下西号乡、黄闸湾乡、柳河乡“撤乡改镇”工作已获得省民政厅批准,正在抓紧制定具体工作方案。5、坚持环保建设,努力实现城乡生态宜居发展。科学划定城乡生态保护红线,扩大城乡生态空间,倡导建立低碳、生态、绿色产业体系,推进城镇乡村绿色发展,促进城乡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一是加强城镇园林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公共绿地建设,重点实施了投资2700万元的铁人大道景观带、投资1亿元的玉泽湖公园、投资5400万元的玉泉湖景观带、投资3000万元的水系景观带等特色园林景观,全力打造了“人在城中、城在林中,城中有林,林中有景”和“举目满眼绿、移步皆是景”的生态城市,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绿地率达到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45平方米。二是强化环境污染防治,实施污染集中控制。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科学规划经济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突出抓好污水、垃圾、烟尘、工业粉尘、机动车尾气、地面扬尘、饮食油烟等污染的防治,确保了城镇环境质量达标,目前新老市区两个垃圾处理场运行正常,城镇空气环境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0天/每年以上。三是深入开展生态保护建设。不断加强对城乡各类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管和环评,强化自然保护区的日常监督管理,进一步做好了各乡镇生态保护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引导建设生态农业、节水农业,开发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蔬菜基地。因地制宜加强农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处置,减轻农村面源污染,保护了农村饮用水源,地表水质均达到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四是推进环境综合治理。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加大对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城镇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0%和80%。扎实开展“绿美净工程”、“城市管理年”和“讲文明、爱玉门、树形象”市容市貌整治活动,持续加大连霍高速公路沿线、风光大道沿线、旅游景点沿线和城郊村组、中心村组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市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三、试点工作中的问题规划编制存在与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相悖的现象考虑到当前“多规”之间存在土地用途划定标准难一致、空间管制要求难协调、规划技术标准难统一等问题。为了达到实现“多规合一”的目的,规划工作提出以“多规合一”替代国民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但是,这一要求明显和国家法律法规相悖;无论是土地法、城乡规划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都要求城市编制相应的规划,方可获得相应空间使用权利。因此,“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要真正落到实处,尚需国家在法律法规层面作出相应的修改和完善。规划编制与相关部门空间规划权、管理权有矛盾我国的空间规划不仅是根据需求自下而上进行规划编制,同时还面临着自上而下的管控要求,在城市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要从全局出发对二者进行很好的协调和平衡。但是一部分专业化的行政管理部门由于自身专项管理的特点,同时又具备空间的规划权和管理权限时,往往是从部门专业角度自上而下对城市空间发展提出相应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与城市发展的实际并不匹配,而且在上位规划的编制过程中,与地方政府缺少沟通,导致各方的空间规划难以达成共识。不仅地方政府合理发展诉求遭到遏制,同时上级专业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划也难以得到较为彻底的贯彻和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投入不足,融资平台尚未形成。由于地方投融资问题还未纳入国家统一规划和制度安排,虽然我市不断加大城镇化建设投入,但信贷支持政策、银行监管政策等与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建设周期、投资风险控制等方面融资规模小,见效不明显,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新型城镇化进程不能纵深推进。审批机制改革经验不足,保障体系仍然薄弱。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要求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市虽做了一些尝试,但改革经验不足、协同机制不畅、人才支撑不够等问题比较突出,仍需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给予政策和技术等方面的指导。城乡二元结构制约新型城镇化发展,原来计划经济下的户籍制度阻碍农民市民化进程,农业转移人口难以在城镇落户,无法顺利实现身份转变。同时,城乡有别的二元社会保障制度,让流动频繁的农民很难异地报销“新农合”、“新农保”等各种社会保险,输出地与输入地之间的衔接制度没有完善。农业现代化滞后,城乡一体化进展缓慢。高质量的城镇化是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同步发展的过程。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向城镇,农村以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为主,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治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农村与城镇的发展差距加大。四、下一步工作建议尽快在国家层面建立完善的空间规划体系。根据国情特点和行政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应尽快确定国家层面空间规划编制的主导部门,只有这样,在地方才能有效的配合国家进行相应的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否则,当前各部门空间规划权分散的局面无法改观,即使“多规合一”试点再好,“多规”的现象和矛盾将依旧存在。譬如:*不仅仅是环保部的“多规合一”试点城市,同时也是甘肃省“多规合一”试点城市,但是甘肃省的“多规合一”工作试点是由省建设厅进行牵头实施。这就给*在“多规合一”试点工作中造成较大的困扰,因为不同部门对于“多规合一”试点的要求完全不同,虽然在技术上可以对相关要求进行协调,但是却大大降低了相关工作的效率。尽快在国家层面完善相关部门空间规划权与管理权的分离。由于专业部门考虑空间发展相对视角窄,但是往往又对地方的空间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多规合一,应该在国家层面进行部门管理权限的调整,实现空间规划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建议将空间规划权集中在一个部门,在空间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各部门的空间要求并划定部门空间的管理边界,进而在征询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促成各部门对空间规划的共识,并统一进行实施。而对其他部门来说,在规划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根据划定的空间管理边界,或者进一步编制本部门的专项规划、或者根据“多规合一”要求进行空间管理。从而从根本上避免不同部门对于同一空间产生不同的空间利用或者保护的要求,使得规划得以顺利实施。尽快在国家层面明确试点县市的特殊优惠政策。规划的目的在于调控和落实。为促进“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尽快取得切实成效,引领“十三五”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建议从国家层面明确“多规合一”试点县市应该享有的优惠政策或保障措施,确保“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下,取得突破。同时,*是典型的石油资源型城市,其中传统产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比重大,玉门油田所属企业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四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7.7、4.7、61.3、68.2。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扶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快新兴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壮大,按照总量控制:倾斜支持原则,恳请国家环保部在向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下达年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时,能对全国“多规合一”“试点县市”的省份予以倾斜,以支持“多规合一”试点规划方案的落地实施。加快构建新型项目审批决策机制,探索建立新型城镇建设体系。在规划的执行过程中,探索建立以不同层次的规划协调会议、联席会议、专家评审会议等为主体的规划审批协调机制,完善批前公示、批后公示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从而形成操作简便、执行有效的“多规合一”管控体系。同时,加强对产权、土地、户籍、金融、行政管理、不动产登记管理等制度的改革,建立农村产权价值评估机制、产权流转规划和流转市场,鼓励和支持农民采取出租、入股、质押、置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逐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划分,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并配套完善流动人口就业、培训、就医、定居、子女入学等制度和政策,促进人口有序流动。推进地方金融资源的整合,培育市域金融主体,壮大地方金融实力。专心-专注-专业